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你会发现,现在的软件就是集大成者!
购物软件可以刷视频,视频软件可以搞社交,社交软件可以玩金融,金融软件还能点外卖,外卖软件还能云原神...
如此大而全的功能,占用空间大也就不稀奇了。
但是,日益增长的资源占用,真的能让用户体验更好?物尽其用吗?软件APP越做越大,是行业共识还是另有原因?
这20款应用包括了聊天社交、视频直播、旅行交通、理财支付、影音视听、电商购物、地图导航、新闻资讯八大类。
体积变化
拼多多最小,才26MB,非常出人意料,也不知道那么多限时秒杀活动它是怎么塞进去的...
虽然最大和最小悬殊16倍,但目前来看,20款安装包合计才3GB出头,根本不会让你容量焦虑。
不过,安装好这20款软件后,情况发生了“亿点点”变化。
此时的容量占用从全部安装包合计的3GB,变成了全部APP占用空间合计的9GB,后者是前者的3倍。
当然,APP的体积肯定不会止步于刚安装完的新生儿状态。
因为当你第一次打开这些APP,把它们“软生”中珍贵的小红点粗暴夺取时,APP会在后台展开一系列线程来丰富资源和扩展模块,容量进一步变化。
这是什么概念?
那为了更真实模拟使用者的情况,我们还打开每款APP各使用20分钟,我们只用默认加载,避免主动型点入。
什么叫主动型点入?
就是像离线地图、语音包、下载高质量歌曲、游戏小程序这些,我们统统绕开不去用它,以免导致某个APP的占用容量过于浮夸。
当然,APP不同,加载的内容不同,产生的缓存大小也有所不同,所以数据仅供参考。
那么,在每个软件单独20分钟,合计6个多小时下来的使用中,APP的合计容量从上一次的19268MB变成28900MB,增长了约1.5倍。
你敢信?这增长后接近30GB的容量占用,是真的能实打实刺痛每个还在用64GB手机用户的心。
但即便是这样,APP的体积也迎来巨幅上涨。
我们还查看了最近新发的手机,除个别低端机以及iPhone15这样把容量当金子卖的手机,256GB容量起步已成为主流手机的标配。
那么,256GB是不是就够用了呢?
像我这种512GB都需要经常清理,就更别说容量更小的用户了。
到了这里,我们可以给这个章节做一个总结:安装包的体积很美好,安装后的体积真不少,闲置后的体积让人摸不着头脑,使用后的体积全是痛苦烦恼。
按照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容量存储似乎永远也弥补不了软件无止尽的增长,要我看,与其买更大容量的手机,不如好好督促这些软件商用心做好空间优化,你赞同吗?
运存占用
OK,容量的问题我们就先聊到这。
那这20款应用下都下好了,顺便就统计一下它们的运存占用吧。
我粗暴的将这些APP分为非共通性和共通性。
那显然,具有非共通性特征的软件,根据内容的不同,消耗的资源也不同,并不好直观对比,所以我们着重对比的是有共通性的软件。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共通性软件尽管呈现出的操作页面和工具属性基本大体一致。
但毕竟不是同一个APP,底层有区别,资源调度优先级也不一样,所以结果也仅作参考,且限于系统版本、软件版本、人工操作等因素,仅代表我们这台手机是这样的情况。
我想这可能是由于iPhone手机运存小,苹果优化经验丰富,所以即便来到了安卓端,AppleMusic的占用运存也相当小巧的原因。
那网易云音乐的内存平均消耗为1694MB,虽然只是听歌,但它进入软件需要加载的资源多,还有社交功能。
而1600MB左右的内存占用,在20款软件中其实属于正常水平。
用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订飞机票,两者的运存占用也是在1600MB左右,但如果你改用支付宝,这个内存开销就有点大了。(2605MB)
我们用同样的操作,进入同一家果茶店,点一样的糖量和配料,或者看同一个商品详情页。
而如果我们只是单独使用饿了么、美团外卖、京东或拼多多的APP,它们没有一个内存占用超过1800MB的。
所以虽然我无法得出使用小程序就一定更卡的结论,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你只是点外卖或者购物,使用APP确实会比小程序占用的资源更少。
当然,这20款应用的内存占用其实都不小。
因为我们还用原神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进入游戏后,随便放几个技能,在这种简单负载的情况下,默认画质原神的内存占用为1433MB,最高画质为1843MB,这个占用甚至比部分APP还要小。
虽然我们没有进副本刷图或场景复杂的地方,但即便是这种轻度操作,工具性质的APP的内存占用都快和游戏一样,这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了?所以有条件的尽量上16GB运存吧。
APP即是“系统”
如果只是实现几个必备功能,APP的容量和内存占用不可能这么大。
但现状就是,这些APP个个“能文能武”,就以我前面每个APP刷20分钟的经历来说,为了尽可能测试缓存压力,APP的每个板块每个功能我都会点一下,作为功能的集大成者,给我看的是眼花缭乱。
美团搞金融看小说我多少还能理解,内置云原神是什么操作,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好消息是,使用美团打云原神内存只占用1449MB,坏消息是只有30分钟体验期。
我还统计了一份数据,这20款软件中,内置短视频、直播的至少有14款,带商城购物的至少有13款,有贷款功能的软件至少是14款。
在极速版APP那期我们就说过,一个功能你不做有的是人做,哪怕就算只有一个人用的上那个功能,人家也就能比你至少多一个用户,软件商不会傻到把鸡蛋全砸在一个煎饼果子里,而这么做也确实很有效。
在应用频率上,我们公司小伙伴的手机三方应用的总数,大多在50、60个左右,100多个的属于下载后没有删,而高频率使用的应用数主要为5~18个不等,最多不超过22个,你的又是多少个呢?
