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宫新语|颜色与献祭:清宫祭祀用五色神帛光绪新浪财经

《论语·八佾》篇中记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意在祭祀的时候,要以对待生前亲人一样的态度对待逝去的先人。《中庸》中也提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于是,重视孝道的中国人在祭祀中便会按照一定标准,为逝去的亲人提供在另一个世界的“吃穿用度”以托哀思,以表敬意。“事死如事生”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中较为重要的部分,通过祭祀活动一直延续下来。

帛,作为中国丝绸史中最久远的丝织品种,也成为了我们悠久历史中重大仪式的重要物质载体。“神帛”即皇家用于祭祀天地、祖宗、神祇、历代帝王、功臣及孔子等仪式中的丝织品。档案记载,明、清两代皇家祭祀活动中均用神帛作为祭品,并在祭祀仪式中设有重要的使用环节。神帛名称颜色在洪武二年(1369)钦定,一直延用到清代。其具体尺寸,每“制帛一段,长十八尺,料丝十五两,每尺该丝八钱三分二厘强”。[1]自明代起,便在南京设立神帛堂,专为皇家提供礼仪所用神帛[2],并延续至清代[3]。

帛在祭祀中的重要地位可以从《周礼·春官·宗伯第三》中体现:“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4]说明帛自上古就是礼仪中的重要物质载体。中华数千年历史中,各王朝也承袭着玉帛祭祀的传统。

通过档案中各坛庙的祭祀陈设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供奉皇天上帝的天坛正位,到供奉皇地祇神的方泽坛正位,再到紫禁城内皇帝家庙奉先殿的祭祀陈设中,玉、帛占有绝对的中心位置。(图1至图3)

一、五朝会典中关于神帛的记载

所谓“五朝会典”,即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朝所修的《大清会典》,其汇编清代各官衙的执掌、政令、事例及职官、仪礼等制度。在这部体量庞大又内容详尽的档案里,详细记载了皇家祭祀中神帛的种类与应用。

凡帛七等:曰郊祀制帛,曰奉先制帛,曰礼神制帛,曰展亲制帛,曰报功制帛,曰告祀制帛,俱织成满汉字,又有白色素帛。

凡制帛:例属江宁织造,其织文各异。郊祀天地曰昭事制帛;吿祀天地曰吿祀制帛;太庙祖考曰奉先制帛;亲王配享曰展亲制帛;社稷、日月、历代帝王、先师孔子及诸神祇曰礼神制帛;功臣曰报功制帛。天坛青色,地坛黄色,社稷坛黄色,朝日坛赤色,夕月坛及各陵庙俱白色。顺治八年,增定满汉字织文。九年,题织陵寢奉先制帛。康熙十四年,題织奉先殿奉先制帛。[8]

——康熙朝《大清会典》

凡制帛:定例属江宁织造,其织文各异。郊祀天地曰昭事制帛;告祀天地日告祀制帛;太庙祖考日奉先制帛;亲王配享日展亲制帛;社稷、日、月、历代帝王、先师孔子及诸神祇日礼神制帛;功臣日报功制帛。天坛青色,地坛黄色,社稷坛黄色,朝日坛赤色,夕月坛及各陵庙俱白色。顺治八年,增定满汉字织文,九年,定织造陵寢奉先制帛。康熙十四年,定织造奉先殿奉先制帛。[9]

——雍正朝《大清会典》

制帛:顺治八年定,江宁织造局设神帛机三十张,岁织帛四百端[10],又准部移文额造二千端,其文兼清汉。曰郊祀制帛,曰告祀制帛(其色青、黄),曰奉先制帛(色白),曰礼神制帛(青、赤、黄、白、黑五色),曰展亲制帛,曰报功制帛(均色白),曰素帛(色白不织文)。[11]

——乾隆朝《大清会典》

制帛:顺治八年定,江宁织造局设神帛机三十张,岁织帛四百端,又准部移文额造二千端,其文兼清汉。曰郊祀制帛,曰告祀制帛(其色青、黄),曰奉先制帛(色白),曰礼神制帛(青、赤、黄、白、黑五色),曰展亲制帛,曰报功制帛(均色白),曰素帛(色白不织文)。乾隆四十三年定,各坛、庙、陵寢祭祀应用制帛甚多,原额二千端不敷,嗣后每年由部覈定数目,豫行江宁织造如数办解。[12]

