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展陈丰富体验,沉浸式展览——科技点亮“趣”与“美”

本报记者贺勇黄晓慧姚雪青《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7日第08版)

核心阅读

近年来,各地沉浸式文旅项目不断涌现,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游览体验。其中,使用新型数字展陈技术的沉浸式展览,把知识的传递与获取,变成了可观、可感、可参与、可互动的沉浸式体验。

新技术加持下,科学文化知识与新潮视听形式结合,观展愈加新鲜有趣,也进一步推动了文旅深度融合。

沉浸式展览将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新体验,又如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记者进行了采访。

北京世园公园植物馆——

与白垩纪动植物来个“亲密接触”

58种古今动植物、50台投影设施营造震撼沉浸感、1000余个动画效果通过互动触发……走进位于北京世园公园植物馆内的“亿年进化——植物历险记”探索体验展厅,一个由远古植物、动物以及水生动植物组成的奇幻光影世界扑面而来,观众仿佛置身于白垩纪时期,沉浸在好玩、好看又长知识的“植物历险记”中。

“植物历经亿万年的进化,才成为今天的模样。然而,植物不会说话,怎么面向儿童开展生动的科普教育,我们一直在探索。”北京世园公园植物馆馆长刘英凯说,1000平方米的沉浸式空间,呈现了重大考古发现——辽宁热河生物群。通过互动式、情境化的参与,将白垩纪前后中国北方的丰富植被和生态环境以数字化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

两年前,展览首次亮相就吸引了不少小朋友,“沉浸式、交互化”成为这个展览的鲜明标签——地面、墙面感应雷达系统,能针对观众的动作,实时给与视觉和声效反馈,可让观众充分与场景内各处角色和物体对象互动,从而获得独特的反馈体验。

记者在现场看到,孩子们置身其中,用手碰一碰、用脚踩一踩、用智能道具贴一贴,就能变身为探险队员穿越到白垩纪,与喜欢的恐龙和远古植物“零距离”接触。

“整个历程可游、可触、可观、可听,而且整体的故事场景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通过趣与美的体验来激发好奇、引导探索、学习知识,让化石和植物科普知识活起来。”刘英凯表示,体验展实现了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受到观众普遍青睐。未来,该展览还将开放场馆合作,启动全国巡展,继续扩大影响力。

上海天文馆——

以沉浸式场景感受宇宙之美

满天繁星笼罩下,硕大的地球和月球呈现眼前。地球表面上演着四季交替、风云变幻,月球表面则仿真显示坑洼不平的场景。不远处,巨大的投影屏上有一个红彤彤的大火球,靠近时,能感受到热浪扑面而来……在已开馆两年的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家园”展区,参观者宛如置身浩瀚宇宙。

通过宏大的沉浸式场景设计、3D打印高仿真立体模型、极具视觉冲击的视觉影像、AR互动及大型OLED曲面交互媒体等技术手段,“家园”展区生动展现了日、地、月的关系,带领观众从宇宙视角重新审视地球家园。

“我们是在创造一段体验。”上海天文馆天文研究中心主任林清说,天文馆设计建造之初就秉持这样的理念,更重视观众的体验感,因此沉浸式体验项目比比皆是。

充分体现流线之美的建筑,充满宇宙元素的展区展品……上海天文馆巧妙运用环境氛围、灯光音效和高仿真场景模拟手段,全景展现宇宙浩瀚图景;采用体感互动、数据可视化、AR、VR等先进展示手段,集视、听、触于一体,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感官,从而带来全新的游览体验。

林清列举了一些很受观众喜爱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在“天象厅”,躺在沙包上,仰望璀璨星空,静听蛙声蝉鸣,仿佛置身野外;在动感剧场的科幻影片“飞越银河系”里,坐上自动驾驶的“太空飞船”,体验驾船升空场景,模拟进行宇宙探索。

除了常设展览,临展也时常带来惊喜,比如情境式原创展览“生活在火星”,以未来人类的火星生活为主线,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火星上的衣、食、住、行。当前正在展出的“拾光寰宇”展览,则让观众置身如梦如幻的光影世界。

林清表示,今年底,上海天文馆将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临展“敦煌的星空”,运用科学与艺术手段,呈现一场以星空为主题的古今对话。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用层层解谜的方式来观展

“在一路通关中,我不知不觉就了解到许多运河文化知识。”不久前,江苏南京的初一学生刘思遥和同学一起到扬州玩,第一站就参观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其中,最让他感到惊喜的,是“运河迷踪”的沉浸式展厅。

展厅以游历大运河为背景,在剧情及道具的引导下,用层层解谜的方式来推演答案、推进情节。在这个过程中,刘思遥和小伙伴们需要梳理大运河简史,了解与大运河有关的知识,感受因运而兴的城市发展,在展厅中学习知识、回答谜题,最终通关。

“在其中一个单元,我们通过大运河从码头进入扬州城,街景、市集,一一呈现在眼前,身临其境解答关于驿站、码头的谜题;在‘逆水行舟’单元中,我们结合视频,还学习到了简单的物理学知识。”刘思遥说,当最后一块证据终于拼上、使命完成时,他们都激动极了。

刘思遥母亲姚女士告诉记者,儿子在“解谜”时,她参观了“运河上的舟楫”等其他几个沉浸式展厅,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我们站立在实景的沙飞船上,感受潮流涌动,看着眼前的视频影像,听着两岸的说书声、叫卖声,那一刻,仿佛置身于大运河上,切身感受着运河生活。”

