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方向,对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我国铁路建设和投资仍然保持较高强度。今年1至8月,铁路建设优质高效推进,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75亿元,同比增长10.5%,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
高铁产业不仅代表了先进的交通技术,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1亿元高铁投资可直接带动冶金、建筑、制造等关联产业投资3亿元左右,创造就业岗位2200多个。
高铁作为高效的交通工具,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快速流动,推动了区域经济及产业的发展。截至2023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达到4.5万公里。2023年,中国铁路客运量约38.5亿人次,其中高铁客运量约为29.4亿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约24%。铁路旅客周转量约为14729.4亿人公里,其中高铁旅客周转量约为9821.9亿人公里,同比2019年增长约27%。
国家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顺利实施,高度依赖于国铁集团与各级政府的综合投入力度。这一过程中,诸多因素发挥着关键性影响,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国铁集团及我国政府针对轨道交通运输系统所制定的总体投资规划、繁琐而严谨的审批流程、以及精心组织的招投标安排等。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推动轨道交通项目落地与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
中国高铁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研发,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技术体系。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在速度、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截至2023年,中国的高铁专利申请量占据了全球总量的约七成,这一比例远超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印度及韩国等,彰显了中国在高铁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强劲实力与领先地位。
《“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6.5万公里,其中高铁5万公里左右,覆盖95%以上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更好满足人们美好出行需要。随着我国铁路网络布局的持续完善与结构功能的日益健全,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需求逐渐趋于平稳。
展望“十四五”规划的后续阶段,预计铁路投资的重点将发生战略性转移,由原先主要集中于基础建设投资,逐步向机车车辆购置、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以及全面数智化升级等方向倾斜。这一调整旨在提升铁路系统的运营效率、技术先进性及智能化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查看详情→
2023年,京东进军奥莱,于同年5月23日上线“大牌奥莱”频道。据悉,该频道商品均来自京东品牌自营及官方旗舰店,已有超300个品牌、70000多1...
上半年头戴式耳机市场出货量小幅增长IDC发布的《中国无线耳机市场月度跟踪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蓝牙耳机市场出货量达到5540万台,2...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技术创新是无人机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未来,无人机技术将不断...
今年暑期以来,亲子游、主题乐园游等特色旅游均呈现增长势头。携程:国庆期间长三角主题乐园亲子订单环比增长超3倍据携程数据显示,截至9月...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不断加速,建筑智能化工程量持续增长,且在需求端、政策端、技术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行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
时尚产业是指以文化为依托、技术为基础,通过创新、创意和创造对各类传统产业资源要素进行整合、提升后形成的新兴产业链。它是跨越先进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