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法律适用规则 依法履行人大司法监督职责法律立法法新法

审判监督是人大司法监督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审判能否正确适用法律直接关乎法律的公平正义。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法律适用规则,依法履行人大司法监督职责,是人大、特别是基层人大工作人员必修的基本功。

法律适用的主要规则及其适用条

件。《立法法》对法的适用作了专门规定,主要有“上位法效力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新法优于旧法”和“法不溯及既往”等规则。

上位法效力高于下位法。不同层

阶的立法主体拥有的立法权限不同,所制定的法律文件效力也不同。位阶越高的立法主体拥有的立法权限越大,所制定的法律文件效力也越高。所以,立法权限的设置决定了不同法律法规的效力顺序。如我国宪法是党领导全体人民制定的,全国人大拥有表决权和修改权,所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另外,依据《宪法》制定的《立法法》规定了其他立法权限: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省和设区的市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制定部门规章,省和设区的市级政府制定地方性规章(省会市、自治州县等其他立法权限暂不讨论)。因此,《立法法》规定的法的效力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高于本级和下级政府规章;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的,分别由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制定机关裁决。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和新法优于旧

法。《立法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适用这两个规则要注意三点:一是适用前提必须是“同一机关制定的”法规,而不同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则不能适用。二是同一位阶的法律之间、行政法规之间、同一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知如何适用时,分别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制定机关裁决。三是不同位阶的法律之间规定不同,下位法与上位法不一致,若不相抵触时,则依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规则,优先适用下位法,如自治条例;若下位法与上位法相抵触,则应依据上位法效力高于下位法的规则,优先适用上位法,但上位法本身规定适用下位法的除外。

法不溯及既往。《立法法》第九十

法不溯及既往和新法优于旧法规则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初学法则时难免望文生义,甚至疑惑。如“既然有了‘新法优于旧法’规则,为什么还要规定‘法不溯及既往’呢,为什么不用新法去规范包括既往在内的所有法律事件?旧法还有用吗?”等。要解析这些疑问,就要精准理解两法则内涵,并从中找出其内在联系。

新法优于旧法的内涵。本法则是

指某法律事件发生时,同一机关制定的新法与旧法都已颁布生效,如新法对该事件有规定,无论旧法是否废止、对该事件有无规定,都适用新法;如果某法律事件发生在新法生效前,且当时旧法未废止,即使后来旧法被废止,那么仍要适用旧法。所以有了新法,旧法仍有存在的必要,因为还要用旧法规范新法生效前的法律事件。例如:2018年10月1日实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张某月工资收入4500元,按新税法规定,2018年10月1日起,张某不应缴纳个税,这体现新法优于旧法规则。而2018年10月1日以前,月收入4500元的张某则应缴纳个税,如果此前有欠税,仍要按旧法规定补缴。

法不溯及既往的内涵。法律为什

么“不溯及既往”呢?因为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规则,需要人们共同遵守。只有规则存在时人们才知道怎样遵守,没有规则就无从遵守。由于人们无法预知将来的法律要规范什么,因而法律不应当调整过去的行为,而应当只适用于将来的行为,即新法不应当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所以《立法法》规定了新的法律对其生效前的行为原则上不发生效力,也可通俗地理解为“老的按老规矩办、新的按新规矩办”,新法和旧法各管一段,各负其责。如我国曾将麻雀列为“四害”,但2000年8月1日,麻雀被列为二类保护动物。因此,2000年8月1日前,捉麻雀是政府鼓励行为,而2000年8月1日起,捉麻雀就属违法行为。现在,麻雀虽然列为保护动物,但之前的捕雀行为现在也不予追究,这就是法不溯及既往。

两法则关系及例外情况。由内涵

可知,两法则都是为了明确新法与旧法在新法生效前后各自不同时段的法律效力。“新法优于旧法”,也称后法优于先法,强调的是新法对该法生效后发生的法律事件具有法律效力,即新法对新行为具有法律效力;“法不溯及既往”,强调的是新法对该法生效前的法律事件不具有法律效力,即新法不对旧行为发生效力,旧行为仍由旧法规范。但在司法实践中,新旧法律的适用并非泾渭分明,符合追溯条件时,新法也可管旧行为。如刑法、行政法的“从旧兼从轻”和“跨越犯从新从轻”,民法的“实体从旧程序从新”“旧法空白(补缺例外)追溯”“合同有效优先”(适用合同法有效就追溯)和“跨越行为从新”的规则,《立法法》未限制司法解释的溯及力,等等。

这就要求基层人大工作人员,在司法监督实践中,既要清楚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也要研究法律适用的特别规则,更要明白每部法律适用的具体规定,不能简单或呆板套用法则,做到合理合规监督,依法依据履职。

