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9的资金博弈:气候变化的“南北大战”大陆国内新闻新闻

原标题:COP29的资金博弈:气候变化的“南北大战”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霍思伊

发于2024.12.16总第1168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这是联合国气候谈判历史上最戏剧性的时刻之一。

按照惯例,落槌之前,主席要象征性地问一句:“有没有反对?”但巴巴耶夫略过了这句话。随即,率先要求发言的古巴代表第一句就是:“我要很明确地说,我们不同意!”随后发言的印度代表愤怒地说:“我们对这一结果非常非常地失望。”巴库的深夜在此刻点燃。

COP29召开前不久,10月29日,西班牙在一天之内下了一年的雨,洪灾造成200多人遇难。南部非洲正经历持续数月的极端干旱和“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正如美国气候特使约翰·波德斯塔在COP29开幕日发布会上所说:“今年,全世界每个国家都在经历由气候危机定义的生活。”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携手面对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共同推进能源转型,但这需要大量资金。2024年11月11日—24日在阿塞拜疆召开的COP29的首要任务,就是达成新的气候资金集体量化目标(NCQG)。主席国阿塞拜疆提出“增强雄心”和“促进行动”两个核心主题。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从整个谈判过程到最后闭幕,雄心与现实“结合”的结果,就是只有现实缺乏雄心,“换句话说,雄心不足本身,就反映出当今世界一种深刻的政治经济现实”。

这样的现实下,全球气候合作该何去何从?

从“3000亿”到“至少3000亿”

穆罕默德的立场可以理解。就在两天前,场内已有传言称资金目标可能是2000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代表举行的新闻会上,穆罕默德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玩笑。”几天后,这一玩笑成真了。有智库观察员说:“这甚至不是玩笑,而是一种侮辱。”

发展中国家并非“狮子大开口”。2024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更新了发展中国家的资金需求报告,测算表明,发展中国家到2030年累计需要5.01万亿—6.85万亿美元来支持其气候行动,这相当于每年约1.3万亿美元。此外,联合国气候资金独立高级别专家组(IHLEG)的测算表明,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的2.4万亿美元气候融资中,至少1万亿美元应来自外部资金。

充分的资金是气候行动的前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与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如果各国不采取更多减排行动,本世纪内全球气温将上升2.6—3.1℃,远远超出“1.5℃临界点”,引发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

在巴库的海滩上,气候变化的后果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在全球访客面前。一头15米长的巨大抹香鲸“尸体”在岸边搁浅着。它的身体血迹斑驳,散发腐烂的气息。走近后仔细看,发现这是一个由艺术家制作的仿真模型,气味来自旁边暗藏的一桶桶腐烂的鱼。就在2020年,6000多只死亡的海豹被冲上了阿塞拜疆海岸。

“Trillions!Notbillions!(要万亿!不要千亿!)”越接近谈判的冲刺时刻,会场内这样的抗议声越响亮。然而,另一重现实是,发达国家“几乎不可能”将资金承诺从过去的1000亿美元一下子提升到万亿级,“即使承诺了也根本做不到”,伊曼纽尔·盖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是欧洲气候基金会的全球政策执行董事,曾担任法国气候谈判大使的特别顾问,是《巴黎协定》的主要起草者之一。

他指出,特朗普胜选后,美国大概率会再度退出《巴黎协定》。这意味着,NCQG框架下,美国未来四年的资金贡献将接近于零。这对谈判产生了严重影响,“没有国家愿意补上美国的坑”。同时,欧洲自身的处境也很艰难,很多国家正在进行财政整顿,公共预算捉襟见肘。

几小时后,COP29演变为一场边谈边闭幕的气候大会。闭幕式正式开始时,围绕资金目标的具体数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仍有巨大分歧,经过两次中途休会,最终草案才在午夜姗姗来迟:发达国家在数字上没有让步,只是措辞上进行了微小调整,从“3000亿美元”调整为“至少3000亿美元”,同时承认1.3万亿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刘振民表示,中方对此感到失望。“这次大会对资金问题解决得并不彻底。我们最担心的是,由于资金承诺不到位,下一步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转型以及加强气候适应与减缓的能力建设。”

