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小A来电,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可能被骗了。”我立刻关切地询问他详细的受骗经过以及涉及金额。小A解释道,他并未实际转账,而是在网络上签署了一份贷款合同以进行技能培训。
解决思路和应对措施
The2ndpart
(一)了解情况、立即报案、上报领导。
(二)人文关怀、安抚学生、联系家长。
(三)总结经验,及时反馈、提升意识。
案例分析和工作成效
The3rdpart
本案例中,不法分子利用学生追求高薪的心理,设下诈骗陷阱。小A在网络兼职平台看到视频编辑的招聘信息,由于缺乏防范意识,轻信了诈骗分子的承诺,陷入了骗局。在意识到自己可能受骗后,小A果断采取了行动,取消了贷款合同,并向我寻求帮助。我们在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中,迅速报案、上报领导,给予小A人文关怀,最终,受害学生成功避免了经济损失,并通过此次事件汲取了宝贵经验,提升了全体同学对网络诈骗的警觉性。
通过本次事件,我们提高了学生对网络兼职诈骗的防范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教育,促进了班级团结协作,扩大了防诈骗宣传影响力。
经验与启示
The4thpart
(一)结合案例,对同学们的建议:
1.切勿贪图小利,勿被高薪所诱。诈骗手法层出不穷,防范难度较大,须知天上不会掉馅饼,大多皆为陷阱。学生们应提高自身认知,面对兼职薪资过于离谱的情况,务必保持警惕,摒弃侥幸心理。同时,避免陷入“帮信罪”的困境,切勿因高薪诱惑,利用个人银行卡为骗子收取款项及转账,以免触及法律红线。
2.遇事冷静思考,及时寻求帮助。当自身无法作出判断时,应避免冲动行事,切勿轻率作出决策。以案例中的小A为例,他在短短一天内便从咨询阶段进展到签订“贷款”合同。在此过程中,他并未对陌生人的危言耸听予以轻信。小A对已签订的“贷款合同”感到担忧,害怕若不能正常履约,将会影响自身的信用记录。然而事实上,网签合同属于无效,违约之说根本不存在。
(二)工作启示
1.反诈工作常抓不懈。尽管我国大力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反诈安全意识宣传不容忽视。辅导员需定期开展反诈主题教育,将防范电信诈骗的理念深入人心,不论何时与学生见面,都应抓住机会引导他们学习反诈知识,熟知骗子的惯用手段。在本案例中,学生能在关键时刻寻求老师帮助,避免财产损失,反映出反诈工作的初步成效。
4.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完善反电信诈骗知识,才能更好的处理好突发事件。要善于拓展校外资源,联合派出所和银行、金融办等专业人士,为同学们带来主题宣讲,以加强防骗反诈教育的实际效果。
加强大学生防电信诈骗安全教育任重道远,如何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生命财产安全,是每一位教育参与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