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恒泽秋拍御窑臻色单色釉系列市场观察

编制机构: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

白釉纯净似雪霜,温润素洁映光芒。

青釉多姿色不同,粉青冬青豆青浓。

碧空之色润瓷身,淡雅匀净似海深。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Lot418清康熙娇黄釉暗刻龙纹双耳小杯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D:5.7cm.

RMB:80,000-100,000

拍品形制秀巧,体轻胎薄,口沿外撇,弧腹至底足渐敛,圈足,两侧出戟形双耳,更现玲珑。内壁及底施白釉,外壁满施娇黄釉,中央暗刻云龙纹装饰一周,潇洒流畅,运刀如笔,刻道细如丝发而缕缕分明。二龙在云间前后相逐,躯体舒展,身姿矫健,张口怒目,须发、鳞片绘制一丝不苟,生动活泼,动感十足。黄釉润泽如鸡油,正是民间所说“鸡油黄”。这种釉色是康熙御窑仿明代弘治娇黄而来,釉面光亮匀净,没有明代的兔丝痕,大气尊贵中又颇显娇艳可爱。龙纹在典雅华美的黄釉映衬下若隐若现,令人倍感尊贵威严。

参阅:大英博物馆藏大维德基金会藏品,编号:PDF,A.593

Lot422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D:11.7cm.

RMB:60,000-80,000

本品敛口,扁腹,浅圈足,造型小巧精致,线条流畅。内壁、外底部施白釉,略泛淡青色,外施豇豆红釉,娇艳红嫩,釉面光洁明亮,洗上绿色胎点几不可见,宛如豇豆之红色,此发色为少见的大红袍品相,仅见北京故宫所藏的一件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的发色可与之媲美。

器外底心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康熙朝豇豆红制器,常为八件一套,为皇帝御制文房用品。若色美者成套陈设,颇感震憾,其地位之高不亚于同时期诞生的珐琅彩器。可见其深受皇帝推崇,历史地位非同凡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藏家亦将其视为珍宝,称其为桃花面的传说。豇豆红釉按色泽可分为“大红袍”、“美人醉”、“桃花面”等品种。其中“大红袍”一品为通体红色,不见绿色胎点,为同类器中之上上品,世所罕见,本品即属此类。

参阅:北京故宫博物院.康熙款豇豆红釉镗锣洗.文物号新00140871

Lot424清康熙粉青釉菊瓣瓶

H:21cm.

RMB:300,000-400,000

2.纽约拉尔夫·柴特先生旧藏

康熙十九年朝廷派员至景德镇,重启御窑厂烧造,据康熙二十二年本《饶州府志》卷之十一“陶政”记载:“康熙十九年九月内,奉旨烧造御器,差总管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加三级臧应选、六品笔帖式车尔德于二十年内驻厂督造。每制成之器实估价值,陆续进呈御览。”此次烧造前后历时七年,至康熙二十七年方止。于康熙御窑仿古创新皆极有造诣。刘廷玑《在园杂志》称:“至国朝御窑一出,超越前代,其款式、规模,造作精巧。”《清史稿》称:“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刘)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储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极其盛,及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康熙先后任命的景德镇督窑官臧应选、郎廷极,亦皆能恪尽职守,臧窑、郎窑名垂瓷史。本品为刘源设计,臧应选督烧的熙朝名品“八大码”之一。颜色釉一项创新甚多,品格超群,斑斓缤纷,叹为观止。

本品撇口,长颈,丰肩,敛腹,底有圈足。通体施青釉,下腹至足圈上凸雕菊瓣纹一周,菊瓣隐起瓶面,纤秾合度天然淡雅,无斧凿匠气。青釉浑厚润泽,呈色纯粹,冰清玉洁,与象征君子隐逸的菊纹、端庄简古的造型相得益彰。青釉最初仿自龙泉青釉,在此时越发成熟,成为康熙颜色釉中之珍稀品种。底足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相类品可参考故宫博物院。

参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康熙款冬青釉菊瓣瓶.文物号故00148317

Lot426清乾隆仿哥釉葵口碗(一对)

款识:“乾隆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D:12cm.×2

RMB:150,000-200,000

此对葵口碗,斜壁,小圈足,器形秀雅。通体施仿哥釉,釉色肥厚滋润,光莹匀滑,器表开片因深浅不一“金丝铁线”特征明显,呈现出一种“酥润含蓄”之美。

参阅:《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图176

Lot428清乾隆窑变釉石榴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H:19.1cm

RMB:400,000-600,000

展览:THEOrientalartcalleryltd伦敦1994年6月7日

此尊花口,口沿外翻,束颈,丰肩敛腹,圈足,形似石榴,故名“石榴尊”。底部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瓶整身窑变釉色,红、蓝两色斑驳相间,底部酱釉覆之。清晰自然的流散形同缕缕山泉,艳丽的颜色,变化万千的色泽,给人一种变幻莫测、扑朔迷离之感,别具情趣。

参阅:台北故宫博物院.爐鈞釉瓜稜瓶.故瓷002790N000000000

Lot429清乾隆窑变釉石榴尊

H:22.4cm.

