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辩律师庭前会见被告人注意事项及技巧大全(纯实务操作)

一般而言,刑事案件的初期阶段侧重于程序性的问题,后期阶段侧重于实体问题。实际上,无论是程序问题还是实体问题,就维护当事人权益而言,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无需过多细分。所以,本文在会见部分没有区分阶段,仅假定律师在审判阶段接受的委托,以此介绍会见。这样的假定,是因为审判阶段律师掌握的材料最为全面,与当事人会见需要交流的内容较为繁杂,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更多,且与之后的案卷整理及开庭等工作衔接得更为紧密。

一、介绍权利义务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律师并不在意,这与我国轻程序重实体的司法现实有关。但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律师必须注意这个问题。况且,这属于履行职责的一部分。一旦将来因介绍的不全面给当事人带来不利后果,有可能因此被认为失职。

权利包括:

1、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如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可以请求讯问机关提供翻译帮助。

2、聋、哑人,可以请求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讯问。

3、在第一次被讯问后或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咨询,代为申诉、控告。

4、可以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的问题。

5、在核对讯问笔录时,如果没有阅读能力,可以请求办案人员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差错,可以提出补充或者纠正,也可以自行书写供述。

6、有权知道侦查、起诉机关收集的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可以申请补充鉴定或者要求重新鉴定。

7、有权自己行使辩护权,自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随时委托下列人员一至二人作为你的辩护人:

(1)律师;

(2)人民团体或单位推荐的人;

(3)监护人、亲友。

8、如果被羁押,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聘请的律师有权申请取保候审。

9、如果被监视居住,可以会见律师。

10、采取的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时,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11、当发现办案人员或者他的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当得知办案人员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或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有权申请复议一次。

12、公民诉讼权和人身权受法律保护,如受侵犯,例如刑讯逼供,有权提出控告。

二、了解案情

了解案情是会见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通常,当事人对公诉机关指控的全部事实或部分事实所持异议较大时,通过当事人介绍,律师能够建立两个事实逻辑:其一,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逻辑。其二,当事人辩解的事实逻辑。通过二者间的对比,我们能够了解起诉指控的事实及逻辑是否能够成立。它是律师对起诉逻辑进行驳论的基础,同时也是建立辩护立论的基础,是将来辩护的导引。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会见前尽量熟悉卷宗

2、认真听

听取当事人介绍时,尽量不要打断。存在问题时,尽量先记录,后发问。根据当事人介绍的情况,律师应当形成事情起因——过程——结果的逻辑链条。并以此与起诉书的立论逻辑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特别应注意,引起差异所依据的证据有何不同,而且辩驳的观点在逻辑以及证据上是否存在支持。

3、详细问

听取当事人的事实描述后,有可能与指控事实存在出入。这就需要律师就出入向当事人发问,由当事人进行释疑。发问过程中需要注意:

(1)详细全面。当事人描述的事实只要与指控事实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问清楚产生出入的原因、真实情况是什么以及用什么证据或者存在什么证据线索能够固定该事实。不要忽略一些细节问题。有些时候,细节上的问题可能会产生以点破面的效果。

(2)突出侧重点。涉及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是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特别是能够用言词类证据进行固定事实,比如主观故意。

(4)不能诱导当事人做有违事实的有利辩解。这是律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无论是对法律的尊重还是自我的免责,都是不能触犯的。

1、介绍法律规定尽量详尽且需讲解立法本意。

2、释疑尽量客观保守。

一般来讲,释疑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关于案件的法律适用及证据适用的释疑。其二是关于案件前景的释疑。第一部分较为简单,按照法律规定释疑即可。第二部分较为繁琐。它属于第一部分的延展。更多是司法现状的范畴。实践来看,辩护的有道理不代表能胜诉。所以,在案件前景的问题上,向当事人介绍尽量客观保守,不要过于乐观。这可能关乎审判、公诉、辩护这三者,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得出的案件结论不同。但也无法排除一些司法人员存在不当司法理念导致案件结论不同。总之,诉讼多风险,未知因素太多,不要给当事人太乐观的前景推测,避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四、介绍应诉的注意事项

一个令人满意的庭审效果及案件结果,不是律师能够单独完成的,而需要当事人的完美配合。但是,当事人在受到刑事追究的过程中,状态与平时会有区别。或恐惧,或亢奋。这时,律师必须对当事人的状态进行调整,告诉当事人应注意的事项,以保证案件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一)首先,调整当事人的状态。

调整当事人状态的目的在于:令当事人知晓案件审理的一些实务操作方式,知道向谁表达以及如何表达。并且应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参与案件审理。基于此,应向当事人灌输几个基本观念:

