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江时学:从南北关系的新变化看欧盟与拉美关系的特点

自邓小平提出著名的“东西南北”命题以来,已过去了三十多年。在此期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南北关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甚至还对作为南北关系组成部分的欧盟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关系(以下简称欧拉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与欧盟和拉美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与欧盟在2003年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拉美在2014年建立了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因此,总结欧盟与拉美关系的特点,对进一步提升中欧关系和中拉关系是大有裨益的,对我们深刻理解变化中的南北关系也有积极意义。

一、国际关系领域及南北关系的重大变化

1984年5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说,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南北问题。同年10月31日,他在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再次指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1985年3月4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又强调:“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约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经济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欧美国家和日本是发达国家,继续发展下去,面临的是什么问题?你们的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不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的发展总是要受到限制的。”邓小平所说的南北问题,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自邓小平提出这一著名的“东西南北”命题以来,已过去了三十多年。在此期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际关系领域,最重要的变化主要包括:

一是苏联解体导致冷战结束。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时隔多年后,被许多俄罗斯人视为导致苏联解体“罪魁祸首”的戈尔巴乔夫认为,他在任时推行的改革政策为美国等西方国家与苏联开展友好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是西方却怀着胜利者的心态,未能向苏联提供援助,而是幸灾乐祸地坐视苏联土崩瓦解。他说:“他们(西方)兴奋地摩拳擦掌,说‘太好了,我们几十年来都想着怎么对付苏联,现在它自己吃掉了自己’。”

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说过,“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为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为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马克思和恩格斯描述的那种“世界性”,在某种程度上亦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

诚然,反全球化活动从未绝迹,近几年甚至更为强劲。但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所指出的那样,“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四是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来势凶猛,为产业革命、人工智能、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应运而生创造了条件。科技革命是科学技术在发展和升华的过程中发生的根本性的、革命性的、质的进步。这一革命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已经并将更加有力地对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这一影响既会引发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深刻的调整,也会改变国家在全球国家竞争力排名中的位置;既会颠覆现有很多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也会改变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六是全球问题越来越来越严重。全球问题层出不穷,名目繁多,数不胜数。较为突出的主要是恐怖主义、气候变暖、网络犯罪、难民、传染病以及局部战争。这些问题的危害性超出一国范围,对各国的非传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根治。

过去三十多年国际关系领域发生的上述变化,对南北关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

第一,发展中国家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冷战结束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局面不复存在。诚然,苏联解体后,美国依然是超级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多极化趋势势不可挡,不断发展,形成所谓一超多强的格局。在这一多极化格局中,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不断上升,从而为推动南北关系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终于摆脱了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求生存的被动局面,从而能灵活地实施较为独立的外交政策。

第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强化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性。经济全球化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在生产、贸易和金融等领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发达国家从中获得的收益大于发展中国家,但双方的相互依存性则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化而不断深化。理查德·库珀将这一相互依存性称作“双向敏感性”(two-waysensitivity),亦即双方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换言之,虽然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不平等尚未彻底消失,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也难以消失,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则因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而变得更为密切,在全球价值链中各得其所。

第三,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其与发达国家在南北关系中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讨价还价能力显著上升,发达国家在一些问题上不得不做出让步和妥协。例如,在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强烈要求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11月通过的份额改革方案已落实。这一改革使中国的份额从3.72%升至6.39%,投票权从3.65%扩大到6.07%,超过德国、法国和英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第四,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并未缩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科技创新需要巨额资金和大量优秀的人才,但在财力和人力两个方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缺乏优势。因此,虽然中国和韩国等新兴经济体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扩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例如,信息化领域的巨大进步早已使网络化和信息化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最不发达国家),能够获取互联网服务的人口和中小企业为数不多,因此网络化和信息化无法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受益。国际上的许多学者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南北关系中的“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不会缩小,而是将继续扩大。

第五,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重视为改善南北关系提供了动力。欧盟认为,在发展中国家获得的发展援助中,超过50%的资金来自欧盟及其成员国。欧盟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宗旨是:减少贫困、维护民主价值观和帮助其实施发展战略。美国认为,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促进了美国自身的安全和经济繁荣,体现了美国的慷慨,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自力更生和强化经济活力。日本认为,作为亚洲的第一个发达国家,日本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开发人力资源和推动制度建设而提供了大量发展援助,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且不论美、欧、日的上述表态是否言过其实,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多种形式的援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当然,应该注意到,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迄今为止,只有6个发达国家实现了联合国在1970年确定的对外援助超过国内生产总值0.7%的指标。

