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至南大运河串联起多姿多彩的文化图景

日前,大运河北京段发布沿线12条旅游精品线路,包括通州区、西城区、海淀区等运河沿线7个区,融合了文化遗产、特色博物馆、水岸景观、游船夜航等元素。在通州区推出的5条路线中,北运河2号码头、“三庙一塔”等颇具底蕴的景点带领游客探历史,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呈现城市副中心的生态建设成果;西城区的旅游路线串联起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北京宋庆龄故居、鼓楼西大街、烟袋斜街、京杭运河积水潭港碑、火德真君庙火神庙等古街民居,游客在一处处遗址、故居中读漕运,品京味儿。在大运河其他段线上也都各有特色,串联起从北至南多姿多彩的文化图景。

北京运河:精品线路展京味儿文化

通州:物华风采孕育繁盛文化带

古老的大运河,历经千年沉淀,因漕运而形成了独特的南北运河文化。大运河北端的通州城,以当年石坝码头为交汇点的北运河、通惠河两岸,孕育了一条成熟而繁荣的文化带。

连通京津冀,打卡运河两岸古今地标,金水道串起好风景。千年古运河两岸不仅有美景和美食,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民俗民风。

从北运河新北关闸开始,可以一路乘船行驶至漕运码头。船上与岸上两路呼应配合,将运河水系变迁与燃灯塔、大光楼的前世今生巧妙融合,重现漕运时期千帆竞发、万舟骈集的盛景。

在通州人眼里,西海子公园承载着几代通州人的回忆,它也是大运河文化带上重要的生态景观节点。西海子公园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西侧,以中国传统山水园林为造园理念,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改建后的公园以水为魂,以运河文化和通州历史为核心,结合三教庙、燃灯塔、葫芦湖、李卓吾墓等丰富的历史遗存,形成通州运河段“一塔、两湖、四区”的景观架构。

通州燃灯塔,清人王维珍在诗中这样描写:“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燃灯塔是古通州标志性的建筑,矗立在运河边1400多年,它与山东临清舍利宝塔、浙江杭州六和塔、江苏扬州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

在西海子公园旁边几百米处,有一家名为“咱家书房”的书店,近来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一景、网红打卡地,也因传播大运河文化而广受当地人喜欢。

“大运河文化带申遗成功后,政府一直在做治理工作,过去的大运河臭烘烘的,现在河水清澈、物美宜居,周末也有人游泳、垂钓。盛颜重现,让生活在大运河岸边的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咱家书房”负责人聂锦荣说。因为大运河文化带的筹建,让“咱家书房”等文化设施有了“灵魂”,丰富的活动也令运河圈的文化气息更加浓厚。

一枝塔影认通州(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海淀:运河流香古迹古树都是“活历史”

古迹与沿河景观结合,现代城市生活与历史文化结合,海淀区与大运河似乎总有着某种不解之缘。记者走访发现,大运河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中的“‘皇家’之行,游船赏景觅风光”线路所涉及的景点,隐隐透露出一种皇家气派和庄重典雅的风格。

比如南长河是北京城内现存的唯一一条明清两代皇家御用河道,据此打造的南长河公园碧水潺潺,杨柳夹岸,传承了“长河观柳”的历史风貌,除水面景观外,公园设有曲苑听香、柳岸春荫、水音深处、别院歌笙、知趣廊等12处景点,附近的很多市民都喜欢到此遛弯和垂钓,一位老大爷告诉记者:“我每天都会到河边散散步,像我这样的老年人特别多。”

而颐和园也可以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乾隆曾6次下江南,而大运河正是其南巡的主要路线,为了把大运河沿线的美景“留在身边”,颐和园中处处可见京杭大运河沿线风景的影子:仿黄埠墩建成的凤凰墩,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的昆明湖,吸取镇江金山特点的万寿山,写仿南京永济寺的赅春园。

五塔寺也曾是长河北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卢嘉兵介绍,五塔寺又名真觉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但到20世纪初期,寺内除尚存一座金刚宝座塔和两棵相伴左右的明代银杏古树外,其余建筑几乎消失殆尽,上世纪80年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为主,馆内收藏了数千件石刻藏品,包括珍贵的北朝造像、唐代墓志、金元石雕、清代石碑以及名家书法刻石等。其中金刚宝座塔上面有佛足、迦陵频伽等各种精美的石雕图案,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塔南侧矗立着两棵银杏树,树龄约600年,均为北京市一级古树,是博物馆的“活文物”。这两株古树伟岸探天、冠大荫浓、枝繁叶茂,记录着石刻馆的四季变迁,已成为这里最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

