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长期接入不合规车、以“高额补贴”方式扰乱市场秩序、平台共享数据残缺……针对以上违规行为,昨天(11日)下午,江苏省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领导小组7家成员单位集体对滴滴、美团和神州等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进行约谈,同时江苏客管部门还表示,今天起,将在原有处罚基础上对违规平台进行加码处罚,倒逼企业整改。
目前,南京全市已发放网约车运输证8791张,虽然占到全省许可量的近一半,但是南京市面上运营的网约车远超于此。
南京市客运管理处处长邹振介绍,此次约谈之前,1月底,南京市交通局就曾对滴滴和美团两家公司的违规况进行约谈,要求2月7日前,两家公司清退平台上所有不合规车辆、人员,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模式,但截至整改日期,两家公司都没有落实整改要求,“仍向不符合规定的车辆人员派单,2月7日-9日,滴滴被查处违规接入无资质车辆34辆,其中外牌车3辆,美团被查处14辆,同时平台间的价格战仍未停止,严重扰乱了客运市场秩序。”
苏州、淮安和昆山等市县也存在很多共性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滴滴等平台公司却在约谈时避重就轻,约谈中滴滴公司的发言被江苏省运管局局长陆元良打断。
滴滴:7个工作日之内。
陆元良:到时候能不能提供给媒体?
滴滴:我无法做主。
陆元良:这是对我们的承诺还是对全社会的承诺?约好一周,你们进行整改。
滴滴:没问题。
“打车一分钱”、价格不等的打车券……乍看之下,高额补贴让司机和消费者皆大欢喜。但是,免费的午餐能吃多久?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副教授朱巍认为,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并非是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最终将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互联网的产业模式表面上看是价格越低,吸引用户越多,占领市场份额越大,从而企业可能越倾向于使用价格战。往往一方发起,一方必须跟从。消费者表面上得到了实惠,但是这仅是短期的,以价格打压对手抢占市场份额,这是不可持续的。而真正的、可持续的、坚定的、有用户支持的市场份额是靠服务和靠安全。如此一来,真正提供服务的企业打压下去了,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