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研学,在行走的课堂中品读世界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资源的承载平台,也是发挥教育功能的公共设施。随着近两年博物馆热度攀升,越来越多丰富多彩的博物馆研学线路和产品被推出,博物馆成为广大学生提升精神素养与文化内涵的重要课堂。面对旺盛的研学需求,如何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提升博物馆研学品质,成为值得深思的话题。

打造精品,让奥妙的知识立体起来

如今,“博物馆热”已成为文化现象,博物馆研学热度也持续攀升,丰富的活动、妙趣横生的讲解吸引着越来越多孩子前来。博物馆、研学机构、学校纷纷策划推出各类主题研学,让孩子们在博物馆这个课堂中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魅力。

“看,这就是良渚文明的玉琮王。”“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鸠杖杖镦,找到了!”……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十大镇馆之宝”主题研学活动上,每位同学都收到了一张“浙博寻宝记”打卡单。孩子们循着线索打卡每一件经典展品,仔细观察并记录下知识点,用心感受文物背后沉淀的历史故事。

“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观展和学习,可以让孩子们对文物展品的印象更加深刻。”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纪云飞对记者说。谈起研学旅行的话题,纪云飞提出让博物馆与周边景区和城市融合互动的理念,“我们主动对接合作,推出‘跟着《宋画全集》品宋韵游宋城’‘跟着《富春山居图》游富阳’等研学线路,活动不仅包含博物馆内的专业讲解,还以具有辨识度的文化标识为线索进行延伸,打造文旅融合线路,为同学们带来更立体、更深入的研学体验。”

“博物馆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包括藏品、展览、研究成果等,与校内课程相结合,开发多维度的研学活动。还要注重跨界融合,联合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等公益服务单位,共享资源,打造精品研学产品。”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乔向杰指出。

寓教于乐,让研学的体验丰富起来

胡雅是北京的一名六年级学生,也是位研学旅游爱好者。最近,她和家长一起随研学团来到天津滨海新区,开启了国家海洋博物馆的研学之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他们穿梭于各场馆之间,了解海洋的历史和丰富奇妙的海洋生物。“在这里我们和海洋中的古生物化石近距离接触,学到了很多知识,化石修复活动也很有趣。”胡雅告诉记者。

“当前,不少博物馆研学更注重互动体验,注重提高孩子们兴趣的同时,提升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乔向杰指出,博物馆可以设置丰富的互动体验区、科学试验区,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如设置艺术工作坊让孩子们亲手制作传统工艺品或进行艺术创作,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

从知识科普到动手实践,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更激发了青少年的兴趣和思维潜力。在北京汽车博物馆,某小学组织的研学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自己喜欢的汽车类型。3D造车、创意汽车彩绘、儿童驾驶学校……在各种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汽车文化历史、汽车内部结构、交通法规知识等,还通过研学解锁了更多玩法。家长们也纷纷点赞:“这样研学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边玩边学,对学习的新知识印象更深。”

春天是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好时机,自然类博物馆的探索类研学也大受欢迎。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古生物、脊椎动物、地矿等主题的研学课程,以及实践性很强的“儿童独立营”项目,成为近期游客咨询的热点。“孩子们在课堂上可以跟着老师近距离观察蛙类、螳螂、寄居蟹等生物,还可以参加缙云山夜观昆虫、四面山生态之旅等活动,在博物馆专家带领下感受夜观灯诱昆虫的神奇魅力,在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中受到启发。”重庆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专家指出,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资源,研学活动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增加实践类活动,培养学生们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科学精神和综合素养,充分发挥研学的寓教于乐功能。

创新设计,让“高冷”的文物生动起来

近日,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丰富多彩的夜游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夜幕降临,身着汉服的专业演出人员和非遗技艺传承人等与游客深度互动,以剧本杀情景创意的形式,让游客与历史人物故事深度交融、深刻感受徽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演艺”“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奇妙夜”……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创新,博物院研学游的内涵更加丰富。文创产品、数字化呈现、非遗手工体验等纷纷应用在研学活动中,夜宿夜游、寻宝探秘等新奇的活动“圈粉”大量青少年。

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三楼的一间沉浸式数字化展厅最受研学学生欢迎。缓缓展开的屏幕前,3000多年前先民们播种五谷、畜牧渔猎的生活场景被复原再现,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子们推开了探索殷商文明的“大门”。殷墟景区研学负责人刘珊珊介绍:“除了先进的技术呈现手段,殷墟博物馆内的闯关游戏、互动投影等也增强了参观游览的体验感和趣味性,让商代生活场景有了具象化表现,同时也让‘高冷’的文物变得生动。”

博物馆研学火热,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如何提供丰富的研学资源、打造更优质的研学产品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纪云飞认为,博物馆应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并将研学纳入博物馆日常工作中,不断创新设计理念,提升文化内涵,促进博物馆研学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要抓住数字化契机,让线上展览与线下观展互为补充,拓展研学产品的广度和深度。

