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谈丨中国古代叙事画:打开隐秘在历史缝隙间的故事

不久前热播的古装剧《梦华录》中,《夜宴图》成为贯穿全剧的线索,多方力量角逐的焦点。剧中这幅图是虚构的,但类似的画作《韩熙载夜宴图》却真实存在过,至今流传。一幅画作,为何有如此之大的魔力?究竟是何种画作,能记录过往,作为证据?这类作品就是本期“艺术”聚焦的“叙事画”。

在没有相机、视频的年代,画作曾经起着记录当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有“以图证史”“图史相证”的说法。事实上,“叙事画”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

——编者

传统中国画通常被分为人物、山水和花鸟三大门类。在人物画中,有一类描绘某些故事或系列事件,通常被称为“叙事画”,因为以人物或者历史事件题材居多,也被称为“人物故事画”或“历史故事画”。这类画作体现了中国绘画“成教化,助人伦”的功效,根据不同的画面内容,其绘画功能还可以分为这样五类:道德伦理教化、宗教精神传达、政治寓意阐释、个人志向明示和记录现实情景。

叙事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史中一个特别的存在。与重个人风格,内心性情抒发的山水、花鸟画不同,这类画作并非以画家为中心,而是以作品内容为中心,有些画作甚至没有留下作者姓名;与注重形神兼备的人物肖像画相比,这类画作的人物通常略小,画作构思方面更注重为作品内容服务。

梳理叙事画,打破了以画家、画派、文人画等为主线的主流中国绘画史书写方式,而以传世作品为主体书写画史,从而串联起一些被忽视的作品,形成了新的研究线索和系统。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

魏晋南北朝叙事画:成教化,助人伦

中国画的叙事传统由来已久,溯其根源最晚可至汉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此铭旌本身两端系有丝带以悬挂,具有招魂作用,画作分天庭、人间、幽冥三部分,描绘墓主人灵魂升天之意。再有,现存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有“荆轲刺秦王”题材的描绘,这类画作也有明确的叙事意图。早期叙事画是单幅画面叙述一个故事、单个情节,即艺术家选取故事中最戏剧化、最高潮的场景表现出来,如《荆轲刺秦王》画像石就描绘了荆轲“图穷匕现”,割断秦王衣袖,匕首飞刺到柱子上,秦王大惊逃走的一瞬间。

魏晋南北朝是叙事画发展的形成阶段,视觉模式由“单个情节叙述”逐渐转变为多幅场景或情节来表现一个故事的发生发展,较为详细地呈现故事情节。在这一时期,人物画先于山水画、花鸟画成熟起来,这与这一时期绘画“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的功能有关,为当时的政治宗教服务是魏晋时期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画史中记载了曹仲达、田僧亮、戴违、杨子华等诸位大家,其中以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成就最高。这一时期的存世作品较少,有些还是后人的摹本,如杨子华《北齐校书图》为宋代摹本,再比如传为顾皑之绘的《洛神赋图》共有三种,分藏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尽管如此,从这些画作中还是可以窥见这一时期的叙事画风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大英博物馆藏的《女史箴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根据张华(232-300)《女史箴》全文所作的图像。画作借历代贤妃的德行劝谏西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遵守妇德,“女史”在秦汉时期为宫廷女官的别称,“箴”,有规劝、劝诫之意。此文在当时广为流传,被称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

大英博物馆藏本是现存最早的绢本叙事画作。原文有十二段,画作现存九段,也可以称为九个故事,分别是:冯媛当熊、班姬辞辇、世事盛衰、修容饰性、同衾以疑、微言荣辱、专宠渎欢、靖恭自思、女史司箴。另遗失前三段,分别是:开宗明义、樊姬感庄、卫女忘音。

画卷以横卷结构自右向左展开,以题跋作为分隔,每段相对独立,如第四节题“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图绘两位仕女席地而坐对镜梳妆,左侧女子身下有席,身旁拜访梳妆盒及镜子,身后还有一位侍女帮其梳理长发。此段表现“人咸知修其容”,未体现“饰其性”,用反讽法来规劝女子比“修容”更重要的是“饰性”。