——嘉庆朝《大清会典》

祭祀则供制帛:制帛之等七:一郊祀帛,二告祀帛,三奉先帛,四礼神帛,五展亲帛,六报功帛,七素帛。自报功帛以上,皆织清汉文于帛端,惟素帛无文。礼神帛有天青、黄、红、元(即玄,近乎黑色)、白五色,郊祀帛、告祀帛有黄色及天青色,奉先帛、展亲帛、报功帛俱白色。[13]

——光绪朝《大清会典》

通过对五朝会典记载内容的比对,我们可以确认皇家祭祀所使用的神帛一直以来分为七等,用色体系未发生变化,即青、红、黄、白、黑五色。

二、各坛庙使用神帛的颜色与数量

从上述档案中可以注意到,皇家祭祀中的七等神帛涉及到了不同的色彩:青、黄、红、黑、白五色,其中只有“礼神制帛”五色俱全。神帛使用时要配应所祭坛庙、神祗的五行或方位[14]属性[15],而在祭祀活动上,从皇帝的服饰、读祝文时使用的祝板,乃至乐舞人员的着装都有对应的色彩制度。

雍正朝会典中记到:“凡祭祀服色:圜丘、祈谷坛皇帝御天青礼服;方泽皇帝御明黄礼服;朝日皇帝御大红礼服;夕月皇帝御月白礼服。”[16]表明了皇帝参与祭祀活动的时候,所着礼仪服饰的颜色直观地对应了所祭坛庙的属性,即祭天(圜丘)礼服对应天空青色,祭地(方泽坛)礼服对应大地的黄色,朝日、夕月的礼服则对应了太阳与月亮的红色、白色。

对于祝版则规定“天坛祝版,天青色,朱书;祈谷坛同;地坛祝版,黄纸,墨书;太庙祝版,白纸,墨书,黄纸镶边;社稷坛同;朝日坛祝版,红纸,朱书;夕月坛祝版,白纸,墨书,黄纸镶边。”[17]

对乐舞人员的着装要求“凡乐舞生服色:圜丘用天青销金花服;祈谷坛同;方泽用黑色销金花服;朝日坛用红色销金花服;夕月坛用月白色销金花服;文庙用红色补服,余俱用红色销金花服,绿袖带。”[18]

五朝会典详细记录了各个仪式中不同神祇或祖先牌位前所使用的神帛种类,神帛颜色及使用数量,依照康熙朝《大清会典》中的内容列表如下:

三、神帛的使用与清宫旧藏神帛的收藏状况

1.神帛在祭祀活动中的使用

以奉先殿祭祀为例,整个祭祀仪式由太常寺[19]官员负责,流程大致为:迎神、上香、读祝、初献、亚献、终献、望燎[20]。初献礼上,赞礼官[21]会将神帛放置于神位前供案上的篚中,之后在终献仪式中由捧祝帛官将神帛、祝版送至燎所(即焚帛炉),最后在望燎环节将其焚化[22]。(图4)

此外提到的篚,是祭祀仪式中盛放帛的祭器,内里为木胎,外侧为竹编,四周髹漆(图5)。各坛庙所使用篚的颜色与尺寸不尽相同,但颜色与前文提到的各坛庙对应的五行及方位属性一致。[24]

2.神帛的织造及故宫博物院藏品简介

清代的江南三织造,即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与杭州织造。三织造在明朝三地织造局的基础上完善制度,于顺治年间初具规模,乾隆年间趋于稳定。既有共同的岁供任务,又有不同的分工,其中江宁织造主要负责各种制帛、诰命、大红蟒缎、大红缎匹、金拆缨等项;杭州织造主要负责纺丝、绫、杭绸;苏州织造则承担毛青细布等项。“其每年织办缎、纱、绸、绫、纺丝、布匹、绒线等项,由缎库、茶库官员拟定花样颜色数目,分派三处织造,照式办解。”[25]

