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赏与收藏(图)

明宣德·白釉暗刻龙纹罐高20.5厘米罐直口,短颈,溜肩,腹部上丰下敛,圈足。通体施白釉,釉下暗刻云龙纹。色泽淡雅柔和,刻花刀法娴熟,纹样生动细腻。

明宣德白釉穿花凤凰纹仰钟式碗

明宣德·白釉穿花凤凰纹仰钟式碗高10.3厘米,口径15.2厘米撇口,深壁,下腹微硕,圈足。此类碗形,造型如钟倒置,故通称“仰钟式碗”。碗心及碗壁均在坯土未干时先锥划凤凰一对,穿飞于转枝及缠枝莲纹中,内口沿划卷草纹一周,外底边则为双层仰莲瓣纹,纹饰锥划后再罩白色透明釉。胎骨稍厚,白釉微泛浅青,圈足露胎处呈浅橘色,并夹带铁斑,底部圈足内以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外加双圈。

1

明宣德红釉暗花双龙纹盘

明宣德·红釉暗花双龙纹盘高3.7厘米,口径18.1厘米盘底内凹外凸。内外壁均施红釉,底施白釉。内壁印饰双龙赶珠纹,印纹稍深,凸起纹饰略见白筋,口足均露白边,釉面多橘皮纹。胎质细腻洁白,胎釉间泛浅橘色。底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外加双青圈。

明宣德红釉碗

明宣德·红釉碗直径10.9厘米宣德本朝碗,内外施浓艳红釉,釉质晶莹凝厚,口沿留一线灯草口,红白分明。据文献记载,此品种釉料中加有红宝石粉末,故有特殊的红宝石般色泽,流传至今,较为难得。口沿小修。“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明宣德霁蓝釉盘

明宣德·霁蓝釉盘直径18厘米盘撇口,弧壁,圈足,足内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里外满施霁蓝釉,釉层较厚,釉面泛橘皮纹,颜色深沉艳丽,非常高雅。

明宣德孔雀绿釉白里暗花双龙纹盘

明宣德·孔雀绿釉白里暗花双龙纹盘高3.9厘米,口径17.9厘米撇口,弧壁,圈足。外壁施低温孔雀绿釉,器内壁锥印双龙纹,盘心浅划三朵排列成品字形的云纹。内壁及底施白釉泛青,釉色莹亮蓝绿,口白底深,底边积釉一道,边线不匀,釉面满布细小开片纹。圈足露胎,胎质洁白。器底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外加双圈。

明宣德孔雀绿釉弦纹三足鼎

明宣德·孔雀绿釉弦纹三足鼎高12.2厘米,口径15.1厘米全器以七道双凸弦纹为饰,外罩孔雀绿釉,内白釉微泛青,有黑疵斑点,足部积釉处呈色深蓝,足底无釉,孔雀

0

明宣德青花庭院人物高足杯

明宣德·青花庭院人物高足杯高7.5厘米高足外撇,杯底与高足接合。因凸节把便于在马上执饮,故又称为竹节把杯或马上杯。杯上绘庭园、湖石、蕉柳,一仕女执扇坐于庭内,注视两童嬉戏草地花间。图案皆以小笔蘸画,笔触圆润流畅,花色浓艳,釉面橘皮纹明显,为宣德官窑的典型器。

明宣德青花一把莲纹大盘

明宣德·青花一把莲纹大盘直径40.5厘米敛口圆腹,圈足,细砂底,器型规整大方。胎质坚硬洁白,白釉肥润。盘外壁绘卷草、缠枝莲与回纹,盘心绘一把莲纹,内壁绘缠枝花卉,口沿饰海水纹。笔法流畅有力,青花发色典雅,为明宣德时期同类器中规格较大的品种,较为少见。