另外,敦煌魏晋时期的壁画为宗教内容早期叙事画的代表,这类宗教故事早期应该是口口相传的,后作为佛教故事的视觉传播材料。这些叙事画有些描绘了释迦牟尼的经历,可以称为“佛传故事”,如北周290窟壁画;也有些是本生故事,如莫高窟257窟《鹿王本生图》;还有佛陀度化众生的“因缘故事”,如西魏285窟的《五百强盗成佛图》就是这方面的实例。北魏所绘的《鹿王本生图》,也就是民间所谓的“九色鹿”的故事,是敦煌莫高窟保存最为完整、最完美的连环画和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它描绘了释迦牟尼的前生——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即将淹死的人后却被此人出卖的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叙事画已经初具规模,无论是单幅还是连环画式分段叙述方式已经形成,人物画法逐渐成熟,也开始注重形神兼备,但山川树石画法相对古朴幼稚,即“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隋唐五代时期叙事画:政治寓意阐发

隋唐五代是叙事画发展的成熟期。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的人物画在以形写神基础上注重写实性,叙事画也随之成熟,出现了阎立本《步辇图》、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重要人物画家的代表作品。五代纷争并未阻止艺术的发展,周文矩、顾闳中、王齐翰等绘制了堪称典范的叙事画作品。

阎立本《步辇图》

《步辇图》为初唐杰出人物画家阎立本所作,此作反映了唐初重要历史事件,绘唐太宗李世民坐于步辇之上会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形,周围有典礼官、翻译官及宫女等陪同,后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王松赞干布通婚联姻,画作为歌颂古代汉、藏民族友好交往的作品。

阎立本的画作多记录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张萱画作则多描绘贵族女子的生活情景及细节,如《虢国夫人游春图》就记录了天宝十一年(752)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姐妹虢国夫人及眷从盛装出游的情形,《捣练图》表现女子们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从左至右将捣练、络线、熨平、缝制等场景并于一卷优雅呈现出来。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以图绘形式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情景,全卷分为五个场景,即琵琶演奏、击鼓伴舞、画屏小憩、玉人清吹、夜阑余兴,每段以屏风作场景分割。

上述画作均以工笔重彩形式呈现,都是真实情景的艺术再现,当然,也有艺术加工成分在。例如《步辇图》采取了夸大主要人物来突出主题,即唐玄宗比使者和大臣形象都要高大,主次人物一目了然;《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则描绘人物生动,且组合富有韵律,并通过衣着纹饰、环境来烘托并渲染画面气氛,创立了较为典范的唐代仕女画风。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在前人基础上,更加注重人物神情刻画,把韩熙载超脱不羁、沉郁寡欢、和尚尴尬回避及不同人物的内心淋漓呈现,人物较多却组织有序,巧妙运用家具作为分割,这种方式组织画面更加高明、有效。

另外,敦煌的佛教史迹画,如《张骞出使西域图》《张议潮出行图》,也开始注重描绘佛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佛教圣地和灵应的故事,甚至有些故事是可以和事迹文献作为应证。

隋唐五代时期的叙事画技法更加成熟,人物刻画较前代更为写实、造型姿态多样,通过服饰、动作、神情、环境等来体现人物身份、地位,更加有效的来表达要叙述的事件及情境,组织画面的方式也更加高明有效,图绘叙事的功能进一步加强。

敦煌壁画《九色鹿》

宋元时期叙事画:多姿多彩的顶峰

宋元之际,画家队伍扩大,绘画技法多元,除了工笔重彩,还有白描、减笔画等,叙事画不再拘泥于表现单个或者几个人物,而开始用众多人物烘托场景,叙事画也不仅局限于人物题材,其发展进入高峰时期。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孤品,也是最为知名的风俗画之一。它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汴河及两岸风光,采取鸟瞰角度和散点式构图,将800余位人物组织在市郊、虹桥附近及繁华市区三段中,疏密得当,节奏分明,结构严谨,单个人物虽小,但却衣着、神情、姿态生动,画法工细灵活,真实呈现了宋代城市繁华面貌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可谓叙事画到达高峰时期的代表作。这幅画作还被当成经典图像,被历代所追摹,最经典的就是明代仇英本和清乾隆时期宫廷画师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绘画。

南宋承接前代余续,由于其偏安一隅,文官政治发达,豪放派词风盛行,注重政治寓意的阐发也成为这一时期叙事画的特点,如《中兴瑞应图》《晋文公复国图》《诗经图》《采薇图》《文姬归汉》等。