总之,这些APP不止叫APP,还可以被称为“小系统”,功能大而全是大多数软件无法避免的趋势。
软件功能大而全,你可能会觉得臃肿,但游戏容量越大,你却越兴奋,这是因为软件的工具属性更强,用户希望能快速达到目的。
而游戏娱乐属性更强,玩家希望内容丰富,所以对游戏的占用空间容忍度很高,最近的黑神话悟空130GB的所需空间,就让大家高呼过瘾。
但容忍度更高不意味着越大越好,能在不怎么影响质量的情况下,用更小的体积做出出色的体验,才更符合程序员的从业精神。而当我们回顾编程历史时,这种神之优化的操作是行业常态。
编程历史
最经典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红白机上的《超级马力欧兄弟》。
这个游戏有8大世界,32关,甚至很多人还没通过关,但你猜它的容量多大,仅40KB!
并且受限于红白机的2KB的内存、显存,程序员一直抠抠抠。
先是在画面上对栗宝宝、马力欧的素材仅保存一半,使用时镜像拼起来即可,再是利用相同图案但颜色不同来表示,比如云和草丛。
而在音乐上,完整的一段太占地,程序员就把单个的音符编成程序让主机自己演奏,合成不同音效,并通过加倍速产生新的音效。
虽然硬件上仅仅只占用8BIT,呈现256种颜色,但程序员却能创造出《超级马里奥》、《魂斗罗》、《绿色兵团》、《吃豆人》等一个又一个的精彩冒险。
那除了游戏,音频和我们每天都在发的动态表情包,都离不开大佬们的优化技术。
MP3利用人类的听觉特性,去除了我们几乎察觉不到的声音细节,比如非常微弱的声音,和超出我们听力范围的高频、低频部分。
在保留大部分音质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文件的大小。从此让音乐变得“小而美”,是数字音乐时代的一项重要发明。
GIF,会识别图片之间的相似之处,只记录下第一次出现的画面和之后变化的部分,因此达到文件小还能流畅播放目的,也就成为我们今天聊天必备的表情包。
表情包超越了普通文字符号表达的含义,填补了静态图片和视频间的空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准确清晰的传达出自己的情感,是网络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究其原因
以前的老前辈可以想尽办法在极小的空间里,放下整个超级玛丽关卡,或一段美妙的音频,或一个鬼畜的动态表情。
而现在的编程为了实现业务而实现,几乎不考虑性能优化问题。硬件跳跃式的提升,带来的是软件上越来越差的优化,以及编程水平的降低。
而到了当时测试的最新版本,文件有12639个,代码暴涨了500多倍,也就是说,大部分文件和代码都是用来实现其他功能。
现如今,你想用手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未必要下载一个对应的APP。
没有商城、直播、金融等无关听歌的板块,虽然要付费,但也说明软件商完全有能力让APP的体态更加健康,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为此,我还请教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氏的高姓程序员。
另外,有的应用厂商会把原本该存储在云端的数据存到我们自己的手机里了,物理意义上的分布式存储,因此应用缓存越来越高。
还有就是,决策者喜欢往APP里塞很多不相干的功能,如果不塞,意味着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没事干,等待他们的就是被裁节省人力成本,于是APP越来越大。
越做越大,却不好好优化,这似乎成为APP行业里长期以来的默认共识。
但从来如此,便就是对的吗?
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还不会和手机厂商的利益有冲突,硬件公司可以把大存储卖的更高,软件公司可以更加无脑堆功能,只有消费者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当APP以远超手机性能和空间的增长速度变成“滔天巨兽”时,即便是广为人知的安迪-比尔定律也不足以为此辩白。
APP所承载的利益需求,已经超过了它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本身。
这也导致很多人返璞归真用上功能机,有的人希望APP采用模块化,需要什么功能机就下载,有的人提议APP应该按体积收税,可能只有涉及到软件商利益,他们才会真正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