“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正加速创新养老医生医疗机构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创新激发服务消费内生动能,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服务消费需求。《意见》提出6方面20项重点任务,从数字消费、健康消费等方面对培育壮大“互联网+”医疗服务等新型消费提出了具体要求。

AI辅助诊疗、远程医疗会诊、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不断涌现的新模式,大幅提升了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企业正借助数字化技术持续探索更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AI辅助诊疗提升患者就诊体验

当前,“AI+医疗”已在多座城市的医院落地。如果患者不知道挂哪个科室,AI可以帮忙。部分医院还推出智能候诊室功能。患者挂号后,先由“医生数字人”与患者先沟通,提前了解患者症状、病程等,为医生面诊做准备。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可以一边询问症状,一边将患者病情输入AI辅助诊疗系统。点击AI辅助诊疗按钮后,系统迅速与拥有海量多发病、常见病等病例的国家核心知识库对接,通过提取和分析患者的历史病历信息,给出诊断建议。医生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综合评估,列出推荐依据、检查建议等。

“目前,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以及眼底视网膜病变筛查、肺结节筛查等方面,有非常多AI技术的应用。”受访医生坦言,“医院使用的大多数还是医学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也就是基于数据形成的单一目的的模型,多数还在探索阶段。”

AI辅助诊疗系统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是我国推进“AI+医疗”的一个生动缩影。《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要求提高医疗服务的智慧化、个性化水平;《“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实现智能医疗服务、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疾病预警、慢病筛查等;《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推进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推进“AI+医疗”的发展。

受访专家提醒,针对部分互联网医疗平台采用“先选购药品,再依药配方,甚至由人工智能软件自动生成处方”这样本末倒置的操作方式,既严重违反了我国药品管理制度,也给患者用药安全埋下风险隐患。

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互联网医疗行业已发展多年,但整体而言,仍面临盈利难的问题。市场参与者中,既有基于原有线上线下药房或医院网络进行运营,并与其他线上业务拓展尝试的医疗服务型企业,也有先短期积累大量用户资源再通过增值服务变现的互联网平台型企业。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电商分析师陈礼腾指出,互联网医疗盈利难,首先是因为医疗服务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安全性,需要严格遵循医疗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这使得互联网医疗在提供服务时面临着较高的门槛和成本。同时,医疗服务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方,包括医生、患者、药品、检查等,这些环节和参与方之间的协调和信息共享是互联网医疗面临的重要挑战。

记者了解到,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次迭代。第一代互联网医疗企业如春雨医生、微医等,主要提供“轻问诊”和代挂号服务。这些平台主要面向医疗服务供给不均、优势资源缺乏、看病难看病贵等痛点提供解决方案,但因服务范围有限,盈利能力较低。“这个商业模式没有跑通”。一位互联网医疗从业者表示。

第二代互联网医疗企业从2015年开始发展,不仅包括原有互联网医疗企业继续探索,一些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大举进入。互联网公司利用其在科技、网络流量和管理上的优势,改变了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和内容。“除去医疗行业自身抗经济风险的韧性外,不排除互联网大厂提前占领市场、紧跟时代潮流的初衷,更有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朝向生物经济方面的原因。”前述从业者表示。

这一阶段的业务发展主要体现在能力建设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上。例如,百度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构建“医生大脑”,模拟医生角色为用户提供医疗服务;阿里依托面向B端、C端的服务模式快速成长,提供高效的药品信息传输、交换、成交平台。

AI和大模型驱动的底层技术变革是下一代互联网医疗的主战场。“AI带来了生成式能力,为医疗服务提供了几乎无穷的升级空间,是目前最有可能接近解决痛点的路径。”前述从业者认为,支撑这一判断的依据是,AI本身代表着一种生产力,可以创造额外的医疗价值、增加供给,具有解决医疗系统“不可能三角”问题的潜力,即在高质量、高可及性和低成本三者间找到平衡。

深入布局养老服务领域

随着银发经济升温,我国互联网医疗企业深入布局养老服务领域,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之际,走出共建银发经济的独特路径成为企业的新课题。

当前,互联网医疗企业持续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探索。2023年以来,诸多创新成果相继问世:医联发布的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国内首款医疗大模型MedGPT进行了内部测试,允许用户通过与AI连续对话实现症状咨询;微医正在研发医疗AI大模型,打造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底层操作系统,同时还与腾讯合作共建“六病共管”专病智能产品;微脉推出CareG‐PT,通过分析患者的聊天内容自主筛查身体状况,辅助分诊导诊;平安健康今年6月发布“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可帮助医生生成患者健康档案、提供医学知识辅助。

与此同时,技术助力互联网医疗企业展开适老化服务改造升级,实现全流程健康管理。在诊疗环节,京东健康的档案智能分析功能通过AI和人工帮助老人识别和诊断健康问题。

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京东健康通过线上VR沉浸体验和线下体验馆,为用户提供适老化改造解决方案。平安健康通过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医生管家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同时为用户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以及全流程监测。据了解,截至2023年9月,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54个城市。

“在不久的将来,无线传感、物联网、人工智能、5G、远程会诊、智慧医疗等技术都能整合到健康养老的场景中。构建一个实物与服务融合、软件与硬件连接、线上与线下打通的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智能的养老服务。”京东健康方面指出,模式创新和技术更迭将有助于建设一个更高效、更智能、更普惠的健康养老服务生态。