《中兴瑞应图》卷为南宋画家萧照绘制,由十二段叙事性画面颂扬高宗顺应天命,继承大统的“中兴”主题,对南宋统治者的意义非同寻常。《晋文公复国图》卷传为李唐据《左传》所绘,描绘了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逃亡宋、郑、楚、秦等国,后光复晋国的故事。此作以连环画形式,成为“王朝复兴”这一题材的典范作品,也暗喻南宋高宗赵构复兴宋室的决心。李唐的《采薇图》借《史记》记载的商末贵族伯夷、叔齐以食周粟为耻,采薇充饥,最后饿死的故事,表现了反对投降的气节。

《诗经图》系列

元代开始出现了花鸟题材的叙事画作。大英博物馆藏的元代谢楚芳《乾坤生意图》就是一幅工笔花鸟叙事画。此卷是元代画家谢楚芳绘制于元至治元年(1321),以工笔方式绘制的小虫营食为主题的画作。画作可分六个部分,每一组皆以数丛花草相互交错为中心、多种小动物穿梭其中。画卷看似生机勃勃、田园逸趣,实则描绘的是动物为生存而绞杀捕猎的场景,并借此比拟世事。后有多人题跋,以元人居多,由此可观元代文人心境。此图流传有序,绘制精良,代表了元代工笔花鸟写实画风的较高水平,也是承袭宋画写实画风的典范之作。元代以人物为主题的叙事画中,以任仁发《张果老见明皇》最为杰出。图绘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及其弟子谒见唐玄宗李隆基的故事,画作抓住了张果老在唐明皇前施法术的一瞬间进行描绘。此作以盛唐为背景,人物表情生动,寄托了元代江南文人对唐宋以来文化的认同及复古。

北宋出现了众多人物众多情节的较为复杂的视觉化模式,将多个情节呈现在单个画幅中,即单幅多场景叙事,大约可类比于文学叙事中的综述。而南宋时期叙事画多为将文学图像化的政治宣传画,充满了王朝光复、治理国家的政治抱负。叙事画技法也开始多样化,除了工笔还有白描、写意。元代更是出现了花鸟为主的叙事画,进一步扩充了叙事画的内容,并且这一时期的画作也体现出少数民族统治下画家的矛盾心态。

谢楚芳《乾坤生意图》局部

明清时期叙事画:宫廷民间的分野

明清以降,叙事画开始更多的服务现实,记录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战争场景、名人事迹、行乐雅集等场景。在绘画技法、审美趣味、题材内容等方面,也开始出现宫廷与民间的分野,宫廷叙事画注重绘制影响国家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而民间尤其是文人则倾向于雅集题材,用于记录文人交往,抒发个人志向与逸趣等。

首先是记录重要历史事件、表现国家宏大叙事、宫廷生活类作品。这类作品创作主体通常是宫廷画师,以往的美术史中提及较少,却是极为有特色的明清叙事画,明代有《抗倭图》《平番得胜图》《南都繁会图》《宣宗行乐图》等,清代有《康熙南巡图》《乾隆南巡图》《姑苏繁华图》等。

仇英《倭寇图卷》局部

《抗倭图》以手卷的形式呈现了倭寇入侵、百姓避难、水面交战及献俘报捷的情形,是集纪功与记事为一体的叙事画。借抗击倭寇成功这一历史事件,来彰显明朝强大的军事实力。事实上,任何朝代,军事实力都是核心竞争力,清代《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平定准噶尔图》等都是这类作品表现国家宏大历史的叙事画,同时也对周边国家和地区起到了军事震慑作用。

帝王巡幸图像的绘制是清代一类值得注意的特色,虽描绘的是帝王出行情景,但也是属于国家重要事件类叙事画。清代帝王推行“巡守之治”,因此帝王出行堪称历代之最。《康熙南巡图》的创制,奠定了这类图像的蓝图,《乾隆南巡图》十二卷依此所作。此图绘制了乾隆帝第一次巡幸江南的情形,其仿效康熙皇帝南巡旧例,从北京出发,经德州,渡黄河,顺运河南下,行经镇江、苏州、嘉兴、杭州及绍兴等市,记录了乾隆皇帝南巡期间省方问俗、察吏安民、视察河工、检阅师旅、祭祀禹庙和游览湖山名胜的情景。