1、公诉机关不是对手,案件审理结果的决断权在于法院。

庭审争辩的激烈,目的是为了让法院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案件的全貌。所以,不在于打败公诉机关,而在于将事实的描述及案件的瑕疵清晰地反映给法院。

2、法院审理是对证据的审理。

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当事人描述的事实与在卷证据反映的事实出入较大。原因有很多,或者是其他证据反映的不真实。例如,证人基于其他原因错误指证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出于害怕担责的心理,隐瞒或改变了一些事实。但无论是哪种情形,绝不是当事人只要提出一种说法,法院必须按照这种说法认定的。法院必然要考虑该说法的合理性因素,以及与其他证据能否印证的问题。因为,法院认定案件依靠的是法律事实,而非客观事实。法院审理的关键在于哪一个事实是可以通过证据证明的。因此,当事人的辩解是否存在证据支持,以及辩解的内容是否与证据存在更好的契合度,才是案件审理的关键问题。

3、要平和、冷静,但可以带有一定情绪色彩。

法院审理是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法律评价。如果心态不稳,很容易出现描述停顿,甚至错误。所以,当事人在审理过程中心态应平和、冷静。但在表达中,可以有相应情绪的表达。或冤屈,或悔罪,通过语言及行为的综合可以将这些情绪很好地反映给法官。因为,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基本是对证据审查,但有些相矛盾的证据不好认定时,法官也会通过当事人的表现来确认自己内心的确认。所以,在这些细节的问题上,律师应当提醒以及辅导当事人。

4、言多必失。

有一些执着的当事人喜欢自己去了解法律规定,甚至包括很多法律原理问题。特别是一些认为自己无罪的当事人,或出于恐惧,或出于冤屈,急于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无罪的观点。在庭审过程中,不单纯对于事实加以辩解,同时对法律适用及一些法律原理的运用也一再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缺少法律底蕴及相应的司法实务经验,其言语间难免会存在一些错误或引人误会的瑕疵,从而对当事人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所以,一是建议当事人没有必要去掌握更多的法律原则,以免将来不易控制情绪,一定要去表达。二是当事人尽量仅就事实部分发表意见,言简意赅,无需多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二)其次,介绍庭审程序及注意事项

关于庭审的程序及注意事项,一定要介绍给当事人。主要是避免当事人由于程序不熟悉,导致言语错乱,影响庭审效果,导致法官对当事人印象的差评。只有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够在庭审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庭审程序及注意事项

1、传唤被告人并查明其基本情况

被告人到庭后,审判长查明被告人的情况:

(一)基本身份情况;

(二)受到法律处分的情况;

(三)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

(四)起诉书副本的收悉情况。(如多名被告人,依次分别进行)

需注意:简单扼要。如果出入不大,对案件影响不大,可按照起诉书内容回答。

2、宣布开庭、案名、案件由来、审理程序和方式

审判长先宣布开庭。然后宣告案名(何人涉嫌何种罪名)、宣告案件由来(某检察院依据某号起诉书起诉,本院受理)、宣告审理的方式和程序(第一审公诉案件普通程序,公开开庭审理本案。如果不公开开庭审理的,应宣告并说明理由。如果按简易程序审理的,应予以宣告并说明依据)

3、介绍审判人员和公诉人

审判长宣告:本院受理本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然后具体介绍合议庭组成人员和书记员,并说明其基本职务情况。再介绍公诉机关人员即身份。

4、告知诉讼权利义务,并征询申请回避意见

当事人诉讼权利包括:

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有获得辩护的权利;

申请回避的权利;

对于司法工作人员侵犯其合法的诉讼权利和有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控告的权利;

有权参与法庭审理,有权了解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和证据;

有进行最后陈述的权利;

有权对一审判决、裁定提起上诉,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权提出申诉。

开庭前已告知诉讼权利义务的,审判长在逐一询问当事人是否知悉自己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确认当事人是否知悉诉讼权利义务。开庭前未告知的,审判长当庭予以告知。经确认当事人知悉诉讼权利义务后,审判长逐一询问各方当事人:是否申请合议庭成员和书记员、公诉人回避?一旦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要求其说明理由,并依照法定程序处理。如有翻译人员的,一并征询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的意见。

需注意:回避的提出应慎重,一定要有依据。如果没有较高的把握,尽量不提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法院或检察院存在的倾向性意见不是回避的理由。

5、宣告庭审的阶段

审判长宣布:庭审活动分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宣判等四个阶段进行。庭审活动一般由审判长主持。根据庭审的需要,审判长也可以委托其他合议庭成员主持部分庭审活动。但会当庭予以说明。

