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会馆始建于1884年,落成于1906年,是由福建船帮商贾集资修建的具有闽南风格的古典寺院建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福建会馆成为了福建商人商洽贸易、祭祀妈祖之所。
福建会馆的建立反映了那个时期商业的繁荣和地域间的交流。清光绪十年(1884年),福建会馆最初只是一祭祀天后的草堂,后经福建船商集资兴建,历经多年努力,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成。其建筑的砖瓦木石均在福建采集,木雕、石雕均在泉州完成,然后由船只从海上运往烟台,再由福建来的能工巧匠进行组装,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
基于此背景,福建会馆款识的瓷器应为清末民初时期的制品。“福建会馆”在清末时期是侨胞们设立的会所,在东南亚一带更为盛行。清末至民国初时,曾龙升之师游泽长从德化来景德镇落户“福建会馆”,烧造瓷像,多为神仙塑像。以游泽长或称游长子为代表的雕塑瓷一脉深受德化何朝宗的影响,作品风格有别于当时的景德镇雕塑,名动一时,深受海外华侨的喜爱,产品多销往外地。
此外,清代御窑厂的设立,带动了民窑的繁荣,瓷器的销售更是兴旺发达,九域瓷商纷纷去景德镇,“镇瓷通商天下”,热闹非凡,人员络绎不绝。为了在景德镇上安营扎寨,许多商家不惜巨资,建造气势恢宏的会馆,其中就包括福建会馆。这可能就是“福建会馆”瓷器的来历。
二、福建会馆瓷器的鉴定方法
(一)观察胎体和釉面质地
福建会馆的真品瓷器胎体坚硬,用手指轻敲,声音明亮清脆,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其釉面细腻光滑,犹如婴儿的肌肤,触手温润。而现代仿品在胎体和釉面方面往往与真品存在差异。例如,仿品的胎体厚度可能与真品不同,有的仿品胎体过厚,失去了真品的轻盈感;有的仿品撇足弧度不自然,与真品的优美曲线相去甚远;还有的仿品施釉厚度不均匀,影响了整体的质感。通过仔细观察胎体和釉面的质地,可以初步判断福建会馆瓷器的真伪。
(二)分析纹饰题材和装饰风格
不同时代有其独特的流行元素,福建会馆瓷器常以富有福建地方特色的山水、花鸟等为主题,构图疏朗而富有韵味。这些纹饰题材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福建会馆瓷器的装饰风格独具匠心,其线条流畅自然,色彩搭配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在山水题材的瓷器中,画家们运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川的轮廓,用淡雅的色彩描绘出云雾的缭绕,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福建山水之间。而花鸟题材的瓷器则以生动的形象和鲜艳的色彩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分析纹饰题材和装饰风格,可以进一步了解福建会馆瓷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福建会馆款瓷器鉴定交易咨询下图景德镇徐先生。
(三)研究烧造方法
烧造方法是鉴定福建会馆瓷器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如宋代汝窑裹足支烧的方法独特,福建会馆瓷器的烧造方法也有其特点。在历史的长河中,福建会馆的工匠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烧造工艺。例如,福建会馆的瓷像多采用特定的烧造方法,使得瓷像造型生动,白釉色为主,深受德化瓷器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烧造方法,可以判断福建会馆瓷器的年代和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