“杯水车薪,3000亿美元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对《中国新闻周刊》强调,如果按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去折算,3000亿并非过去1000亿的3倍,可能只有1—2倍。据《卫报》估算,到2035年,今天承诺的资金可能还会贬值约20%。再考虑到上一轮资金承诺2009年做出后,到2022年才首次勉强兑现,对于3000亿何时才能落实,邹骥同样表示悲观。

不过,在盖兰看来,从“3000亿”到“至少3000亿”的变化,表明了一个重要事实:3000亿美元只是一个下限,而非终极目标。接下来,人们必须立刻讨论,如何寻找更多资金以缩小3000亿与1.3万亿间的差距。

这也是在最后关头补充的NCQG决议:主席国宣布开启“巴库至贝伦1.3万亿路线图”。巴西城市贝伦是明年COP30的举办地。“显然,COP30也将是一次气候融资大会。”盖兰说。

“谁应该活着?谁应该死去?”

1000亿、3000亿或1万亿美元,对深谙国际金融体系规则的英国经济学家阿代尔·特纳而言,只是数字游戏,更关键的是资金内容。

“是公共资金还是私人融资?包括更广泛的投资吗?有多少是赠款和贷款?这笔钱是用来支持损失和损害,还是气候适应?”特纳曾担任英国金融监管局主席、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主席,目前任国际智库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COP29第一周谈判快结束时,他就对《中国新闻周刊》表达了更深层的担忧:“上一轮1000亿美元的教训是,只有我们清楚这些气候资金的含义,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如果这次还像上次一样模糊不清,未来我们就无法弄清资金是否兑现。”

为何公共资金在国际气候资金中显得尤为重要?盖兰介绍,相较能触达国际资本市场的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但获取气候资金的成本却更高。

OECD对2013—2022年发达国家调动气候资金的统计表明,只有2.8%的国际气候融资流向了小岛屿发展中国家,18%流向了最不发达国家。而在有限的流向最不发达国家的气候资金中,多数用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减缓项目,只有少数流向气候适应,这是因为80%以上的资金形式都是贷款,对缺乏直接短期回报的适应项目不感兴趣,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非优惠性贷款,这进一步加重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

数据分析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如果亲自来到太平洋深处的马绍尔群岛,立刻就能对适应资金匮乏的后果产生“切肤之痛”。作为全球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这个由29个珊瑚环礁和5个岛屿组成的岛国正在“死去”。由于最高海拔仅2米,世界银行2021年发布的预测称,海平面上升1米,马绍尔群岛首都40%的建筑物将被永久淹没。

因此,发展中国家不仅希望新的资金承诺对公共资金占比有明确规定,而且强调公共资金的形式应以赠款和长期低息贷款为主,最好能制定明确的减缓、适应和损失与损害资金目标。据OECD统计,1000亿美元气候融资中,赠款数额仅占28%,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资金用于适应。

另一边,发达国家也面临公共资金的困境。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国际气候融资高级顾问乔·思韦茨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政治经济局势总体不利于各国增加国际支出,许多国家的援助预算正被削减。据他测算,2025—2035年发达国家提供的双边气候资金只会以“非常微弱的幅度”增长,每年4%左右,作为对比,2013—2023年十年间的双边资金增长率约为6.9%。“这是谈判中发达国家对于公共资金承诺很谨慎的原因。”

事实上,这也是未来一个时期全球气候合作绕不开的主要挑战。邹骥指出,从更大的全球经济图景来看,西方世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始逐渐出现严重的赤字问题,美国、欧盟内部都面临结构性经济矛盾,这和《公约》诞生时的20世纪90年代已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还债,受俄乌冲突影响,很多发达国家增加了国防军事开支,再加上能源危机,公共财政中真正用于官方发展援助(ODA)的资金余地越来越小。涉及公共资金承诺的落实,不仅取决于各国谈判代表或总统的意见,关键还在于议会是否批准。近几年,民粹主义与反全球化浪潮抬头,美国、欧洲议会都在整体向右转,对气候变化这类议题更加保守。

双边资金收缩之下,巨大的公共资金缺口只能由多边资金补上。思韦茨指出,要想确保3000亿美元能顺利实现,多边开发银行(MDB)需要在未来十年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然而,如果以能源转型为目标,无论有多少公共资金都是远远不够的,解锁更高资金目标的钥匙,是充分调动更广泛的社会资本。NGO“气候分析”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比尔·黑尔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多年来一直在为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如果无法动员大规模的私人资金,能源转型就永远缺乏“真正的解决方案”,然而,如果公共资金没有大幅增加,私营资金也很难被调动,“二者之间的平衡非常重要”。