THE END
1.赵宏:法律关系在行政法上的功能定位与体系结构阿赫特贝格可说是二战后推动行政法律关系学理的先驱,其关于“法律关系是两个或更多的主体由法律规范所创设的关系”的定义,迄今仍是法律关系的经典概念。借由对法律关系的连结点,即权利主体、权利主体成立法律关系的可能以及形成法律关系的法规范的分析,阿赫特贝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MDMyODMwMw==&mid=2247513326&idx=1&sn=bc4f689934f2bd4c30c017297ba0c45e&chksm=ea980b22586ab653044bb07d3313e551f588c9136ec63f6ff6efb010feab44b4ca0488647351&scene=27
2.新旧法律的适用原则是什么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管理也必须进步,那么我们的法律也会出现新的法律,那么新旧法律的适用原则是什么?下面就有华律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新旧法律的使用原则是什么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旧法律的适用原则是什么 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根据《立法法》https://m.66law.cn/laws/210149.aspx
3.行政诉讼新法旧法如何适用新旧法冲突适用规则应体现为新法优于旧法和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当新的行政法律规范与旧的行政法律规范相冲突时,除旧法具有溯及力外,人民法院应当适用新法,即对新法生效后发生的事件适用新法,对新法生效前发生的事件适用旧法。但当新法明确规定有溯及力时除外。对于行政相对人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作出时间不同时如何https://mip.64365.com/tuwen/jgcns/
4.行政法新旧法律的适用原则律师普法行政法新旧法律的适用原则 普法内容 从旧兼从轻”为原则,即新法发生效力时的未决案件原则上按照旧法处理,但是新法对该行为的处罚较轻的,应当按照新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https://www.110ask.com/tuwen/12480435999911702318.html
5.法院审理公司登记行政案件时,如何适用新旧法?澎湃号·政务市场经济的迅速深入发展,涉及公司登记行政诉讼案件日益增多,对于新旧法律规范的适用也是行政审判实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期干货小哥针对工商登记行政案件的新旧法适用问题整理了相关裁判规则和实务观点,供读者参阅。 公司登记行政案件的新旧法适用 法信·裁判规则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868047
6.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法不溯及既往,是指国家不能用当前制定的法律去指导人们过去的行为,更不能由于人们过去从事了某种当时是合法但是现在看来是违法的行为而依照当前的法律处罚他们。这一原则始源于罗马法,确立于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在我国,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https://www.hengyang.gov.cn/jdhy/zcjd/bmjd/20210121/i2282256.html
7.行政处罚案件中“从旧兼从轻”原则的法律适用亦帆注:最高院《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明确了行政案件“实体从旧、程序从新“的适用规则,结合纪要中的除外情形,小编将其归结为“实体从旧兼从轻,程序从新”的适用原则。文中不周延之处,且辩证看待。 “从旧兼从轻”原则是处理各种新旧法律适用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该原则简单理解就是“有利于http://www.8888120.cn/editor/display.php?id=42473k35404t3s3g
8.《中国行政审判案例》(第一至四卷)裁判要旨汇总袁裕来律师企业的经济性质,应以发生法律效力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为准。因此,人民法院确定企业经济的性质,应当根据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登记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所确定的企业经济性质为准。 第13号案例: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有关“协助走私”规定的可适用性——厦门博坦仓储有限公司诉福建省厦门海关行https://yuanyulai.blog.caixin.com/archives/215609
9.行政执法行政法律规范竞合适用规则(三)执法者需要选择最优的法条适用方案。 虽然竞合的法条都有适用的可能性,但基于特定原则,这些法条不可能均适用,这就要求执法者选出最优的一个(组)法条。 这是法律规范竞合理论的使命,即解决竞合法条的最优解问题。 三、行政法律规范竞合的分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27/07/7293128_1132405203.shtml
10.法律适用规则研究梳理行政法律规范冲突的适用规则研究(顾建亚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立法学(朱力宇、张曙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立法学教程(徐向华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法律解释与适用方法(孔祥俊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 关于法的溯及力问题和法律不溯既往原则的若干新思考(朱力宇,载《法治研究》2010年https://m.douban.com/note/706781155/
11.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问题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选择刑法的适用,选择的对象是刑法规范而非刑法条文。在单纯的刑法条文修订或者司法解释修订的情况下,新旧刑法规范孰轻孰重往往较为容易判断,但在刑法条文与司法解释双重修订的情况下,特别是刑法条文与司法解释的修订对行为的评价呈轻重不同的两个方向时,如何选择法律适用就成为一个有较大争议的问题。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3/id/7219133.shtml
1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马工程版本.ppt2 判例解释适用的基本原则为“同案要同判”。 3 我国判例解释适用的主要法律思维方式为类推推理,即运用类推推理判断待决案件与判例之间是否“同案”。 . 规范审查 规范审查又称附带性审查,主要是指原告在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请求对规范性文件进行的合法性审查。 (一)附带性审查的对象和范围 依照 《行政诉讼法》的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31/8107106022004124.shtm
13.年会第四分论坛综述政府治理现代化与部门行政法李昕的论文具有较深层次,可以承接宪法和具体法律,解答了公共服务的本质即民生保障,不仅有理论供给,也有制度构建的建议。最后,她认为论文可以补充对均等化、连续性、适应性、主体多元化等基本原则的介绍。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肖泽晟)https://fzw2008.gdufs.edu.cn/info/1180/4774.htm
14.《城乡规划法》若干法律适用问题解析律师博文(三)此案的法律适用问题 对于本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总体上,按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在2008年1月1日实施《城乡规划法》后处理该法实施前发生的违法建设案件,原则上应该适用《城市规划法》。理由如下: 第一,从现有法律规定看,《立法法》84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https://m.maxlaw.cn/lawyerarticle/details/78523826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