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文物”,有些问题不得不聊

有一件事最近冲上热搜,想必大家都看到了。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竟然丢了2000多件藏品。

那些“背井离乡”的流失文物,它们怎么样了?

今天,有几个问题不得不聊。

1

文物有哪些?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国,200多家博物馆里,存放的中国文物至少有164万件。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多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余件,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这只是计入统计的官方数据,实际的数量可能更多。

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专门陈列中国文物。里面沉睡着上万件石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瓷器、书画、壁画、经卷、雕塑、丝绸服饰等等,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类别,跨越了几乎整个中国历史。

刻着“家国永安”的石枕,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情怀;原本栩栩如生的明代龙纹琉璃砖,身上多了几道扎眼的割痕;本是绚丽夺目的敦煌壁画,也留下了被强行剥离的痕迹,这些痕迹,成了文物身上永远的伤疤……

所谓的大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就有三件来自中国,分别是《女史箴图》、敦煌壁画和大维德花瓶。在这里,关于清朝的历史印记似乎更完整,明艳、精细、刺痛般的完整。

大维德花瓶。图源:文汇报。

2

文物都怎么来的?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无论是哪一种,可以确定的是,它们大多都是当年英国趁人之危、趁火打劫,甚至直接对中国制造劫难趁机劫掠或盗取得来的。

过去数十年间,许多曾被英国殖民或侵略的国家都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非法所得的本国文物,但大英博物馆经常用“英国保护外国文物”的可笑借口为自己的不当行径正名。

他们曾经大肆劫掠、公然展出“盗窃所得的文化财产”,文物损毁、遭窃的事件不胜枚举。归还非法所得的他国文物,让其回到原生文化环境彰显价值,不仅是对文物的保护,更是对世界文明的保护。

3

为什么一直不还?

中国日渐强大,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而海外流失文物迟迟未归,为什么?

法律困境仍是阻碍文物回归的最大障碍。

1954年的“海牙公约”开流失文物归还先河,但法律实际操作性不强,相当于一纸空文。

就在中国人民满心欢喜,以为能够通过合法途径将流失文物收回时,再度面临3个难题:

首先,“法不溯及既往”的国际法原则,很大程度上让这些国际公约失去了效力。

其次,以英国为代表的“文物流入国”并未加入公约,它们或奉行所谓的“文物国际主义”、鼓吹“人类共同享有遗产”,为自己抢掠而来的文物珍宝辩解,或以公约与其本国法律冲突为由而拒绝加入。也就是说,公约对他们不具有法律效力。

最后,要实现流失文物“回家”,须对追索的文物定性,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搜集证据资料、法律依据,并与外交手段配合索回。而很多文物由于年代久远,能够证明其流失的证据很难搜集,这也成为法律技术上的瓶颈。

敦煌壁画。图源:大英博物馆网站。

4

还能还回来吗?

不可否认,文物归还“道阻且长”,但从不意味放弃争取。

多年以来,社会各界一直致力于追索这些流失的文物。

在我国多方长期努力之下,已与美国、意大利等24个国家达成协定,并逐步形成了外交谈判、国际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捐赠、商业回购、第三方斡旋等工作模式。

至今已有流失于美国、瑞士、德国等国的部分文物成功归还我国,引导两国间履行契约的路径为如今的“谈判”提供着借鉴。

路漫漫其修远兮,唯上下而求索,我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脚步从未停止。

我们期待着那天:流浪的国家宝藏能在中国博物馆一尘不染的玻璃橱窗里焕发光彩,孩子们闪亮的眼眸里满是惊奇。我们在一旁看着这些“饱经沧桑的老朋友”:“欢迎回家!”