明宣德洒蓝刻花莲塘鱼藻纹碗

明宣德·洒蓝刻花莲塘鱼藻纹碗高8.9厘米,口径20.6厘米外壁施蓝釉,釉下刻饰莲塘鱼藻纹,碗内及底部均施白釉,白釉尤泛青。蓝釉深浅不匀,浅处透白,釉面满布细碎开片纹,凹凸不平。在放大镜下,刻纹沟线内,蓝釉如孔雀绿色,呈色鲜丽。足圈平削露胎,质坚细腻。器虽无款,然形制、胎釉、纹饰应属典型宣德制品。

明宣德釉里红刻花鱼藻纹荷叶盖罐

明宣德·釉里红刻花鱼藻纹荷叶盖罐高25厘米,口径13.8厘米大明宣德年制。圆唇,短颈,荷叶形盖,宝珠形纽,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圈足。通体红釉,肩部留白绘缠枝莲纹一周,胫下绘仰莲纹一周,腹部主体留白描绘荷花、水藻和游鱼等图案,鱼戏水草之中、怡然自得。肩部书“大明宣德年制”款。

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高10.4厘米通体施白釉,碗外壁饰釉里红三鱼,鱼头椭圆上扬,肚硕微垂,尾部肥大呈长圆翘起,内壁浅印双龙纹。胎质略厚,白釉莹洁,红釉色泽鲜丽。碗心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外加双圈。

“天下宋瓷,汝窑为魁”,汝窑瓷器作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瓷“汝、钧、官、哥、定”之首,一直没有离开人们的视线。李苦禅先生就曾写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也充分印证了汝窑在辉煌绚烂的制瓷史中独领风骚的地位。由于故宫博物院在建院90年之际举办“清淡含蓄”汝瓷大展,又让汝瓷整体回归收藏界视野。

宋汝窑青瓷莲花式碗

看不够的雨过天青色

汝窑传世品的数量稀少,历来受人喜爱,宋徽宗赵佶曾经写过一首有名的雨后诗,其中一句为:“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片宋徽宗梦中见到的天青色,让汝窑从此名满天下。

“雨过天青”的颜色,不知道难倒了多少工匠。对于此,有各种神奇的传说传世。最著名的传说之一就是为了烧制釉色独特的汝窑瓷,工匠们不惜工本,选玛瑙石入釉,才使汝瓷呈现出汁如堆脂、面若美玉、莹润纯净、素雅高贵的皇家之气。

宋汝窑青瓷奉化款碟

宋代的青瓷以其单色釉的纯洁、素静,造型高雅为历代所推崇。而于北宋中后期出现的汝窑,特别是专为宫廷烧造的御用瓷器“汝官瓷”,更是以其“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芝麻挣钉釉满足”等绝难复制的特色赢得了“汝窑为魁”的美誉。

而天青色——作为汝窑最具代表的颜色之所以让文人雅士所倾倒,是因为这种特别的颜色会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时,呈现不一样的变化,这也是汝窑瓷器的魅力所在。在明媚的光照下,汝瓷的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碧空中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其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澈的湖水。

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与此同时,汝瓷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的特点也让人难以忘怀。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其釉面明显酥油感觉,看起来正是有似玉非玉之美。

其实,这种天青色是釉中含有少量铁造成的。烧造时,青色的深浅随温度的高低变化。这种釉料不含任何人工化学成分,是数十种天然石料中微量元素成色,这也是后世难以仿制的原因。

多部历史文献也曾记载,北宋以后历朝历代就曾尝试复烧汝瓷,但没有一次获得成功。特别是明清时期,宣德、雍正、乾隆等数代帝王都曾招募天下最优秀的工匠,在景德镇建御窑仿制各地窑的瓷器,其他宋瓷都可以仿到乱真,唯独天青色的汝瓷无法如愿仿造。

宋汝窑天青釉奁式炉

此外,汝官瓷的胎质具有独特质地,其胎质细密,胎壁薄坚,由于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铜,使得其胎体色泽近似燃烧后的香灰,俗称“香灰胎”,又叫“铜骨”。