6、法庭调查

(1)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

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在公诉人宣读起诉状后由原告人及其代理人宣读附带民事起诉书,或者简要说明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然后,由被告人针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陈述。被害人参加诉讼的,在被告人陈述后由被害人及其代理人陈述。

需注意:律师应辅导当事人,只需要明确同意还是不同意起诉书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对不同意部分的事实加以陈述,即陈述: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是什么情况,但实际情况是什么,所以,不同意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无需展开。这只是庭审的序端,不要急于表达。将相应的问题留到相应的阶段表达。

(2)讯问和询问。

同案有数个被告人的,讯问和询问会分别进行。讯问和询问顺序如下:

a.经征询并确认公诉人需要讯问被告人的,主持人宣布:由公诉人讯问被告人,被告人直接答问。

b.经征询并确认辩护人需要向被告人发问的,主持人宣布:由辩护人向被告人发问。被告人直接答问。

需注意:讯问及询问对案件的事实认定较为关键。律师必须与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反复核实及推敲。一定要核实所有的细节。可设计一些讯问及询问的内容,与当事人进行模拟。但是由于案件事实复杂,无法穷尽所有的问题,所以,应提醒当事人,回答要直接。

不要总想把问题说清楚,而纠缠于某个事实。那样反而给公诉机关创造出一些可乘之机。如果公诉机关讯问的角度过于刁钻,特别是一些两难的问题,无法直接回答,可以选择不答。如果法庭要求必须回答,可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

不要慌张,要相信律师。律师在之后的发问中,会从另一个角度将这个问题重新引导的,使被告人能够将问题阐述清楚。还需提醒被告人:控方以及法官讯问时,有时会带有一定的情绪,甚至大声呵斥被告人,律师虽然有权提出异议,但有时法官不会理睬,所以,被告人一定要清楚知道,语气或情绪的加强只是控方及法官提问的技巧,没有真正意义。不要紧张,冷静回答问题。包括控方及法官有时认为被告人回答的方式不当会制止,也不要影响情绪。

c.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经法庭准许,可以向被告人发问。

d.经审判长准许,控辩双方可以向其他当事人发问。控辩一方向其他当事人发问的,经审判长准许,由法庭指示当事人答问。

e.法庭如果需要讯问被告人或者询问其他当事人的,也可以讯问和发问。

需注意:注意事项同“讯问与询问”。

7、庭审归纳小结

在控辩双方陈述和答问陈述的基础上,法庭可能会进行庭审归纳小结。首先,审判长归纳案件事实的争议情况: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有哪些(列明无争议的事实)。其次,确定法庭进一步调查的重点。

需注意:律师要提醒当事人,如果存在归纳小结的话,当事人一定要注意,对总结的内容是否有不同意见。如存在不同意见,当法官征询控辩双方的意见时,需要反对。

8、当庭举证质证。

当庭举证质证一般以“一举一质”或“类举类质”的方式进行。公诉人、被害人、原告人等举证方出示证据并说明完毕后,由被告人及辩护人质证。控告方的证据举证质证后,被告方也可以当庭举证,交由控告方质证。

质证的程序一般为:

(1)质证方对当庭出示的证据作出是否认可的意思表示。如认可或者承认,则对该证据的质证活动结束;如不认可,应说明具体的反驳理由。

(2)在质证方提出反驳理由的基础上,法庭组织控辩双方展开质辩。质辩至少进行一个轮回;法庭认为有必要进行多轮质辩的,可以组织多轮质辩。

(3)在质证中,质证方提出相应的反驳证据的,法庭可当庭组织举证和质证。

(4)证人、鉴定人、勘验检查人员以及专家出庭作证。

需注意:被告人首先对控方证据发表意见,应提醒被告人意见应围绕事实,不要谈证据适用原则。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表达对证据真假的意见。避免言多必失。其余的意见交由律师发表。

在当庭举证过程中,控辩双方可以申请传唤证人出庭作证。

证人出庭作证陈述的一般顺序:

a.根据法庭所提示的调查事项,由证人就其了解的情况作连贯性陈述;

b.举证方发问,法庭指示证人答问;

c.质证方发问,法庭指示证人答问。控辩双方或者证人对发问有异议的,可以向法庭提出。异议是否成立,由法庭评议确定。

需注意:指导被告人,对证人发问尽量围绕自己能有把握的事实,而忽略模糊的事实。将模糊有争议的事实交由律师发问。尽量针对证人制作较详尽的发问内容,以免遇到障碍时手足无措。

