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诗:论非遗展叙述模式及展陈形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摘要】非遗展从实践到“活态”策展理念的发展,使得非遗展文案大纲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表现为非遗项目专题展、非遗综合展、非遗主题展等不同类型的叙述模式。从非遗保护方式、非遗策展原则、展览业态的角度分析,可将其展陈形式分为展品展、活动展、情景展。对各类策展叙述模式的基本面貌、策展重点,以及展览形式及理念的分析,可为后续非遗展览策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遗展;叙述模式;展陈形式;策展理念

引言

近2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展演(以下统称为“非遗展”)的实践日益丰富,业界也逐渐明晰了“活态”的策展理念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策展原则,展示对象从“物”转变为“传承人”直接或间接参与的过程性内容。非遗展从实践到理念的发展,使得我们有必要达成对非遗展定义的共识,这是我们探讨非遗展的叙述模式和展陈形式的基础。

对应此非遗展概念,非遗展示空间主要包括3种类型。一是“博物馆”类,包括综合性博物馆、民族民俗博物馆、工艺美术博物馆等。二是“文化中心”类,包括文化馆、非遗馆、剧院、音乐厅及遗产阐释中心、游客中心等③。这一类,也应包括在一些民居老街、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的非遗展厅④。三是“虚拟空间”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和智慧博物馆、虚拟展示技术的发展,非遗展已经利用丰富的数字技术在虚拟空间里呈现,并逐步开始以单独面貌展示给观众。本文探讨的非遗展,以博物馆展示空间为主,也涉及文化中心和虚拟空间的案例。

一、非遗展叙述模式的类型及策展重点

展览策划是成熟的行业,非遗展的策划也遵循展览策划的基本规律,从目标和创意出发,突出文案大纲的重要地位,然后辅以形式设计和活动组织落地,完成整个展览展示展演过程。这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渐摸索成型的实践过程,策展人或团队在研究借鉴以往经验、推动非遗展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当时当地非遗展示空间、展示资源、策展机制等外在因素的牵制,也会受到对非遗展策展理念认知程度的内在因素的影响,这使得非遗展文案大纲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表现为不同的叙述模式,主要分类如下。

(一)非遗项目专题展

非遗项目专题展,是指介绍某一位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某一个非遗项目或同类非遗项目的专题非遗展。这一展览实践和非遗评定与保护工作同时开始,是非遗策展的最早实践,并一直延续至今。

这一叙述模式由于涉及门类众多,行业专业性极强,对于非遗策展人来说,对项目带有策展目标的前期调研、资料整理和深入研究是展览从学术到普及性文化产品转化的基本要求。如何尽快做好展览,可借鉴非遗抢救性记录工作对十大类项目的文献示例要点(表1),进行文献资料搜集和研究工作,同时再开展视频、摄影、口述等资料的整理,并积累可以开展活态展的传承人、保护单位等资源,为展览提供扎实的基础。

(二)非遗综合展

非遗综合展是指全面、整体展现某一评估体系下所有非遗项目类型的展览,呈现一个地区、族群的非遗综合面貌。随着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充实和完善,全面反映一个地区非遗面貌的非遗综合展就产生了。这类展览叙述需集中解决涵盖所有非遗门类的问题,主要有“十大类”展示、“三分法”展示和日常生活展示3种叙述模型。这类展览成本较高,多用于换展周期长达多年的基本陈列。

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相适应的“十大类”展示,在早期的非遗展中占有不小比例,但这种逐一罗列十类项目的展览叙述模式不能呈现项目之间、展品之间的内在关联、文化属性,缺乏展览的趣味性、启发性,达不到展览“叙事”的要求⑧,所以延续至今,往往只以数字多媒体等较为隐形的状态呈现在更新后的非遗展中。