THE END
1.建议收藏,故宫珍藏的十件珍宝瓷器,件件价值连城!而这一件工艺精巧,纹饰精美,堪称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杰作。 清雍正木纹墨彩山水图笔筒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雍正时期独创的“墨彩瓷”, 采用国产彩料仿烧水墨珐琅的艺术效果,犹如在宣纸上以墨笔作画一般,这件墨彩笔筒,纹饰绘画精美,渲染皴擦,宛如一幅感染力极强的中国水墨画,格调清新,别具艺术魅力,是雍正时期少见https://zhuanlan.zhihu.com/p/698180031
2.博物馆里的中国红:8种瓷器釉色解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博物馆里的8种中国红瓷器吧! 霁红釉瓶 尺寸:高16.8厘米 年代:明宣德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霁红釉,是景德镇陶工在明宣德时期创烧的一种红釉品种。它的颜色像初凝的鸡血,晶莹剔透,真是美得让人心醉。 郎窑红釉观音瓶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474745071730151918
3.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官窑为主,且样样精美绝伦,素色瓷器典雅纯净,艳色瓷器华贵雍容,堪称视觉盛宴。由于国家博物馆开馆不久,对于市民的参观还是比较开放包容的,于是才得以有机会拍回一些精品,当然了遇见几个为数不多的特别敬业的工作人员的反复提醒,我就不好意思拿出相机了。所以,见者有份,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https://you.m.autohome.com.cn/details/29336
4.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博物馆的分布该馆收藏中国珍贵文物之多,在世界各国名列榜首,其中中国历代陶瓷器约 1.2 万余件。 吉美博物馆 其瓷器收藏有晋朝的鸡首壶,南朝的青釉莲瓣鸡首壶,唐朝的青白釉碟,宋朝哥窑烧制的盘、碗及钧窑烧制的玫瑰红月白釉洗、花盆等,元朝的青花玉壶春瓶、釉里红壶、蓝釉白龙纹梅瓶等。明朝的瓷器有从永乐年间至崇祯年间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page941.html?article_id=2091
5.中国陶瓷博物馆晚清、民国瓷器(三) 粉彩花卉宫碗 清,光绪,景德镇窑。现藏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敞口微撇,深弧腹壁,折底,圈足。以黄彩双弦纹饰口沿,下接绿地红边如意头垂云一周,腹部绘牡丹,芍药等花卉数株。绿叶彩花,相配得宜。 粉彩凤凰花卉纹碗 清,光绪,景德镇窑。现藏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碗敞口,深腹,http://www.kepu.net.cn/gb/civilization/chinaware/history/progress/200302210064.html
6.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展(2023ver.)》时隔12年,国博启动“中国古代瓷器”专题展改陈,在内容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展品从140多件增加到300多件,深藏库房的珍贵瓷器,经过修复之后集中亮相。 ? 版权所有 首次展出的青釉仰覆莲花尊尤为引人瞩目,这件瓷器来自北朝时期,器形硕大,约60厘米高,器身釉色青绿温润,在灯光的照射下,泛着点点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8176818/
7.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瓷器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瓷器 别具一格的辽代瓷器 10世纪初,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史称契丹、辽(公元907年—1125年)。辽政权是和北宋同时期存在的北方政权,在其200多年的统治中,烧制出了具有浓郁游牧文化气息和代表契丹民族特有生活习惯的辽代瓷器。 http://wap.sxlib.org.cn/sefg/zsc/qwwd/202212/t20221216_1112908.html
8.先秦的踞织机最大抹香鲸标本……上海高校博物馆有多丰富?上大博物馆现任馆长为刘绍学副教授,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先生等校内外文物博物馆学、海派文化研究领域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 上海大学博物馆属于中国博物馆协会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通过临展活动、志愿者工作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04943
9.样样出彩!淄博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哪些?淄博琉璃的自身价值在鸡油黄、鸡肝石、亮红、洋青等琉璃名贵色料上完美体现;还体现在淄博在古代就是帝王贵族指定的琉璃外厂造办处,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琉璃与天然的美玉、玛瑙等同样珍贵。 非遗打卡地: 1.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 地址:淄博市张店区联通路417号 https://www.cbbn.net/folder34/folder131/folder132/folder205/2024-03-07/oaVq3ACcHXQ3gS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