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博物馆的展陈模式创新探讨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正在步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提出了这一概念。“智慧社会”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升级与发展,包含了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文化等智慧生态系统,是继信息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智慧博物馆”应运而生,创新展陈设计,为公众提供耳目一新的观展体验。

一、智慧博物馆的概念

要定义智慧博物馆,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是将实体藏品转化为数字信息,将藏品以影音图像的数字形态呈现给观众的线上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则是传统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的有机联结。我们可以用如下这个公式来表达什么是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实体博物馆+数字博物馆+信息化基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其他新兴技术具体来讲,智慧博物馆是将博物馆业务数据化,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构建以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智能应用为特征的博物馆智慧生态系统,实时感知、计算、分析各类运营信息数据,实现博物馆藏品展示、文物保护、观众服务、教育研究、综合管理等各项业务智能化的博物馆新形态。

二、智慧博物馆的展陈模式创新概述

如今,传统博物馆的展陈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不能适应大众不断变化的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博物馆针对观众需求,开拓新思路,利用新技术,创新展陈模式,与时俱进,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智慧”观展体验。智慧博物馆则突破了传统博物馆以文物资源为中心的展陈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展陈模式,将提升观众的体验感、参与感作为展陈设计初衷。通过感知设备、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大数据,智慧博物馆能实现馆内流量监控以及藏品、展厅内设备的智能化控制,从而优化观众游览路径与信息获取方式,建立观众与藏品的互动关系;通过数字媒体、VR、AR、MR、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智慧博物馆采用丰富的智慧展陈手段,赋予藏品新生命,为线上线下的观众,提供生动有趣的高品质文化观展之旅。

三、智慧博物馆的展陈创新手段

1.智能导览

2.数字化互动展陈

3.AR、VR、MR“虚拟+现实”展陈

近年来,AR、VR、MR这三种将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标志性技术越来越成熟,也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尝试将这三种技术应用在藏品展陈中,让观众穿越到虚拟世界,与文物进行零距离接触。AR(AugmentedReality),意为增强现实技术。这项技术将虚拟信息叠加到实物上,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呈现或投射出来,增强视觉效果和互动体验感。博物馆通过AR技术,可以让观众通过手机看到展品的复原面貌,观赏到暂时无法展出的珍品,还可以玩AR小游戏。例如大英博物馆就曾推出过一款有趣的AR益智游戏“献给雅典娜的礼物”。观众用手机扫一扫特定的展品,收集讯息,来解决谜题进行闯关,在此过程中吸收展品的知识,让观展变得更有意义。

VR(VirtualReality),意为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创造了一个三维的虚拟世界,让人们通过VR工具,感受视觉、听觉、触觉的多重刺激,沉浸在逼真的虚拟世界中。通过VR技术,博物馆可以向观众再现历史场景,还可以“复活”展品与观众互动。例如西班牙国家考古博物馆在建馆150周年之际,曾开发了一款VR展项,观众穿戴上VR设备,就可以沉浸在罗马帝国时期的西班牙城市广场、阿拉伯统治时期的集市、黄金时代的住宅等不同时期的西班牙历史场景中。MR(MixedReality),中文意为混合现实技术。MR是AR与VR的结合。MR将虚拟画面和现实场景融合在一起,生成全新场景,让实物和虚拟画面实时共存,实时互动,带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博物馆通过MR技术,实现实体展品与虚拟画面的虚实融合与互动,帮助观众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体验新颖的交互式观展模式。例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曾推出过MR版《增广重庆地舆全图》,观众佩戴上HoloLens全息设备,观看《增广重庆地舆全图》,就会发现实物展品上“长”出了立体的虚拟影像,观众可以跟随着影像中清朝装扮的动画人物小渝,游览清朝时重庆的城门、街巷、码头,感受文物遗留的珍贵历史讯息。

4.“云”展陈

2020年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日趋严重,各大博物馆相继宣布闭馆。博物馆的大门关闭了,云端的窗口却悄然打开——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广东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纷纷推出“云展览”,让民众宅在家里也能“云游”博物馆,享受文化盛宴。智慧博物馆时代,“云展览”不再只是简单地将实体展厅和藏品搬到互联网上展示,而是创新展陈思路,跳出让观众“浏览”展品的传统模式,而是让观众成为主角,采用360°全景展示、VR、AR、3D建模、图像识别等技术以及图文词条、语音讲解、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呈现展品、展厅,给民众带来主动参与式、沉浸式的“云观展”体验。例如上海博物馆在疫情期间,上线了别具一格的互联网端“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在这个线上展览里,观众不仅可以欣赏董其昌名作的高清大图,还可以跟随董其昌乘着小船,三次南下游历山川名胜,欣赏他沿途创作的书画;还能“穿进”他的名作《秋兴八景图》体验全景漫游,化身为画中人泛舟河上,以第一视角观赏两岸的美景,令人拍案叫绝。

