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去过哪些博物馆,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的杨舟如数家珍,“今年我去了甘肃,游览了甘肃省博物馆、敦煌博物馆。因为在北京读书,我还去过故宫博物院、中国地质博物馆等。我是江苏人,之前去过多次苏州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也去过南京博物院、常州博物馆等。”
如今,“博物馆热”成为一种现象,包括杨舟在内的一些大学生,也越来越热衷于参观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不只是为了“集邮打卡”
辽宁工业大学的赵雯淇有个习惯,每次参观完一家博物馆,都要买一枚纪念币带回家,还会随身携带笔记本用来盖纪念章,对此她觉得很有意义。“我在天津博物馆盖了一本子的章!”她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的调查结果显示,88.22%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参观博物馆可以增长知识、增强文化自信,72.20%认为可以提高思维、审美、创造能力。这些都是大学生逛博物馆的感受,对于青少年成长有所帮助。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古船模型让杨舟印象深刻,“置身其中,可以沉浸式观赏运河四季景象,体验感很好。”她还回忆起自己曾在馆内体验过“运河迷踪”密室逃脱。“想体验‘运河迷踪’一定要提前预约!”杨舟推荐道。
中国博物馆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观察到,博物馆的青年观众需求非常多元化,他们更追求参观博物馆的体验,不只是看展览或是看文物本身。“以前人们是‘去一座城市,一定要去这座城市的博物馆看看’,现在则是‘因为要去一家博物馆,所以要奔赴这座城市’。”在她看来,“博物馆已经不再只是说教的展示,而是与观众平等地对话。”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