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加州保罗·盖蒂博物馆还在线提供了7万多幅艺术作品,配合自动生成编码,可导入“动森”之中。2017年2月,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其收藏的37.5万件藏品的高清图像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
《蒙娜丽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经典艺术作品一直被以不同的方式继续演绎
著作权和所有权是两件事
“动森”小岛边出现的神秘小船里,装载着可能是赝品的兵马俑。而兵马俑的实物,安静地矗立在西安的博物馆里。使用了兵马俑的形象,游戏算不算侵权?
许多文物形象被用于商业活动
保护性修复兵马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按照《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的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展现了工匠们为修复文物所做的大量细致工作,其目的都是“修旧如旧”。据介绍,“修旧如旧”不仅是工艺要求,更是法律要求。《文物保护法》第四十六条明确“修复馆藏文物,不得改变馆藏文物的原状;复制、拍摄、拓印馆藏文物,不得对馆藏文物造成损害。”
《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也专门对博物馆等特殊场所对馆藏文物的权益做出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想象一下你家挂着莫奈的《睡莲》,人家到你家里一顿猛拍,你愿意吗?”一位法律界人士表示,博物馆虽然不具备文物的著作权,但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文物展陈制定规定。
馆藏文物细节,该不该向公众开放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像大都会、故宫那样,将馆藏文物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但也有人担心,这样会让人更不愿意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开放馆藏文物详细信息,是大势所趋,也是职责所在。”有博物馆爱好者坦言,博物馆的一大社会职责就是“公共教育”,开放馆藏文物的细节,更有利于文物自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最大化传达与实现。一位博物馆爱好者说:“我不相信有人通过这些细节图片、说明了解并且喜爱一件文物后,不会萌生出看看实物的愿望。开放资源,对实体博物馆有好处。”
以文物为灵感的文创产品,博物馆未必能干涉创作
一名博物馆爱好者说:“文物凝聚着人类历史变化中的艺术与文化价值,这种价值不是博物馆的,是全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