加强石刻类文物保护,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石刻在露天里风吹日晒雨淋,对文物的破坏严重。”卢嘉兵说,“明年我们将准备用三维扫描的技术,通过数字化方式记录好文物上的纹路,用电子形式的拓片来呈现。同时,我们还将按原来的格式将碑文誊录下来,尽最大努力把中国的金石文化传递给更多大众。”卢嘉兵说。

海淀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供图)

西城:串点成线展现地区文化风貌

有句话叫:“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位于西城区西北部的什刹海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风景区,还承载了大运河厚重的文化记忆。记者走访发现,大运河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中的“银锭观山,闲庭意趣知漕运”线路所涉及的景点,几乎都坐落在什刹海风景区内。

据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旅游资源管理科科长张磊介绍,什刹海风景区由前海、后海、西海水域及沿岸名胜古迹和民居民俗生活组成,在历史上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码头,当时漕船就是从通州到积水潭,所以景区本身就是大运河的一部分。

元代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对京杭大运河的形成具有巨大贡献,正是他实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郭守敬纪念馆馆长张鹏表示:“我们的展览突出体验感、沉浸感,有很多的互动方式,比如用幻影成像的方式把通惠河上面的水闸如何运行展示出来,用视频让大家了解到今天的什刹海水系,用沙盘来展示通惠河贯通最后一公里。”

对于郭守敬纪念馆被列入大运河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张鹏很兴奋,他说:“我觉得特别好的一点是,这条线路把运河沿线零散的、易被忽视的文旅资源有效地串联起来,发挥了聚集效应。对于游客来说,文化旅游更能补给知识需求。”

作为一个只有200平方米面积的小微博物馆,2019年,郭守敬纪念馆吸引了12万人次参观,展现了旺盛的发展活力。

银锭桥初建于明正统年间,被誉为“城中看山第一胜处”,在游客眼中,它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因为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站在桥上可以一眼看到西山全景。游客马女士告诉记者:“从这里眺望西山,会发现西山特别美,整个山脉都很完整,有一种轻盈和开阔的感觉。”

什刹海风景区近期上线了一个文化探访小程序,游客通过扫码可以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之旅、魅力新生体验、人文遗存游访等主题旅游线路的文字和图片介绍,方便游客体验、游览和探访。

在张磊看来,适当把一些文化景点、文物景点串联起来,进行系统化展示后,不但可以方便游客更好地游览,让游客在游览中探寻历史,也能增强区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以大运河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为契机,我们希望能逐渐带动大运河沿线的文物被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同时适当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文化空间,让景观品质能更好地提升,让什刹海的文化历史和地区风貌能更好地展现。”张磊说。

江苏运河,古街“潮”味浓

千年运河,流淌不息。运河边的老街受着千年流水的滋养,烟火气息中折射出与众不同的色彩。一边保留着历史的优雅古典,一边彰显着现代的活力四射,这些运河古街方能生机勃勃,源源不断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

“一条平江路,半座苏州城”,可以说,平江路是苏州古城的缩影。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是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如今的平江历史街区,依旧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独特风貌,并积淀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

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也是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风貌河段。清名桥为单孔石拱桥,全系花岗岩堆砌而成。整座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南侧是伯渎河,西侧有南长街。修复改造后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独特的江南文化特色,延续了运河古韵的历史文脉,为无锡百姓寻求“老无锡味道”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享受。

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

常州的青果巷是网红街巷,它南临古运河,东起正素巷,西至晋陵中路,直通南大街商业中心,北至古村。作为常州文脉之地,青果巷先后走出了近百名科举才俊和一大批近现代名人,遍及政治、文学、艺术、教育、实业、科学等众多领域,被赞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

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

扬州:东关街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今年8月入选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现存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等重要历史遗存50余处,且特色节庆活动丰富,晚间文化娱乐活动多样。

徐州:回龙窝·快哉亭历史文化街区

回龙窝始建于清朝,以瓦房为主,是一片纵横交错、总长不足400米的居民胡同。历经几百年,传统街区形态基本保存完整。它代表和展现了徐州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保留了清晚期的建筑格局,是“老徐州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快哉亭公园,是徐州年代较为久远的园林公园,因当时徐州知州苏轼在此亭作《快哉亭冈赋》而易名。

“画中游”大运河杭州段

京杭大运河过余杭塘栖进杭州,经过拱墅区、下城区和江干区,最后由三堡船闸汇入钱塘江,大运河杭州段全长39公里。运河杭州段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在千百年的历史中,融汇了中国南北各地的特色物产、饮食服饰、风情民俗、官民礼仪等,留下了诸多历史人文景观。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与保护,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现已成为一条韵味独特、别样精彩的运河文化风情线。

