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国际资料中心正式运行『新闻资讯』

国际资料中心现有纸质图书资料12007册,11353种。中心特藏有《天回医简》,同时还藏有《武威汉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关沮秦汉墓简牍》《居延汉简》《肩水金关汉简》《里耶秦简》《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等公开出版的出土简帛文献与文物图版及研究资料400余种。

中心特藏《域外中医古籍丛书》《朝鲜汉籍中医文献》《日本藏巴蜀稀见地方志集成》《日本藏巴蜀珍稀文献汇刊》等域外珍稀古籍文献2400余种。正在建设的巴蜀名医医籍藏书体系,现收藏有《川派中医名家珍本汇刊》88种、《巴蜀中医文献珍本汇刊》42种、《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35种、《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21种,任应秋、蒲辅周、李斯炽、郑钦安等巴蜀中医药名家著作20余种。

国际资料中心下设资料室、扫描室、阅览室等三个功能分区。

国际资料中心——资料室

资料室分区陈列馆藏纸质图书资料12007册,11353种,藏有《天回医简》《域外中医古籍丛书》《川派中医名家珍本汇刊》等大批特色书籍,初步建成了以出土医学文献和中医药古籍文献为特色的专藏体系。

国际资料中心——扫描室

扫描室负责馆藏图书资源的数字化工作,现有高清扫描仪2台、无边界扫描仪1台,正在推进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拟筹建平台,通过互联网开放共享,建立可供检索利用的结构化数据库。

国际资料中心——阅览室

开辟专用阅览室供师生阅读浏览,现有《历史研究》《考古与文物》《汉字文化》《古汉语研究》《文史哲》等期刊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后续将增设电子阅览设备,开放电子阅览。

国际资料中心特色藏书简介

1.《天回医简》

2.出土简帛文献与文物资源

3.巴蜀名医医籍

据历史文献记载,从汉代至明清,见诸文献记载的四川医家就有1000余人,川派中医药影响医坛2000余年,历久弥新。汉之涪翁、郭玉,唐之晷殷、杜光庭,宋之唐慎微、史崧,清之唐宗海、张骥、曾懿等一代代中医名家,举不胜举。近现代名噪一时的中医学家沈绍九、郑钦安、萧龙友、蒲辅周、冉雪峰、熊寥笙、李重人、任应秋、杜自明、李斯炽、吴棹仙等,均出自巴蜀。为继承和弘扬巴蜀名医精神,中心特开辟巴蜀名医医籍特藏专区,现已收藏《川派中医名家珍本汇刊》88种、《巴蜀中医文献珍本汇刊》42种、《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35种、《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21种,任应秋、蒲辅周、李斯炽、郑钦安等巴蜀中医药名家著作20余种,并将进一步扩展收藏范围,展示巴蜀名医风采。

4.域外珍稀古籍文献

中心特藏《域外中医古籍丛书》《朝鲜汉籍中医文献》《日本藏巴蜀稀见地方志集成》《日本藏巴蜀珍稀文献汇刊》等域外珍稀古籍文献2400余种。其中,《域外中医古籍丛书》系由日本和中国百余位专家学者历时四十余年,对千余年来流存于日本或撰写于日本的中医古籍进行系统整理而成,内容几乎包括日本现存所有的极具影响的中医古籍。丛书共计656巨册,所收中医古籍2300余种,合计超过60万页。

5.特色中医古籍文献

中心藏有《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善本医书》《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藏善本医书》《东洋医学善本丛书》等善本医籍丛书,保存多种中医古籍善本资源。大型中医药学类书《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收编先秦至清末医药卫生及经史百家典籍中重要的医药卫生文献资料,共约5000万字。《中国医学大成》《中国医学大成续集》辑录魏、晋至明、清历代重要医著及少数日本医家著作254种。《皇汉医学丛书》收录日本中医药学者著作72种,涵盖日本汉医研究精华,为日本汉方医学经典著作之汇编。

6.大型古籍丛书

中心藏有《古今图书集成》《丛书集成初编》《四部备要》《四部丛刊》等大型古籍丛书4套,中华书局出版“二十六史”1套。收载中国古代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各方面重要古籍,是学习、研究和整理古书者所需常备之资源,为查找古代资料文献提供了便利。此外,中心还藏有《中华再造善本》《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历代方志集成》等一批特色古籍善本资源。

国际资料中心现已开放院内运行,下一步计划将采取预约制向全校师生开放阅览,敬请期待!

THE END
1.中国文物常识中国文物之最 作者:邹建华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年:1987 中国文物 作者:李力 ISBN:7508504496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年:2004 中国文物之最 作者:邹建华 ISBN:7503200596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年:1987 中国文物 作者:李力 ISBN:9787508516790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年:2010 问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e5a60acb22fb1f4e7d3e1270c4abd6b5
2.中国文物地图集书籍资料库摘要: 中国文物地图集以20世纪80年代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资料为基础,适当采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普查部分相关资料,大量收录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省各科研院所和大学的复查成果和新发现,共收录文物点18642处,其中古遗址6181处,古墓葬2440处,古建筑7233处,石窟寺及石刻123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1342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98http://www.silkroads.org.cn/portal.php/portal.php?mod=view&aid=75097
3.流失文物——中国古代玉器精品(附高清资料)流失文物——中国古代玉器精品(附高清资料) 原创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流失文物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疤。这些流失文物见证了历史的同时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晚清以来,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地被列强蹂躏。 美国史密森机构又称史密森学会,是唯一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半官方性质的博物馆机构。由英国科学家J.史密森https://www.acfun.cn/a/ac22870412
4.国家文物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查重要新发现推荐工作的通知[12-05] 国家文物局所监管企业2023年度工资分配信息披露[12-04] 文物出版社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2023年度薪酬情况[12-04] 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2023年度薪酬情况[12-04] http://www.ncha.gov.cn/
5.1949年,他设计的五星红旗成为国旗文物资料 《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决定向海内外公开征集国旗图案。海内外中华儿女抱着对新中国的热切期盼,踊跃投稿。经过认真评选,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从3000多幅设计图稿中选出38幅,印制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供政协https://www.cqcb.com/zhongqingzhendang/2022-07-22/4964629_pc.html
6.《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挖掘流失海外文物回归背后的曲折与“一念在兹,万山无阻;克艰克难,荣归故土!”《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日前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失海外文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解读,首度披露了流失海外文物惊心动魄的回归历程,首度从海外视角、用精彩案例向世界集中讲述中国流失文物感人至深的回归故事;与此同时,本书对所录珍贵国https://www.cacta.cn/dsj/HTML/20221209091841.html
7.一九○○年以来出土简帛一览1、谒 1955《文物参考资料》12期 1957年 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 146支 1、遣策 2、《墨子》佚篇或儒家著作 1986文物出版社《信阳楚墓》、1995齐鲁书社《战国楚竹简汇编》 1957年 江苏高邮邵家沟遗址(东汉) 1支 1、东汉符簶 1960《考古》10期 1959年 新疆巴楚县脱库孜沙来古城(汉?) https://www.wzbwg.com/newsinfo/11897
8.国家文物局通报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旧石器时代至宋金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通报了吉林和龙大洞遗址、辽宁朝阳马鞍桥山遗址、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北京金中都遗址等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http://www.bj.xinhuanet.com/20230929/b12fde06fc9e41138bbc308d2a1595f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