“十大类”展示、“三分法”展示和日常生活展示3种叙述模型,在参观者信息接受方式和参观体验方面都存在明显特质。“十大类”展示基于理性思维剖析,从策展叙述到参观者感性感知之间的距离较远,很难刺激观众的情绪兴奋阈值,但其对非遗专业知识的传达最为充分全面,是一种百科全书式展览。“三分法”展示淡化理性思维、强化感性体验,缩短了从策展叙述到参观者有效感知之间的距离,兼顾了非遗专业信息传达和普通体验休闲的需求,如果掌握好展览叙述联想点、兴奋点的设置,可以有效调动观众左右脑同时接收信息。日常生活展示更加通俗易懂,生活化的感性体验十足,策展叙述到普通参观者有效感知之间几乎零距离,是一种轻松自如的休闲旅游式参观体验,最大程度激活了观众右脑的艺术、情绪、感官体验,相对而言,非遗知识信息的有效传达和观众理性接受程度就会被抑制。

在非遗综合展的实际策展中,一是要结合展示机构的定位、目标和参观群体的特点、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叙述模型;二是对十大类非遗项目尽量全面涵盖,避免遗漏,如个别项目不便于关联到主体叙述框架中,可另外设置数字化区域呈现;三是对本地区和本族群文化的叙述与阐释,要兼顾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参观感受,避免出现误读。

(三)非遗主题展

二、非遗展陈形式的类型及理念

按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策展原则和非遗的活态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方式,根据观众参与展览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以及展览业态(展览经营的形式和状态)去划分,非遗展陈形式主要分为3类:非遗活动展、非遗展品展、非遗情景展。

(一)非遗活动展——让传承人与观众互动

关于非遗策展“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原则,业界已有探讨。“见人”即在展览中体现人的实践智慧和情感关联,特别是非遗传承人的技能、技艺、匠人精神和从业感悟。在非遗活态保护的方式中,首要的就是要保护非遗的生命力,促进地方社会不同人之间、代际间的信息交流互动,从而提升社区文化多样性与人际和谐。非遗的生命力也表现为,在时代的变化下,非遗遵循自我传统的历史脉络去发展变化,不以阻止其变化为目标。作为“见人”原则中应见到的非遗参与人(群众)、保护人(研究者、传播者),参与非遗展览的传承人、观众、策展人等都有主观能动性去思考、选择和有所作为。

从展览实践来看,非遗活动展是以举办非遗活动为核心的展览形态,是观众与传承人直接交流“看见彼此”的最好方式,其展览业态以传承人现场展示、售卖、表演为主,各种非遗工坊、传统节日非遗主题活动和非遗演出都属于此类。展览形式和展销会、戏曲演出、音乐会、艺术品鉴沙龙、社会教育活动等有较多相通之处。如2014年南京博物院“5·18国际博物馆日”非遗快闪活动、2020年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大集市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成果展示展销活动等。特别是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南宋小百工——青少年教育体验展”,其以南宋时期临安盛行的工艺美术技艺为主要展示内容,以教学教具、知识点串联、互动答题、手工体验、任务打卡等趣味性展示方式,使青少年深度了解南宋时期本地的特色工艺美术,以唤起公众对传统技艺传承的重视。这类非遗展览可较好地进行人际互动,特别容易吸引家庭集体参与,给传承人和观众直接交流营造平台与契机。这种面对面的欣赏和赞誉,能够有效增进非遗传承人从事行业的热情和信心,也能促进新一代对非遗产生美好的回忆,对营造良好的非遗生态,推动非遗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由于非遗传承人及保护单位是这类展览组织和成功运营的关键,在此类展览的策划、执行和管理中,须充分尊重和肯定传承人的积极作用,承认他们是文化的持有者,是值得尊重的,他们有权解释文化、创造文化。应积极探寻民主管理的方式,让参与展览的传承人和公众共同策划非遗活动展,鼓励策展组织方、协同方以开放的眼光看待非遗,避免守旧惯例导致的对非遗活动展的误解,对其策划、落地、维护产生不利影响。

