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田佩雯)寇准在这里留下“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的名句,并于此踏上仕途;千年后,江水缓缓流过,水下的古城静静诉说着小城春秋。6月1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巴东旧县坪遗址旁,当年繁荣的宋代小城早已被江水淹没,站在遗址上方的大桥,但见两岸碧岩千仞,大江奔涌东流。
旧县坪出土铜质鎏金佛像(唐代)
旧县坪出土瓷碗(宋代)
面朝长江,巴东县博物馆副馆长李刚介绍,江水之下的旧县坪遗址原本位于一片临江缓坡之上,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2001年至2003年,在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前,武汉大学考古系、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了一支30多人的考古队,对这里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
旧县坪出土瓷执壶(宋代)
经过紧张的发掘,考古队员清理出的两宋遗迹有街巷72条,分属不同功能区的房屋147座,仓储遗迹18座,沟渠56条等;出土遗物有瓷、釉陶、陶、石、铜、银、铁、玉、骨等各类器物共计1496件,另有各朝代钱币上万枚,出土汉、六朝、宋、明时期的墓葬共16座,大部分器物现藏于巴东县博物馆。其间的出土瓷器数量众多且品类丰富,李刚介绍:“旧县坪出土的瓷器几乎囊括当时所有窑系产品,可以说是一座小型‘北宋瓷器博物馆’。”
旧县坪宋代官署区建筑坍塌堆积
旧县坪遗址东区
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考古与文明”展厅,一座沙盘复原了旧县坪遗址的全貌:东为居住区,西为官府区;街巷规划颇具匠心,风格平稳对称,道路纵横排列、四通八达;建筑特点为高台平地立柱、木构梁架;衙院与一般民居采用的干栏式建筑风格迥然不同,体现出官府的气派。此外,武汉大学考古系通过大面积勘探,以及全面的系统考证,确定巴东旧县坪遗址是隋至宋代的巴东县治所在地。由于具有丰富的历史和学术价值,巴东旧县坪遗址2002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2年入选“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旧县坪遗址是到目前为止,整个三峡库区已发掘城址中保存最为完整、规模较大、现存遗迹最丰富的一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王然是当年旧县坪遗址考古发掘工作队领队。他表示,旧县坪遗址文化内涵上自商周,下迄明清,其中最重要的是六朝至宋代,是当时巴东旧县城所在,也是全国唯一一例全面揭示宋代县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在约20万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内,揭露出保存较好的六朝时期的城墙、城门、道路、房址;隋唐时期的县衙遗址、仓库和石板路面;宋代的民居区和官府区以及寺庙建筑、街道、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遗址为了解隋唐至宋代旧县坪的规模、布局和建筑风格提供了科学依据,是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史、建筑史以及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考古学材料。”王然说。
王然(右一)在考古现场
旧县坪遗址全景
考古发掘工作人员
(图片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提供)
延伸>>
在旧县坪,回望三峡宋人的梦华录
巴东县博物馆藏旧县坪出土宋代瓷碟
“到过旧县坪遗址参观的人,应该会联想到《清明上河图》这幅展示北宋都城风情的名画。”6月29日,回忆起巴东旧县坪遗址发掘过程时,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王然动情地说,“根据现有发现可以推测出,这座看似偏僻的小县城,北宋时处处可见充实富裕、歌舞升平的场景。”
走进巴东县博物馆的展厅,旧县坪遗址出土的瓷器琳琅满目。这些瓷器颜色丰富,有白瓷、青白瓷、青瓷、彩瓷、褐瓷,胎质细腻,釉色纯净;装饰花纹繁复,有印花、刻花、绘花;有北方的钧窑、汝窑、耀州窑的产品,也有建德窑、景德镇窑、龙泉窑、湖泗窑等南方窑口的产品。巴东县博物馆副馆长李刚介绍:“在旧县坪这座小型‘北宋瓷器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当时所有窑系产品。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宋代钱币,足可见宋代商业的发达。”
巴东县博物馆藏旧县坪出土的宋代青瓷碗
从器类来看,除了完备的各种生活用具外,大量文化娱乐用品的出土是旧县坪遗址的一大特色。数百枚陶制、石制、蚌壳制的黑白子、象棋子,让人不禁想起“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意境;各式各样的砚台、形形色色的鸟食具,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物品主人的风雅。“这个骰子和我们现在用的一模一样!”前来参观的游客李琴琴表示,从未想到,早在宋代时这座小城便已经有如此丰富的娱乐生活。
“旧县坪从城市生活、城市规划,到仓储制度都相当规范,还汇聚了来自南北各地的商品。从这里可以看出,北宋商业和交通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同时也清晰反映出宋代长江流域的开发程度。”王然说。
巴东县博物馆藏旧县坪出土的宋代釉陶盏
南宋乾道六年,陆游由巴东旧县坪入川时,写下“荒村寇相县,破屋屈平祠”的诗句。为何旧县坪从巴东县治沦为陆游笔下的荒村,这份繁荣为何戛然而止?
在当年的考古发掘中,王然带队发现,旧县坪衙署曾经过两次改建,工作人员在两层遗址的中间发现大量淤沙,这表明旧县坪可能曾遭到江水泛滥和滑坡、泥石流的摧毁和掩埋。后来,巴东县治也因此从旧县坪所在地,迁往今江南巴东县址,旧县坪也因此渐渐荒废,荣光不再。
巴东旧县坪遗址现已被江水淹没
“2003年三峡工程开始蓄水时,我就坐在旧县坪岸边的椅子上,久久不愿离去,看着江水在我脚下一点点涨上来。”千年前,一座小城兴起又落败,千年后,这座小城重见天日,又再度隐没于江水之下。再访旧县坪,让来者不禁感叹沧海桑田之巨变。王然说:“可也正因为被废弃,旧县坪才不至于被人为损坏;正因为突然被泥沙掩埋,才能把城市样貌保存得如此完好,为我们留下窥探宋人生活的一扇窗。”
时至今日,在人们的印象中,谈及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址,奉节的白帝城、秭归的屈原祠总是耳熟能详。王然认为,作为全国唯一一例全面揭示的宋代县城遗址,巴东旧县坪遗址的揭示,既全面展现了宋代的城市风貌,也展现了长江文明发展过程中文明的演变,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三峡地区、乃至长江流域历史文化遗存研究和开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