鉴定人出庭作证时,应当确认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9、宣布法庭调查结束。

经确认各方没有新的证据提供和其他事实需要调查后,主持人宣布:法庭调查结束。

10、法庭辩论

主持人可以确定法庭辩论的范围:控辩双方应当主要围绕法律的具体适用问题展开辩论。首先由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然后有被告人做自我辩护,再由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

需注意:提醒被告人,虽然在庭前,律师会将公诉人的观点分析透彻,但难免当庭出现变化。所以,在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时,一定要仔细听。如存在差异,在之后的自我辩护中要涉及。同时,自我辩护应围绕事实,而关于法律及证据适用的问题,尽量交由律师完成。

11、宣布法庭辩论结束。

在确认各方辩论意见陈述完毕后,主持人即可宣布:法庭辩论结束。

12、被告人最后陈述。

最后陈述是法庭希望听取被告人态度以及量刑意见的环节。除一些悔罪表现会产生实质作用,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律师需要提醒被告人,言简意赅,只是提出或无罪或罪轻的请求。如果存在悔罪表现,尽量感人肺腑,能够让人感到真诚。

THE END
1.律师会见当事人应当注意些什么?导读:律师会见当事人之前要注意把准备工作做好。会见当事人前应当检查好自己的相关材料是否完善,自己针对于案件的关键点的提问是否充分并且可以引导当事人给出证据,同时还应当注意当事人的心理状况是否可以接受会见。 律师会见当事人应当注意些什么? 一、律师会见当事人应当注意些什么? https://www.64365.com/zs/1414161.aspx
2.律师会见之会议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律师会见之会议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会见是律师接受委托后了解案件真相的重要方式。如何把握会见的实质效果,对律师和被羁押当事人来说都很重要。 初次见面建立信任关系非常重要。只有把握好与犯罪嫌疑人一次见面的机会,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本关系,家属才能在后续的律师工作中积极配合。 https://www.xiangdaolaw.com/news/705.html
3.三类案件律师会见:流程技巧及注意事项同时,律师也需要就案件的事实、证据及法律适用等进行梳理和分析。在会见过程中,律师需要注意商业礼仪和沟通技巧,确保与当事人的交流顺畅且充分了解其需求和诉求。四、总结本文对三类案件律师会见的流程、技巧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了解这些信息,您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律师会见在法律服务中的重要性并为处理案件提供https://aiqicha.baidu.com/qifuknowledge/detail?id=10901341947
4.刑事辩护律师的会见技巧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核心工作就是要掌握一些对当事人有利的情况。一些律师认为,与案件有关的情况,都体现在办案单位的案卷里面了,当事人该说的也都说了,再去会见也不会有多大意义。这种想法不过是偷懒的借口,既不能让委托人满意,更不能取得优秀同行的赞同。律师应当是天生的怀疑主义者,不能对案件材料不http://www.ahxb.cn/c/14/2015-07-13/1562.html
5.法律援助中心实习报告(精选13篇)(二)协助律师会见当事人以及跟随律师开庭以获得实务技巧 法律理论知识方面,由于本科4年的学习以及刚考过司法考试,我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所以我觉得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便是实务技巧。而这方面获得的捷径就是跟随律师办案。这次实习中因为之后我和律师们熟悉了,更因为主任的特别交代,只要是在吉首市内开庭的案件,我可以跟https://www.ruiwen.com/shixibaogao/7289658.html
6.大四实习报告15篇(二)协助律师会见当事人以及跟随律师开庭以获得实务技巧 法律理论知识方面,由于本科4年的学习以及刚考过司法考试,我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所以我觉得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便是实务技巧。而这方面获得的捷径就是跟随律师办案。这次实习中因为之后我和律师们熟悉了,更因为xx主任的特别交代,只要是在吉首市内开庭的案件,我可以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shixibaogao/20230427080527_6957598.html
7.律师什么时候可以会见当事人?律师普法律师什么时候可以会见当事人? 1、都可以。辩护律师要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看守所要及时安排会见。 2、在侦查阶段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预审部门应设置律师接待室,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办案机关应当在律师提出会见要求后,48小时内安排律师会见。https://www.110ask.com/tuwen/995757512725702040.html
8.刑事辩护全流程实务指引与文书模板(教科书式的规范导航式的流程(二)立案不当的,要求撤销案件、申请检察机关立案监督 (三)申诉、控告与非法证据排除,维护嫌疑人的诉讼权利 (四)轻微刑事案件,促使嫌疑人与被害人和解 NO.2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一、会见应提交的法律文书 二、律师会见的目的、工作内容、注意事项与技巧 三、会见前的准备工作 四、会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87845
