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沉浸式营造策略P.M.视点资讯中心

千年的运河、活着的遗产、流淌的文化,以新唐风建筑风格设计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它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再现了饱经沧桑历史的中国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大运河博物馆馆内运用NEC投影机打造的沉浸式数字展厅,更是通过亦真亦幻的影像,为游客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运河文化之旅。在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其将展览展演、沉浸式体验、景观重现及游戏动线融为一体,形式新颖。而在第11届艾蒂亚奖评选当中,大运河博物馆还荣膺“最佳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奖”。

本篇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分析其在设计打造沉浸式博物馆营造中的策略与理念。

一·运河博览: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项目总体定位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是集运河文物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现馆藏自春秋始至当代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器皿、杂项等各类展品1万多件,馆内展览则以“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为总体定位,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2个基本陈列,及“运河上的舟楫”“河之恋”“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等9个专题展览,运用传统及数字等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对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及人文面貌进行了全方位地展现。其中“运河上的舟楫”“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河之恋”三大展厅由AlexanderBrandt团队Xenario飞来飞去(上海飞来飞去展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整体策划设计,通过打造“全域投影实时渲染+720度沉浸式场景交互剧场+实景游戏解谜”来活化大运河文化。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外景

二·城市地标: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筑设计营造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坐落在三湾古运河畔,被生态文化公园环抱,有湿地风光与文化底蕴作为依托,建筑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博物馆由展馆、馆前广场、内庭院、今月桥及大运塔五个部分组合而成,展馆之外的空间设有浅水面,使得展馆在不同的角度都能形成临水倒影的景观。大运塔为游客提供了极好的观景点,游客可以登上高塔俯瞰运河智慧的结晶——“三湾抵一坝”景观,博物馆大运塔与在背面的文峰塔、南面的高旻寺天中塔在空间上构成了“三塔连一线”,在这特定的情境下与“三湾抵一坝”营造出了别样的意趣。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鸟瞰图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厅高度设计不像传统博物馆那么“规矩”,它层高划分成7、11、14米不等,以满足不同展厅的功能设计,例如为了营造“因运而生”的沉浸展示氛围,将展厅层高设计成11米,可容纳下三层高的复原建筑,利用不同高度的空间整合方式使得博物馆空间层次感更为丰富。场馆内也利用14米层高创造了三个不同的游览视角,游客在沙飞船内部透过窗格看外景,走到船头置身于沉浸全景,仿佛穿回了古代,在观景台上则能观赏到沙飞船在展厅内的整体效果,游客将思绪慢慢从历史中抽离出来,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旅行。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多视角图示

为了保证游客获得舒适的观赏体验,连接各展厅的公共长廊都是呈“回”字形排列,展线整体排列疏密有致,十分注重流线变换的顺畅感,保证游客的观览路线不重复重叠,历史展、活态展示及数字展等不同类型的展览相互穿插,让游客在观赏途中无意识地调整身体感知,延缓观展的疲惫,提高游客整个旅程的舒适度。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效果图

三·沉浸营造: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沉浸体验设计

(一)数实融合:沉浸式体验运河盛景

Xenario飞来飞去在打造了“运河上的舟楫”及“河之恋”这两大展览时都应用了互动屏、360°环幕辅以AR增强场景现实感等数字技术方法。其中,“运河上的舟楫”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展示方式,从“缩”和“放”这两个不同维度来打造别样体验。舟楫展品展示参观坡道如河流般蜿蜒曲折,各类舟楫位列两旁,利用图文、模型、触摸屏与AR互动装置相结合的方式展现运河上的千帆白舸,游客可以通过与AR显示屏互动,将运河的动态场景进行眼前再现,进一步了解运河舟楫的船体设计优势。

舟楫展品展示空间

通过AR技术实现知识点的趣味性传播

展厅还1:1复原了一艘20米长的沙飞船,游客穿过一道神秘走廊就能直达沙飞船内,像经历了一次时空穿梭,一恍惚就已经置身于画卷中。

沙飞船体验空间

在沙飞船内部设置诸如运河饮宴、民间曲艺等媒体互动投影,还安插平衡舵操作杆、运河地图互动卷轴等装置,增强游客的观览体验。

运河饮宴互动展项

民间曲艺互动展项

沙飞船

三维立体场景

“河之恋”展览分成“水”“运”“诗”“画”四个篇章,整个展厅被打造成一个540°全沉浸式、全媒体互动影院,顶部悬挂有半透明古代凉亭轮廓造型装置,河水从四面八方倾注而下,汇入游客脚下,与360°巨型环幕、地面互动投影共同营造幻象空间。

