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当前,推动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弘扬中医药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作为唯一一所反映中医药历史及发展成就的国家级博物馆,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填补了北京地区该方面的空白,进一步丰富了北京地区博物馆品类,助力打造全类型的博物馆体系。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是中医药历史文化遗产的典藏高地,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展示中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的重要阵地,是中医药文化技艺发展和创新成就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感受智慧之光弘扬中医药文化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成功入选由国家文物局联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联合开展的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

展览深刻阐释了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引导广大观众深刻感知中华民族对于生命健康、人类福祉孜孜不倦的上下求索,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岐黄之道历史久远,以物示史蔚为大观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以中医药文化的源、道、法、术、器及传承创新和对世界的贡献为主线,精心遴选文物藏品500余件(套),类型涵盖玉石、陶瓷、骨器、金银器、古籍、书画、革命文物等,辅以药材实物200余件(套),按照“文明之钥”“摄生之道”“灵兰秘典”“器药撷英”“传承创新”五个单元,从发展历程、防治观念、医学典籍、中医药材、诊疗器具、未来展望、走向世界等不同角度出发,辅以多个数字影像和互动项目,充分展现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理念的中医药文化体系,深刻反映中医药自主知识体系的形成、演进和对世界杰出贡献的同时,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医药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科学价值。

以物示意,让中医历史发展脉络更加清晰。展览为观众提供了具有创新意义的视觉体验,中医药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意相互碰撞,展现出新时代的中医药亮点。

展览第一部分“文明之钥”通过馆内中医药藏品的独特视觉体验,为观众传递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的医学科学理念。第二部分“摄生之道”以“中医养生之义”为主旨思想,展现中医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防治观,展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灵兰秘典”和“器药撷英”部分分别从中药典籍、中药材和器具角度出发,通过一件件文物展品,向观众展现经典的中医药诊疗精髓所在。而“传承创新”部分,讲述了党和国家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和成就。

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范例,展览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中华医药的健康智慧,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也给一些医院、企业等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并进一步认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国博飘出草药香闻道中医好声音

为了重现中医药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历史节点,展现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承价值。策展团队历时一年多,翻阅历史文献、查阅古籍,除了邀请多位中医药领域名医名家出谋献策,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也肩负起中医人的使命与担当,通过展览发出中医药好声音,共同为中医药文博的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多样化的中医药藏品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理念相呼应。展厅内,《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杏林典籍浩如烟海,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岐黄名家灿若星辰,集中闪耀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之光,每一件珍贵藏品的背后都蕴含着扣人心弦的中医故事;展厅外,策展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怀着对中医药的热情,守护着这些文物背后的精彩神韵,为中医人发声。

借助此次展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古代名医与现代中医传承者实现跨越古今的对话,共同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作出贡献。正是有了一代代中医人的坚守,中医药文化才一直不断延续至今。“智慧之光”展中医药健康魅力

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思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着积极影响。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新时代,如果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我们只有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维护人民健康的高度看待中医药振兴,才能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才能掌握科学的方法提升工作能力,为不断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探寻创新性路径。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杨荣臣表示,通过此次展览让大家走近中医,从文物里读懂先辈们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共同传承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感受中华医药的智慧之光,弘扬中医药文化,更好地树立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共同促进中医药在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

《中壹品·馆长会客厅》圆桌访谈:创新博物馆教育模式讲好中医药故事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最能代表中国符号。为了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今年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策划推出《中壹品·馆长会客厅》圆桌访谈,以彰显中医药文化魅力,助力中医药文化弘扬为目标,团结各级各类博物馆开展中医药社会教育活动,创作一批面向不同受众的中医药文化作品,丰富中医药文化遗产展示方式,讲好中医药故事。

跨界融合,打造高质量中医药文博品牌

《中壹品·馆长会客厅》是一档中医药文博类科普教育节目,以开放式圆桌访谈、微综艺制作传播方式开展,依托中医药、文博、文化传播、文化产业等专家资源,聚焦中医药热点话题与目前文博领域面临的共性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讨论,以群众喜闻乐见、新时代现代化表达形式破题中医药,传播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跨界交流中医药文化价值。

