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法院持续高位部署营商环境优化行动,率先实施“保立审执”一体化协同机制,实现纠纷迅速化解、全面化解、实质化解。在加强解纷支撑的同时,该院坚持联动多方合力“抓前端、治未病”,进一步增强企业“免疫力”,为企业行稳致远提供法治托举。
“保立审执”协同运行
2024年,同安区法院通过送达优化、鉴定督办、上诉移送保障3项举措,推动1045件涉企案件高效化解,买卖合同案件办理期限同比缩短21.19天。
2024年,该院累计对412起案件实施诉前保全。在案件成功保全后,抓住纠纷化解黄金期,迅速开展调解,必要时申请提级调解。对于债权人最担心的调解后债务人不自动履行的顾虑,该院于2024年3月创造性推行“执前保全划扣”模式,针对被保全人无力另行筹款清偿债务的,由执行团队靠前在执行系统中对保全财产进行执前扣划,实现矛盾纠纷执前实质性化解。
靠前把脉提升企业韧性
坐落于同安区的厦门科学城是厦门市打造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创新要素聚集地、未来产业培育地。为护航这座新城健康成长,2023年10月,同安区法院依托厦门科学城党群服务中心,联动多部门设立“营商环境研学基地”,引入专家智库,推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政策措施集成创新,为企业切实提供可感可及的司法服务。
同时,该院持续强化司法建议补短板、堵漏洞的作用,针对网约车平台、网络电商等行业业态经营乱象发出司法建议、风险提示8份,引导企业完善公司治理、保障交易安全,得到企业积极回应。通过走访辖区支柱产业,总结梳理合同订立、企业治理等领域常见的39个法律风险点,帮助企业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另外,同安区法院于2024年5月先行先试搭建市场主体涉执信息查询平台,打破市场经营主体间的信息壁垒。该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受理发放《市场主体涉执行信息查询结果告知书》229份,为220家企业提供控风险、可预期、利决策的商事“内参”。
针对辖区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多、台资种子种苗企业多的特点,同安区法院于2023年分别搭建“企业环保法律服务站”和“涉台种子种业服务站”,解决企业环保法律需求。
当好劳资环境和谐“连心桥”
为避免苗头性劳资矛盾扩大成群体性纠纷,同安区法院坚持标本兼治的思路,构建跨部门联动、立审执协同的劳资纠纷预防化解体系。
对于已成讼或进入仲裁的纠纷,该院通过“预调裁审”衔接机制汇聚多方合力,以最快速度兑现劳动者权益,恢复经营生产秩序。针对未发、初发或者正滋生于企业内部、司法尚不能掌握的劳资风险,通过解纷指导、普法宣讲、风险提示等方式激活劳动争议纠纷自治力量,引导企业主动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同安区法院还通过当好企业规范用工的“指导员”,推动纠纷“止于未发”。2024年以来针对企业工会职能虚化、线上招聘平台信息审核漏洞等问题制发司法建议3条,助力工会发挥风险“过滤器”作用,堵塞用工风险漏洞,推动实现企业风险自查自纠。
“我们将持续加强商事审判改革创新集成,形成一批务实管用、可供借鉴的司法惠企举措,全力打造一流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真正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同安区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