(二)非遗展品展——向观众呈现专业非遗展品

从展览实际来看,非遗展品不仅包括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的作品,还包括博物馆领域常说的展品,即展现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民俗、传统戏剧、曲艺等各类非遗项目的见证物(历史的和当下的),是一种以展品为主要组织形式、信息传达方式、陈列方式的展览。但这种以物质形式呈现非遗的展览要避免叙述物化的倾向,不能单纯展现物品本身,不加以非遗活态内容的阐释。因此,即使是非遗展品展,也要同时在叙述中强调非遗文化价值、民众口述、工匠情感等具有活态性质的内容,也可以结合传承人现场展示作为补充。由于需要征集、展示大量的非遗物质遗存,因此这种展览需要条件良好的展厅,展览形式和博物馆传统陈列形式有很多相通之处。如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文明匠心——亚洲非遗大展”,汇聚了亚洲各国非遗手工艺术精品,以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为基调,串起了丝路贸易的非遗产品。这类展览形式和空间相对固定,适合为期数月至数年展示非遗物质遗存的精品,并能结合非遗展品完整、全面、系统地展示非遗知识及文化内涵。

对非遗展品展的策划与运营,始终要保持对非遗活态性、生产性的理解,用动态的眼光看待非遗展品的选择,既包括过往的代表性展品,也应包括当下创造的代表性展品,这是非遗鲜活生命力的体现,是非遗保护与展示的动力。越来越多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当代作品进入博物馆,成为展品,甚至是藏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三)非遗情景展——让观众沉浸于非遗原生环境

在展览实践中,以上3种展览形式常常组合进行。在一些非遗综合文化空间的整体策展中,也会把各种展览形式都考虑进去,吸引各个层面的观众,满足多元化的参观需求。

结语

一般而言,非遗展览策划需要先确定叙事类型、建立叙事结构、进行内容深化,再进行形式设计。但由于非遗展自身具有活态性的特点,形式感很强,所以在实际策展中,非遗展形式应同步考虑,甚至先确定展览形式,再根据展览形式去策划文本。非遗展览策划叙事文本和形式设计方案可以双向主导,轮动推进,这是非遗策展区别于考古展、文明展、文物展等其他展览之所在。文本主导和形式主导应各取所长,非遗策展做文本工作需要具备形式感,做形式设计也要具备文本思维。这样一来,非遗展叙事文本的形态也比较多样化,在传统展览文本的体例上,常会增加“场景”“模型”“数字体验项目设计”“传承人”“非遗体验项目”“运营计划”等模块,以总体叙述框架为主线,串珠成链,组织谋划。

综上,厘清现阶段非遗策展叙事模式和展览形式的基本面貌及策展重点,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未来寻找新的策展亮点有着重要意义。随着非遗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对非遗项目研究的不断深入,非遗展叙事模式展陈形式的多样性也将不断得到体现,非遗展开拓与创新的领域将更加宽广。

作者简介:王美诗南京博物院民族民俗部主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中国戏曲艺术。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

