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在刘家洼芮国遗址男性贵族墓发现面霜后,考古学家和科技考古学家合作,在韩城梁带村两周芮国遗址出土铜器残留物中,又发现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美白的人工合成铅白化妆品遗存。
△梁带村遗址M26诸侯夫人墓出土的一组微型铜容器(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供图)
实证中国自春秋早期开始,男女都追求美白
9月5日,华商报记者采访了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国科大特别研究助理韩宾博士。
据韩宾博士介绍,铅白通常指水白铅矿、白铅矿或两者的混合物,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化妆品和颜料之一。铅白在中国以“铅华”而闻名,“洗尽铅华”这个成语即由此而来,其本意为洗去脸上涂抹的名为“铅华”的化妆品,呈现真实面貌,这里的“铅华”其实就是铅白。
人类早期铅白的使用主要是来自天然白铅矿,集中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期间,区域主要分布在南欧(公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伊朗(公元前3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2500年左右)和印度河谷(公元前2500年左右)。但在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考古发现表明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有天然铅白的使用。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使用腐蚀法合成铅白,此后铅白开始大规模生产,并广泛用于欧洲的绘画和化妆品中。而在东方,中国合成铅白的起源在科学技术史研究中长期以来存在不同的观点: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公元前5世纪已经有了人工合成铅白技术,并随后从中国传入欧洲;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的人工合成铅白技术并非本土起源,可能是从欧洲或古埃及传入。
近期,国科大考古系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在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的支持下,对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内春秋早期诸侯及诸侯夫人墓地出土微型铜容器内的白色残留物,通过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稳定同位素碳十三、放射性碳十四等科技手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证实该白色遗存为世界上迄今最早的人造铅白。同时也说明中国自春秋早期开始,男女都追求美白。
△国科大特别研究助理韩宾博士在对化妆品残留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中国人工合成铅白更早,制作方法和西方不一样
那么西方是怎么制作铅白的呢?韩宾博士介绍,西方比较久远的一个传统,是先把醋放在容器里,然后放上小架子,上面放上铅片,封起来之后,放到热源比如马粪上面,马粪发酵会产生热和二氧化碳,使醋蒸发后到达铅的表面来腐蚀铅,从而来产生铅白。
梁带村遗址出土器物中发现的铅白是怎么产生的呢?不是用醋蒸汽,而是在溶液里面,通过氧化铅和醋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铅盐,铅盐直接在溶液里面和碳源进行反应生成碳酸铅的沉淀。
“一个是用醋蒸气,一个是在醋溶液里面,这是本质的不同。”
醋在春秋战国时,就已被用于手工业生产
△梁带村遗址M27诸侯墓出土的一个微型铜容器(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供图)
第二个意义是发现醋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被用于手工业和工业体系化的生产,比如用来生产铅白。这在以前是没有证据的,这次发现等于也找到了证据。“醋(乙酸)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一种化学试剂,在中国的炼丹术中有很重要的应用。那么它最早在什么时候开始应用的呢?以前一直没有标定,现在我们就可以说,中国在公元前8世纪就已经开始利用乙酸进行化学反应。这对中国化学史的研究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贡献。”
多种技术综合判断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
那么科技考古人员到底如何判断铅白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呢?
△左图M16138,右图M26137晶体形貌
△M27:1073中的铅白晶体
而通过晶体形貌可以辨别西方的腐蚀法和我国的沉淀合成法。如果是通过腐蚀法产生的铅白,晶体的形貌就比较短、比较小,呈颗粒状;如果是通过溶液沉淀法产生的铅白,一般都是长针状、假六面体、棱柱状,梁带村遗址出土器物中的铅白就是这种特征。晶体形貌的不同,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得很清楚。
“面霜和美白品,芮国两个遗址都发现了化妆品”
“比较有趣的是在芮国的两个遗址,我们都发现了化妆品,而且化妆品的配方是不一样的:在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出土器物里,我们发现的是人工合成的铅白;而此前在刘家洼芮国遗址出土器物残留物中,我们发现的是油脂加一水碳酸钙的面霜。”
韩宾博士说,在刘家洼M49墓葬发掘出土的器物中发现了一些黄白色的残留物,“我们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对这些残留物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化妆品一定要有油脂的成分,否则是固定不住粉的。”那么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化妆品中使用油脂的?此前比较确切的是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了一个制作面霜的方子。那么,在北魏之前中国人用不用面霜,用的是什么面霜?这是不清楚的。我们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对刘家洼芮国遗址M49墓葬出土器物中的残留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用了牛油做基质,又加了一些无机矿物一水碳酸钙来作为配方,这相当于是中国最早的美容面霜。M49是个贵族男性墓,所以这是男性使用的化妆品,这在我国还是第一例。但如果放在全世界来看,希腊一些达官贵人和演员的墓葬中也曾发现有化妆品。
田野考古和科技考古交叉融合,很可能成为今后考古发展趋势
据了解,在刘家洼芮国遗址和梁带村芮国遗址发现化妆品的器物,都是一些小的青铜器。其实在虢国、晋国、曾国以及山东地区一些春秋时期的墓葬里,都曾发现有类似的小铜罐。之前有人猜测这些小铜罐是把玩的弄器,有人猜测是原物缩小版的微型器。通过科技检测对残留物和青铜器物内壁上的一些东西进行检测后,可能就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由此可以看出,刘家洼遗址、梁带村遗址的化妆品考古新发现,既是田野考古和科技考古交叉融合发展的案例,也可能成为今后考古发展的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