THE END
1.案例分享博物馆研学之“博物馆里的萌兽”系列研学课程课程精选南京博物院自带“卖萌”属性的文物瑰宝,跨越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悠远时空,设计六节精彩纷呈的系列课程,以时间为轴,以文物特色为引,巧妙串联起一段段文物背后的动人故事,并配套研发了系列研学手册、系列美育手工活动体验等,以更趣味化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Mzc0MzQ1Mw==&mid=2247557712&idx=2&sn=131f036a9145bef7bf29516f7fad5827&chksm=fa8e7777f54884a966c2d71ee170c146f0a500ce7181ef1207af4d34ed50aca469d091e6b640&scene=27
2.已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博物馆之城”让学习更快乐在北京,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已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一系列有趣的体验和研学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和科学的魅力。与此同时,中小学也在和博物馆合作,探索更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很多学生自愿成为博物馆的一员,把博物馆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中小学课堂搬进博物馆 “现在映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0166772560231884&wfr=spider&for=pc
3.杭州有哪些优秀的博物馆研学课程?去博物馆研学成果展看看展览全新采用“魔方”这一设计概念,将研学课程、研学线路等多元化内容汇集于展厅不同色块的“魔方”中,让青少年在参观过程中,移步换景,解锁不同研学内容的创新玩法;同时,创新采用手绘方式,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将丰富的研学内容以童趣化的手绘图画展现,让展览更接地气、更具温度;此外,结合各博物馆研学品牌特色,将研学https://www.hzzx.gov.cn/cshz/content/2024-10/16/content_8800805.htm
4.博物馆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应用——以山西博物院2016暑期“小小讲解【摘要】本文通过对博物馆特色课程特殊性、小讲解员项目对于博物馆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的践 行进行阐释,通过受众的反馈对博物馆教育项目进行梳理,从而在博物馆课程设计与应用方面提出一些可 以遵循的特殊性,将博物馆教育推向更专业化与特色化,在教育体系中能有一席之地。【阅读原文】https://www.shanximuseum.com/sx/archive/detail.html?id=1528
5.国家博物馆变身社会大课堂探索博物馆特色课程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介绍,经过3年多的努力,国家博物馆已经初步建立了“历史与艺术的体验”公共教育课程体系,开发课程90余项,课程内容涉及美术、音乐、戏剧、科学四大门类。针对不同受众,又把课程分为4种类别:面向以家庭为单位的儿童群体,开发了“阳光少年”系列课程;面向不同文化背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16/07/3320305_441200972.shtml
6.家庭教育特色课程丨走进博物馆——看世界传统文化课程招募开始啦!饱览艺术珍品的同时探索古老埃及文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埃及传统文化的差异,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 “蓉城幸福家·伴你成长”传统文化普及类家庭教育特色课程——走进博物馆,看世界传统文化课程将组织家长和孩子们到遇见博物馆(成都馆)参观《遇见古埃及木乃伊文物特展》,让孩子们在饱览艺术珍品的同https://www.cdsfl.org.cn/mobnews/13/54527.html
7.荣宝会艺术学堂叶明带你走进“大英博物馆内的中华文物典藏二、课程特色 权威:人类学学者叶明亲自授课,为大家深入解读大英博物馆里的代表性中国藏品,用最权威的知识帮助你搭建起中国文化知识理论框架。 系统:在课程内容上,包含陶瓷、玉器、书画、青铜、杂项等大英博物馆内馆藏中国文物核心展品;在时间维度上,横跨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7000年历史。通过对各类代表性文物的全面讲https://news.artron.net/20230816/n1124105.html
8.石林地质博物馆让地质科普惠及更多家庭建馆以来,博物馆已成为国内一流的科普教育基地,获得“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普研学联盟优秀品牌”“云南省环境教育基地”“昆明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 研学团队参观地质博物馆 推行特色研学课程 打开“潮学”新方式 https://m.clzg.cn/article.html?id=649478
9.西北民族大学特色专业介绍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课程介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的系统知识,能在ZF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以及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文物保护、文物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https://bbs.pinggu.org/jg/daxue_xibeiminzudaxue_5296740_1.html
10.学校简介7、《读书行路》课程——“言” 特色课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设此课程,重在激励我们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多在行路中看,多在行路中想。 8、博物馆课程——“科”特色课程 我们主要以南京二十多个博物馆为资源,每学期组织参观一至两次。 9、趣味数学课程——“数”特色课程 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奥数http://njslxxx.xwjy.cn/about.asp
11.特色专业推荐——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专业Patrimoineetmusées法国的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专业得益于法国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及对文化遗产及考古学的重视,为广大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计划、多学科复合型课程设置和丰富的实习实践机会。如果你对文化遗产、历史古迹、考古、艺术等领域感兴趣,那么这个专业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强调的是,该专业对于申请者的背景要求相对严格https://zhuanlan.zhihu.com/p/714945861
12.高校招生特色解读之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除了历史文化长廊,最让川大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四馆”,即校史馆、人文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和美术馆。走进校史馆,迎上来的“导游”是一名在校生。她说,她是利用课余时间在这里勤工俭学。学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金永东介绍,由于学校参与了三星堆等古迹的开掘,川大博物馆里的有些展品,比省博物馆的还要珍贵。http://www.gaokao.com/e/20110419/4dad33e08e6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