由于汝瓷釉厚,并在釉存中有少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古人对此即有“寥若晨星”之称。这也是指在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而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分布。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这也属于汝窑的又一特征。

千古汝窑拍卖称魁

汝窑因稀而贵,真品难得一见。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过8位竞拍者15分钟的较量,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宋瓷在世界上的拍卖纪录。

这件直径仅有13.5厘米的“汝窑葵花洗”,出自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克拉克夫妇,珍存其近40年,直至夫人去世前才将其出售,辗转至日本茧山龙泉堂。

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汝窑藏品虽然个头儿都不大,但它们却一经上拍多是天价成交。同样是一件汝窑小洗,直径为17.5厘米,1992年12月香港著名收藏家区百龄在纽约佳士得拍场上以154万美元的高价成功竞得。

这件汝窑小洗收藏传承有绪,民国初年曾为知名古董商卢芹斋(C.T.Loo)收藏,后来卖入美国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这一价格是当年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最高价。自此之后,直至2006年3月纽约佳士得春拍,才出现过一件汝窑残器——北宋汝窑盘,直径7.2厘米,经过火烧,口沿残损,也是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的旧藏品,以6万美元成交。

现在,由于传世过少,目前出现在拍场的汝官窑整器可谓凤毛麟角,这并不是偶然现象。其实在南宋,珍稀的北宋汝官窑,就已经是“近尤难得”。由于汝官窑瓷专为皇室之用,制作的艺术水准很高,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传世的每一件汝官瓷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因其为皇室生产的特殊性,烧出而没有被选中的瓷器,悉数砸碎毁掉,致使成器很少。因之,汝官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已属珍品,进入南宋汝瓷就已十分珍贵,“纵有家财万贯,不低汝瓷一件”,就成为人们崇尚汝瓷的真实写照。

到了元、明、清各朝代,汝瓷更是深藏宫中,至清末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才有部分流出宫外。据不完全统计,流传到今天的汝窑真品早已不足百件,有明确记载的不过65件半。

据不完全统计,传世汝官窑完整器现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收藏1件。另外,日本的几个博物馆现存4件,美国的几个博物馆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

此外,迄今为止,科学考古发现了47件汝官窑,其中宝丰清凉寺出土7件,宝丰蛮子营窖藏出土40件。以及国内外收藏家的珍藏中极少部分没有公开的部分,但所有的加起来全世界汝官窑应当不会超过150件。

汝窑无大器十窑九不成

能走进拍场中的宋代瓷器非常稀少,对汝窑来说,更是如此。对于器型多是盘、洗、碗等为主的宋瓷而言,其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极少超过20厘米,几乎没有超过30厘米的“大器”。

汝窑的出现,在南宋《坦斋笔衡》中有记载,宋徽宗之所以督造汝州青瓷,是因为他觉得“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

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汝官窑的烧制,大致在宋哲宗元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的20年间。北宋宣和年间,随使高丽的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中指出,“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以作宫用”。

据了解,烧造汝窑的倒焰窑上下温差较大,在0.4立方米的窑室中,产品窑位不同,其色已略有不同,如炉内器物太大,同一产品上下成色也会不一。而由于汝窑烧造时采取“裹足支烧”,即底足用釉包裹不露胎,支钉烧造,支钉为单数:三个或五个,因此,过大或过重的器物也不适应支钉烧制,也造成了汝瓷“十窑九不成”。

“支钉烧制”从汉代陶器至唐代瓷窑已普遍使用,并不鲜见,但汝窑却有它的特殊之处。汝窑支钉采用耐高温的优质瓷土,小而尖,釉层越薄则支痕越小。因此留在成器上的支痕极为细小。

总而言之,汝官瓷已成为传世品保存最少的古瓷。而国内民间的汝窑藏品大多数为临汝窑、东沟窑等汝民窑器,其价值和汝官窑有很大差距,通过与出土发掘所获得的资料反复对比考证,能得到各位专家公认的汝官窑瓷为数不多。