实际上,无论公共资金还是私人资金,不仅是资金性质的问题,而且关乎全球的气候应对与能源转型能否以真正公平的方式进行。为了“呼唤”这种公平,基吉纳写道:“让我们看看,当迈阿密、纽约、阿姆斯特丹、伦敦、里约热内卢和大阪,尝试在水下呼吸/距离你们的家乡被淹没还有数十年,但我们只剩几年或几个月……”

成为特使之前,她是一个诗人。目前马绍尔群岛只剩下4万多人口,过去20多年,超过五分之一的人逃离了这里。基吉纳却在2019年底选择“逆行”回来,为家乡写诗、为诗歌拍摄视频。她的镜头里,一个蓝衣女子缓缓走向大海,平静的海水逐渐淹没了她的双脚、小腿、腰部与头发,此时,基吉纳的声音响起:“谁应该活着?谁应该死去?”

“我们被迫成为乐观主义者”

围绕资金的博弈背后,深刻地反映出全球南北互不信任的现实。“这个问题是比给多少钱更为严重的。”刘振民说。

在闭幕大会现场,撕裂一目了然。一边是印度代表激烈地说3000亿美元体现了“发达国家缔约方不愿履行其责任”;一边是欧盟气候特使霍克斯特拉在台下的抗议声中平静地说,COP29将被铭记为“气候融资新时代的开始”,“这是一个雄心勃勃且切合实际的目标,一个兑现承诺的故事”。

盖兰透露,闭幕前,主席国召集了一个闭门谈判小组,主要是七国集团(G7)和几个关键的新兴经济体,却没有包括脆弱的最不发达国家,“从我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错误”。盖兰认为,这些国家才是NCQG资金最需要流向的地方,不应该在它们的缺席下讨论最终的决定。

SIDS和LCDs在大会后控诉,他们的声音没有被听到,气候谈判不应沦为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但恰恰是在COP29大会上,过去几年让世界逐渐走向失序的一些地缘政治矛盾集中爆发出来。

特朗普的胜选给大会开幕蒙上了阴影,阿根廷在极右翼总统米莱的命令下退出谈判。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则受邀参会,巴库迎来了首个来自阿塔的气候谈判代表团。

在数字与资金结构的争论之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另一大“战场”围绕着“由谁出钱”展开。《巴黎协定》第九条规定,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是发达国家的义务,但发达国家这次强调:先扩大出资基础,再谈资金目标,满足一定经济发展水平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国家也应承担一定出资责任。

经过反复磋商,最终的NCQG案文重新明确了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贡献属“自愿”性质,可以通过南南合作等方式,并且这些贡献不会改变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发展地位。“这种贡献和NCQG是完全不挂钩的。”刘振民透露,谈判的第二周,中方一直在和发达国家周旋,强调不要在出资者问题上混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但站在一些西方观察者的角度,发达国家仍为“引入”发展中国家出钱“开了一个口子”:NCQG决议允许“在自愿的协议下”,通过多边银行给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所有气候融资都可以计入3000亿目标。

在邹骥看来,“文字”的角力与博弈背后,隐藏着一个自《公约》诞生30多年以来始终没有解决的深层问题,即针对《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一直存在着理念与立场上的分歧,“发达国家对其责任的认定是很有限的”,这也是当下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挑战。

多位受访专家预测,未来几届气候大会上,关于“共区责任”的争议一定会反复上演,特别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

面对地缘政治的逆风,刘振民指出,一定程度上,本届气候大会也“算是成功的一届”,至少在资金议题上通过了一份相比1000亿美元有进步的决议,尽管与发展中国家的期待有一定差距,但仍释放出相对积极的信号:虽然美国可能“退群”,但《巴黎协定》下的全球气候多边合作还要继续向前走,不会倒退。

“COP29是一次压力测试。”邹骥认为,这说明《公约》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基本结构,还有一定的韧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气候融资小组创始人桑德拉·古兹曼·卢纳则对这种“看不见的韧性”有一个很精妙的描述,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们被迫成为乐观主义者,这是我们都在这里的原因。”

