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班晓悦)5月12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博物馆学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暨2022年度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颁奖盛典在京举行。

论坛启动仪式本网记者班晓悦/摄

发挥高校博物馆独特优势

开幕式上,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树庭表示,高校博物馆作为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是传播知识、促进科研、弘扬文化、培育精神的重要场所和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是实现大学文化艺术繁荣的重要载体和实体。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高校博物馆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更好的发挥在服务高校、传播知识、促进科研、弘扬文化、培育精神、社会服务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北京市文物局一级巡视员向德春认为,近年来,新技术越来越多渗透到博物馆建设中并取得良好成效,博物馆应在此基础上当顺势而为,搭上全媒体的快车,不断探索文化传播新路径,推动我国文博事业大发展。同时,文博事业发展的动力源于高校培养的文博人才,充分认识博物馆对一所大学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好、发展好高校博物馆事业对我国文博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博物馆协会大学博物馆国际委员会主席安德鲁辛普森表示,博物馆数字化路径构建对当代所有博物馆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数字时代的我们能够将任何东西转换成可读的代码。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无限地将藏品复制成“数字化身”,可以无限地重新配置博物馆藏品之间的关系。这对高校博物馆来说有特别的价值,它有助于提升高校工作的重点,如果用它来开启新的教学方式、提出研究问题、并以新的思维方式与社会接触,那么它还会成为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手中的有效工具。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钱岳林提出,高校博物馆是高校文化积淀、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是高校文化育人、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优质平台,办好高校博物馆,提升高校博物馆科学化管理水平对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升科普教育综合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意义重大而深远。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国际副校长奇里安瑞恩提到,该校期待未来与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加深联系,利用文化遗产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新方法,加强中英两国在创意产业和虚拟遗产计划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合作。

2022年度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颁奖仪式本网记者班晓悦/摄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本网记者班晓悦/摄

开幕式结束后,进行了2022年度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颁奖盛典。87部讲解作品分别荣获得一、二、三等和优秀奖,同时评选出优秀视频制作、优秀策划创意、优秀融媒传播、优秀指导教师奖各5名。同时,中国传媒大学举办“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钱岳林为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馆长吴志勇颁发全国科普基地的奖牌。

探索数字时代文化传播新路径

颁奖典礼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时’与‘势’:博物馆数字化路径构建”的论坛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主题报告环节,刘曙光作报告本网记者班晓悦/摄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在《博物馆要成为新时代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赛道和新引擎》中强调,在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之下,我们应该非常明确地从集中、典型、充分体现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角度去重新认识我们的博物馆,进而认清博物馆在建设、展示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光荣使命;与此同时,要树立并丰富文化外交框架之下的博物馆外交理念,从事业发展顶层设计和工作措施上,给予高度的重视、科学的谋划,发挥好博物馆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周宇在《创意为坚,共融共生——新时代下文博数字化的新动能》中表示,中国文博界在数字化发展建设中,始终坚守自身社会责任感,以文物和文化遗产为载体,以传播历史文化知识为己任,以科学技术赋能文化内核,以互联网思维催生中华文化的创新表达,让物与网、网与人、人与物交互连接,让中与外、古与今、旧与新穿越时空、永恒互联,创新传播文物价值,实现“多内容形态”的表达呈现,助力活态化保护传承。

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在《面向深度虚实融合的数字文博创新发展与应用场景》中提出,元宇宙与Web3.0的热潮,引爆了数字藏品行业的迅速发展,数字藏品已成为元宇宙与数字艺术重要应用场景之一。然而数字藏品平台存在合规建设缺失、运营模式违规、技术与数据安全等风险与隐患,行业亟待规范及监管机制完善与构建。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倪婉在《敦煌有归期,何处不相逢——“敦煌石窟考古特展”回顾》中回顾了成功举办的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万里千年”——敦煌考古特展。。万林艺术博物馆敦煌特展秉承独特的策展思路,以“丝路漫行”为背景,北区考古为重点、亮点,石窟壁画、彩塑为吸睛点,“历程”故事为暖心点,“院校联手”为特色,围绕“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展现几代“莫高窟人”匠心呵护遗产的故事。“院校联手”过程中,也运用了大量的数字技术,打造球幕影院等数字互动展区,助力“数字敦煌”建设。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长蓝韶清在《高校博物馆原创性学术展览的策展实践——以近代广东中医教育专题展为例》中以近代广东中医教育专题展为例带领大家探索高校博物馆原创性学术展览的策展实践。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巧妙设计展览空间,紧扣展览主题和时代特征设计展览风格,氛围营造展览场景,巧心搭配展览陈列,细心保护文物本体。此外还通过馆校联合、媒体报道、观众调查、专家讲座、物料宣传、文创产品、线上导览、展览图录等方式进行展览教育与推广。