前文中提到早在明代南京便设有神帛堂,在清朝由江宁织造继续负责其织造任务,顺治八年(1651)规定了设立神帛机三十张,每年织造神帛四百端为定额,必要时还会额外追加端数。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南京,江宁织造生产完全停顿,机房毁坏殆尽,织工四散谋食。江宁织造地方官奏称,“西华门内外、常府街,向设织局三处,铺机六百余张,经乱以来,片瓦无存,机具亦尽毁失”,“额设各项机六百六十八张,自兵燹后全数无存。”[26]

面对战争造成的局面,咸丰皇帝曾下旨:“彩绸库各色制帛,向由江南织造织办。现在库存不敷支放,江南办理军务,势难赶办,暂交杭州织造织办。俟江南军务告竣,仍由江南织造办理”[27]。可等到光绪三年(1877),工部却以“杭州自举办以来二十余年,房间机具等项均已添设,若复改派江南,则前件均属无用“为由反对[28],次年继而提出:“神帛等件,业经杭州织造办理有年,所有房间机张均已添设,毋庸改归江南”[29]。至此,神帛的织造正式明确改由杭州织造办理。

在一端展开过的奉先制帛中可以窥探到民间采购神帛是如何“活计反不如初“的:

神帛在织造的过程中出现了“偷工减料”的现象,内里(卷起来的部分)织得极为简单,织物密度较低,肉眼可见比较松散。在靠近织文的部分,也就是卷成端时露出的部分则密度较高,丝线光滑,织文明显,以符合朝廷验收的标准。(图6、图7)

四、结语

在“国采与宫色——清代宫廷织绣服饰与色彩展”中,故宫博物院馆藏五色神帛首次公开亮相,作为皇家祭祀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种独特的传统丝织品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仅存的这一批供皇家使用的神帛因机缘巧合留存下来,为历史档案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物依据;另一方面,帛在祭祀仪式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孝道”与“事死如事生”灯传统思想与礼仪观念;最后,供给皇家的祭祀物品质量下降,也是清晚期内府三织造衰败的见证。

神帛,织造出来就是为焚化,供祖先和神明享用。将这织出的经纬奉献于神坛前,希望得到天、地、日、月与诸神祇的庇佑,是对社稷永存的美好愿景,也是对先帝、圣人的追思与尊崇,既是家国一体下“孝道”的体现,也是古人对悠远而宏大的天地岁月的礼敬。

——————————

注释:

[1]范金民:《衣被天下——明清江南丝绸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15页

[2]《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一,工部二十一,织造:“两京织染,内外皆置局。内局以应上供,外局以备公用。南京又有神帛堂、供应机坊,苏州、杭州等府亦各有织染局。”

[3]康熙朝《大清会典》卷一百三十六“本朝织造,在京有内织染局,在外江宁、苏州、杭州有织造局,岁织内用縀疋(缎匹),並(祭祀)制帛、诰勅等件。”

[4]释为:“大祭祀之礼,用玉、帛,和纯色而完整的牲;次等祭祀之礼,用一般祭祀品;小祭祀之礼,用牲。”

[5]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图卷》卷二礼二:圜丘正位陈设图

[6]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图卷》卷五礼五:方泽坛正位陈设图

[7]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图卷》卷九礼九:奉先殿陈设图

[8]康熙朝《大清会典》卷一百三十六工部织造

[9]雍正朝《大清会典》卷二百一工部织造

[10]端,即神帛的计数单位,故宫博物院藏神帛未开封的包装形式皆为十端为一捆。

[11]乾隆朝《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一》卷一百三十六[工部]织造

[12]嘉庆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二》卷七百九工部织造

[13]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三》卷六十工部都水清吏司

[14]嘉庆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二》卷三百三十四礼部一百二祭統中提到:“五岳礼神制帛五,青赤黄白黑各一,五镇亦如之。......四海礼神制帛四,色各如其方。四渎礼神制帛四,色黑。”

[15]《周礼春官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16]雍正朝《大清会典二》卷之七十八[礼部]祠祭淸吏司祭祀通例

[17]康熙朝《大清会典一》卷之五十五[礼部]祠祭淸吏司祭祀通例

[18]康熙朝《大清会典一》卷之五十五[礼部]祠祭淸吏司祭祀通例

[19]康熙朝《大清会典》卷一百五十六太常寺:正三品衙门,设满汉卿各一员,满汉少卿各一员,满寺丞一员,汉寺丞二员,满洲汉军、汉博士各一员,满汉典簿各一员,满读祝官四员,满赞礼郞十六员,满笔帖式十八员,汉军笔帖式二员。又设看守坛庙各官及神乐观牺牲所各官,並隶焉。本寺官员职专坛庙祭祀一应典礼,及祝版乐舞牲帛器用备办陈设等事。自顺治元年本寺属于礼部,凡祭祀事宜俱礼部掌行。