四、小结

智慧博物馆用策展思路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展陈模式创新。以观众的观展体验为核心,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VR、AR、MR等新兴技术,创新展陈设计,让文物“开口说话”,让观展变得更智慧、更奇妙、更接地气。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期待智慧博物馆继续探索、不断尝试,设计出更多智慧展陈模式,吸引更多的观众观展,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THE END
1.“参与式博物馆”四种参与模式在我国博物馆策展实践中的适用性分析妮娜·西蒙提出的“参与式博物馆”不仅是研究博物馆参与技巧的理论,更是旨在鼓励观众走进博物馆交流、创作及表达的实践方法。将“参与式博物馆”所构建的贡献型、合作型、共同创造型和招待型四种参与模式,与我国博物馆策展案例相对照,可知博物馆的参与实践不完全对应于某一具体参与模式,存在与各模式的融合创新。同时,http://www.yidu.edu.cn/103110/detail/article/63c4ea14b618466dc41ab805.html?q=%E5%8D%8A%E9%9F%B3%E5%8C%96&uorg=999999
2.“参与式博物馆”四种参与模式在我国博物馆策展实践中的适用性“参与式博物馆”四种参与模式在我国博物馆策展实践中的适用性分析,参与式博物馆,参与模式,策展实践,展览,适用性,妮娜·西蒙提出的“参与式博物馆”不仅是研究博物馆参与技巧的理论,更是旨在鼓励观众走进博物馆交流、创作及表达的实践方法。将“https://wap.cnki.net/qikan-DNWH202206014.html
3.参与式博物馆理论的内涵及可行性研究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其所构建的参与式博物馆理论及其实现的条件和可行性。首先通过对参与式博物馆理论进行一个脉络梳理,简要概括出Simon所设计出的参与式博物馆的四种实现模式,并比较了其他研究者所设计的参与模式,然后追根溯源,将长期以来博物馆学界对于参与(participation)的研究论述综合为社会/社区、伦理、教育和营销四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Y3194362
4.参与式博物馆(豆瓣)图书参与式博物馆 介绍、书评、论坛及推荐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216630/
5.参与式博物馆:迈入博物馆2.0时代mobiepubpdftxt电子书下载西蒙的《参与式博物馆》是一部反映国外博物馆新发展趋势之一“参与”(participation)的重要著作。在博物馆2.0时代,参与式博物馆的目的是,既能满足观众对积极参与的需求,又能传播馆方的使命、推广其核心理念。该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参与”的设计,介绍了参与式博物馆的核心原则;第二部分则列举了“参与”的https://book.qciss.net/books/12359324
6.参与式博物馆2024pdfepubmobi电子书在博物馆2.0时代,参与式博物馆的目的是,既能满足观众对积极参与的需求,又能传播馆方的使命、推广其核心理念。该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参与”的设计,介绍了参与式博物馆的核心原则;第二部分则列举了“参与”的四种实践,以及如何评估和管理参与式项目。整本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参与”的各个层面,构建起一个https://onlinetoolsland.com/books/30216630
7.融合新闻学最新章节曾祥敏著数字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赋予社会化新媒体在内容生产、社交、移动等方面前所未有的可供性,大大降低了媒体参与的门槛,推动媒体生态产生“从公共事务和流行表述中的‘只读’式参与,到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一种基于大众数字素养之上的‘读写’参与模式” 的系统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内容的生产、传播以及消费的方式,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3015394/9.html
8.去博物馆看什么?怎么看?这些书里或许有答案私家历史美国博物馆学家妮娜·西蒙长期关注博物馆最新发展趋势,在博物馆2.0时代,参与式博物馆的目的是,既能满足观众对积极参与的需求,又能传播馆方的使命、推广其核心理念。该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参与”的设计,介绍了参与式博物馆的核心原则;第二部分则列举了“参与”的四种实践,以及如何评估和管理参与式项目。整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515146
9.广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精选十篇)鼓励传统村落设立博物馆、村志馆、传习基地、陈列室、戏楼(台)等场所,开展授徒、展示、巡演、节庆等活动。 第七条 鼓励新闻媒体积极宣传传统村落及其保护和发展工作,增强全民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意识。 第二章 申报和规划 第八条 申报传统村落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o9d8s4.html
10.探秘上海家门口的文化客厅“闲下来”合作社入口。上海虹桥机场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曹欣礼指着一个管理人员的卡通形象对叶柏根说 “看。3月10日,国内首家“民航文化主题社区参与式博物馆”在小区里低调开馆https://m.gmw.cn/2021-05/12/content_1302287490.htm
11.中国儿童中心中国校外教育博物馆美育的多元途径与多元形态文化再次,博物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路径模式包括且不限于下文展开论述的展览、活动、文创、跨媒介传播等,还包括博物馆面向观众(包括到馆的现实观众和未到馆的潜在观众)提供的一切文化服务与产品[8]。 二、文化资本视角下博物馆美育的多元途径 在文化资本视角下,博物馆美育最重要的功能与目标就是促进观众积累与审美https://www.ccc.org.cn/art/2023/5/6/art_52_47675.html
12.专稿艺术在社区美育进程中的责任担当——“共在共情共生:中国因为我们的社区美育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责和价值导向,在我们的语境范围内一般会用另外一个宽泛的词汇来说从事的工作,一般称为社会教育。但是在博物馆,它会经常用社区美育的概念,比如说南京博物院第一任院长蔡元培先生提出了社会美育这一块特别有赖于博物馆、美术馆、公园http://artsoapi4.artron.net/aqlclick4http.php?offset=19&pkcode=1089080&source=news_cn&index=news&url=https%3A%2F%2Fnews.artron.net%2F20201202%2Fn108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