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瓷器图文赏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瓷器的国家。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物质文明的重大贡献。

陶瓷文化是唯一贯穿中华文明发展进程而未中断的物质文明:始于一万年前的原始社会之彩陶、黑陶,商周时期之白陶、釉陶,乃至以后相继出现的青瓷、白瓷、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以及琉璃、珐华、紫砂器等,可谓美不胜收、蜚声寰宇。

国家博物馆中国瓷器展

青釉莲花尊

高49.5厘米腹径31厘米侈口,长颈,溜肩,橄榄形腹,外撇高足。颈部装饰分三段:上段对称贴附两个飞天,中部刻饰三圈弦纹,下部贴附对称的忍冬、莲花纹构成的图案各二组。颈肩相接处有六个桥形复系,上腹和中腹为三层模印的覆莲以及一轮贴花菩提;下腹为一组单瓣仰莲。满施青釉泛黄,光亮晶莹。该尊将刻划、雕塑、模印、粘贴等多种技法施于一体,制作精美,气魄宏伟。代表了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口修复。

越窑青釉划牡丹纹盘口瓶

宋,高32.2厘米,口径13.3厘米,底径11.5厘米盘口,束颈,丰肩,鼓腹,腹部浑圆,圈足。造型挺拔而丰满。腹部划牡丹花装饰,腹部出筋分五瓣,每瓣内划牡丹花一朵。通体施青釉。该瓶造型端庄,纹饰线条舒展流畅,底足露胎铁足,是南方越窑的典型作品。

耀州窑青釉荷叶盖罐

金代,高20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6.5厘米。罐直口,鼓腹,圈足,盖沿卷曲上翘,与器身简洁肃穆的线条结合。胎质坚致,露胎处呈灰白色,上有粘砂痕。通体施青釉近月白色,应为耀州窑金代作品,器、盖俱全者存世不易。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宋,高25.8CM,口径7CM。底径7CM圆口,直方型腹,浅圈足,露火石红胎,器形仿古玉琮器形,通体施梅子青釉,釉色盈润亮泽,成对尤为难得。

翠青釉罐

明,永乐,高9.5CM,口径10CM,足径14CM。罐直口,短颈,腹体矮硕,广底,浅圈足。肩上等距离贴三海棠花形托。罐里及足内均施青白釉,外施翠青釉。翠青釉因色泽光润,青嫩如翠竹而得名,是明永乐朝仿龙泉釉瓷器中呈色较浅的一种,为永乐朝所独有,特点是玻璃质感强,釉中隐含密集小气泡。

汝窑青釉洗

北宋,此件汝窑天青釉圆洗颜色偏绿,口沿包金,裹足支烧,底足外撇,通体匀称开片。釉面莹润,有典型斜开片和蟹爪纹特征,为北宋官汝窑标准器。

仿套料凸雕夔纹瓶

清,乾隆,绿地蓝色夔龙纹装饰,为典型乾隆官窑器。

仿雕漆描金双龙戏珠纹冠架

清,嘉庆,通高27.9厘米、足径15.8厘米。冠架由冠伞、柱、底座组成。冠伞为球形,其下有托,柱为葫芦形,底座呈海棠式。仿雕漆制品,辅以金彩装饰:冠伞刻饰云雷地双龙戏珠纹、云蝠纹,外底施矾红釉,上金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外环以四朵小花。

秘色瓷碗

唐,高7.1cm,口径25cm,底径10.5cm。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敞口,折沿,收腹,平底,底部留垫烧痕。造型简洁,通体素面无纹,釉质匀净,肥润晶莹,深沉雅致。外壁不黏贴着出土时的包装残纸,尚存唐代仕女形象。此碗是法门寺地宫出土账册中明确记载的“秘色瓷”。

官窑粉青釉葵口洗

南宋,高4cm,口径12.2cm,底径8.5cm。六瓣葵花口,直腹,卧足。香灰色胎,底部满釉,有五细小支钉痕。通体施极其肥厚的天青色釉,釉面冰裂纹隐映,如冰似玉。该洗釉色莹润,薄胎厚釉,造型精巧,应是修内司窑产品。

哥窑葵口盘

宋,高3.5cm,口径15.5cm,底径4.8cm。六瓣葵花口,浅弧腹,大平底,小圈足。青灰色釉,釉面厚润如脂,满布“金丝铁线”般开片纹,片深浅不一,如织如网,釉中气泡“聚沫攒珠”,紫口铁足,是宋哥窑精细之作。

