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如何担当先导

“将去未去”意味着应该退出历史舞台而又未退出历史舞台的社会现象。

我国中小学教育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为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奠定了厚实的人力和人才基础。在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型的变革中,教育理应起到先导性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惯性,我国甚至全球的基础教育,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尚未能如愿实现。

技术将引领教育变革

当下,科技改变了各行各业,但学校或许是这场科技革命没能席卷的最后一个角落。

任何人只要仔细地观察都会发现:今天的课堂,传授的都是昨天的知识,今天的知识还没有编进教材,更不用说走进课堂。但我们却希望培养面向明天的人才,希望他们能引领明天社会的发展。在知识呈指数级增长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培养学生时,必须考虑如何适应时代。这也是我们今天特别强调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智能化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教育部已经发布一系列文件,重点聚焦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智能化。上海对教育信息化也有高度认识。2014年,本市发布《基础教育信息化蓝皮书》,用了两个“最”:第一,技术第一次走上了教育改革的“最前台”;第二,“最根本”,即技术带来的变革是根本性变革,不是表面的肤浅变革。这两点都表明技术将成为教育变革的引领,将从根子上改变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今年7月,受教育部科技司邀请,笔者参与了全国160个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的现场评审工作。评审发现,一大批试点单位借助于教育信息化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成效显著。华东师大慕课中心成立四年来,从全国名校征集了两万余件优质微视频,满足了部分资源缺乏型学校的需要。

但是教育信息化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从全国来看,教育资源共享离设想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不愿意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要知道,有些教师确实害怕信息化会抢走他们做家教的“饭碗”。

而且,客观上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教育刚启动。我国教育产品的生产商与供应商数以万计,他们是否提供了适合学校实际需要,能够解决学校痛点、热点问题的软件与其他产品?如果教育产品的供应商都自娱自乐,那很难受学校欢迎。所以,打通这样一个“肠梗阻”,使之更好地促进基础教育在信息化时代更健康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中小学重在培养创新精神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研究中心的支持下,STEM教育发展共同体已经开发出一个“MOOS”(MassiveOpenOnlineStudy,即大规模在线研究性学习)平台,旨在让学生如“着魔般”学习,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让学生学会像工程师一样创造,让学生学会像艺术家一样创作,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创新强国”奠定厚实的人才基础。

“MOOS”基于学生兴趣,是以项目设计和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在线开放课程。Study在英文中既有学习又有研究之意,因此称作研究性学习是恰当的。

研究即创造知识,应当是大学的功能,中小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国的老师,尤其是中小学老师非常智慧,在传授知识方面无与伦比。但是当谈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时候,我们还有差距,还需要努力。“MOOS”鼓励学生基于问题和项目进行学习。不可否认,这有一定难度。从全球来看,最大的困难就在于缺乏具有跨学科综合素质的教师,所以师范教育必须改革。

在跨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鼓励学习奇思妙想

教育信息化的另一问题是:缺乏对跨学科教育的研究。教师们都知道,学生只有读完小学才能读初中,读完初中才能读高中,这是阶梯。跨学科的STEM教育或者项目学习,其实也有阶梯,只有拾级而上,学生才能成功。

项目学习,人们必须考虑四个因素:学习任务与目标;学习内容,即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掌握的背景知识;学习的途径与方法;学习结果。

接受性学习是把学习任务与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的途径与方法、学习结果都告知学生。然而,把结果直接告诉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是,如果老师只告诉学生需要完成一项任务,大多数学生事实上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学生需要一个“学习的阶梯”。

“学习的阶梯”包括三个层级: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与目标,掌握必要的背景知识与探究的手段与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的结果;

二、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与目标,掌握必要的背景知识含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最恰当的探究手段与方法,并通过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与目标,然后去寻找完成任务必要的知识,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最后在实践中获得科学的结论。

学生学习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台阶,急于求成是不现实的。尊重事实、尊重规律,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在跨学科研究性学习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这个过程,比奇思妙想的结果更为重要。

同时,我们更要鼓励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需要读书,要掌握知识和技能,但一定还要动手。

中国教育在上世纪50年代深受凯洛夫教育思想影响。学校课堂教学最本质的规律就是“传授间接知识”,它把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文明用概念、原理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人。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演绎知慧创获的过程。