《中壹品·馆长会客厅》第一季共3期,第一期“馆建正当时,圆梦中医人”讲述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传承发展与时代使命,第二期“中医药文物‘焕新颜’”讨论中医药类博物馆的守正与创新;第三期“博物馆讲好中医药故事”聚焦博物馆教育与传播功能,旨在让行业内外走近中医药文博领域,了解深厚的中医药历史与璀璨的文化遗产。

“中医药与中华民族人类史、中华民族文化史、中华民族文明史紧密相连。”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杨荣臣表示,要牢牢抓住机遇,拓展传播维度,通过展览展示等多种手段,把厚重的中医药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准确地展现给社会公众。创新破圈,构建多元化中医药文化语境

《中壹品·馆长会客厅》节目力求形式创新、内涵出新、效果革新,以引进来权威专家,走出去宣介的思路,创新博物馆教育模式。

创新表达,提升文化阐释高度。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汇聚文博、文化传播、文化产业等专家跨界融合行业内外顶流资源,多学科撬动文化传播形态、科普价值增生,交流内容突出中医药与博物馆跨界融合,阐释中医药文博领域文化语境新高度。

聚焦宣教,延展科普教育深度。以宣传教育成果为指引,在栏目主题设计方面充分提炼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力图将中医药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用平实、准确、通俗的方式呈现,在话题选取方面注重内容,有见地有深度,结合新时代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拓宽行业视野,将中医药与时代前沿热点结合,促进中医药科普教育向纵深发展。

轻量制作,拓宽展示传播广度。基于新媒体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以轻视频的方式积极探索网络受众感兴趣,利于新媒体平台传播的轻量级文化作品。积蓄力量,丰富中医药博物馆社教功能

《中壹品·馆长会客厅》运用新技术、新媒体,从教育性设计出发的主题设计、形式表达、观点传递,兼容互动体验性的叙事结构、议题思考,更加重视与公众建构沟通平台,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体悟中医药”,进而“认同中医药、热爱中医药”。

丰富展示形式打造“道地本草数字展厅”

在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官网上线,以道地药材为主题的“道地本草数字展厅”,共涵盖药材30种,利用数字化呈现,展示其知识和价值。

道地药材即“道地本草”,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出产于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类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的药材。

此外,数字展厅还结合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普信息,从学术理论到实地种植与成药,向观众展示道地药材的“一生”,促进公众对中医药的正确理解和认知。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将始终围绕“千年大计、数字先行、古今融合、守正创新”的办馆理念,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突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窗口效应”,向国际社会推广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文图由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提供)