官窑菱花形洗

宋,高2cm,口径12cm,底径9cm。口菱花形,铜镶口,平底。通体施米黄色釉,底有五细小支钉痕。釉层肥厚润泽,开片满布,为官窑精品。

哥窑贯耳瓶

宋,高11.5cm,底径4cm。双贯耳,长颈,鼓腹,圈足。通体施釉,肥厚莹润,呈现出哥釉典型的金丝铁线开片,造型小巧端庄,古朴敦厚,精美可爱,十分珍贵。

钧窑盖罐

元,高19.8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8.5厘米。盖为山形小钮,斜平顶,直壁,子口。罐为子母口,矮颈,双环系,鼓腹,圈足。釉色月白,釉面光亮,匀净细润,呈现不规则玫瑰紫色窑变。内外壁皆施釉,足底无釉,垫烧。此盖罐釉色匀净光亮,积釉肥厚,窑变瑰丽,是元代钧窑中的佳品。

仿哥釉六方瓶

清,雍正,高70cm,口径21.5cm,底径24cm。器呈六方形,撇口,长颈斜肩,直腹,下腹渐收。六方足外撇。高大壮观,通体施仿哥釉,釉质肥润,开片。底书“大清雍正年制”款。

青瓷双螭耳尊

唐,盛器,高60.8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5.5厘米。唐代陶瓷器的某些造型曾受到西亚和中亚的影响,如盛行于初唐的凤头壶和双龙耳瓶均吸收了“胡瓶”的特点。这件青瓷双螭耳尊也是初唐的此类作品。

绿釉贴花连珠纹盖罐

北齐,高15cm,口径7.3cm,足径7.3cm。盖罐通体满施绿釉,垂流至足积釉,满釉支钉烧。器身装饰以不同大小组合连珠纹,辅以贴塑。精美异常,是非常少见的北齐瓷器精品。

绿釉连珠纹碗

北齐,高8.6cm,口径11.9cm,足径5.3cm。碗通体满施绿釉,垂流至足积釉,满釉支钉烧。器身装饰以不同大小组合连珠纹。器形挺拔饱满,精美异常,是非常少见的北齐瓷器精品。

磁州窑白地剔划黑花玉壶春瓶

宋,高28cm,口径7cm,底径7cm。撇口,细颈,下垂腹,浅圈足。通体施黑釉,瓶身剔黑缠枝牡丹花,肩部剔卷叶纹,瓶口内壁满施黑釉。此瓶剔划花技法犀利流畅,釉黑如漆,是北宋磁州窑剔黑典型作品。

甜白釉暗花缠枝牡丹暗八仙纹僧帽壶

明,永乐,高19.5厘米,底径7.5厘米。壶阔颈,鼓腹,圈足。一侧有流,流口与颈部鸭嘴状流槽相通,另一侧有宽带状曲柄。壶柄上下两端饰如意形云头,通体施甜白釉,釉下暗刻缠枝牡丹和暗八仙纹。原配盒套。僧帽壶因壶口僧侣帽而得名,是佛教用器,瓷制品始见于元代,永乐亦十分罕见。

仿古铜釉描金牺耳尊

清,高26.5厘米、口径16.7厘米、足径7.7厘米。器仿战国时期铜牺耳尊形制,撇口,短颈,丰肩,圆腹,圈足外撇,肩两侧堆贴对称牺耳。通体施古铜彩为地,上绘金彩蕉叶纹、斜方格纹等。外底金彩书“敬畏堂制”四字两行楷书款。因器型和纹饰均仿铜器,故称为“古铜彩”。

鱼子绿釉菊瓣式茶壶

清,雍正,高9.2cm,口径7.1cm,底径7.1cm。直口,扁圆腹,前置曲流,后设曲柄,饰有模印仰覆菊瓣纹,带盖。通体施鱼子绿釉,外底露胎处刻有“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外环以花瓣纹。清代康熙时期,绿釉的烧制达到高潮,雍正时期延烧,多为小件器物。此器小巧玲珑,颜色鲜艳,制作精细。

