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创如何避免同质化,玩出差异?我省探索“大文创”发展新路径用新潮科技讲述厚重历史文创开发正在“景”上添“花”

洛阳古墓博物馆中的“剧本杀”,广受年轻人追捧

商都遗址博物院举办的苏州园林展

“象棋”瓷器

甲骨文“雪糕”

“绿松石”项链

朱颜镜

制图/郭晗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张弋/文受访者供图

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当下,打卡旅途中的博物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出行的必选项。

在社交平台上,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更成为一件颇为时髦的事。逛完博物馆,有着“最后一个展厅”之称的文创销售空间自然不能错过,带走一两件文创产品,这才是一次完整的博物馆之旅。

我省文化场馆文创产品开发相比于其他先进省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以河南博物院为例,从2019年文创办成立到2023年,文创销售额从200万元增至4000万元,今年或将突破5000万元。

尽管成绩喜人,但各大文化场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譬如文创产品开发主体不明确、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制约、孵化培养文创人才困难等导致文创开发进入瓶颈期。

从“小文创”到“大文创”,河南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探索出新路子

提及文创产品,你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提取了文物元素的衍生商品,比如冰箱贴、文物微缩模型,抑或明信片、钥匙扣、书签等。

曾有学者将这种文创产品定义为“小文创”。这种文创产品是将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形成文化产品,其特征是具有场景依赖性消费特征,产业规模较小。

河南博物院近年来沿着“大文创”的发展理念,深挖馆藏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为文创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实现了从“文创1.0”到“文创4.0”的破圈升级。此外,河南博物院拓宽对文创文化资源的界定,突破公益不收费的惯性思维,重视馆内各项特色文化活动的动态文化资源,打造出“华夏古乐”“华服来潮”“灼蓁咖啡”“饕餮市集”“历史教室”“特约讲解”等多个知名IP,通过“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的独特模式,整合多种业态,构建了一个能够深度融入大众生活的文博生态体系。

数实结合成为文创产业的新趋势。

今年暑期,郑州博物馆推出“繁花似锦·豫见红楼——《红楼梦》数字艺术展”成为文学名著新的打开方式。展览以红楼人物故事为主线,融入解谜活动,将艺术作品、艺术装置、沉浸式数字光影、交互式数字光影以及数字交互知识内容有机融合,打通了产品与服务、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文化创意的“赋形”与传播。

在“东方博物馆之都”洛阳,近年来以“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理念为引领,推动传统文化的时尚表达、厚重文化的现代转化,做大做强工艺美术、精品演艺、实景游戏、数字文博等文创产业,打造具有洛阳标识的文创产品。

去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古墓博物馆等四家博物馆联合推出博物馆“剧本杀”项目《博物馆奇妙夜》,人均1688元的价格,依然不挡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游客“打飞的”来尝鲜的热情,部分场次甚至一票难求。

殷墟博物馆文创商店“礼文宫”更是成为殷商文化传承创新的集中展示地。商纹饰戒指、青铜纹饰手链、甲骨文服饰,款式多样的文创产品,一眼看去,满满都是殷商文化。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创开发是河南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有力抓手

从考古盲盒到《唐宫夜宴》,从《洛神水赋》到洛阳汉服,从《满江红》带火汤阴岳飞庙到开封“王婆说媒”现场人山人海……河南文旅频繁出彩出圈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文创产品不断迭代和文旅新貌的涌现,与我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基本同步。

2021年,“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被列为河南“十大战略”之一,以推动河南厚重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文旅文创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在近日举行的河南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营(第一期)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延庆在发言时表示,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对河南而言是一条“应该走、必须走、走得通”的路子。

首先,在河南的42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墓葬、古遗址占比高达45.71%,这些文化遗产资源往往价值高、景观弱,急需通过文创的形式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其次,河南有着大量的“养在深闺人未识”文物资源,仅河南博物院就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受制于陈展空间限制,需要通过数字化、IP化来展现和传播。

此外,河南还有大量无形的文化资源。诸如神话传说、历史事件、传统技艺、哲学思想等,有待通过“创意+科技”的形式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文化内容。

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肖建勇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前做旅游拼资源、拼山水、拼综合实力,现在要拼文化、拼创意。河南有铁打的文化内核,而且能满足百变的个性追求,所以这几年才迅速出圈、破圈、扩圈。”

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就是要通过“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激活历史文化资源,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潮起来”,让文旅“旺起来”,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众多“旅游+文化”的组合模式中,文创类产品业态无疑是文化与旅游结合最直接、最有延展性、最富有生命力的。随着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意识的持续提升,在中原大地,文创开发成为我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重要的切入点。

