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理论版聚焦: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及其应对

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最终文件《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包含17个相互关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描绘出一幅彻底消除贫困、为所有人构建尊严生活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美好前景。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成果,也将为未来15年各国发展和国际合作指明方向。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表现为低增长、低贸易流动、低通货膨胀率、低投资和低利率。经济下行压力与各种风险交织在一起,世界经济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其中既有地缘政治因素引起的局部紧张和动荡,也有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非传统安全挑战。国家内部贫富差距和国家之间严重的发展不均衡,也是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和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推动变革创新,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根本改变旧的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可持续三者和谐统一,契合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谋求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世界经济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目标明确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在17个目标中有多处提及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比如:第八项目标“促进持久、包容性和可持续经济增长、促进实现充分和生产性就业及人人有体面工作”,第九项目标“建设有复原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产业化,并推动创新”,第十二项目标“确保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等。此外,第十三项目标还强调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今年年底的巴黎气候大会有望达成新的国际气候协议,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也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新型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达成,说明联合国在促进国际发展合作、凝聚全球政治共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各国在可持续发展的许多问题上仍存在不同立场和利益分歧。今后,应调动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等各方力量,形成新型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以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实施。

髙世楫王海芹: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世界意义

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作出了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庄严承诺。20多年来,中国不断创新和丰富可持续发展内涵,可持续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在极大改善13亿中国人民福祉的同时,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共同的未来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对货物和服务贸易特别是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改善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促进其经济增长。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产品使美国等发达国家能够维持较低的通胀水平,实现持续经济增长。中国的对外投资从2003年的29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13年的1078亿美元,其中对非洲和拉美投资177亿美元,支持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作为最不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对其近5000个税目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并多次免除最不发达国家、重债穷国的债务,有力支持了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

对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是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使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联合国助理秘书长阿贾伊·奇伯评价道,中国不但成功大幅削减了本国贫困人口数量,还有能力和经验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减贫目标,在当今世界减贫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同许多发展中国家签署减贫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合作减贫中心,共同推动减贫工作。中国还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援建医院、医疗服务中心,派遣医疗队,提供紧急人道援助;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各类专业人才。2010—2012年,中国为其他国家改善民生和社会发展提供援助资金达893.4亿元。

对全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是第一个自主承诺减少碳排放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制定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加强重点污染物和重点区域污染治理等方式大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增长。中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当年价)由2001年的268立方米下降到2014年的59.5立方米,单位GDP能耗和污染排放持续下降。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6.55%上升到2013年的21.63%,为减缓全球森林资源流失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利用完整的产品制造体系和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迅速降低了光伏产品、风电产品、高速铁路系统等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的成本,为世界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通过发展解决发展中问题的结果。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曾说:“为中国的奋斗,就是为世界的奋斗。”这句话在经济学研究中可能有不同解读,但用它来诠释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意义则是毫无疑义的。

王毅:消除贫困保护地球共享繁荣全球可持续发展进入2.0时代

今年8月初联合国各方就2015年后发展议程达成一致,其共识文件《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提交9月举行的联合国发展峰会正式通过。这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全球可持续发展正全面进入2.0时代。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经历了一个阶段性跃升过程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提出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理念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被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与会国普遍接受,经过之后20多年的发展演化,形成了包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个支柱及以消除贫困、保护自然、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为核心要素的综合发展框架。

面向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议程集目标、行动、实施路径和手段于一体,在2000年联合国提出的以“减贫”为核心的千年发展目标基础上,提出了综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力图消除贫困、保护地球,通过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培育一个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让所有人共享繁荣。其17个相互联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指标涵盖消除贫困和饥饿、保障健康生活和受教育权利、维护性别平等、促进就业、重视水资源、保障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资源和陆地生态系统、推动可持续工业化与创新、加强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等内容。同时,新议程十分注重实施路线图和手段,规定了跟踪和监督机制,特别强调合作和构建伙伴关系,并建立相应的金融保障,呼吁发达国家兑现发展援助承诺。与千年发展目标相比,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标准更高、覆盖面更广,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更强,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最新认识和发展需求的日益多样化。

高度重视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近20多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得到广泛传播,同时,全球环境与发展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世界各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另一方面,人口快速增长、贫困问题远未解决、气候变暖凸显、区域环境污染严重、战略性资源和能源供需矛盾加剧等,导致环境保护与发展面临新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主要是:

缺少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制度安排,议程实施难以保证。过去20多年,尽管提出了不少宣言、议程和实施计划,但由于缺少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和全球领导力,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难以主流化,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进展不如预期。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虽然在纸面上维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难以真正获得实惠,发达国家并没有完全兑现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承诺。另外,仅以自上而下的政府作用为主的可持续发展多边治理框架难以达成既定目标,需要改变治理结构,发挥全社会力量及各类国家集团的积极作用。

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成为重要现象,但还没有形成实质领导力。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以及到2030年至少二三十亿人口将逐步摆脱贫困、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无疑会改变全球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乃至安全格局,也会引发各种潜在冲突。不可否认,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在不断提升,但在全球治理中仍然没有形成实质领导力,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秩序显然难以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多元利益难以协调的双重影响下,全球绿色进程有所减缓。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一些国家开始减少对绿色部门的财政支持。同时,受全球气候谈判难以达成约束性碳减排协议影响,观望态度和现实主义策略在很多国家渐占上风。在没有解决好政治承诺及资金、技术、公平和包容性手段存在实施缺口的条件下,全球有可能进入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对低潮期。