仿石釉堆贴螭龙纹瓶

清,乾隆,高37.3cm,口径5.4cm,底径11.9cm.直口,长颈,圆鼓腹,圈足。颈户部堆贴一螭龙,器通体施仿石釉,底足施酱釉。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清代乾隆时期盛行以瓷釉仿各种手工艺品,仿石釉用色泽相似于各色石质的彩釉,勾画出石头的纹理,色泽摹仿逼真。

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

明,永乐,高29.5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1厘米。壶身前置弯曲长流,后设扁带形柄,流与颈间有云纹板状连接,柄上凸起绳孔,尾端为如意云头及乳钉装饰。颈部绘蕉叶纹,壶身及流部绘缠枝花卉纹,曲柄绘折枝牡丹纹。青花发色浓艳,釉质肥厚滋润,白中闪青,展现出永乐官窑青花瓷独特魅力。流修复。

豇豆红釉太白尊

清,康熙。里施白釉,外施豇豆红釉,有绿色苔点。足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豇豆红釉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用还原焰烧成,为清康熙时期铜红釉中的名贵品种。其基本色调如成熟豇豆的红色,故名。成品有高下之分,上乘者称“大红袍”;略次者,釉色中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苔,又称“美人醉”或“美人霁”;下品呈色暗褐,称“驴肝”、“马肺”。豇豆红烧成难度很大,只能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皇室内廷使用,且无大件器物,最高不过20cm。

青花缠枝牡丹天马纹罐

元,高39cm,口径16.5cm,底径20cm.直口、束颈,颈下起棱,撇肩,鼓腹,敛足,平底,肩部对称贴塑兽耳各一只。口饰冰凌花纹,颈饰忍冬纹,肩上缠枝莲纹,腹上半部饰如意形开光海水天马纹,下半部饰缠枝牡丹纹,敛足上下分饰忍冬纹和莲瓣纹各一周。此罐青花发色极为靓丽,天马神态各异,画工极具风骨,为青花成熟时期典型代表作品。

青花山水人物图净水碗罐

明崇祯高15.3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7.9厘米唇口,圆腹下敛,高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绘山水人物故事图。图画旁长方形开光内青花隶书:“大明国江西道南昌府南昌县,信士商人萧炳喜助净水碗壹付,供奉萧公顺天王御前。崇祯拾贰年仲秋月吉立”五行四十四字。此器青花色调鲜丽明快,制作精致,为崇祯民窑青花瓷的上品,且有确切纪年款,是明崇祯青花瓷断代的重要标准器。

青花缠枝葫芦飞蝠纹橄榄瓶

清雍正高40.7CM口径10CM底径12CM喇叭口,溜肩,鼓腹下敛,圈足。通体青花装饰缠枝葫芦纹,间以飞蝠,寓意福禄子孙万代。辅以蕉叶、如意云纹等,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瓶为雍正时期的典型器,除青花外,还见有粉彩、颜色釉等品种。

松石绿地粉彩八卦纹琮式瓶

清,通体八卦纹装饰,辅以描金,乃十分精致的琮式瓶。

胭脂红地粉彩人物纹灯笼瓶

清高31.7厘米,口径11.2厘米,底径10厘米撇口,双夔龙耳,溜肩,筒身,圈足,俗称“灯笼瓶”。口沿描金,颈部及近足绘胭脂红地鱼蝠花卉纹,瓶身绘“海屋添筹”图。整器釉彩浓烈,画工精微,仍具乾隆粉彩遗风。底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

白地绿彩九龙纹瓶

清,道光,高39cm,口径10.7cm,底径11.5cm.内壁施绿彩,外壁施白釉,口沿外侧绘如意云头纹,胫部绘海浪纹,腹部绘九龙,间以火焰、云纹,皆以墨彩勾线。九龙上下翻腾,姿态各异。外底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红料篆书款。

粉彩龙马负图瓷板

清,乾隆,高51cm,宽39.2cm。瓷板以粉彩绘仙山云海,龙马负图,五老相聚松下。绘画细致入微,釉色艳丽,为清乾隆瓷板画之精品。四字刻款“龙马负图”。“龙马负图寺”始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礼场所,是河少文化中“河图”出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

乾隆粉彩百鹿尊

清乾隆高44.6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24.3厘米粉彩创制于康熙晚期,是釉上彩的一种,因彩料中含玻璃白粉而得名。清乾隆时期这种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呈现出品种繁多粉彩瓷器。