THE END
1.“互联网+”让中医院焕发新活力媒体报道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互联网医院(以下简称互联网医院)是闽西南首个以中医院为主体、实现健康医疗服务一体化的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医院于2021年8月正式开诊,9月成为“互联网+”医保服务定点医院。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互联网医院自上线以来,不断致力于探索数字化时代的中医药服务新模式,使医疗服务线上线下联动https://wjw.fujian.gov.cn/xxgk/gzdt/mtbd/202312/t20231229_6369001.htm
2.2020年度互联网+中医医疗数据发布,中医互联网医疗发展近况如何?5月29日,由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指导、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中医药产业信息分会主办的“2020年度互联网+中医医疗领域数据分析报告”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发布会发布了《互联网+中医医疗领域数据分析报告2020》。 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陈啸宏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会长张冀湘,《互联https://www.allnet.cn/wap_doc/21583009.html
3.《互联网+中医医疗数据报告2021》发布互联网中医发展进入新阶段6月25日,由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等指导,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中医药产业信息分会主编,阿里健康研究院、小鹿中医联合编写的《互联网+中医医疗数据报告2021》正式发布。这是该报告连续第三年发布。报告指出,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中医药行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互联网中医医疗凭借其突出优势,给用户带来新的认知http://www.jianzh.com/?p=5398
4.中国“互联网+中医医疗”现状评估与发展专家建议中医药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中医医疗”成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中医诊疗模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与专家会议调查总结了我国“互联网+中医医疗”的特征、发展现状、发展制约因素与发展前景,并提出专家建议,以期为我国“互联网+中医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https://yxxz.whuznhmedj.com/journal/6478.html
5.“互联网+中医药”医疗服务更便捷“互联网+中医药” 医疗服务更便捷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何海萍 曲阜台 刘洪见 王永良 张杰)曲阜市创新“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模式,开发的中医药社会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平台运营后,让优质中医药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惠及广大群众。https://m.jnnews.tv/p/1034161.html
6.互联网医疗业务板块详解(5)中医其他医管攻略在目前主流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上,中医通常只是一个与其他专科并列的小板块。偶尔出现一两个小有名气的「互联网+中医」平台,比如小鹿中医,也在被巨头并购后变得悄无声息,藏在app上某个不起眼的角落。 相比之下,反倒是实体中医诊所的线上平台更具亮点。以固生堂为例,2020-2022年线上平台收入分别为0.24亿元、1.53亿元http://zl.hxyjw.com/arc_48437
7.“互联网+中医药”开辟抗疫绿色通道如今,作为基层中医力量,博爱堂、固生堂正逐渐以“互联网+中医药”方式,提供健康咨询、中药代茶饮、中药汤剂、中药配送等服务。越来越多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也正在全国各地发挥作用,有效缓解公立医疗机构压力。http://www.cntcm.com.cn/m/news.html?aid=213732
8.固生堂中医立足中医医疗服务,致力于打造全流程健康管理,线上线下业务全面布 局。固生堂成立于 2010 年,创立初期名为北京固生堂,集传统中医医疗、传 统中医教学、中医推广、线上互联网中医平台运营等为一体,通过经营中医院 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医疗健康管理需求,打造中医医疗全 生命周期的场景。公司创新性地采用 https://www.gstzy.cn/news/detail/12/11925.html
9.“互联网+医疗”能玩出什么?新华降互联网+医院 中医药企业试水互联网医院 传统中医药开始积借力互联网技术。今年3月,康美药业成为首家中医药管理局信息化医疗服务平台首家试点单位。康美药业副董事长许冬瑾在接受新华健康记者专访时表示,康美将着力打造集“网上药店+健康管理+虚拟医院”功能于一体的大健康服务平台。[点击详细] 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zt/special/hlwyl.htm
10.吸引15万+医师入驻,拥有60+供应链,甘草医生参透了中医互联网医疗而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方努力之下,中医互联网医疗产业也的确在向前发展,且用甘草医生创始人兼董事长许志良的原话来形容,则是“中医互联网医疗市场已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且这一趋势在未来将会更加明显。”这意味着,原本已竞争激烈的市场将会变得更加激烈,市场对企业的实力也将提出更高要求。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210/08/73088472_1107012803.shtml
11.在中医药领域的“互联网+医疗降”现在还有什么痛点?如何解决?请问在中医药领域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现在还有什么痛点,下一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贾忠武: 在医疗机构方面,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面临的是共性问题,老百姓去中医医院和去综合性医院看病是一样的流程,在这些方面,都需要在国家卫健委统一领导部署下来共同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工作。当然,中医药有一些自己特殊的痛点:https://www.med66.com/zhongxiyiyishi/qita/su2103257559.shtml
12.互联网医院规范建设新元年:“金蝶医疗·互联网医院”产品重磅发布基于实现院内互联、医患互联、院间互联的三个目标、任院长提出了由实体医院过渡至掌上医院并最终实现智慧医院的建设思路。同时,作为中医的医疗机构,在互联网医院建设中一定要保留中医医院的特色,比如打造基于分级诊疗的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务平台、基于以人为中心的互联网+中医服务流程再造平台等等。2016年院方选择与金蝶医https://www.prnasia.com/story/24417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