[20]《钦定礼部则例》海南出版社卷一百九祭祀清吏司奉先殿:“迺奠玉帛爵,行初献礼,司帛侍卫奉篚,司爵侍卫奉爵,……行亚献礼……行终献礼……司祝、司帛咸诣神位前跪,三叩,奉祝帛,兴,司香跪奉香,兴,以次恭送燎所。皇帝转立拜位东旁,西向,竢祝帛过,皇帝复位立,奏礼成。皇帝因事亲告后殿:……行祗告礼,迎神、上香、读祝、奠献、望燎,行礼仪节,均与亲享同。”

[21]太常寺官职。康熙朝《大清会典》卷六吏部“太常寺赞礼郞:满洲初系四品,顺治十六年改为九品。康熙四年改为六品,六年改为五品,九年定为正九品。”

[22]《大明集礼》卷五十五祀旗纛:“设望燎位于庙坛之西南”。由此可知望燎位在西南方位,与焚帛炉位置相对。

[23]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图三》卷九礼九奉先殿图

[24]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图三》卷二十四礼二十四祭器篚

[25]雍正朝《大清会典》卷二百二十七内务府广储司

[26]范金民:《衣被天下——明清江南丝绸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15页

[27]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九四0工部七九工价

[28]范金民:《衣被天下——明清江南丝绸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17页

[29]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九四0工部七九工价

[30]范金民:《衣被天下——明清江南丝绸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25页

THE END
1.在国博读懂文化中国:当百年国博遇到“文博热”澎湃号·湃客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参观三星堆突目铜面具。博物馆文创被排队抢购的背后,折射出我国文博热持续升温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家博物馆于2024年9月底推出“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系统展示馆藏革命年代的红旗、新中国成立后的五星红旗和党旗、革命题材经典美术作品等红色文物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58215
2.文化中国行在国博读懂文化中国:当百年国博遇到“文博热”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参观三星堆突目铜面具。博物馆文创被排队抢购的背后,折射出我国“文博热”持续升温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家博物馆于2024年9月底推出“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系统展示馆藏革命年代的红旗、新中国成立后的五星红旗和党旗、革命题材经典美术作品https://www.iartmall.com/newsinfo/7845353.html
3.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承载厚重据统计,一年来,来国家博物馆看展的35岁以下观众占比过半,达到62.09%。为什么越来越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愿意走进博物馆? 国博的观众留言簿给出了答案。一名观众在参观后写道:“一国之博物馆,让一代又一代国人了解历史。”几名年轻观众在看过“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后,不约而同地先后写下“我爱中国”“我也爱中国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12/t20241208_270691.shtml
4.文化中国行丨排长队看展览买文创国博到底有啥在呀?视频文化中国行 原标题:排长队看展览买文创 国博到底有啥在呀? 近年来,文博游成为许多青年人追求的新风尚。他们走进博物馆观看展览、买文创,感受人类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一起走进国家博物馆,领略古今中外璀璨多元的文明永恒的魅力。 每天早9点,国家博物馆开馆前,入口处总会排起长龙,从祖国各地前来看展的青年人,脸上满https://www.workercn.cn/c/2024-12-10/8410084.s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据统计,一年来,来国家博物馆看展的35岁以下观众占比过半,达到62.09%。为什么越来越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愿意走进博物馆? 国博的观众留言簿给出了答案。一名观众在参观后写道:“一国之博物馆,让一代又一代国人了解历史。”几名年轻观众在看过“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后,不约而同地先后写下“我爱中国”“我也爱中国https://www.mct.gov.cn/wlbphone/wlbydd/xxfb/zsdw/202412/t20241210_956782.html
6.[中国文艺报道]“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在展出系统[百家讲坛]中国衣裳(1)初试衣裳 孔子的文质彬彬穿衣理念 [文化十分]十分头条·“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亮相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以美为媒 美美与共 [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蜀锦 蜀绣创新服装秀》 表演:四川传媒学院 《典藏》 20231227 换一批央视https://tv.cctv.com/v/v2/VIDEQi1t6jdxhNyXF2Ele6yd210310.html
7.新闻喜讯!湖南博物院“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入围第我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达成合作意向,国博免费引进该展展品,于2018年6月9日—8月19日主办了“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按协议约定国博2020年7月10日—10月11日免费为我院供展“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国博和深圳市政府主办,由深圳博物馆承办)展品。因为疫情,调整档期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9612