中国传媒大学博物馆副馆长牛慧清在《打造融媒报道新高度,提升博博会文化传播力》中提出,在融媒语境下,探索文物的有效传播,提升文博文化的传播力,将成为文博事业的一个新命题。未来,基于文博主题策划和技术应用的融媒报道的创意表达,可以让文博文化传播“出圈”撬动更多可能,让国家文物形象在融媒传播中历久弥新,频频发光。

论坛海报主办方供图

大会论坛结束后,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秘书长艾静芳作总结发言。她表示,从我国文博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博物馆事业起源于高校博物馆,文博事业发展动力源于高校培养的文博人才,充分认识博物馆对一所大学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好、发展好高校博物馆事业。未来,我们期待高校博物馆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THE END
1.校园校史馆校园校史馆是一个非常具有学习氛围的场所,校园校史馆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方便参观者更加直观的去了解到学校的一些概况,这样可以建立起与参观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与普通的商品展厅设计是不一样的。那么学院展厅设计方案是怎样的呢?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跟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https://93510498.b2b.11467.com/news/5368643.asp
2.曲阜师范大学:建好教师博物馆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模式曲阜师范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孔子故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建好中国教师博物馆,聚力“搭建平台、汇集资源,形成标准、探索模式,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以文化人,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守正创新,探索师德师风建设模式,在孔子故里铸起引领教师溯源问道、明德修身https://www.sdjyxww.com/gdjy/60337.html
3.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12篇(全文)高校博物馆在教育上的作用与普通课程相比, 有其优越性, 首先学生可以自发性的、不用按照规定的顺序与课程来主动探索学习, 专注于学生的自学, 这样的安排提高了博物馆的利用率, 也可以发挥有效的作用[6]。在南非, 高校博物馆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作用, 南非大多数的高校都已成立博物馆, 不仅加强与周边中小学的联系https://www.99xueshu.com/w/ikey6gyzobib.html
4.7省市25所高校博物馆馆长探寻新科技变革下高校博物馆未来走向国内外80多所高校博物馆代表、关注高校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等共计52万人次在线观看论坛同步直播。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如何加强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今日(12月17日),“智在未来?文博赋能,为传播喝彩——第七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暨2021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3974370114093.html
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以探索和实践拓展新时代高校博物馆育人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带入新时代高校博物馆育人创新路径中,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工作总要求,在优化园区生态环境、提升科教服务水平、创新开展科普活动、提升科普品牌形象、扩大学校影响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https://i.ifeng.com/c/8RPPL9SUgEb
6.一馆一世界!探秘,我的宝藏大学博物馆!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五千年中华文明犹如川流不息的长河,收藏、保护、展示着文明印记的博物馆正是我们凝望过去、连接现实、通往未来的渡口。 2012年,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立,江南大学作为副秘书长单位,积极践行“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的理念,不仅将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432028
7.中国文化报拆除“围墙”,推动高校博物馆走进大众视野在今年举办的第八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中,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何晓雷提出,开放性是高校博物馆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高校博物馆如何破解开放性的难题?“可进一步释放社会功能,探索‘校地共建 社会共享’办馆模式。如一些城市针对非国有博物馆、高校博物馆出台了补助政策,此举能有效激活https://wwj.henan.gov.cn/2023/07-22/2782947.html
8.高校历史文化博物馆(精雅篇)我国人均拥有博物馆数量非常稀少,更凸显了博物馆教育资源的珍贵和稀缺,因此更应该充分挖掘每一座博物馆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高校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大学生素质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教育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是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cz9ntcb.html
9.高校博物馆的时代机遇与使命担当中工理论高校博物馆的时代机遇与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阶段,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展现过去、讲好历史故事,把握现在、加强自身建设,面向未来、适应时代需求;博物馆事业如何适应https://www.workercn.cn/33915/202010/14/2010140932227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