THE END
1.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冬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国家博物馆游人如织。走进这座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一件件精美藏品、一段段珍贵记忆、一个个动人故事,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饱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国家博物馆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万余人。“来国博,看中国,读世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观众的文化选择,并从中获取丰厚的https://www.mct.gov.cn/whzx/zsdw/zggjbwg/202412/t20241210_956782.html
2.博物馆文创故宫模式是国家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工作的经典范例,也是点燃中国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工作的第一把火。然而,故宫模式并非一种可以简单效仿和推广的模式。 究其原因,大体上因为故宫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进行文化的产业功能探索的时候,具备其他大多数公益一类博物馆所不具备的灵活性;同时,由于历史和客观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734.html
3.大咖云集,共探未来——2023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大会完整议程揭晓赵朝阳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大模型中心副研究员 应用报告:河北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 张京坡 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大赛一等奖获奖团队代表、河北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 应用报告:GIS+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 车大为 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管理与分析中心高级工程师 https://i.ifeng.com/c/8TlnTpS8ScL
4.2023.07.31头条新闻2、联想百应2500家服务门店在美团上线运营,携手打通“双线”IT服务模式 3、良品铺子全国最大门店“零食王国店”在武汉经开永旺开业,超1200平米3000余款零食打造城市新地标 4、MUJI無印良品中国最大旗舰店落户北京朝阳大悦城,有望明年年初亮相 5、乐刻运动举办“百城万店”战略发布会,计划未来5年内进入100个城市、开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96966467&efid=bbkgG_ac2gXXOaL8vm-5BQ
5.五邑华侨博物馆观后感6篇(全文)今天,我们130602班组织了全体同学一起参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这一次,我收获到很多东西,让我在字里行间带大家感受一下当年华侨华人漂洋过海,艰辛创业,情系家乡的那种思愁以及为国家民族振兴做出的贡献吧! 我们进门首先就被“根在五邑”,四个大字深深地吸引了,这让我体会到,无论漂泊到什么地方,华侨的最大心愿是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jjeieax.html
6.重磅年会!黄埔游戏产业,加速!南方+广州市文化金融发展促进会与广州虚拟影业有限公司推出元宇宙虚拟人。 与中晟拍卖(广州)有限公司、沐枫(广州)国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分别打造古钱币博物馆、古钢琴博物馆。 与独角兽(广东)动漫文化有限公司推动寻梦泡泡岛动画IP出海等。 独角兽(广东)动漫文化有限公司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2/18/c8414300.html
7.网络中心该部分规定了职业教育中使用的三类数字资源的要求,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8.跨界丨打破边界的数字艺术馆,博物馆界的「新物种」当然,虚拟博物馆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譬如如何为观众之间创造更好的交互,而不仅仅像是在浏览网站;围绕数字博物馆的运营、策展等等。这也是以VOMA为代表的虚拟博物馆在未来需要面临的挑战。 西雅图NFT博物馆 一家专注于NFT的博物馆 西雅图 谈到NFT,我们似乎已经默认了它的主场还是线上。所以当一间以展出NFT为主题的https://www.cnacs.net.cn/15/202208/4164.html
9.虚拟嘲和现实舞台相结合,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嘲,呈现了更加震撼的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美轮美奂、精美绝伦,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场盛宴。她以舞蹈的形式,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相结合,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呈现了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制造了一种博物馆奇妙夜的感觉,再现了盛唐时期的文化风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其中虚拟场景是计算思维在()领域的应用。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1cf35364d9734b3fb5b05f6b88b2b866
10.“敦煌动画剧”首播:漫游千年壁画,探索虚拟观展新模式艺术评论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之初的博物馆“云观展”、“虚拟展厅”到博物馆“开直播”,“敦煌动画剧”可视为是中国博物馆被疫情提速的“虚拟观展”新形式,也为中国文化遗产与动漫联合提供新参照。 《敦煌动画剧》系列 4月13日起,由敦煌研究院和腾讯影业、腾讯动漫联合出品的“敦煌动画剧”在小程序“云游敦煌”上首播,共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978979
11.上海自考数字媒体艺术概论(14265)自学考试大纲1.领会虚拟博物馆的发展背景、意义,识记典型作品。 2.领会数字化的动态展示与体验设计的应用领域、意义、关键技术。 3.领会数字体验、文化、旅游和产品设计的应用、主要软件。 (十一)数字影视与动画 1.领会数字影视与动画在电影、电视、动画和广告中的应用,以及与建筑表面交融的空间艺术形式,识记典型艺术家和作品。https://www.zikaoben.cn/n/e-9719833081.html
12.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模式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模式 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开放共享的博物馆数字融合 摘要:在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国丝绸博物馆推出了“数字丝路文化”计划,其中的主打项目之一是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这是一个集合了国内国外40余家丝绸之路沿线的相关博物馆中的2000余件数字藏品,并具有即时策展、设计、形成3D虚拟展览的SROM数https://www.10vows.com/detail/0zszyiCTQdS
13.文化旅游业国内外研究中挪两国还拟定将增建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布依族生态博物馆,锦屏县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黎平县肇兴乡安堂寨侗族生态博物馆,以形成不同文化类型的民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实现保护与开发民族文化双重目标的新兴旅游模式,生态博物馆强调如下理念:(1)文化遗产应原状的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社区及环境之中,从这种意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x7or5y7.html
14.◇专题2020013◇工业旅游综述与报告今天中国的工业旅游明显呈现出9种发展模式,包括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模式、矿业城市发展模式、高技术行业知识科普模式、都市工业园区发展模式、老字号企业品牌提升模式、现代制造业科技展陈模式、工艺品行业购物模式、酒庄酒业乡村叠加模式和各类工业博物馆展陈互动模式。今天的工业旅游显示出三大产业特征:越来越强调跨界融合、越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007/t20200710_434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