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体会(精选5篇)

关键词:互联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分组协作;教学改革

一、“材料工艺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三、“材料工艺学”智慧教学新模式设计

根据“材料工艺学”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三方面开展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方面,根据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来设置课堂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多分析实际建筑和设计成品案例。教学方式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借助现代化设备、信息化手段和线上共享平台,通过互联网联合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乐趣和学习动力。教学方法上,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分组协作学习和线上线下互动学习3种授课方式展开教学。

(一)“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授课

(二)“分组协作学习”授课

(三)“线上线下互动学习”授课

四、“材料工艺学”智慧教学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结束后,笔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借助教育信息化的背景,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分组协作学习”和“线上线下互动学习”三种授课方式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于材料和工艺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86.5%的学生表示该课程改革有助于加深对材料的理论理解,82.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效率,81.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8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具体实施效果见下表。此外,以2017级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例,本课程考试的平均分较16级同专业的提升了近6%。

(一)提高了学生理论认识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使“材料工艺学”课程更具象,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材料实际应用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通过实际案例的讲授和课外现场实地教学,使得学习内容更有代入感,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学生作业完成率和正确率也均有了大幅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三)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课堂分组协作讨论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程讨论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轶,谷士艳,李金洋,刘越洋,薛志.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讨———以《风能工程》课程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8.

[2]于恒,张幼琴,王惠丽.浅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实验室科学,2006(4):125-126.

[3]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81-84.

[4]叶天赋.分组协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7(8):987-988.

[5]曹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为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34(2):106-109.

目的对国际化时尚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方法针对时尚创意行业的前沿性、变化快、实践强的特点,与新加坡南洋理工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方法上创新。结论提出国际化时尚创意人才的培养应该站在国际的高度,通过校校、校企、校政、校行的手段进行人才培养,培养能设计制作“原创化”、“个性化”、“精品化”、“小型化”、“快速化”时尚产品的国际化时尚创意设计人才。

关键词:

国际化;人才培养;跨国课程设置;教学实施;

背景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

二、课程体系设置创新

三、教学实施方法创新

在番职院与南洋理工的校校合作中,国际化时尚创意人才的培养模式立足于互惠友好的宗旨,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推进课程设置,在教学实施上也开创校校合作先河,双方均挑选优秀骨干教师参与教学实施,并在文化交流、国际交流上突出双方优势,利用双方优势完成课程实施。

(一)在两国不同企业进行实习实训

现基于两国两校的合作培养,引进两国不同的典型企业项目进课堂,能充分发挥国家优势、区域优势、企业优势,能让学生打开眼界,感受不同的国家背景和企业风格,接触不同的项目流程,从而积累到更多的企业项目设计经验。同时,我们提倡教师工作室对社会服务,承接各种政企校地的项目。教师工作室是带领学生们探索新想法的地方,是新设计、新产品、新服务理念和技术解决方案的地方,也是产品商业化想法诞生的地方。[8]如联系大企业,与其合作开发商品,或者为某些大公司的项目做其中一部分执行。时尚饰品的教学对社会服务只要把握好“出原创”、“出精品”的原则,遵循“做好服务”、“做好教学”的宗旨,围绕“树立品牌”、“培养能力”的目的,利用优秀的资源整合、优秀的平台,把教师和学生一起带动、参与到项目实操中,在实操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在实训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一边做好对企业的对接,一边做好对学生的教学,就能既为企业出精品,也为教学出精品。

(二)以两国不同的市场要求进行项目实践

(三)以两国不同就业环境引导创新创业

教育部《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指出,高职院校创新“政行企校”合作机制,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属地化员工成为高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10]该报告调查显示,2014届的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后的自主创业的比例有3.8%,远远高于本科院校,可见高职所培养的人才不但能成为企业一线员工,还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高职中有效的校企合作能够大量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一线人才。在两国不同的就业市场中,尤其是在时尚行业和创新创业中,国家背景和国际环境对时尚行业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一线设计制作人才不熟悉就业环境,将严重影响其时尚创意设计作品的呈现及创业的水平。因此在熟悉不同国情下不同的就业环境对时尚创意设计类人才进行创新创业的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熟悉就业市场的需求,将更好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四、结语