汝窑,中华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五大名窑之一。它创烧于北宋晚期,因其以汝白釉施注的瓷器为主要特征,故名为汝窑。

汝窑的款识有不少,仅本人所见就有如下几种款识:奉化.清凉寺,元祐元年,蔡,杨,大吉,同,甲,乙,丙,丁等。款识一般用硬物刻成,多数字上无釉,是上釉以后才刻出然后入窑烧造的。也有款识是在釉下的,是先把字先把字刻在胎上后同器物一起上釉入窑烧造的。

鉴定汝窑的方法分两步走,先用肉眼目检,在用放大镜看,如果第一步目检不过关,就当即淘汰,没有必要进行第二步,以免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肉眼目检是从宏观上观察,首先看造型和它的神态精髓,看它的精、气、神是不是符合宋代的时代特征。汝窑同钧窑一样,是釉面滋润,发色幽雅,美而不华,朴而不拙的器物,处处彰显着隐忍内敛、清雅独立的士子品格,轮廓简要、端庄、典雅。它赋予道教的清玄理念,再就看它的老旧程度和土沁强弱,检查有无破损及其他缺陷。

汝窑釉色无论是天青、天蓝、麦绿,其釉色都很纯正,不灰不暗,都很光亮,光滑,清如止水,亮若明镜,有诗云:绿如春水初生日,蓝如晴天无云时,寥若晨星光闪烁,蝉翅纹身愈婆娑。汝窑和钧窑比较,汝窑的胎要轻薄些,汝窑的釉是薄而细腻,总的来说,汝窑的釉要比钧窑薄些,重量:汝窑比钧窑轻些,胎质,宋军一般要坚实些。汝窑的开篇像蝉翅膀上的筋纹一样,所形成的网络,密布全身。用100倍放大镜细看,釉里有很稀少的闪光点,有的是气泡,在闪光,有的不一定是气泡在闪光,而是小细片在发光,这种五颜六色的官比蛤蜊光还璀璨,还耀眼。

汝窑特征;显缩釉蟹爪纹,虫书,唾沫星式的棕眼,水眼,桔眼,芝蔴细小挣钉,器物底光若僧首,釉面闪动魔光、或光亮如镜。釉莹润厚如堆脂,其型态,有淌釉,有流泪釉,有波浪釉纹,也有潭水般的回波釉纹。

看汝窑是宋代的还是现代的,主要还是看它的老旧程度,看它的包浆和土沁程度,在放大镜下看釉面有一小片一小片的脱釉,是不见胎骨的釉面,浅层损伤,接下来是看开片有无立体感,一般开片有立体感,即开片有翘起的开口,开片里充满异物,也有太细的开片看不到异物,看气泡有无死气泡,一般死气泡穿顶,里面充满异物,有的死气泡是剩下一个黑洞,有的土沁严重的,是釉的本身颜色发生改变,变成了土黄色或白黄色,用水洗净后,现出有光滑光亮的感觉,这种东西最“开门”。

近几年,高古瓷在全球拍卖市场上佳音频传,众多高价拍品的出现也引得藏家纷纷侧目。其中,宋代瓷器更是高古瓷板块中的领军者,以五大名窑领衔,龙泉、耀州、磁州等品种也纷繁并立,在拍场上各竞风流。比如,在2012年4月份举行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来自私人收藏家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就曾拍出2.0786亿港元的天价,这也是迄今为止高古瓷的最高拍卖成交纪录。而在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也以1.47亿港元成交,此为高古瓷卖场的第二拍卖成交纪录。