目前,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两岸已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核心主轴,以历史街区、文化园区、博物馆群、寺庙庵堂、遗产遗迹为重要节点的文化休闲体验长廊和水上旅游黄金线。景区核心范围为“三大街区、四大园区”及博物馆群。

从武林门码头出发,乘漕舫一路北行,可欣赏京杭大运河十里亮灯的独有景致。京杭大运河亮灯是由世界级灯光大师罗杰·纳博尼设计的,并于2015年完成7个节点亮点的提升,更增加了夜游运河的赏心悦目感受。春夏秋冬的武林门、爱情甜蜜的青园桥、风雪雨雾的御码头、纱幕艺术的富义仓、繁华的江桥暮雨、璀璨的十里银湖墅、古朴的桥西人家……如今的京杭大运河,让外国人感觉“很中国”,让中国人感到“很杭州”,让年轻人感觉“很时尚”。

旅游达人颜冰暄认为,大运河杭州段最好看的时候是夜晚,主要游览的区域是在武林门码头—拱宸桥一段。坐着游船夜游京杭大运河,是一件很惬意很享受的事情,沿岸的灯光和风景,还有沿途路过的一座座桥,都不会让人失望。

在白天,码头会有运河公交,不过到了晚上,公交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游船,虽然路线一样,但白天和晚上坐船看到的风景各有千秋。“白天的运河平平淡淡,行驶着它的历史使命,运输着来往的船只,而夜晚的运河,则是大胆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交织着两岸的灯火,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颜冰暄说。

古老大运河的新潮“科技风”

“声音名片”让文物说话

9月26日,在杭州,“千里长河——中国大运河文化主题展”开展。展览中采用了一种特别的表现手法——声音媒介,通过声音形式展示,让无声的文物说话,建立历史与当下的链接。

序厅声音影像作品由10个部分组成,10段声音是通过早、中、晚3个时段录制,得到运河原始的声音素材,10个影像首尾连接即是运河自北向南的全局景貌。展厅背景音乐依据每个单元板块的主题概念,选取水流、集市叫卖声等,经过后期制作完成,充分触发并打开观众的听觉、视觉感官。

更有趣的是,重点展品的声音名片,是通过提炼文物的不同质地、外形、用途等特征,并结合运河现场录制的水流声艺术加工形成的。如现场可听到吉州窑黑釉鸟形埙的声音、南宋时期运河边人们娱乐掷筛子的声音……

沉浸式体验再次惊艳大众

除了听声,置身其中,伴有光影技术环绕,体验运河更加“沉浸”。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现代快报+·ZAKER南京策划制作的“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惊艳亮相。站在体验馆前,五屏环绕,伴着潺潺水声,从京杭大运河南端出发,好似乘一叶扁舟,穿过杭州拱宸桥、苏州吴门桥、无锡清名桥,运河两岸的常州东坡公园、镇江金山寺,秀美江南依次展开。

推开一扇窗棂,品一品淮扬小吃,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息,展示着运河人家的诗意生活。拨开一片飘落的花瓣,体验烟花三月下扬州,文峰塔就在眼前。沿着淮安水上立交、宿迁中运河,来到在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河交界的徐州窑湾古镇,青砖瓦楼的院落里,酱缸依次摆开,好似能闻到缕缕酱香。沿着运河继续北上,济宁南旺戴村坝、河北白洋淀、天津三岔河、北京白浮泉……从京杭大运河,转入隋唐大运河,再到浙东大运河,最终飞越宁波三江口,这里是中国大运河的入海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这个“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是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搬过来”的。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还能邂逅更多高科技产品。裸眼3D、“5G+VR”,千亿像素、知识图谱、时空地图……各种科技手段,让古老的大运河焕发新的生命。

古图兴起“赋活”热

继火遍全网的《清明上河图》动态版之后,近期另一幅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古画《潞河督运图》也要“活”起来了。

按照规划,北京市通州大运河旅游景区将创建北京东部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中在“三庙一塔”南广场的游客服务中心,将打造一幅“活”起来的《潞河督运图》。潞河又称北运河,《潞河督运图》展现了清朝乾隆年间北运河漕运经济、商贸及民俗盛况。通过现代数字科技复原后,静态画作将被动态演绎出来。贩夫走卒的吆喝叫卖、官吏督查秩序的威风姿态,都将一一呈现,通过触摸屏幕,游客还能和画上的人物进行互动。