THE END
1.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冬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国家博物馆游人如织。走进这座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一件件精美藏品、一段段珍贵记忆、一个个动人故事,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饱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国家博物馆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万余人。“来国博,看中国,读世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观众的文化选择,并从中获取丰厚的https://www.mct.gov.cn/whzx/zsdw/zggjbwg/202412/t20241210_956782.html
2.博物馆文创故宫模式是国家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工作的经典范例,也是点燃中国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工作的第一把火。然而,故宫模式并非一种可以简单效仿和推广的模式。 究其原因,大体上因为故宫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进行文化的产业功能探索的时候,具备其他大多数公益一类博物馆所不具备的灵活性;同时,由于历史和客观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734.html
3.大咖云集,共探未来——2023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大会完整议程揭晓赵朝阳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大模型中心副研究员 应用报告:河北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 张京坡 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大赛一等奖获奖团队代表、河北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 应用报告:GIS+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 车大为 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管理与分析中心高级工程师 https://i.ifeng.com/c/8TlnTpS8ScL
4.2023.07.31头条新闻2、联想百应2500家服务门店在美团上线运营,携手打通“双线”IT服务模式 3、良品铺子全国最大门店“零食王国店”在武汉经开永旺开业,超1200平米3000余款零食打造城市新地标 4、MUJI無印良品中国最大旗舰店落户北京朝阳大悦城,有望明年年初亮相 5、乐刻运动举办“百城万店”战略发布会,计划未来5年内进入100个城市、开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96966467&efid=bbkgG_ac2gXXOaL8vm-5BQ
5.五邑华侨博物馆观后感6篇(全文)今天,我们130602班组织了全体同学一起参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这一次,我收获到很多东西,让我在字里行间带大家感受一下当年华侨华人漂洋过海,艰辛创业,情系家乡的那种思愁以及为国家民族振兴做出的贡献吧! 我们进门首先就被“根在五邑”,四个大字深深地吸引了,这让我体会到,无论漂泊到什么地方,华侨的最大心愿是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jjeieax.html
6.重磅年会!黄埔游戏产业,加速!南方+广州市文化金融发展促进会与广州虚拟影业有限公司推出元宇宙虚拟人。 与中晟拍卖(广州)有限公司、沐枫(广州)国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分别打造古钱币博物馆、古钢琴博物馆。 与独角兽(广东)动漫文化有限公司推动寻梦泡泡岛动画IP出海等。 独角兽(广东)动漫文化有限公司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2/18/c8414300.html
7.网络中心该部分规定了职业教育中使用的三类数字资源的要求,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8.跨界丨打破边界的数字艺术馆,博物馆界的「新物种」当然,虚拟博物馆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譬如如何为观众之间创造更好的交互,而不仅仅像是在浏览网站;围绕数字博物馆的运营、策展等等。这也是以VOMA为代表的虚拟博物馆在未来需要面临的挑战。 西雅图NFT博物馆 一家专注于NFT的博物馆 西雅图 谈到NFT,我们似乎已经默认了它的主场还是线上。所以当一间以展出NFT为主题的https://www.cnacs.net.cn/15/202208/4164.html
9.虚拟嘲和现实舞台相结合,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嘲,呈现了更加震撼的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美轮美奂、精美绝伦,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场盛宴。她以舞蹈的形式,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相结合,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呈现了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制造了一种博物馆奇妙夜的感觉,再现了盛唐时期的文化风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其中虚拟场景是计算思维在()领域的应用。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1cf35364d9734b3fb5b05f6b88b2b866
10.“敦煌动画剧”首播:漫游千年壁画,探索虚拟观展新模式艺术评论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之初的博物馆“云观展”、“虚拟展厅”到博物馆“开直播”,“敦煌动画剧”可视为是中国博物馆被疫情提速的“虚拟观展”新形式,也为中国文化遗产与动漫联合提供新参照。 《敦煌动画剧》系列 4月13日起,由敦煌研究院和腾讯影业、腾讯动漫联合出品的“敦煌动画剧”在小程序“云游敦煌”上首播,共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978979
11.上海自考数字媒体艺术概论(14265)自学考试大纲1.领会虚拟博物馆的发展背景、意义,识记典型作品。 2.领会数字化的动态展示与体验设计的应用领域、意义、关键技术。 3.领会数字体验、文化、旅游和产品设计的应用、主要软件。 (十一)数字影视与动画 1.领会数字影视与动画在电影、电视、动画和广告中的应用,以及与建筑表面交融的空间艺术形式,识记典型艺术家和作品。https://www.zikaoben.cn/n/e-9719833081.html
12.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模式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模式 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开放共享的博物馆数字融合 摘要:在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国丝绸博物馆推出了“数字丝路文化”计划,其中的主打项目之一是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这是一个集合了国内国外40余家丝绸之路沿线的相关博物馆中的2000余件数字藏品,并具有即时策展、设计、形成3D虚拟展览的SROM数https://www.10vows.com/detail/0zszyiCTQdS
13.文化旅游业国内外研究中挪两国还拟定将增建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布依族生态博物馆,锦屏县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黎平县肇兴乡安堂寨侗族生态博物馆,以形成不同文化类型的民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实现保护与开发民族文化双重目标的新兴旅游模式,生态博物馆强调如下理念:(1)文化遗产应原状的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社区及环境之中,从这种意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x7or5y7.html
14.◇专题2020013◇工业旅游综述与报告今天中国的工业旅游明显呈现出9种发展模式,包括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模式、矿业城市发展模式、高技术行业知识科普模式、都市工业园区发展模式、老字号企业品牌提升模式、现代制造业科技展陈模式、工艺品行业购物模式、酒庄酒业乡村叠加模式和各类工业博物馆展陈互动模式。今天的工业旅游显示出三大产业特征:越来越强调跨界融合、越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007/t20200710_434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