此本品花口,口沿外翻,口随身形,束颈,丰肩敛腹,圈足。此瓶通体施窑变釉,口沿偏青色,身通红亦有紫光溢出,肥润鲜红,浓艳欲滴,光华内蕴。底部酱釉覆之。清康、雍、乾隆时期的瓣形瓶,多作海棠花式,口沿外卷,是清乾隆的创作。

清代盛世帝王对颜色釉的关切喜爱,乾隆时期御窑厂烧造各式颜色釉之中,最为常见者是霁红和霁蓝,烧制技术相对稳定。而由于烧制困难,窑变釉之例颇为罕见。窑变釉为雍正时期创烧的仿宋代钧釉品种,《唐英瓷务年谱长编》中记载,唐英于雍正七年三月,“派厂署幕友吴荛圃调查钧窑器釉料配制方法”,成功烧制出这一品种,并多次奉命烧造,足见皇帝对窑变釉的偏爱。窑变釉即器物在窑内烧成时随形变幻,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其出现出于偶然,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俗语有“窑变无双”,谓其变化莫测,独一无二。正如本件乾隆窑变釉,器身如此红者,实为少见,甚为珍贵。

Lot436清雍正米黄釉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D:12cm.

2.纽约苏富比1995年3月22日编号253

3.马钱特、伦敦,1995年6月12日

本品撇口,弧腹下收,圈足,形态端庄,器型玲珑端正。外施米黄釉内施白釉,釉水丰厚滋润,胎骨细腻,对光观之,如凝脂流蜜状。外壁所施米色釉,宛如古绢故纸之色,沉着典雅,精致润媚。碗底足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米黄釉创烧于康熙时期,其中以雍正朝成就最高,因色泽淡雅匀净,深受皇室喜爱。

Lot449清乾隆茶叶末釉鸠耳尊

H:15.7cm.

RMB:600,000-800,000

器型仿汉铜壶造型,直口微敞,溜肩鼓腹,圈足外撇,颈部凸起弦纹一道,肩部贴饰鸠耳衔环,鸠首造型古朴,双环扁平。《后汉书》有云:“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是故鸠耳寓意长寿吉祥。本品鸠耳尊形制中体型小者较为罕见,高15.7cm,传世与馆藏实例中多见此种仿官釉、仿汝釉、茶叶末釉等等,均高30cm以上。

参阅:台北故宫博物院.茶葉末釉獸首銜環瓶.

Lot450清乾隆茶叶末釉如意绶带耳葫芦瓶

H:26cm.

RMB:800,000-1,000,000

瓶为葫芦式,直口,中间束腰并模刻两层覆仰莲瓣。瓶身两侧对称饰以绶带形双耳,耳跟贴饰如意云头,故又称“如意耳”。通体满施茶叶末釉,釉面密布绿色和黄色的细小斑点,犹如茶叶粉末,色泽深沉庄重,与优雅的瓶身相配,典雅大方。如《清宫瓷器档案》记载:“乾隆九年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永泰交,“炉钧釉绶带葫芦瓶”一件。”便是与本件相同器型。

参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茶叶末釉双耳葫芦瓶

Lot451清乾隆茶叶末釉胆瓶

H:22.8cm.

此瓶直口、长颈,腹部形似悬胆,因此有胆瓶之美誉。通体施有茶叶末釉,底足微外撇,露胎呈黑色,胎釉结合部有刮釉时形成的锯齿纹。通体施茶叶末釉,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在清代典籍中称为厂官釉,据《陶成纪事碑》记载,茶叶末釉创烧于清雍正时期,乾隆时期兴盛,俱为景德镇官窑所烧,传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珍贵。其釉呈色稳定,因失透而显庄严、沉稳。

Lot455清乾隆仿官釉小天球瓶

H:9.6cm.

此本品直口,长颈,圆鼓腹,下承圈足。通体施仿官釉,釉汁厚润古朴,开片自然,于静穆之中透出高贵雄浑之气,百年风霜后酥光未泯,具赵宋官釉之遗韵。圈足施以酱褐色护胎釉,以摹宋瓷“铁足”之效,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是为乾隆早期款识。按《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乾隆二年(1737年)记载“内务府庆丰司员外郎臣唐英,今将乾隆二年分选存二色琢圆磁器估计价值,敬缮黄册恭呈御览,计开:二色琢器……第二桶:均釉三羊罇二件(每件八钱筭,价银一两六钱)、大观釉收小天球罇一件(价银三两)、霁红胆瓶十三件(每件八钱筭,价银十两四钱)……”其中所载“大观釉”“小天球罇”当知本品此式,可见无论数量,还是单价均高于前后所载“均釉三羊罇”及“霁红胆瓶”者,殊为珍贵。

Lot456清乾隆仿哥釉贯耳瓶

H:31cm.