时尚创意行业的特点是时尚、前沿、变化快、实践性强。针对这些特点,国际化时尚创意人才的培养应该站在国际的高度,充分而合理地运用校校、校企、校政、校行的优秀资源和平台,为时尚创意设计的人才培养做出一些模式的改变与探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合作的模式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总结了一些国际合作培养人才的经验。但我们依然在摸索,在探索中摸清规律,在尝试中确定方向。在这条探索的路上,我们依然任重道远。基金项目: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2016年度课题

参考文献

[1]刘江南.优势特色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5.29(4):135-136

[2]崔俊峰.李强.创意产业中设计的本质内涵思辨[J].包装工程.2016.37(20):122-126

[4]胡凌霞.肖圣飞.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7(11):64-65

[5]廖琼.刍议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规范——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J].设计.2016.29(15):107-108

[6]王敏.创意.融合.跨界.国际化——艺术管理探寻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J].艺术教育.2015(7):16-17

[7]何靖.构建高师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新特色[J].设计.2017.30(3):88-89

[8]方海.北欧设计多维透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MOOC;应用型本科;人文公选课

一、混合式教学与MOOC时代

二、应用型本科人文公选课教学现状

(一)人文公选课的课程目标

(二)人文公选课教学现状

三、人文公选课混合式教学策略

以应用型本科普遍开设的人文公选课程“文学与人生”来说,这是一门是跨越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课程伴随现代大学教育体制建立一直至今,作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文学与人生”被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审计学院等多所院校开设。从民国时期吴宓教授在清华大学开设“文学与人生”选修课,提出“情智兼修”课程目标[15],内容多涉及哲学,到今天朱寿桐在大礼堂为学生讲授“文学与人生”,课程中穿插著名学者、作家的学术报告。上海大学“文学与人生”主讲教师有王晓明、董丽敏、孙晓忠等多名教师。台湾大学彭镜禧教授策划的“洪敏隆先生人文纪念讲座”之“文学与人生”专题,分别由方瑜、陈辛蕙、张大春、彭镜禧四人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个方面与人生的关系发表演讲等等。尽管课程内容不同,结构体系相异,组织方式也因地制宜各有特色,但是其课程目标都旨在以文化人,“怡情养性”[16]。

第四,采用平时成绩与学习汇报、论文写作相结合的他评与自我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增加过程性考评,课堂上记录学习情况,指导督促学生观看视频,整理学习笔记,侧重语言表述类考评内容,鼓励学习内容再现反馈,激励学生反思批判。要求每一位学生写一份学习报告,并且当众宣读学习体会,锻炼当代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气质。适当的监督策略,对于一些离开教师目光就不能自主学习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选择机会,从兴趣入手,调以信心,督促其完成网络课程学习任务。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程在实践中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网络课程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潜力得到了发现和鼓舞,学习的同时锻炼了分析判断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开了门径。在传统课堂面对面的学习中,师生思想得以交流,性情得以感发,学生的综合评价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教师更易得到教学成就感。

首先,坚持灵活的课程原则。混合式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学会一种思维方法,受到一点课程启发,而不是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有一定涵盖面和灵活性,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与机会。课程须涵盖人类知识的主要领域,每个必修领域内的课程允许学生进行选择。既可以保证通识教育所追求的知识广度,又可以一定程度上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课程计划的弹性,这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18]。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2]CharlesD.Dziuban.blendedlearning[J].Educausecenterforappliedresearch,2004,7.

[3]汪燕,郑兰琴.实践、反思与交流:聚焦国际混合式教学研究――第三届混合式教学法国际会议综述[J].现代

远程教育研究,2010,(5).

[4]吴剑平等.大学的革命――MOOC时代的高等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15-117.

[5][英]约翰丹尼尔;王志军,赵文涛编译.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现代远

程教育研究,2013,(3).

opinion/20130201/c01friedman/.