THE END
1.北宋官窑——鉴定估价北宋官窑——鉴定、估价苏有朋影音馆 吉林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唉!唉!房子都没买!50年全部买瓷器了! 古玩鉴赏学习 1043跟贴 打开APP 男子鬼市买古代瓷器,称是乾隆用过的笔洗,男子:这个烟灰缸咋卖 土妮儿热点追踪 224跟贴 打开APP 咸丰他妈的瓷器,范老师看不明白了吗? 古玩鉴赏学习 打开APP 博物馆https://m.163.com/v/video/VAIJ4N7CL.html
2.枢府瓷:元代官窑瓷中的“凤毛麟角”北宋官窑瓷确实存在,但北宋官窑遗址至今未见。瓷器作为实用器、陈设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元代瓷器何等优秀,难道仅局限在民间使用,皇宫却不能使用?都用金盘、银碗、铜盆、铁锅端菜上饭宴请外国使臣和文武百官,如何消受得起,实在令人难以想像。更何况至今又有多少可以证明是元朝宫廷使用的金银器皿呢?原故宫现国博研究http://m.taoci52.com/t/8998.html
3.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真品图片及价格北宋后期在开封(汴京)设置官窑烧制瓷器,为北宋官窑;南宋时期宋高宗的在杭州(临安)设置新窑口专门为宫廷所烧制的瓷器,为南宋官窑。 宋代官窑瓷器有以下特点: 1.因为其瓷器的胎土含铁量非常高,造成上手感非常的沉重,胎土呈现为黑褐色,也就是我们之后称之为的“紫口铁足”。 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44741.html
4.北宋汝窑瓷器真品开片特征北宋汝窑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珍品之一,其真品具有独特的开片特征。以下是北宋汝窑瓷器真品开片的主要特征: 开片位置:北宋汝窑瓷器的开片通常出现在底部或足部区域。开片是指装饰性的刻痕或突起,形成“裂纹”效果。在真品中,开片通常会出现在碗、盘、瓶等器物的内外侧或底部。 https://www.guanruo.cn/chaishaozixun/2023/0902/5184.html
5.宋代官窑瓷器存世量是多少件谢谢北宋官窑深腹碗 估价 6000-6000 中国陶瓷 1-2个月见刊—(主编收稿-保正刊-保检索) 中国陶瓷主编在线收稿审稿,(1-2天审稿1-2个月见刊)中国陶瓷 可对公付款,提供杂志社版面费票据,发表无后顾之忧!!广告 宋代官窑瓷器的价格多少? 宋代官窑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每一件都是国宝。 宋代官窑瓷器真品https://wenda.so.com/q/1534489017213480
6.真品宋官窑瓷器气泡特征聚宝坊真品宋官窑瓷器气泡特征 真品宋代官窑瓷器的气泡具有聚沫攒珠的特征,即气泡中一般都有大小如针孔的稀疏大气泡,以及由中小气泡组成的气泡群,这些气泡大小不一,较为稀疏,但是距离大体均匀,并且还有破损情况,内部有窟窿,周围也会产生黄色次生物。 宋代官窑瓷器的气泡特征https://www.jbf.cn/shoucang/ciqi/1073.html
7.中国瓷器的最高成就:传世顶级官窑瓷赏析!北宋官窑瓷器传世甚少,这是因为黄河古道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改道,窑址均被淹没无存,实物也难以寻找之故,所以考古界无法考证,这对中国陶瓷发展史的研究是一件憾事。 而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宋朝皇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也就是南宋初年,当时的南宋皇帝宋高宗便在京都又设官窑于修内司(即杭州老虎洞修内司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19115794.html
8.瓷器美术门类美术学术网美术网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钧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http://www.meishu.com/baike/10/1/2690.html
9.极罕见的《北宋官窑青釉冰裂纹琮式瓶》鉴赏而在北宋时期的汴京官窑瓷器中,冰裂纹瓷成为其中最具特色的品种。期间,其器形又多以仿古青铜器器形出现,如爵、尊、觚、琮等,且多为祭祀之用,这又与宋徽宗的喜好有关,也是北宋官窑瓷器在器形上最为突出的特点(或者称为判断南北宋烧制期的标准之一)。 https://www.meipian.cn/4ytbx2j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