课堂教学效率高的根本所在,就是“间接知识学习”。但这也是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局限,人们学了却未必知道意义和价值所在。所以我们强调动手与动脑并重,融合体验获得的直接知识与书本获得的间接知识,从而使学生学习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THE END
1.探寻数字时代虚拟世界的育人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创设良好的氛围。由于网络空间具有隐身、虚拟等特征,数字技术迭代迅速,“置身”其中的青少年,健康成长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我们应该未雨绸缪,系统分析与把握数字时代虚拟世界学生成长的风险,有针对性地http://www.jyb.cn/rmtzgjyb/202404/t20240411_2111179546.html
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篇(全文)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我在每个内容上都设置相应的链接,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 3.信息技术资源的丰富实现了教育的社会化,学习的生活化。 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信息的来源更为广泛,信息量也更为丰富,这就使得今后的学习必须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3fel2np.html
3.信息化如何撬动教学变革——来自部分美国学校的经验与启示学生从二年级开始通过使用课堂博客和多人协作写作工具系统(Wiki)进行课堂合作学习和共享信息,同时也可供教师分享课堂内容和特定资源。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是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长期积累过程,需要学生在自主探索、实践、发展和体验中习得技能并进一步转化为能力素养,诺瓦学校很好地践行了这一准则。首先,该校将学生对信息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9708646137899520&wfr=spider&for=pc
4.信息化时代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的路径分析摘要:为了提高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的规范性,此次研究将信息化时代作为背景,对思政教育在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中的融入路径展开研究。分析思政教育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之间的联系性、大学生日常管理现状、原因与造成后果,提出基于思政教育平台的日常管理事务细化措施。通过融入学生群体,及时掌握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学生https://dxs.moe.gov.cn/zx/a/fdy_bjtj_llsk/211021/1731571.shtml
5.信息化时代,你需要怎么教学我们的学校从原来的孔子杏树下讲学,私塾教育到20世纪新式学堂的建立,到现在义务教育的普及,教学的规模化,标准化,模式化开展,到如今,信息时代的到来,网上虚拟学校出现,逐渐繁荣起来。今年上半年我们班级就参与了网络的一个直播课,周二和周四早上7:40到八点的彩虹花晨读课程。学生学得兴致盎然,新型的授课模式让我们眼https://www.jianshu.com/p/97f4eb8c877f
6.2018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真题及答案教师资格证12.写字不好看,你给他说他说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你怎么办? 如下处理 第一,教育引|导,肯定信息化时代给我们生活、学习带来的进步。 第二,肯定书写字体的重要性,字是门面考试试卷上字体的印象分。 第三,制定写字计划,并监督他实施,井定期检查。 第四,班级里营造书香班级,共同练字、评比 https://www.233.com/teacher/mszt/201906/26115541256.html
7.信息时代的教育“中小学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计算机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工程应切实重视在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中普及信息意识、信息基 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目前,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提高公民素质,培养https://www.fwsir.com/ligong/html/ligong_20070130114339_25242.html
8.信息化2.0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的必备素养与提升策略一、新时代教师角色内涵 教育信息化2.0,必将以强大的力量促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必将重新定义“教师”这个角色,为其赋予比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更深层 次的内涵。 (一)教师是信息化海洋中的“灯塔” 随着网络飞速发展,各类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信息资源形成漫无边际的“汪洋大海”,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随时随地从https://yun.xgjy.cn/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128932
9.奥蓝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学生版南京理工大学【奥蓝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学生版南京理工大学】与软考: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管理变革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代表性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奥蓝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学生版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结合软考的相关知识,分析https://blog.51cto.com/u_15343732/8305616
10.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一、大数据时代对教育管理信息化产生的影响 (一)赋予教育活动更大的灵活性 大数据是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大规模、复杂的数据集合,其具有规模性、多样性的特征,信息处理和存储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于通过充分挖掘和分析数据,构建师生合作、互动平台,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教育教学效果。https://www.jy135.com/edu/269963.html
11.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英语交互性课堂的多模态式构建学术课题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吴婕 主持完成了2022年江苏高校“共建高质量的外语教育新生态”专项研究课题“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英语交互性课堂的多模态式构建“(课题编号:2022WJYB007),课题组主要成员:张琪安、季超。 大数据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教学资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信息传递的高速性也使得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http://m.jsgjxh.cn/newsview/30416
12.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好与坏,撒于你的改变!狄更斯的这句名言很好地诠释了这个信息化时代 人人为师,人人为学。也许你的学生就是老师哦! 仓央嘉措版劝学鸡汤 下一个大师也许就是你哦 学生都在学,你还等什么! 资源 App资源 网络到处是资源 湖南株洲天元区教研团队 历史小达人做微课 学生们的资源生成的二维码。草料二维码提供技术支持! https://www.meipian.cn/bs9xx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