THE END
1.VR大空间技术重现运河古城"东方庞贝"风采近日,大运河《水下【VR大空间技术重现运河古城“东方庞贝”风采】 近日,大运河《水下古城VR》全国首展在南京开启,将持续至2025年1月15日。。 该展览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精心打造,利用前沿的VR大空间技术,结合详尽的历史文献资料,以4K全景的方式生动再现了古泗州城的辉煌历史。 在VR体验中,观众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乘坐热气球俯瞰古城https://weibo.com/7750558190/P4Dx2aXEx
2.我市新增两个VR沉浸式剧场今日洛阳近日,“宇宙猜想·启程”与“丛林探险Ⅰ·重返侏罗纪”两大VR沉浸式剧场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与洛阳博物馆分别亮相。 “欢迎大家乘坐‘火神号’载人火箭,从地球出发,飞往火星……”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二楼,专为“宇宙猜想·启程”打造的500多平方米展厅内,来自山西的游客林琳和同伴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穿戴好体验设https://www.ly.gov.cn/2024/07-29/277143.html
3.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流动的文化)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流动的文化)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全面反映大运河给百姓带来美好生活为核心主旨,运用多元的展示手段和差异化的先进科技手段对大运河文化进行多维度的集中展示,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地展现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在全国首创“大运河国家文化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8-05/doc-imzfehcr4361263.shtml
4.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今日开馆,看点有哪些?澎湃号·湃客大运河博物馆处处可见5G、VR、球幕、环幕等“黑科技”交互式设备,给游客带来数字化沉浸式体验。 在基本陈列展“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入口以船行至岸边开始,由一条主街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运河故事”串联,以真实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体验,从多个维度让观众身临其境,开启一场穿越时空之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159718
5.穿越古代遨游敦煌,多个沉浸式VR体验项目分享2024年7月9日,由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官方授权,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首都博物馆指导的《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共享大厅地下一层开展。 展览运用国内前沿VR技术,打造一场沉浸式视听盛宴,让沉睡数千年的三星堆文化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璀璨魅力。 https://www.urbanlight.cn/newsdetail/8aea2fa5-f853-b6c2-edd4-8da417ae2e90
6.戴上VR设备看“京杭大运河”数字阅读让人们“一屏万卷”中工旅行观众在数字阅读发展与技术博览会上体验5G+阅读。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给读者带来沉浸式体验 戴上VR(虚拟现实)设备看“京杭大运河”,马上就“置身”于漕运码头;翻开一本关于秦兵马俑的书籍,眼前立即出现兵马俑的立体造型;给手机加上一个反光镜,打开绘本,手机会自动为孩子朗读绘本内容……新技术的加入融合了人们的感https://www.workercn.cn/32885/201904/29/190429102941282.shtml
7.案例展示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数字化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包含以“裸眼3D”为亮点的“5G+VR大运河沉浸式体验”;以复原的沙飞船为媒介载体,综合应用全域投影实时渲染、现实增强技术(AR)、360°环幕IMAX投影等高难度复合型展示手段的沉浸式虚拟体验“运河上的舟楫”;以运河街肆4D空间,配以天幕LED和物联网、程控技术的“https://www.zztrc.edu.cn/hzfzzx/info/1205/6589.htm
8.从高冷到火热,这届年轻人对博物馆“下手”了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地下一层数字化展厅,观察者网利用场馆智能化设备,看到了三星堆一处发掘现场,工作人员将满地碎片复原成完整陶器的动态场景,也看到了古蜀国久远的繁华与生动。 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向观察者网介绍,此次三星堆数字化展陈“是利用12K超高清技术和裸眼3D技术,打造的VR沉浸式体验,将文物的每一个细节都呈现https://www.guancha.cn/qiche/2024_07_15_741522.shtml
9.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挺有意思的,沉浸式感受三星堆的魔力。 pic_cover: dotSource: 回应 2024-11-24 21:57 尼娜 很有意思,带全家一起体验了一把,更深刻地了解了古蜀国文化 dotSource: 回应 2024-11-24 20:02 冰鱼 前段时间去看了北京有名的三星堆展览。 位于北京通州区新建的大运河博物馆,旁边是城市中心图书馆。展厅展出了很https://www.dianping.com/shop/H8w8UghMDb6KDnsy
10.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简称“中运博”,全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扬州三湾风景区,总用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https://www.meipian.cn/50p8dmgv
11.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河之恋”是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数字化专题展厅,展览以“水”“运”“诗”“画”四个篇章,阐释中国大运河文化。打造出虚拟空间体验,采用“科技+艺+文化”的裸眼技术理念,突出声、光、电、形、色等方面的流动效果,营造出富有创意、极具新意的沉浸式体验。 https://www.jianshu.com/p/e03ef4091e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