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窑青瓷由于有很高的艺术性,以高贵的宫廷用瓷的品格,博得清朝皇帝特别喜欢,清代御窑厂就是仿制,所谓“厂官器”就是以仿北宋官窑青瓷为主。景德镇有雄厚的物质和工艺技术基础,它仿烧得官窑青瓷多为宫廷陈设瓷。工艺上一丝不苟,十分精美。其特点是白胎青釉,釉色为天青色。底部都写楷书或篆书本朝年款。这类器物不存在鉴定真伪的问题,主要是欣赏清代仿北宋官窑瓷高超的技术和新时代的艺术成就。
1、手感沉重表现得假象
2、看釉层
真品,北宋官窑青瓷,釉面玻化程度号,有漂亮悦目的光亮感。
假品,釉层比较厚,釉光也追求莹润,但玻化程度不够,没有北宋官窑的光亮度,猛一看釉色也纯净,几乎有点纯的过分,但有放大镜观察,会觉得釉面板滞,微微闪黄,一种没有烧熟的感觉,这也是采取降低温度,或加入减剂避成烧成青瓷釉面的浮光,贼光。
看釉层的第二个破绽,仿品釉面开片较少,片纹也较浅。有的片纹为白色,就是玻璃刚打碎出现的纹片,少数经过处理形成浅黄色,只有一个色调,出不来金丝铁线的效果。
真品,片纹是大片和小片相错,大片色深,褐黑色,即铁线,小片黄褐色,颜色很浅,有金丝铁线的效果。
第三个破绽
仿品施釉凝厚,釉面整齐,不大用裹足支烧,因为那太复杂,不容易控制,大多数采用垫饼、垫圈、少数用支钉,支钉很大,支钉断后,釉面破损处露出白胎。
真品,有裹足支烧,支钉、垫饼支烧,工艺比较复杂,做工很精细,这是仿品达不到的。
第四个破绽
假品,在制瓷过程中对坯体要进行休整,修得还算精细,但和真品相比还是有破绽。器物上端,因釉层较厚,看起来还算整齐,然在器物下端修坯明显粗糙,留下凌乱的刀痕。
真品,器皿结构匀称,规整,注重修坯,上端和下端一样整齐,平滑,看不到粗糙的地方。
第五个破绽,施釉情况
假品,施釉中注意到了器物的上端和中部,施的均匀整齐。器物下端、圈足施釉厚薄不均匀,也不整齐,有的釉汁流过足沿。这明显是虎头蛇尾。
真品,北宋官窑的施釉情况体现出五大名窑的本质特点,釉面整齐均匀,没有釉面不平和流釉现象,很平整,施釉技术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