8.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展(2023ver.)》时隔12年,国博启动“中国古代瓷器”专题展改陈,在内容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展品从140多件增加到300多件,深藏库房的珍贵瓷器,经过修复之后集中亮相。 ? 版权所有 首次展出的青釉仰覆莲花尊尤为引人瞩目,这件瓷器来自北朝时期,器形硕大,约60厘米高,器身釉色青绿温润,在灯光的照射下,泛着点点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8176818/
9.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年推出十余个常设和临时性展览,既关注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发展,也尝试成为世界文明的展示窗口。 常设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复兴之路》、《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 常设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钱https://www.williamlong.info/google/archives/923.html
10.雅昌带你看展览一级文物多达80余件!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重装亮相 2023年8月18日,“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重装亮相,在国博北19展厅对公众展出。 新版展览以“玉出东方”“玉礼堂皇”“吉玉琳琅”“琼华满堂”“镂冰雕琼”五个前后贯穿、互为联系的单元,展出480件(套)文物上自远古,下至晚清,器类丰富,其中一级文物数量多达80余件。https://news.artron.net/20230819/n1124193.html
11.中国国家博物馆:礼和万方——商周青铜鼎特展2021年9月14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主办的“礼和万方——商周青铜鼎特展”在国博开展。展览分为“圆鼎之尊”“鼎见万象”“吉金遗墨”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圆鼎之尊 三尊大型圆鼎。摄影余冠辰 商周时代青铜鼎的器形有方鼎和圆鼎之分,圆鼎出现较早,流行时间较长,数量也较方鼎更多。中国国家博物馆收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0802890690733868047
12.国家博物馆专题展集中焕新——赴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拥有143万余件藏品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丰富多样、异彩纷呈,已形成以“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三大基本陈列为基础、10余个专题展为骨干、每年50余个临时展览和巡展为支撑的立体化展览体系。近一年来,国家博物馆对三大基本陈列和多个专题展览启动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全面改陈和提升。全新改https://www.whb.cn/commonDetail/904532
13.“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近日,新华社官方微信视频号发布的一条视频,后台浏览量超过千万,再次让德化白瓷火爆“出圈”。视频所拍摄的内容,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当下如火如荼举办的“中国白——德化白瓷展”。 “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惊艳了数以万计的游客,400余件组展品生动展现了德化白瓷的超凡魅力 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23-11/10/content_9020306.htm
14.馆藏特色简介此书由六卷组成,此书包括绘画、历史画、风俗画、清代瓷器卷、明清档案卷(上下),此书是一套馆藏重要文物著录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著作,基本涵盖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文物的重要部分。 9.《中国织绣服装全集》(2004)(787mm*1092mm) 此书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此书共6卷,收集了从商、西周到清各https://lib.cusx.edu.cn/info/1052/1182.htm
15.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漫游指南(3/4)南朝= 4家公司的总称 —— 都在南方,取代东晋先后建立的宋、齐、梁、陈。现在推荐第 1 家博物馆 ——南京六朝博物馆,如下图标注,当时有6家公司都把总部建在了今天的南京,参观时能看见他们的点点滴滴,如错摆的竹林七贤画像砖、最早的釉下彩作品等。 https://m.mafengwo.cn/g/i/16983940.html
16.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https://m.dianping.com/review/363596770
17.头条文章专题展览主要以馆藏文物为基础,包括中国古代青铜器、佛造像、玉器、瓷器、国礼、现代经典美术作品、非洲木雕等十余个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包括自主策划展览和引进交流展览两大类,覆盖历史文化、精品文物、考古发现、经典美术作品、地域文化和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年均办展40余个。2018年国家博物馆观众人数达861余万人,创造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9936742373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