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沉浸式展览随处可见:“河之恋”展览以“水”“运”“诗”“画”四个章节,运用“科技+艺术+文化”,将写实的自然人文风光与抽象的视觉艺术融合,体现“流动的文化”这个主题;“运河上的舟楫”展览结合实体体验和数字虚拟体验,讲述运河舟楫的演变、运河生活的变迁。

“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如互动游戏、数字化表达等,润物细无声地传达展陈知识,很受参观者欢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告诉记者,文化场所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分众化、差异化、轻松愉快的沉浸式展陈不仅可以缓解视觉疲劳,还能让不同年龄段的参观者愿意来、待得住、印象深、有收获。

THE END
1.VR大空间技术重现运河古城"东方庞贝"风采近日,大运河《水下【VR大空间技术重现运河古城“东方庞贝”风采】 近日,大运河《水下古城VR》全国首展在南京开启,将持续至2025年1月15日。。 该展览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精心打造,利用前沿的VR大空间技术,结合详尽的历史文献资料,以4K全景的方式生动再现了古泗州城的辉煌历史。 在VR体验中,观众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乘坐热气球俯瞰古城https://weibo.com/7750558190/P4Dx2aXEx
2.我市新增两个VR沉浸式剧场今日洛阳近日,“宇宙猜想·启程”与“丛林探险Ⅰ·重返侏罗纪”两大VR沉浸式剧场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与洛阳博物馆分别亮相。 “欢迎大家乘坐‘火神号’载人火箭,从地球出发,飞往火星……”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二楼,专为“宇宙猜想·启程”打造的500多平方米展厅内,来自山西的游客林琳和同伴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穿戴好体验设https://www.ly.gov.cn/2024/07-29/277143.html
3.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流动的文化)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流动的文化)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全面反映大运河给百姓带来美好生活为核心主旨,运用多元的展示手段和差异化的先进科技手段对大运河文化进行多维度的集中展示,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地展现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在全国首创“大运河国家文化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8-05/doc-imzfehcr4361263.shtml
4.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今日开馆,看点有哪些?澎湃号·湃客大运河博物馆处处可见5G、VR、球幕、环幕等“黑科技”交互式设备,给游客带来数字化沉浸式体验。 在基本陈列展“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入口以船行至岸边开始,由一条主街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运河故事”串联,以真实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体验,从多个维度让观众身临其境,开启一场穿越时空之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159718
5.穿越古代遨游敦煌,多个沉浸式VR体验项目分享2024年7月9日,由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官方授权,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首都博物馆指导的《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共享大厅地下一层开展。 展览运用国内前沿VR技术,打造一场沉浸式视听盛宴,让沉睡数千年的三星堆文化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璀璨魅力。 https://www.urbanlight.cn/newsdetail/8aea2fa5-f853-b6c2-edd4-8da417ae2e90
6.戴上VR设备看“京杭大运河”数字阅读让人们“一屏万卷”中工旅行观众在数字阅读发展与技术博览会上体验5G+阅读。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给读者带来沉浸式体验 戴上VR(虚拟现实)设备看“京杭大运河”,马上就“置身”于漕运码头;翻开一本关于秦兵马俑的书籍,眼前立即出现兵马俑的立体造型;给手机加上一个反光镜,打开绘本,手机会自动为孩子朗读绘本内容……新技术的加入融合了人们的感https://www.workercn.cn/32885/201904/29/190429102941282.shtml
7.案例展示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数字化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包含以“裸眼3D”为亮点的“5G+VR大运河沉浸式体验”;以复原的沙飞船为媒介载体,综合应用全域投影实时渲染、现实增强技术(AR)、360°环幕IMAX投影等高难度复合型展示手段的沉浸式虚拟体验“运河上的舟楫”;以运河街肆4D空间,配以天幕LED和物联网、程控技术的“https://www.zztrc.edu.cn/hzfzzx/info/1205/6589.htm
8.从高冷到火热,这届年轻人对博物馆“下手”了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地下一层数字化展厅,观察者网利用场馆智能化设备,看到了三星堆一处发掘现场,工作人员将满地碎片复原成完整陶器的动态场景,也看到了古蜀国久远的繁华与生动。 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向观察者网介绍,此次三星堆数字化展陈“是利用12K超高清技术和裸眼3D技术,打造的VR沉浸式体验,将文物的每一个细节都呈现https://www.guancha.cn/qiche/2024_07_15_741522.shtml
9.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挺有意思的,沉浸式感受三星堆的魔力。 pic_cover: dotSource: 回应 2024-11-24 21:57 尼娜 很有意思,带全家一起体验了一把,更深刻地了解了古蜀国文化 dotSource: 回应 2024-11-24 20:02 冰鱼 前段时间去看了北京有名的三星堆展览。 位于北京通州区新建的大运河博物馆,旁边是城市中心图书馆。展厅展出了很https://www.dianping.com/shop/H8w8UghMDb6KDnsy
10.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简称“中运博”,全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扬州三湾风景区,总用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https://www.meipian.cn/50p8dmgv
11.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河之恋”是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数字化专题展厅,展览以“水”“运”“诗”“画”四个篇章,阐释中国大运河文化。打造出虚拟空间体验,采用“科技+艺+文化”的裸眼技术理念,突出声、光、电、形、色等方面的流动效果,营造出富有创意、极具新意的沉浸式体验。 https://www.jianshu.com/p/e03ef4091e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