9.律师接案技巧范文4篇(全文)律师接案技巧范文(精选4篇) 律师接案技巧 第1篇 律师接案技巧 一 律师接案前需要明白的问题 我们知道,律师行业是法律服务行业,销售的是自己的专业法律知识。和销售有形产品一样,作为供方的律师,必须清楚作为接受服务方的当事人的真正需求。这种知道当事人所想贯穿于整个接待过程。营销有两个层次:初级营销是发现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ougov6p.html
10.教科书式干货诈骗类犯罪各阶段会见技能与技巧.docx教科书式干货诈骗类犯罪各阶段会见技能与技巧.docx,教科书式干货诈骗类犯罪各阶段会见技能与技巧 教科书式干货|诈骗类犯罪各阶段会见技能与技巧 前言 律师接受涉诈骗类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或其近亲属委托后,由于绝大部分当事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处于被羁押状态,所以去看守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08/5332344331004211.shtm
11.论刑事辩护的风险防范承担刑事辩护风险的主体特指律师,除律师之外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担任辩护人的主体,不属于刑事辩护风险的承担主体。刑事辩护风险是在刑事诉讼中,律师为当事人进行辩护或代理的过程中发生的危险。对此,应做宽泛理解,律师在担任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代理人或自诉案件的代理人时所面临的执业风险,也应属于刑事辩护风险。http://www.qylsw.cn/Home/Info/show/id/144.html
12.刑辩律师在庭审中对被告人的发问技巧让当事人和家属心中暗呼过瘾,然而殊不知,这其中虽能展现律师实力,但是也含有一定的表演成分,所谓“内行看门道”,在庭审中,其实最能展现律师水平的是发问环节,内行人,譬如法官、检察官、律师同行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律师提问的方式和内容便可窥探到律师对于案件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其法律素养,因此刑辩律师一定要格外http://www.nnyyyy.com/xs/278.html
13.律师执业经验(精选8篇)没有损害国家社会和当事人合法权利的行为;与法官、检察官、仲裁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相互关系中,没有非工作场所会见的行为,没有请客送礼和指使当事人送礼、行贿的行为,没有假借他人之名向当事人所要财务的行为;没有向司法机关出示虚假材料等弄虚作假的行为;没有从事违法和有悖律师职业道德、公民道德规范,损害律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pf5uyoz.html
14.黑龙江省律师协会欢迎您!5、律师在收费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答:律师收费应当考虑以下合理因素:(1)从事法律服务所需工作时间、难度、包含的新意和需要的技巧等;(2)接受这一聘请会明显妨碍律师开展其他工作的风险;(3)同一区域相似法律服务通常的收费数额;(4)委托事项涉及的金额和预期的合理结果;(5)由委托人提出的或由客观环境所施加的法律https://www.hljlsxh.org.cn/html/1/158/565.html
15.律师会见的十大禁忌李定富律师律师会见的十大禁忌 一、不将卷宗交给犯罪嫌疑人家属查阅、复制,防止泄露案卷材料及其他依法不应公开的信息。 二、不向当事人书信、物品,不递香烟。 三、谨慎传达信息,不为当事人传递案件线索,特别是检举揭发犯罪的立功线索。 四、不能让犯罪嫌疑人用自己的手机打电话。https://m.66law.cn/lawyers/s2211f203c4873_i766868.aspx
16.实习律师实习人员月总结(通用12篇)律师通过其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获取其在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其不是社会正义的化身,也不是为了维护社会正义而存在的,其存在的意义在于通过其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技巧,帮助当事人在如今越来越纷繁复杂的法律规范中,找到当事人最大利益的切合点,简单说,律师是为我们当事人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争取最大利益而https://www.yjbys.com/shixi/shixizongjie/1250240.html
17.律师实习总结精选15篇通过跟随律师会见案件当事人;旁听律师咨询过程学习律师接待当事人的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思维特点;通过旁听庭审了解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律师在其中的辩论技巧、言行举止。有时我也学学组织证据和记录要点,有问题也随时请教。在通过实习工作积累经验,熟悉律师业务的同时,通过与律师的交流和学习我还了解许多关于律师职业的具体情况https://www.jy135.com/shixizongjie/1044885.html
18.辩护律师与当事人办案机关沟通的11个问题从初次和当事人见面,进行沟通交流,让当事人相信并委托自己,到办理案件过程中,继续保持和当事人沟通交流,还要和公、检、法沟通和交流,可以说无处不存在沟通。好的沟通,不仅能够让律师获得当事人以及办案人员信任和尊重的基础,而且能够让自己的意见更容易为他人接受,达到说服的效果。对于沟通、说服方面纯技巧性问题,https://www.zhenggui.com/news/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