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近,不少大学生已进入寒假假期。“有没有兼职呀”“大学生在线求兼职”,一些大学生想要趁着假期赚取零花钱,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类似的求职信息。
刚返邯的林同学也发布了这样一条,没想到立马有“老板”私信了他。但谁能料到,这位找上门的“老板”带来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场骗局。
日赚百元的工作竟是“刷单”陷阱
“同学,我这儿有个兼职工作,不需要工作经验,特别简单,一天50-100元,你感兴趣吗?”林同学刚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大学生求兼职的信息后,就收到了有人发过来的私信。
林同学告诉记者,他看到信息后,感觉有点像刷单诈骗,但对方又强调不用自己提前垫付任何资金,这点和看过的刷单诈骗案例不太一样。“万一真的是正规的兼职工作呢,一天能挣100块钱,确实不少。”林同学心里这样想,半信半疑同意对方将自己拉入了所谓的“工作群”中。
这时,群内管理员向林同学发来了好友请求。林同学通过后,管理员表示,如果想一次多挣点钱,可以接“大任务”,但这些任务不是谁都能接的,每单“大任务”有一定的门槛,需要自己先出点钱接单,完成任务后,会和返利一起退还,并要求林同学向指定账户转账。
具有反诈意识的林同学并未掉入骗子的陷阱中,但如今,打着“轻松兼职”“简单赚取零花钱”的旗号,诱导大学生从事非法兼职的手段越来越多,大学生一旦“中招”,轻则损失钱财,重则甚至可能涉嫌犯罪。
应聘高薪“话务员”,说的竟是诈骗话术
“话务员,一天最高500元,日结”,这样薪资高、极具诱惑力的招聘信息,极易吸引部分缺乏社会经验,又急于求职的年轻人。
近日,某地一大学生就因“兼职话务员”,涉嫌帮信罪而被公安机关抓获。
抱着侥幸心理,知法犯法的大学生何某并不是个例。
2023年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电信网络诈骗、帮信、掩隐三类犯罪人员中,16至22岁人员占比20%左右,不乏在校及刚毕业学生。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电信网络诈骗、帮信、掩隐三类犯罪人员中,大学专科以上(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人员分别为4400余人、5900余人、7600余人。
寒假兼职,这些工作不能做
当兼职诈骗瞄准大学生,该如何防止被骗,又该如何避免成为骗子的“帮凶”?
邯郸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提醒,寒假兼职,这些工作不能做。
跑跑腿取现就能挣钱。不法分子为了转移赃款,会雇佣人员在银行取款或线下购买贵金属等来转移资金,并许诺高额报酬。这些工作其实就是在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充当洗钱的“工具人”。
计划在寒假找兼职工作的大学生,应提高警惕,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兼职,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和所谓的“高薪轻松工作”;同时,应学习防诈骗知识,提高个人防范意识,谨防诈骗陷阱。若接到96110全国反诈防诈统一预警热线,一定要及时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