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其所住房屋之主卧进行室内噪声级检测
检测报告显示
当日22时30分噪声级为94.8Db(《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1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环境噪声限值45dB)。
闹上法庭!
邻居发展成抑郁状态
小孩被送回老家未带回无法上学
如此令人毛骨悚然的噪音
岂能坐视不理呢?
去年11月至12月
范女士数次通过12345
投诉楼下噪声扰民问题
期间民警对小高进行教育
小高承诺立即整改
后又播放前述声音
2022年12月底
范女士前往医院就诊
诊断意见为抑郁状态
经再次报警
今年1月2日小高与范女士丈夫
在派出所达成和解
至庭审之日未再播放噪声
原告范女士诉称
因被告小高反复恶意制造噪音,其将小孩送回老家至今未带回无法上学。其本人一直居住在此,并因此产生睡眠障碍,后发展成抑郁状态,小高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其合法权益。故诉至法院,要求小高赔偿其精神损失费1万元和惩罚性赔偿1万元。
被告小高辩称
自2022年8月开始,其一直受到原告家里各种噪音的困扰,多次沟通、报警无果,所以不得已使用噪音反击。
小高同时陈述,楼上噪声几乎发生在白天。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双方对簿公堂
法院到底会如何判决呢?
法院判决
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
同安法院经审理认为——
另因在案证据无法证实小高实施案涉噪音污染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后果,故原告诉求惩罚性赔偿不予支持。
综上
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
要求被告小高支付原告范女士
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
驳回其他诉讼请求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
但居民楼内的噪音污染
已经成为邻里矛盾的新根源
小编在网上一查
面对邻里间的噪音骚扰
双方激化矛盾的操作可不少
面对邻居的噪音
快搬好小板凳
听听法官怎么说
法官说法
对于合理范畴声音
相邻人应予以必要容忍
作为侵害安宁权的一种形式,以案涉“噪声污染”为典型的相邻污染侵害纠纷已成为当下邻里关系的一大杀手。因本案被告曾经违背承诺,再三反复制造耸人噪声,严重影响原告生活,本案调解条件有限且并非最佳方案,本着一次性彻底解决纠纷的原则,承办法官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迅速作出裁判,避免原告持续长期处于不安的生活状态。并通过判决提醒双方均应本着邻里和睦原则尽量避免滋扰到邻居。本案虽最终以判决结案,但在审理过程中承办人始终贯穿着说服教育工作。
在判决作出后,原被告均未上诉。被告向承办人承诺,其不会再采取类似制造噪音的方式解决问题。原告说,法院的一纸判决解开了她的心结,有这样一份裁决,她相信被告会改变,并表示近期打算把孩子接回家里居住。
以邻为善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希望本案的审理可以在守护安宁权的基础上唤回人们对孟子口中“出入相友,守望互助”美好景象的渴望,促进邻里和谐,助力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制造噪音会破坏邻里关系
甚至要付出法律代价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对任意弃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违反规定饲养动物、违章搭建、侵占通道、拒付物业费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请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