当然,挑战和机遇是相互依存并可以相互转化的。尽管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避免歧义,没有把绿色经济作为重要内容加以阐述,但在其任务中已明确指出实现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创新可持续发展方式和占据绿色竞争力制高点,无疑是未来世界经济竞争的一个基本趋势。

努力发挥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中国是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世界各国对中国寄予很高期望,希望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中国是最早参与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国家之一,并于1992年签署了联合国《里约宣言》。1994年,中国率先发布了国家级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无论在发展理念、制度建设、实践探索与国际合作方面,还是在减少贫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方面,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实质性贡献,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中国目前正在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理念、制度和行动的综合体,是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展望未来,绿色和可持续无疑将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并将深刻影响和塑造未来产业升级、城市发展及空间格局。可持续发展将与智能、包容、全球化等因素一起重构要素组合模式、产业分工与资源配置方式,创造面向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薛澜:新理念新机制新秩序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即将提交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其核心内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将开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公共政策实验,成为联合国成立70年来全球发展与治理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国际社会对人类社会全面发展深刻认识的结果。维护和平、消除贫困、保障尊严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只有各国彻底消除战争的硝烟,只有全球每个角落都扫除贫困,只有不论种族和肤色的个人尊严都得到保障,人类社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是国际社会对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必要性沉痛反思的结果。随着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日益严重,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已经不再是一个奢华的选择,而是我们对人类未来必须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是国际社会对人类集体行动巨大潜力不断发现的结果。15年前的世纪之交,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世界各国领导人就消除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和对妇女的歧视,提出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今天,千年发展目标已取得很大成就,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奠定了实践基础。

但应看到,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只是走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国际社会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积极推广新理念、形成新机制、建立新秩序,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贯彻落实。

中国还将在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范围内,积极参与乃至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的变革。在理念上,以国内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构建基于生态文明价值观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向国际社会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在重点领域上,把握当前国际热点,致力构建“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把绿色转型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作为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期的重点工作。在制度建设上,总结国内实践经验,探索建立全球绿色供应链和生态红线制度、区域性分工合作与生态补偿制度、风险共担与环境争端解决机制,弥补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的制度缺口。在治理机制上,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南南合作基金,完善和创新全球可持续发展金融制度,并结合“走出去”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全球可持续技术与产品的合作共赢。

THE END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在具体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 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https://www.55xw.net/show-199983.html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解答:**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它涉及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维度的平衡,旨在实现长期的社会福祉。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减少贫困,提高教育和健康水平,以及促进社会公正。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通过整合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实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57290949&efid=NWALsP85lOvSqYA1pRIILA
3.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论文(通用9篇)针对这些问题,我国一些学者的对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白钦先教授在1998年的时候,从世界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可持续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研究了金融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及战略原则;胡章宏教授研究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发展战略,等等。https://www.yjbys.com/bylw/MBA/57137.html
4.sani理论与实践探索一种新颖的环境可持续性模型sani理论与实践探索一种新颖的环境可持续性模型 引言 在全球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正在寻求新的理念和方法来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sani"这个词汇源于非洲语言,意为“清洁”、“健康”以及“谨慎”,它不仅指代物理上的清洁,更是精神层面的追求https://www.wyppo.cn/ren-wu-dong-tai/515923.html
5.可持续发展理论10篇(全文)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1篇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在1972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被提出讨论的,此后,“可持续发展”成为各种报纸、杂志、学术论著讨论的话题。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的解释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1可持续发展应当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vtfw8go.html
6.可持续发展理论9基本理论 10发展概念 11发展内涵 12词条图册 1传统修正 编辑 (一)对于GNP的修正 当使用可持续发展概念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宏观经济增长指标是一种不能保证环境状况良好的增长。在GNP的核算中,并未将由于经济增长而带来的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对生态功能、环境状况的损害https://baike.sogou.com/v103440052.htm
7.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哪些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为三大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http://m.chusan.com/zhongkao/67475.html
8.04.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应用(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分类 1.从自然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圈概念】 持续性最早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生态持续性——旨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 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协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举行专题研讨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https://h5.youzan.com/v2/goods/2x7sb0ey5hrmsl2
9.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精选6篇)我们对“可持续发展”这五个字并不陌生,但即便是文科生,也不一定知道何谓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它又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里,我想先谈下可持续发展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常提到的节水,节电,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塑料购物袋等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体现,保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0qo2by7.html
10.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及未来研究展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中国发展得较晚,尽管国内许多学者都对此开展了学术研究。但目前国内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仍然没有一个一致的结论,以下是国内相关领域学者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 刘力钢教授(2000)作为我国最早研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学者之一,总结可持续发展就是企业追求创新,拥有新的活力,在所处行业内持http://www.sass.cn/109001/21909.aspx
11.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构建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模型,这些模型通常能应用到与农田、森林、草原、农林复合、林草复合、健康等生态系统有关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生态学家必须研究这些问题,还要研究与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其他理论。要重视数学方法在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中的应用。https://www.cas.cn/xw/zjsd/200609/t20060921_1685671.shtml
12.产教融合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根基推进机制和实现路径在方式手段层面,各参与主体都应充分运用经济学、统计学、市场化理论等学科最新研究工具,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各子系统的运行模式,如政策系统高效运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纵横深度发展的运行系统等,以期实现协调、共享、有机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https://www.chinazy.org/info/1006/13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