环幕互动空间

展厅共使用14台投影,投影面积高达1200平方米。为了获得更棒的互动效果,设计团队采用了“预制影片+实时渲染”的方式,展厅配备了8个红外图像采集设备辅以30声道音响播放系统,设备采集空间中观众的位置,水波可以随着游客的脚步荡开,游客可以尽情感受水的千姿百态,获得别开生面的沉浸体验。

(二)场景交互:沉浸式感知运河生活

1.复原街景,展现运河风土人情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览采用“古街巷实景复现+虚拟科技体验+经营性业态”的模式,展厅复原了中原、燕京齐鲁、江淮、江南四大运河流域的街巷空间,整条街区100多米长,主要呈现运河时期的书访、茶馆、工艺、美食等业态。LED天幕每二十分钟循环播放阴晴变幻的运河景象,场景还会配合天幕飘下雨滴,雨滴汇集到场景特设的小河中,游客可坐在河岸商铺里,触摸雨滴,感受运河风光。该展览通过调动游客多重感官的参与,以达到让其更沉浸的效果。

2.游戏互动,次元体验运河生活

“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展览则是基于古风二次元沉浸场景的打造,开展互动解谜游戏的展厅,运用图像识别、电子机械、网络等前沿交互技术,打造虚实结合的“密室解谜”场景。

原创IP设计

场景内含50多处的互动体验点,游客可化身成为监水司使者,跟随“卷宗”《监水司密案》的指引,操作各个机关获得各种道具及通关线索。

卷宗引导体验

寻找通关线索

Xenario飞来飞去环境氛围及机关设计都是基于扎实的故事背景以及现实比例,叠加虚拟媒体,创造空间的延伸感,实现了让游客获得“不跳戏”的沉浸体验。该展厅还将运河航运、船只驾驶、漕粮仓储、运河水利等知识融进互动解谜游戏里,寓教于乐,玩中带学。

体验空间

探索大运河H5程序

四·沉浸启示: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沉浸设计特色

(一)文旅动线趣味性沉浸感营造

传统博物馆往往只注重整个参观动线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却忽略了它的趣味性及游戏性,所以博物馆将高趣味性的沉浸体验展厅与传统的静态展览相结合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动线设计上,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对常设展览、专题展览、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展、临展展览及虚拟展厅进行交叉布局,其富有节奏感的游览路线给观众带来情绪上的起伏,它还对“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主题展厅进行了个性故事设计,以故事线索为引,用数字媒体技术打造出极具沉浸感与互动性的参观动线。

流线型参观模式

(二)数实融合交互式体验感设计

Xenario飞来飞去团队请了专业非遗造船团队来复原康熙时期的沙飞船,不管是内饰还是外形,都是根据史料进行了最高程度的还原,力图给游客最贴近现实的沉浸空间。沉浸式展览想让游客身临其境,可以尝试“实景复现+虚拟技术”作为主要的设计方法。实景复现要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历史场景,进行或整体或局部的再现,通过活化那一时期的经典遗址或场景,给观众打造穿越时空之感。虚拟技术则是联通观众与文物、历史之间的桥梁,博物馆设置虚拟展览、虚拟游戏等场景,让文物及其承载历史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增强了博物馆的收藏、展示、体验及教育等功能。