《乾隆南巡图》局部

除却宫廷,民间画作也有对于乾隆南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万笏朝天图》。此图用瓷青纸及金色所绘,相比《乾隆南巡图》更加金碧辉煌,取乾隆帝南巡前,苏州民众迎驾的情形。由于皇帝画像是不可以随意被描绘的,因此,这幅画作中用一顶黄伞盖来示意皇帝。事实上,在描绘《乾隆南巡图》前,画师徐扬曾绘制过《姑苏繁华图》,描绘了清代苏州繁华盛景。此可以看作是《清明上河图》这类风俗画传统在明清仍有延续,而明代则以《南都繁会图》为代表。《南都繁会图》展现了明代故都南京秦淮河两岸商业兴盛、人口繁密、生活富庶的市井画面。

与此同时,“杏园雅集”“兰亭雅集”“兰亭修契”等这类描绘文人雅集场景的图像也在明清文人中逐渐兴起。《杏园雅集图》是明代画家谢环所绘,以写实手法再现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九位内阁大臣在杨荣府邸杏园聚会的历史情景。明清文人热衷诗文活动,并会把与会的人一一绘出作为纪念,并把大家唱和的诗文作为跋尾装裱于画后。

谢环《杏园雅集图》局部

文徵明绘的《兰亭修契图》则表现了广为流传的文坛佳话“兰亭修禊”,可从中窥见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景象——崇山峻岭,曲水流觞间文士雅士,或坐或卧,观景饮酒,潜心构思。

另外,明清时期也有据文学作品成图的,如明代画家杜堇绘《古贤诗意图》以选取古人诗篇书写后,按其诗意而作,兼工带写,较为有时代特色。明代《西游记图册》及清代《水浒图卷》《大观园图横幅》《聊斋图说图册》则是根据四大名著所描绘的图册或者手卷,将文学作品视觉化呈现。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人物画不及山水画、花鸟画兴盛,叙事画也有所衰落,但相比宋元,这个时期的叙事画题材、规模更加宏大,出现了十几卷同时反映一个主题的叙事画系列,叙事画册页也盛行起来,这些册页中有的取材于明清小说,极具时代特色。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叙事画肖像画也没有严格界定,如“苏武牧羊”这一题材就在任伯年笔下变成了以人物肖像为主体的画作,来抒发个人志向。