1.法国私人藏家旧藏

2.北京匡时2017年秋季拍卖会Lot3159

瓶口呈四方倭角形,颈部对饰双贯耳,鼓腹,长方形圈足。底部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器身通体施仿哥釉,釉质坚致细腻,釉色肥腴莹润,开片分明,金丝铁线交错,面呈灰青色。足际刷铁黑色釉,乃仿宋哥窑“紫口铁足”的特征。整体造型俊秀,挺拔大方,极富凝重古朴之感,堪称乾隆官窑仿哥釉器个中翘楚,殊世罕见。

广州恒泽2024年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2024年12月19日9:30-20:00

2024年12月20日9:30-18:00

2024年12月21日(星期六)

《恒器》—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10:18

《德明慎行》—道光御窑瓷器

19:00

《恒觀》—重要中国瓷器专场

预展及拍卖地点

广州市白云区百顺北路30号新世界酒店二楼宴会厅

责任编辑:孟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THE END
1.陶瓷品种德化窑质地洁白,德化瓷工艺人们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质地特点,在图案装饰中保留较大的白地空间,显示白瓷魅力。这一特征在五彩瓷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花纹与温润光滑的白地均衡地彼此穿插,虚实配置得疏密有致,相映成趣。 查看详情> 柴烧手作,现代陶艺 http://www.dehua.gov.cn/ztzl/dhtc/tcpz/
2.粤博上新“瓷器上的釉色”展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近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的“古代艺术系列”原创展览之“绝美中国色——瓷器上的釉色”对观众开放。 本次展览精选200多件馆藏颜色釉瓷器,包括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42件,三级文物37件,其中景德镇窑孔雀绿釉玉兰花纹觚、清康熙景德镇窑黄釉盖罐、清雍正景德镇窑白釉刻菊花纹瓶等超过半数珍贵文物均为首次展出,部分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71811
3.七八十年代出口瓷底款德化窑仙鹤图案花瓶高度26厘米重量930克商店【那年代】“彩绘瓷/彩瓷”目录下其他商品:更多>>> ?七八十年代出口瓷底款德化窑仙鹤图案花瓶高度26厘米重量930克_彩绘瓷/彩瓷 8.5品 ¥588 ?五六七年代漂亮手绘花瓶_彩绘瓷/彩瓷 8.5品 ¥588 ?少见的五六七年代双面手绘龙凤大瓶_彩绘瓷/彩瓷 8.5品 ¥1,888 ?八十库存陶瓷摆件一套“母子https://7788yt.997788.com/s181/104352087/
4.德化陶瓷品牌有了“德化窑”新标识“德化窑”标识以葫芦印外形和“德化窑”文字为主要元素,具有较强的地域识别性;“德化窑”文字兼具篆书、宋代理性美学和现代极简美学等特点,葫芦印是德化窑历史上常见的底款,两者巧妙结合,强化并延伸大众固有认知,有历史的厚重和当下的时尚感;印章代表承诺与诚信,象征着德化陶瓷从业者世代匠心守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m.qzwb.com/gb/content/2022-07/15/content_7151794.htm
5.2022年10月拍卖明清德化白瓷精选来源:2022年10月26日横滨国际2022秋季拍卖会-万宝芳淳(二) 清初 德化窑 双龙耳香炉 规格:宽13.5cm 来源:巴黎Robert Rousset(1901-1981)旧藏、 巴黎Jean-Pierre Rousset(1936-2021)旧藏;2022年10月25日法国巴黎邦瀚斯 明末清初 德化窑 “大明成化年制”狮耳香炉 规格:宽14.5cm 底款:大明成化年制https://www.360doc.cn/article/15820106_1054085429.html
6.明代德化窑极品“孩儿红”德化窑以生产白瓷著称于世,其品质精良是古代其它窑口所不能比拟的,其产品备受世人喜爱,而被称为“中国白(Blanc de China)。明代是德化窑白瓷生产的又一个高峰期,产品以其品质的绝对优势占领国际市场而大量外销。由于原材料配方的不同,使德化窑白瓷产品的质地和釉面色泽效果也不同。在民间叫法和学术上,明代德窑http://m.taoci52.com/t/8164.html
7.赏玩有道这是一只清晚德化窑“鼓式梅花罐”, 高14厘米,口径8.5厘米。外型像鼓但又多出两个铺首,盖子上塑有心型的桃子钮。这就是德化瓷鼓式罐的特点。观察器身,罐沿与罐底周围一圈乳丁状突起的钉圈,罐中心堆塑一枝梅花,仔细观察:此梅花枝点缀着盛开的花朵和含苞待放的花蕾,但此梅花枝却是向下倒挂,枝头朝下,这便是https://www.meipian.cn/1l0aygok
8.都太白:定窑邢窑德化窑这些白瓷怎么分?邢州窑址位于河北邢台市,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越窑的青瓷和刑窑的白瓷是唐代陶瓷中两大代表体系,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发出夺目光彩。邢窑瓷器带有底款的属于细白瓷,为官用或皇室用品,特点是瓷器底部刻有“盈”、“翰林”或墨书“翰林”的。 邢窑白釉罐,唐(故宫)https://guoxue.ifeng.com/c/7q7co1mgV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