真实复原建造古代沙飞船

结语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展览与运营体现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不仅协调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成为沉浸式城市更新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博物馆+”模式的发展,有针对性的交互设计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的实现人、情感与交互技术融合,提高展览时空效果丰富度,获得更优质的沉浸体验,仍需文博单位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THE END
1.VR大空间技术重现运河古城"东方庞贝"风采近日,大运河《水下【VR大空间技术重现运河古城“东方庞贝”风采】 近日,大运河《水下古城VR》全国首展在南京开启,将持续至2025年1月15日。。 该展览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精心打造,利用前沿的VR大空间技术,结合详尽的历史文献资料,以4K全景的方式生动再现了古泗州城的辉煌历史。 在VR体验中,观众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乘坐热气球俯瞰古城https://weibo.com/7750558190/P4Dx2aXEx
2.我市新增两个VR沉浸式剧场今日洛阳近日,“宇宙猜想·启程”与“丛林探险Ⅰ·重返侏罗纪”两大VR沉浸式剧场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与洛阳博物馆分别亮相。 “欢迎大家乘坐‘火神号’载人火箭,从地球出发,飞往火星……”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二楼,专为“宇宙猜想·启程”打造的500多平方米展厅内,来自山西的游客林琳和同伴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穿戴好体验设https://www.ly.gov.cn/2024/07-29/277143.html
3.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流动的文化)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流动的文化)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全面反映大运河给百姓带来美好生活为核心主旨,运用多元的展示手段和差异化的先进科技手段对大运河文化进行多维度的集中展示,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地展现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在全国首创“大运河国家文化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8-05/doc-imzfehcr4361263.shtml
4.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今日开馆,看点有哪些?澎湃号·湃客大运河博物馆处处可见5G、VR、球幕、环幕等“黑科技”交互式设备,给游客带来数字化沉浸式体验。 在基本陈列展“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入口以船行至岸边开始,由一条主街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运河故事”串联,以真实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体验,从多个维度让观众身临其境,开启一场穿越时空之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159718
5.穿越古代遨游敦煌,多个沉浸式VR体验项目分享2024年7月9日,由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官方授权,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首都博物馆指导的《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共享大厅地下一层开展。 展览运用国内前沿VR技术,打造一场沉浸式视听盛宴,让沉睡数千年的三星堆文化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璀璨魅力。 https://www.urbanlight.cn/newsdetail/8aea2fa5-f853-b6c2-edd4-8da417ae2e90
6.戴上VR设备看“京杭大运河”数字阅读让人们“一屏万卷”中工旅行观众在数字阅读发展与技术博览会上体验5G+阅读。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给读者带来沉浸式体验 戴上VR(虚拟现实)设备看“京杭大运河”,马上就“置身”于漕运码头;翻开一本关于秦兵马俑的书籍,眼前立即出现兵马俑的立体造型;给手机加上一个反光镜,打开绘本,手机会自动为孩子朗读绘本内容……新技术的加入融合了人们的感https://www.workercn.cn/32885/201904/29/190429102941282.shtml
7.案例展示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数字化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包含以“裸眼3D”为亮点的“5G+VR大运河沉浸式体验”;以复原的沙飞船为媒介载体,综合应用全域投影实时渲染、现实增强技术(AR)、360°环幕IMAX投影等高难度复合型展示手段的沉浸式虚拟体验“运河上的舟楫”;以运河街肆4D空间,配以天幕LED和物联网、程控技术的“https://www.zztrc.edu.cn/hzfzzx/info/1205/6589.htm
8.从高冷到火热,这届年轻人对博物馆“下手”了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地下一层数字化展厅,观察者网利用场馆智能化设备,看到了三星堆一处发掘现场,工作人员将满地碎片复原成完整陶器的动态场景,也看到了古蜀国久远的繁华与生动。 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向观察者网介绍,此次三星堆数字化展陈“是利用12K超高清技术和裸眼3D技术,打造的VR沉浸式体验,将文物的每一个细节都呈现https://www.guancha.cn/qiche/2024_07_15_741522.shtml
9.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挺有意思的,沉浸式感受三星堆的魔力。 pic_cover: dotSource: 回应 2024-11-24 21:57 尼娜 很有意思,带全家一起体验了一把,更深刻地了解了古蜀国文化 dotSource: 回应 2024-11-24 20:02 冰鱼 前段时间去看了北京有名的三星堆展览。 位于北京通州区新建的大运河博物馆,旁边是城市中心图书馆。展厅展出了很https://www.dianping.com/shop/H8w8UghMDb6KDnsy
10.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简称“中运博”,全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扬州三湾风景区,总用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https://www.meipian.cn/50p8dmgv
11.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河之恋”是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数字化专题展厅,展览以“水”“运”“诗”“画”四个篇章,阐释中国大运河文化。打造出虚拟空间体验,采用“科技+艺+文化”的裸眼技术理念,突出声、光、电、形、色等方面的流动效果,营造出富有创意、极具新意的沉浸式体验。 https://www.jianshu.com/p/e03ef4091e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