THE END
1.大英博物馆何以至此?800多万件馆藏背后消失的初心!而在大英博物馆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制图@牛炖/星球研究所) ▼ 事实上 希腊最好的文物也不在希腊 而在大英博物馆 (帕特农神殿雕塑,制图@牛炖/星球研究所) ▼ 这里是 收藏了全世界所有国家 历史上所有文明 以800多万件馆藏数量 排名世界第一的 大英博物馆 https://www.shkp.org.cn/articles/2024/03/if340203.html
2.评展·展讯盲人摸象般,湮没在大英博物馆的百件展品之中此次评点的展览有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开幕当日公布的101件展品“中国重返世贸签字笔”反响强烈,而实地观展体验究竟如何?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大萧条时代的美国:1930年代的绘画作品”表现了美国艺术家对待历史、文化、地理与政治过往的态度;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展出的“外滩心影:毛冬华https://m.thepaper.cn/uc.jsp?contid=1631847
3.公益讲座——‘物’的生长展览学术论题与阐释维度为伦敦大英博物馆首位当代艺术表演者(2002);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首开个人工作坊(2018);系意大利威尼斯拉古纳大展“艺术机构特别奖”得主(与Lia WEl合作2012)。作品先后展示于法国大皇宫,比利时皇家历史与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墨尔本国家博物馆、韩国首尔市立美术馆、香港艺术公社等。荣获《库艺术》2015年、2020年度艺术人http://jnsct.cn/layout/details184_5122.html
4.伦敦3天行程探索标志性地标和隐藏的瑰宝?Agoda:SeeThe第二天 历史和文化体验 在伦敦的第二天,您将深入了解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和充满活力的文化。 准备参观一些最迷人的博物馆、市场和文化地标。 1. 大英博物馆 从大英博物馆开始一天的行程。 这座世界闻名的博物馆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艺术品和手工艺品。 主要亮点包括罗塞塔石碑和埃https://www.agoda.com/zh-cn/travel-guides/united-kingdom/london/3-days-in-london-itinerary-exploring-iconic-landmarks-and-hidden-gems/
5.大英博物馆特展《晚清百态》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叫“世变”这是康有为的墨宝行书。 小朋友们在认真听老师讲历史 这是佛教三菩萨壁画,出自河北省 据说大英博物馆秘室里有上万件敦煌莫高窟绢画和书经。 晚清展主海报《杜?甫夫人像》她是广西人,这是一张充满人生经历中国女性的面孔,她经历了十九世纪的中国,尽管时局动荡,在她的打理下家族和睦子https://www.meipian.cn/4w65xn6l
6.“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马丁?罗特馆长在讲话中说,本次展览将带领中国观众探索一段至今仍然隐秘的历史──西方世界对中国瓷器的狂热追求、中国的外销瓷热潮、以及中国瓷器对欧洲制瓷业的巨大影响。三家博物馆合作的过程充满灵感和火花,不仅为全球的瓷器历史带来新的展望,也为未来这一领域内的合作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式。 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1206/t20120622_1464_wap.shtml
7.《大英博物馆日记》简要笔记一是清光绪年间,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出版的《点石斋画报》。这本书使用了石版制书。既有记录当时上海民俗的绘画,也有向中国人介绍西洋情形的画作。在这套画报中,就有大英博物馆图书馆部分形状的图画。 二是法国教士樊国梁(Favier)所著《北京:历史和记述》(1897)年,这本书用版画形式展现了光绪年间北京的日常生活。https://www.jianshu.com/p/a9dc65b2e8b0
8.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9篇(全文)这些贵族很少运动,吃的食物多是肉类,久坐不动的生活状态造成动脉硬化而导致心脏病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心脏病在古代应该算是一种贵族病。 同样,今年5月,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的一场名为“古代生活:新发现”的木乃伊展览,向人们说明,古代人和现代人一样会患高血压和心脏病。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sj9s367.html
9.大英博物館日記2024pdfepubmobi电子书而且,感到不舒服的是,这么多来国博的人,不是为了进来看看那些珍贵的藏品,了解一下我国的历史,而是说 里面凉快,凉快一会儿再走,把如此神 评分☆☆☆ 说来惭愧,数年前有机会去伦敦作日韩团式旅游(更值得惭愧的是,属公费),有半天自由活动时间,于是匆匆去大英博物馆一逛。时间有限,只能窜进窜出,没法停下来https://onlinetoolsland.com/books/1364146
10.热点关注《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流量之光展千古遗韵“杯杯盏盏念故乡,相碰低吟诉衷肠,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近日,网络自媒体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该剧讲述了一位中国记者在英国遇到了奇幻化身成人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并帮助她回到祖国完成心愿的故事。 思念有声,历史无痕 《逃出大英博物馆》由短视频创作者包括夏天妹妹和煎饼果仔在内仅四人https://news.hueb.edu.cn/info/1002/17699.htm
11.首都博物馆观后感(精选21篇)几天的考察实习结束了,我们学到了很多,参观博物馆让我们更加开阔了视野。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篇8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海军博物馆。 来到海军博物馆门口,在墙的一侧,赫然写着五个雄浑有力的大字“海军博物馆”。这是江泽民爷爷提出的词。 我们跟着讲解员的阿姨来到海军历史展览馆,里面陈列着很多战争遗留下来的武器https://m.ruiwen.com/zuowen/guanhougan/5159954.html
12.大英博物馆:感受日不落帝国扩张的文化足迹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在一次采访谈及“四大巨头”时,毫不掩饰骄傲地宣称,恐怕“没有一个能够与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广度相比拟”,“而且只有我们是免费的”。其他成员将重点放在艺术品收藏上,“大英博物馆则有相当多藏品在展示全球社会的变迁历史”。在一幢建筑里看遍人类文明,可以说是大英博物馆最霸气的宣传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a4az7px.html
13.伊拉克——一个夏天的童话(中北部半程自驾游)玩家在游戏中可以穿行在早已湮没于历史中的巴格达圆城里,感受千年之前阿拉伯帝国的气息。 2024年6月10日,我拿着手柄,目送巴辛姆进入巴格达。 (十) 2024年5月1日,“亚述之王:亚述巴尼拔——大英博物馆藏亚述文物珍品展”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展。 6月27日,我前往苏博西馆,再次走进亚述帝国的世界。白驹过隙十八年https://bbs.qyer.com/thread-3688010-1.html
14.陈岸瑛清华大学教授人物主页原 一周艺术人物|前大英博物馆馆长费舍尔接受沙特新任命 友好 其他文化 回顾一周艺术人物,前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格·费舍尔被任命为沙特世界文化博物馆创始馆长,这座于2026年开放的场馆,将被打造为最先进的博物馆。在上海,“忘形——杨正新‘得意’书法展”在静安区图书馆开幕,展览以28件作品呈现杨正新对巨笔书法https://www.media.beer/people/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