THE END
1.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 到魏晋南北朝,由于北方大规模战乱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https://www.jianshu.com/p/965b65fa4730
2.《劲舞团》公告区久游论坛《劲舞团》公告区 今日: 0|主题: 9574|排名: 6 当前为第1页 /跳转至 下一页 返回 全部 最新公告&活动26 各类问题解决方案177 过期公告&活动8975新窗 全部主题 最新 热门 热帖 精华 更多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最新公告&活动] 【活动】皓月当空-幸运抽奖火热来袭 絗☆憶ˇo 2024-12-13 13:59 0103https://bbs.9you.com/forum-43-1.html?s=product&wap=home&id=332046
3.当代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经济: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电子教案和平与发展的相互联系;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战争与和平;国际体系与世界格局主要分析说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两大阵营的分化和向多极化格局的转换;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和特点;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斗争。 基本概念,时代主题,发展问题,雅尔塔体系,和平演变,国际秩序。 http://read.cucdc.com/cw/2064/12057.html
4.1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有哪些变化和特点(1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有哪些导读目前关于大家提出的1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有哪些变化和特点这个问题,那么小编今天就去收集了一些1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有哪些变化和特点相关的内容来分享给大家。1、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变化 目前关于大家提出的1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有哪些变化和特点这个问题,那么小编今天就去收集了一些1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有哪些变化和https://www.00gg.com/keji/202412/145838.html
5.《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本门课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对当代世界经济、世界政治、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进行宏观概括和综合分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进行分类研究和介绍,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变化、对外战略思想以及对外关系进行重点研究。开设http://mksxy.jci.edu.cn/info/1047/3690.htm
6.中考历史专题复习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https://www.360doc.cn/article/8401517_210232403.html
7.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出现的新变化主要有()A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出现的新变化主要有() A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 B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 C南北经济矛盾与冷战时期基本相同 D北方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始重视南北合作,加强南北对话与合作 E区域或集团内部的南北关系愈益明显地凸现出来https://www.12tiku.com/newtiku/918485/16616197.html
8.当今国际形势分析(精选6篇)(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九)国际关系民主化 (十)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发展的特点? 造成国际形势紧张、动荡的主要根源和最大变数乃是美国强化推行旨在建立单极独霸世界秩序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美国自冷战结束后,依仗独超强势,加紧推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kv6kiai.html
9.冷战结束后南北政治关系有哪些变化?冷战结束后南北政治关系有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 冷战结束后,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西关系朝着有利于西方的方向发展,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在西强东弱的形势下,北方国家将意识形态和安全、军控的重点由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转身南方国家,使南北在政治领域的矛盾凸显出来。具体表现有:https://www.examk.com/p/3279392610.html
10.高考干货:2020高考历史核心思维核心考点2、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提倡节俭,创造“文景之治”。 3、思想上:黄老之术,“无为”的道家治国思想。 4、对外、民族关系:匈奴问题——汉高祖实行剿灭政策,但均告失败,后转为和亲政策。 (二)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继承大统时汉朝面临的问题: (1)、政治上:相权制约皇权,地方诸侯王问题削弱中央集权; https://m.ygjj.com/heyuan/Home/DetailArticle?articleId=452928
11.大国关系演变对东北亚地区格局的影响及其特征大国关系对一个地区格局的形成及其特征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但并非决定性的,地区国家对于地区形势的发展也起着关键作用。大国关系决定一个地区力量格局的基本架构,而地区国家因国内政治因素所导致的政策变化也有可能会改变彼此间的关系组合。同时,在经济相互依存的时代,政治精英们为了执掌政权而进行国内政治博弈时所考虑https://www.icc.org.cn/publications/internationaloberservation/2168.html
12.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超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 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http://www.gaokao.com/e/20181212/5c10ab52d6faf.shtml
13.专题07俄乌冲突透视国际局势的变幻③商业: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④分配:按劳分配。 (6)特点: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恢复商品市场和资本主义。 (7)意义:①促使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②使工农联盟得到巩固,有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③列宁找到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途径。 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7pt2429ct7013n195944.html
14.中国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市场潜力国家,同时中国也使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经济利益是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前进的保障。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以来,经贸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中发展较快的领域,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发展尤为迅速。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有着愈益https://www.lw53.com/lunwen/277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