[7]赖显明.网络教学:普通高校网络公选课教学的新趋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8]赵国栋,原帅.混合式学习的学生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大学教学网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

版,2010,(6).

[9]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

中国电化教育,2009,(12).

[10]吴国盛.技术与人文[J].北京社会科学,2001,(2).

[11]杨叔子.人文教育现代大学之基――关于大学人文教育之我感与陋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1).

[12]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

[13]魏饴.略论“文艺鉴赏”人本中心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

[14]伍民友,过敏意.论MOOC及未来教育趋势[J].计算机教育,2013,(20).

[15]吴宓;王岷源整理.清华文丛之三:文学与人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2.

[16]朱光潜.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2:161.

[17]D.RandyGarrison,NormanD.Vaughan.BlendedLearn-inginHigherEducation:Framework,Principles

THE END
1.德闳老师?与大家聊聊我真实的在线教与学!在一堂堂有趣有料有温度的线上课背后,是老师们的认真准备和精心规划。从线下到线上,各位老师经历了怎样的挣扎与迷茫,又是怎样克服重重阻碍,最终用实力打动学生与家长的呢? 本期专题特邀德闳一年级一班班主任吴老师,从教学筹备(上一条)和授课成果(本条)两个角度,讲述一位教师真实的网课成长史。 https://www.ieduonline.cn/contentdetail/303?generalrules=127
2.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5篇)三、紧跟时代潮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 一直以来对于互联网可以说又爱又怕,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网络作用之大,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能帮助我们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可以发挥它的大数据优势,帮助分析和诊断学生学业表现,为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peixun/2925174.html
3.混合式教学心得体会(通用14篇)混合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3 “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面授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特点达到一个合理的学时分配。 https://mip.oh100.com/a/202204/4607673.html
4.工学院教师分享《基于案例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022年2月25日,在学院的慕课微信分享群中看到了有位老师分享的课堂直播链接,介绍是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胡荣老师讲授的教学分享,她获得了多项全国教学大赛的奖项,本着她是如何讲好每一节课堂的初心,本人认真学习了相关视频,收获了很多教学上的新认知。 https://gxy.fzgsxy.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35&id=1617
5.跨学科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当然,数字化教学不等于全盘采用线上教学,教师应根据实际需求,恰到好处地应用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本案例中,教师结合学校的线上教学和种子库建设情况,综合考虑校情和学情后,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教师线上利用UMU平台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支架,并在平台设置小组讨论空间、答疑区、自主https://qz.zjer.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28986&id=39433317
6.全面解读随时随地开展的在线教学:现代学校教师的灵活教学新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课堂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现代学校教师不仅需要在固定的教室里传授知识,他们能够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实现随时随地干教学的梦想。这一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师生互动的灵活性,还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成为了教育界的一项创新趋势。 http://www.hiskypcb.com/index/2024121474133.shtml
7.混合式教学论文(精选19篇)2.3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教学准备,包括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课前教学设计,分别为网路资源建设、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活动设计,为之后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第二步包括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网络教学是将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或教学活动呈现在资源平台上。课堂教学侧重https://www.hrrsj.com/jiaoxuelunwen/qitalunwen/798385.html
8.我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教学沙龙活动沙龙现场,周振宇老师分享了开课经验与心得,从自己的视角对混合式课程的内涵意义、教学方法、教学工具使用、具体任务布置以及心得体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他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向与会老师展示了结合超星泛雅平台线上课程建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介绍了“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式学习”的教学方法设计。周老师认https://news.hnist.cn/info/1051/25727.htm
9.记呼和浩特市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讨活动另外,在研究数学知识时探究其历史渊源也是很有意义的。最后,温老师建议,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应深入思考如何让知识产生的形式更加的自然,这将很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伴随着温老师讲话的结束,此次线上同频互动活动顺利结束,但线下的研讨活动现场在杨老师和温老师的提议和倡导下,进入了激烈的讨论与研讨环节。大家对https://www.meipian.cn/395d5s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