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充斥着段子手、戏精的短视频平台,会成为中国在线教育的新战场吗?
“现在行业内大到新东方、好未来,小到创业公司、辅导机构,甚至个人讲师都忙着做短视频号”,一名从业者向每经记者描述现在教育行业对短视频的热情。“好未来甚至买下了一家MCN公司专门为它做账号运营和用户增长。”
MCN品牌“101名师工厂”去年底在北京成立,其创始人覃流星向每经记者介绍道,该公司于去年12月入驻快手,上线了100多个账号,旗下IP“大白外教英语”在60天内涨粉超过200万。“今年是一个窗口期,抢用户、做增长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
“在教育行业,想要获得用户的信任在过去成本是很高的,而短视频平台具有比较强的社交属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师生间可以实现亲密互动,二者的黏性增强,深度信任更容易产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流量池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获客成本,对教育机构的长期发展也有很大的利好,很值得尝试。”蓝象资本投资副总裁邱彦峰这样认为。
除了降低获客成本,增加付费转化这一显而易见的优势,对于教育机构而言,抢占短视频流量高地更大的意义还在于拥有更强大的话语权或者定义权。马克Malik向记者表示,“从我们过去服务过的用户来看,50%左右的用户此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网上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老师以及输出的教育内容在这部分用户的心智中有很强的话语权,我们可以去定义一个学科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什么是好的老师、什么是好的课堂,先触达用户的人会有更大的话语权,这对于教育机构的作用不可忽视,会降低企业在很多方面的成本。”
“在北塔会内我们反复强调,要带北塔系投资的教育企业尽快上车。”北塔资本合伙人王凯峰介绍称,春节前,北塔资本就联合快手教育生态业务部举办了关于教育短视频的交流会,北塔会已经有13家企业在第一批入驻快手课堂。据了解,北塔资本还在北京东直门的创业园区成立了一个线下的快手教育创新中心,开放一百多个工位,入驻一些专注快手生态的教育创业公司,以及大厂的快手业务团队。
“短视频+直播+教育是2020年度最大的教育创业机会”,这是北塔资本的判断。在王凯峰看来,短视频平台覆盖的用户70%来自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这是一个用户规模乘以十、但课程价格除以十的巨变市场,主流大厂如果想把握下沉市场,把老铁转化为付费用户,需要重换思维,将产品服务供应链重做。他们的成本与创业公司从零开始是接近的,甚至他们过去的经验还可能会成为包袱。而初创型公司如果能够理解这个生态里的用户学习与消费画像,反而会比大公司建一个内部业务来跑要快得多。”
他认为,“短视频+素质教育”、“短视频+职业教育”、“短视频+SaaS服务”……是一批正在开启的千亿级别赛道,创业红利期在半年,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教育”领将会在两年内诞生独角兽企业或上市公司。
连接了新的人群,打通了新的渠道,短视频平台与教育的结合正在为教育从业者带来无限想象,未来流量型的短视频平台会成为在线教育的新战场吗?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参与、甚至改变教育生态?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充分认识到短视频平台的流量红利、愿意做获客的新鲜尝试是目前多数活跃其中人士的态度。
“现在教育机构急需性价比更高、更持续的获客方式,通过优质的内容建立起自己的短视频矩阵,这样的方式大家都乐于去尝试。”马克Malik说,“还有一点比较明显的变化是,过去大家会认为教育行业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使用者和付费者的分离,使用者主要为学生,而付费者则是家长。但我们在运营短视频中看到的现状是,初高中学生在选择自己所接受的教学产品服务上有非常大的自主权,如果有能够吸引到学生的网红老师,对于机构来说是很大的帮助。”
同时,他也向记者表示,短视频平台的重要作用在于引发学习兴趣、建立一定信任,最终实现付费转化、学习。“对于长期、严肃的学习,目前短视频平台的承载能力还是有限的,其所需要的教务、督学等辅助与支持还是需要在有教学工具的互联网产品里完成。”
“一家教育培训公司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前端的品牌、销售,中端的产品设计、教学服务,以及后端的教研、师训等。从整个产业链上的位置来看,短视频现阶段更大的作用在于品牌销售层面,而不在服务。未来短视频这样的形式离真正解决教育培训问题有多远,大家可能都会有自己的判断。”邱彦峰表示,“我认为目前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转化上,还没有人能够完整跑通,卖一些轻课、教辅教材比较常见,严肃的培训课程还没有看到比较好的实现。”
而另一位从业者向记者表达了不同的视角,“‘短视频+教育’的本质是用生动、有趣的基调包装知识、满足用户轻松学知识的场景需求,这是教育短视频区别于其他品类和教育机构的最大亮点,也是目前市场空白点。短视频平台不是要替代教育机构,直接cover机构的内容,也不是要活在其他娱乐类内容的流量夹缝中,而是打出一张特色的牌,真正实现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