矾红番莲纹藏草瓶

清乾隆高22.2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12.2厘米器仿藏传佛教(即喇嘛教)供器藏草瓶的造型,形如宝塔,下承以高足。通体白地矾红彩绘番莲、变体莲瓣纹和焦叶纹等。

珐琅彩西洋花纹蒜头瓶

清乾隆高18.6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5.3厘米蒜头形口,长颈,硕腹,圈足。通体以凤尾纹为地,以珐琅彩加金彩绘各式缠枝花卉,有红、黄、蓝、白等色,色彩斑斓绚丽。外底松石绿釉,上蓝料双方框内书“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斗彩团花杯

清雍正高4.2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2.5厘米杯直口,弧腹,圈足。杯正中饰以相同花卉团花纹四组,圈足及口沿各饰双圈青花。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款。

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明代陈设品1955年北京东郊出土高46厘米,口径19.8厘米,底径24.8厘米这件五彩瓷罐,天地式盖,宝珠形钮,圆唇,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内圈足,底部书“大明嘉靖年制”款。肩部绘莲瓣纹一周,腹下部绘蕉叶纹一周,罐盖和腹部以多色釉彩描绘出荷花、水藻和游鱼等图案,鱼戏水草之中,怡然自得。

釉里红三彩鱼化龙观音尊

清,康熙,高40.3cm,口径11.5cm,底径11.9cm。撇口,束颈,溜肩,弧腹,近足外撇。瓶腹绘一尾红鲤奋力跃出水面,动感强烈;上部一条虬龙腾越海上,威猛无比。周围青花绘汹涌波涛,画面气势磅礴。釉里三彩为瓷器中稀少品种,此器诸色鲜艳纯正,绘制图案生动逼真,堪称难觅之佳品。底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五彩鱼藻纹盒

明嘉靖高6.8cm口径12.1cm底径7.1cm圆盒、弧腹、短直足。整器用矾红饰游鱼,用青花和绿釉分饰水草,鱼儿生动逼真,水草仿佛在水中波动,栩栩如生。矾红彩保存如此完好,殊为难得。底书“大明嘉靖年造”款。

黄地青花跃龙捧寿纹双耳六方瓶

清乾隆高57.1cm,口径12.5cm,足径13.5cm器呈六方形,撇口,颈饰螭龙耳一双,敛腹,圈足外撇。口沿、肩及足墙饰回纹,颈饰如意、莲纹,近足饰蝉纹、螭龙纹和联珠纹。此瓶通体黄釉底青花绘六条五爪腾龙捧“寿”,富丽堂皇、气势非凡,为乾隆官窑罕见精品。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青花釉里红双龙戏珠纹缸

清康熙高28厘米,口径29厘米,底径24厘米敛口,丰肩,弧腹斜收,浅挖足。通景釉里红绘双龙戏珠纹,青花点睛,间以朵云。近足饰海水江崖。此缸胎体厚重坚实,造型饱满古朴,所绘龙纹威武矫健,宝珠火焰飞动,海水怒涛翻卷,富有气势。发色完美,极为罕见。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仿官窑四方委角象耳瓶

清雍正,高:17.5cm,口径:6.1cm,足径:7cm。瓶唇口,直颈,颈两侧饰对称象耳,方腹委角,高圆足外撇,圈足呈铁黑色。通体施仿宋官窑天青色釉,釉质肥厚,开有大纹片。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清代雍正的仿官器,一改古朴浑厚的形象,代之以典雅秀丽的艺术风格。

仿钧釉匜式尊

清,雍正,高22.9CM,口径14.1CM,足径11.4CM。口仿青铜匜造型,短颈,球型腹,圈足。通体施仿宋钧釉,天蓝釉上杂以红斑,釉面光润,外底施酱釉,刻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器造型别致,仿钧釉鲜丽逼真。雍正帝偏爱宋钧瓷,多次谕旨试制仿烧,督陶官唐英曾派人赴河南调查宋钧窑的配制方法,成功地烧造出几可乱真的仿宋钧釉。

官窑粉青釉海棠式套盒

宋,高9.9cm,口径16.8cm,足径18.6cm。子母口呈五瓣海棠花式,内为碗形,直壁高墙。粉青色釉,香灰色胎。此器胎薄釉厚,系多次施釉完成。釉色溢青流翠、含蓄内敛,莹润如玉。釉面片纹纵横交错,大片纹间闪现小冰裂纹,是宋官窑佳品。