第六,全球治理的紧迫性为南北关系开辟了新的合作领域。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从而凸显了全球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发展中国家既是全球性问题的受害者,也是全球治理的参与者。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毫无疑问,在全球治理的各个领域,它们既是重要的参与者,也是发达国家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而且,发展中国家既要与发达国家合作,也要为维护自身的权益而与之斗争。

二、欧盟与拉美关系的特点

1.欧拉战略伙伴关系是欧拉关系的政治基础

任何一种双边关系都是建筑在一定的政治基础之上的。这一基础是否坚固,必然会对其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欧盟与拉美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构成了欧拉关系坚实的政治基础。在1982年4月爆发的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以下简称马岛战争)中,除西班牙以外的欧洲共同体(以下简称欧共体)成员国都明确支持英国,并对阿根廷采取了制裁,而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则同情阿根廷。毋庸赘述,马岛战争对欧拉关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2016年6月28日,欧盟发表了题为《共同愿景,共同行动:一个更强大的欧洲》(SharedVision,CommonAction:AStrongerEurope)的全球战略文件。该文件认为,“在更为广泛的安全议程中,美国将继续是我们(欧盟)的核心伙伴。欧盟将与美国和加拿大在危机管理、反恐、网络安全、移民、能源和气候行动等领域加强合作。”但这一文件也指出,“在更为广泛的大西洋空间中,欧盟将与拉美和加勒比构建更为有力的伙伴关系。欧盟将与拉共体发展多元化的关系,并根据拉美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与不同的一体化组织发展关系。我们将在移民、海上安全和海洋生物保护、气候变化和能源、裁军、核不扩散和军控、打击有组织犯罪和反恐等领域与拉美进行更多的对话。”该文件还表示,欧盟将在签证、学生交流和科技合作等领域加强与拉美的合作,并谋求与南方共同市场尽快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与古巴落实2016年3月达成的《政治对话与合作协定》。由此可见,欧盟在重视美国的同时,也会与拉美在多个领域加强合作。这一愿望显然是欧拉战略伙伴关系稳步推进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2.经贸往来是双边关系的动力

3.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4.欧盟与拉美次区域合作关系稳步推进

5.西班牙与拉美国家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出席人数越来越少的会议(图为第19届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班牙曾多次提出要为中国在与拉美国家发展关系时发挥“桥梁”的作用。如在2005年7月,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在访问中国时表示,中西两国拥有很多共同利益,中国对拉美感兴趣,拉美也对中国感兴趣,西班牙与拉美国家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西班牙愿意帮助中国进入拉美,扩大与中国的合作领域。他还透露,中西两国外交部将成立一个共同工作小组,帮助中国参与拉丁美洲的经济合作,共同促进拉美的发展、和平与稳定。同年11月13-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西班牙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两国发表了联合公报。这一公报指出,“双方还表达了将在全球其他地区、尤其是拉丁美洲地区加强合作的坚定意愿。”2011年1月4日,西班牙副首相萨尔加多在与到访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会谈时表示,希望中西双方“合作开拓拉美等第三方市场”。2015年1月8日,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在接受中国新任驻西班牙大使吕凡递交国书时说,西班牙与拉美国家有着很深的文化和历史渊源,可成为中国与拉美之间的桥梁。

6.“美国因素”并未构成欧拉关系的巨大障碍

美国对中拉关系和欧拉关系的不同姿态显然与冷战思维有关。众所周知,在冷战期间,美国在拉美追求的战略目标是抵御所谓“苏联的共产主义影响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不惜使用“萝卜加大棒”的手段。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美国似乎并没有放弃其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冷战思维,将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在拉美的存在视为威胁。由于欧盟与美国拥有相同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而且美国的拉美的势力范围早已根深蒂固,因此,欧拉关系的发展不会导致美国的不安。

结语

自邓小平提出“东西南北”命题以来,已过去了三十多年。在此期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南北关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强化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其与发达国家在南北关系中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并未缩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重视为改善南北关系提供了动力,全球治理的紧迫性为南北关系开辟了新的合作领域。南北关系的变化也体现在欧盟与拉美的关系之中。概而言之,欧拉关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战略伙伴关系是欧拉关系的政治基础,经贸往来是双边关系的动力,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欧盟与拉美次区域的关系稳步推进,西班牙与拉美国家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美国因素”并未构成欧拉关系的巨大障碍。