李延庆指出,紧抓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就是抓住了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切入点”,找到了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突破口”。

不做“小商品”要做“新文创”

首批14家试点单位已公布

未来将增加“新试点”

常去博物馆的人一定会发现,几乎每家博物馆的文创商店都摆着马克杯、冰箱贴、帆布袋。虽然都印着不同的IP,提取了不同的文物元素,但品类已经高度同质化,已然让人有些审美疲惫。

有人说,现在的博物馆文创越来越像一个“高端”版的义乌小商品市场,门槛较低,如何玩出差异化,是博物馆文创的一大难点。此外,博物馆IP的运营也比较混乱,此前故宫的“口红之争”,正是这种混乱的表征。

针对此景,李延庆的观点一针见血:“现阶段所做的文创,应该是立足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文创’,而不能是那种满足人民群众排浪式、模仿性需求的‘小商品’。”

“作为首批试点单位,既然站在了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就要坚决摒弃以往的传统思维、惯性路子,用新理念、新手段去发展新文创。”李延庆说。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河南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伟表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首批14家试点单位要做好“先遣队”,积极行动起来;要有探索的勇气,做好示范;要当好“试验田”,探索好的经验和做法。要通过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手段让中原大地上的文化遗产都活起来,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以守正创新精神,推动中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

THE END
1.文创让人们“把博物馆带回家”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滋养人们心灵的源泉。 文创产品让博物馆告别了“高冷”,以更加亲民、有趣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这不仅为博物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期待未来博物馆文创开发能够持续创新、不断发展,成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力量。(王琦)https://m.yunnan.cn/system/2024/11/21/033309312.shtml
2.蒲湖新语如何让博物馆文创持续扩圈因此,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应坚持文化教育以及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初衷,改进和优化文创产品的设计和推广策略,规避商业化过度的风险,在坚守文物历史事实及本真性的前提下,加强对文物资源的历史内涵、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的传播再创造,满足人们的知识探索需求和文化认同需求。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416887
3.博物馆文创的生意经,闭着眼睛就能念好?有意思的是,放眼全球,畅销的博物馆文创往往也是长销的。大英博物馆经久不衰的一大文创产品,是围绕青铜雕像盖亚·安德森猫衍生开发的风暴瓶,融镇馆之宝的造型与有趣的天气预报功能于一身。苏州博物馆围绕馆内活着的“国宝”紫藤推出的文徵明手植紫藤种子系列文创,自2013年诞生起畅销至今,形成越来越丰富的产品线,被https://m.gmw.cn/2024-05/09/content_1303731984.htm
4.博物馆文创产品:文化连接器与经济发展引擎综上所述,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意义在于推动文化的推广和传承、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博物馆的运营效益、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传承和创新传统工艺以及提升城市形象和旅游业的发展等多个方面。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重要性,鼓励和支持其发展壮大,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https://blog.csdn.net/weixin_49106920/article/details/135453303
5.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探讨这就导致传统的文化教育传播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对于以科普教育为主的博物馆而言,更是一场新时代的危机,参观的人数逐渐减少,精益效益日益低下,给部分博物馆带来巨大的打击.因此,国家相继了颁布了很多关系博物馆发展的政策,旨在促进并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做简要分析,梳理其中存在的问题,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eeef63f617c9365efd812dd.html?q=C/N&uorg=999999
6.展览文创产品开发——博物馆展览阐释的新途径*近些年,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作为一个新的展览阐释途径异军突起,很多博物馆文创与展览同步 策划,展览文创形成的文化现象,影响力丝毫不逊色于展览自身的社会影响.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首 先要考虑社会效益,但同时因其商品性,一定要兼顾经济效益.文创产品的商品属性,要求设计者必 须深度发掘展览内涵,同时也必须考虑观众的审美https://engine.scichina.com/doi/pdf/8D22D84957D44FA4B94340CFAEA77322
7.国博文创综述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加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延伸文化服务,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和中央关于鼓励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的要求,国家博物馆文创团队励精图治,依托国博馆藏资源,大力开发文创产品,创新发展模式,拓展营销渠道。截至目前,我馆自主开发文创产品近5000款,涵盖了创意https://www.chnmuseum.cn/wc/wclb/201902/t20190215_74043_wap.shtml
8.原创:博物馆文创产业的革新之路:创新融合与可持续发展在跨界融合方面,博物馆可以与文化旅游、时尚设计、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例如,与旅游行业合作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旅游纪念品;与时尚设计师合作打造兼具文化内涵和时尚元素的文创产品;与教育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寓教于乐的文创教育产品等。这些跨界合作不仅可以丰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种类和形态,还可以提升产品的文化内https://t.10jqka.com.cn/pid_4051756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