国博藏品

关于国博藏品,本期暂时介绍到这里。之后会有更多精彩内容呈现,敬请期待。

THE END
1.建议收藏,故宫珍藏的十件珍宝瓷器,件件价值连城!而这一件工艺精巧,纹饰精美,堪称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杰作。 清雍正木纹墨彩山水图笔筒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雍正时期独创的“墨彩瓷”, 采用国产彩料仿烧水墨珐琅的艺术效果,犹如在宣纸上以墨笔作画一般,这件墨彩笔筒,纹饰绘画精美,渲染皴擦,宛如一幅感染力极强的中国水墨画,格调清新,别具艺术魅力,是雍正时期少见https://zhuanlan.zhihu.com/p/698180031
2.博物馆里的中国红:8种瓷器釉色解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博物馆里的8种中国红瓷器吧! 霁红釉瓶 尺寸:高16.8厘米 年代:明宣德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霁红釉,是景德镇陶工在明宣德时期创烧的一种红釉品种。它的颜色像初凝的鸡血,晶莹剔透,真是美得让人心醉。 郎窑红釉观音瓶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474745071730151918
3.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官窑为主,且样样精美绝伦,素色瓷器典雅纯净,艳色瓷器华贵雍容,堪称视觉盛宴。由于国家博物馆开馆不久,对于市民的参观还是比较开放包容的,于是才得以有机会拍回一些精品,当然了遇见几个为数不多的特别敬业的工作人员的反复提醒,我就不好意思拿出相机了。所以,见者有份,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https://you.m.autohome.com.cn/details/29336
4.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博物馆的分布该馆收藏中国珍贵文物之多,在世界各国名列榜首,其中中国历代陶瓷器约 1.2 万余件。 吉美博物馆 其瓷器收藏有晋朝的鸡首壶,南朝的青釉莲瓣鸡首壶,唐朝的青白釉碟,宋朝哥窑烧制的盘、碗及钧窑烧制的玫瑰红月白釉洗、花盆等,元朝的青花玉壶春瓶、釉里红壶、蓝釉白龙纹梅瓶等。明朝的瓷器有从永乐年间至崇祯年间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page941.html?article_id=2091
5.中国陶瓷博物馆晚清、民国瓷器(三) 粉彩花卉宫碗 清,光绪,景德镇窑。现藏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敞口微撇,深弧腹壁,折底,圈足。以黄彩双弦纹饰口沿,下接绿地红边如意头垂云一周,腹部绘牡丹,芍药等花卉数株。绿叶彩花,相配得宜。 粉彩凤凰花卉纹碗 清,光绪,景德镇窑。现藏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碗敞口,深腹,http://www.kepu.net.cn/gb/civilization/chinaware/history/progress/200302210064.html
6.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展(2023ver.)》时隔12年,国博启动“中国古代瓷器”专题展改陈,在内容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展品从140多件增加到300多件,深藏库房的珍贵瓷器,经过修复之后集中亮相。 ? 版权所有 首次展出的青釉仰覆莲花尊尤为引人瞩目,这件瓷器来自北朝时期,器形硕大,约60厘米高,器身釉色青绿温润,在灯光的照射下,泛着点点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8176818/
7.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瓷器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瓷器 别具一格的辽代瓷器 10世纪初,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史称契丹、辽(公元907年—1125年)。辽政权是和北宋同时期存在的北方政权,在其200多年的统治中,烧制出了具有浓郁游牧文化气息和代表契丹民族特有生活习惯的辽代瓷器。 http://wap.sxlib.org.cn/sefg/zsc/qwwd/202212/t20221216_1112908.html
8.先秦的踞织机最大抹香鲸标本……上海高校博物馆有多丰富?上大博物馆现任馆长为刘绍学副教授,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先生等校内外文物博物馆学、海派文化研究领域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 上海大学博物馆属于中国博物馆协会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通过临展活动、志愿者工作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04943
9.样样出彩!淄博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哪些?淄博琉璃的自身价值在鸡油黄、鸡肝石、亮红、洋青等琉璃名贵色料上完美体现;还体现在淄博在古代就是帝王贵族指定的琉璃外厂造办处,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琉璃与天然的美玉、玛瑙等同样珍贵。 非遗打卡地: 1.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 地址:淄博市张店区联通路417号 https://www.cbbn.net/folder34/folder131/folder132/folder205/2024-03-07/oaVq3ACcHXQ3gS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