(注释略)■

责任编辑:罗震

【解读】江时学:“小马歇尔计划”不会得逞【解读】江时学:巴西的希望为何永远在明天

THE END
1.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 到魏晋南北朝,由于北方大规模战乱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https://www.jianshu.com/p/965b65fa4730
2.《劲舞团》公告区久游论坛《劲舞团》公告区 今日: 0|主题: 9574|排名: 6 当前为第1页 /跳转至 下一页 返回 全部 最新公告&活动26 各类问题解决方案177 过期公告&活动8975新窗 全部主题 最新 热门 热帖 精华 更多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最新公告&活动] 【活动】皓月当空-幸运抽奖火热来袭 絗☆憶ˇo 2024-12-13 13:59 0103https://bbs.9you.com/forum-43-1.html?s=product&wap=home&id=332046
3.当代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经济: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电子教案和平与发展的相互联系;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战争与和平;国际体系与世界格局主要分析说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两大阵营的分化和向多极化格局的转换;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和特点;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斗争。 基本概念,时代主题,发展问题,雅尔塔体系,和平演变,国际秩序。 http://read.cucdc.com/cw/2064/12057.html
4.1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有哪些变化和特点(1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有哪些导读目前关于大家提出的1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有哪些变化和特点这个问题,那么小编今天就去收集了一些1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有哪些变化和特点相关的内容来分享给大家。1、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变化 目前关于大家提出的1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有哪些变化和特点这个问题,那么小编今天就去收集了一些1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有哪些变化和https://www.00gg.com/keji/202412/145838.html
5.《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本门课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对当代世界经济、世界政治、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进行宏观概括和综合分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进行分类研究和介绍,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变化、对外战略思想以及对外关系进行重点研究。开设http://mksxy.jci.edu.cn/info/1047/3690.htm
6.中考历史专题复习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https://www.360doc.cn/article/8401517_210232403.html
7.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出现的新变化主要有()A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出现的新变化主要有() A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 B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 C南北经济矛盾与冷战时期基本相同 D北方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始重视南北合作,加强南北对话与合作 E区域或集团内部的南北关系愈益明显地凸现出来https://www.12tiku.com/newtiku/918485/16616197.html
8.当今国际形势分析(精选6篇)(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九)国际关系民主化 (十)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发展的特点? 造成国际形势紧张、动荡的主要根源和最大变数乃是美国强化推行旨在建立单极独霸世界秩序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美国自冷战结束后,依仗独超强势,加紧推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kv6kiai.html
9.冷战结束后南北政治关系有哪些变化?冷战结束后南北政治关系有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 冷战结束后,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西关系朝着有利于西方的方向发展,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在西强东弱的形势下,北方国家将意识形态和安全、军控的重点由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转身南方国家,使南北在政治领域的矛盾凸显出来。具体表现有:https://www.examk.com/p/3279392610.html
10.高考干货:2020高考历史核心思维核心考点2、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提倡节俭,创造“文景之治”。 3、思想上:黄老之术,“无为”的道家治国思想。 4、对外、民族关系:匈奴问题——汉高祖实行剿灭政策,但均告失败,后转为和亲政策。 (二)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继承大统时汉朝面临的问题: (1)、政治上:相权制约皇权,地方诸侯王问题削弱中央集权; https://m.ygjj.com/heyuan/Home/DetailArticle?articleId=452928
11.大国关系演变对东北亚地区格局的影响及其特征大国关系对一个地区格局的形成及其特征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但并非决定性的,地区国家对于地区形势的发展也起着关键作用。大国关系决定一个地区力量格局的基本架构,而地区国家因国内政治因素所导致的政策变化也有可能会改变彼此间的关系组合。同时,在经济相互依存的时代,政治精英们为了执掌政权而进行国内政治博弈时所考虑https://www.icc.org.cn/publications/internationaloberservation/2168.html
12.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超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 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http://www.gaokao.com/e/20181212/5c10ab52d6faf.shtml
13.专题07俄乌冲突透视国际局势的变幻③商业: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④分配:按劳分配。 (6)特点: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恢复商品市场和资本主义。 (7)意义:①促使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②使工农联盟得到巩固,有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③列宁找到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途径。 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7pt2429ct7013n195944.html
14.中国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市场潜力国家,同时中国也使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经济利益是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前进的保障。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以来,经贸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中发展较快的领域,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发展尤为迅速。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有着愈益https://www.lw53.com/lunwen/277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