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承担什么样的大国责任

西方国家常从它们的国际秩序及其全球利益出发,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未能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并对中国提出了种种批评和指责。毫无疑问,中国应该根据自身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增加对世界的贡献,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但在对谁负责、如何负责以及负多大责任等问题上,仍需要根据自身能力、国家利益及国际社会大多数人的需要来确定。

“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是当前中国较为恰当的身份定位

探讨中国的国际责任,离不开对中国国家身份的界定。

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人均经济份额、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以及其他社会综合发展指标来看,中国在相当长时期里仍只能算作发展中国家,更何况中国还有幅员辽阔且经济仍十分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按联合国标准还有超过1亿的贫困人口。如果把中国与美欧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中国离发达国家都还有很大距离,中国还是一个真正的发展中国家。正如外交部王毅部长所提醒的那样:“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中大国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定位。中国还并非富国强国,要让13亿中国老百姓真正过上幸福生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同时,中国也要自信地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无论是中国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外汇储备,还是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和投资,都表明中国并非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的评价,并不完全取决于该国的人均经济水平,而更多地看其经济总量及其总体的国际影响力。这也是为何中国一再宣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而国际社会总以为中国应该承担更大责任的重要原因所在。

因此,在自身国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也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所应尽的国际责任。而且,坦诚地承认自身的大国地位及国际责任,也有助于中国从更高层面上运筹外交大局并增进自身利益与话语权,也有助于培育国人成熟的大国心态,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改善国内舆论环境以支持中国奉行更加积极进取的外交政策。中国外交需要注重维护并增进自身利益,同时也需要在自身国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体现出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的有机统一。

对谁负责,负什么责任

中国履行国际责任,自然需要与西方主要大国进行合作与协调,共同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国也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并维护现有国际秩序的基本稳定,这是推动国际秩序变革与完善的重要前提。但中国的国际责任不是分担西方大国的霸权成本,更不是去维护它们的私利,而主要是维护并增进发展中国家及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的大多数,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及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最为集中、最为突出的地区。以国际和平与安全为例,2002—2011年间全球共计发生73起国内冲突或国家间冲突,大多发生在非洲、亚洲、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及东南欧的部分转型国家。再以世界范围的减贫与经济发展为例,虽然部分发展中国家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这并未因此改变南北双方在物质财富、发展程度、科技水平和国际地位等方面存在的严重不平等,当今世界仍然是典型的非均衡发展的世界。

以发展中国家利益为重进而增进全人类共同利益,还与中国的利益与身份认同有关。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和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但中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发展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它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概念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知,认为“发展中国家”自始便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概念,而具有更为丰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属性。西方国家在使用这一概念时,通常是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指称那些经济发展水平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欠发达或不发达国家。而在中国的外交思维中,当代“发展中国家”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第三世界”的延续和发展,当代发展中世界的南南合作也与过去亚非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活动一脉相承。虽然亚非各国已相继实现了政治独立,美苏两大集团对第三世界的争夺也已不复存在,但这些曾经并肩作战的亚非拉国家仍然面临实现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的发展任务,在国际事务中也面临相似的政治和外交需求。正是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一如既往地推动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仍是中国外交的重要方面。

中国履行大国责任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中国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既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慎重承诺,也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期待。但是,如何界定自身的责任大小,怎样做才能既有益于自身的发展又能满足国际社会的期待?这就涉及中国履行国际责任时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紧迫的任务仍在于解决国内亟待解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思考和履行中国的国际责任,就需要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基于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而不能超前承担超过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积极推行节能减排的同时,也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在非洲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和非盟所主导的维和行动,不断加大对非安全投入,但中国无意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全面介入非洲的内部冲突,像欧美大国那样去做非洲国家的“保护人”。即便是从军事的角度讲,现阶段中国军队也缺乏大规模的海外投送能力,在军事指挥、信息支持、后勤保障、国际交流等方面还缺乏在海外直接作战的经验。所以,在国际社会对中国责任的期待与中国履行责任的能力之间,还存在事实上的差距。

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互利共赢是当前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中国履行国际责任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在笔者看来,中国不断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和安全投入,是当前南南合作的重要形式,是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实现互助互利、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比如,非洲政局动荡不仅危害着非洲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显著制约了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中国在非洲日益扩大的海外利益带来了直接威胁。因此,不断深化中非安全合作,在帮助非洲国家实现政治稳定的同时,也自然有助于维护并增进中国在非洲的海外利益,这也是一种互利、互助和双赢。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仅只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安全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在维护自身海外利益的同时不断推动发展中国家及全人类共同福祉的增进,在积极参与全球事务的进程中更好地增进自身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是中国思考大国责任的重要维度。

THE END
1.外交部: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外交部: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今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针对日本官员涉台有关言论,汪文斌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我要再次强调,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如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829581439114907&wfr=spider&for=pc
2.什么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近些年,我们经常听到“国家核心利益”这个词。中国的核心科益到底是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太清楚。 国家核心利益就是不惜以军事于段悍卫,不惜通过战争来卫的利益。2011年 ,我们提出了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 2011年9月6日,国务院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第一次展示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有六项: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626/08/29553074_983752774.shtml
3.中国核心利益中国核心利益(2) 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核心利益”指: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习近平强调:任何情况下都“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1]。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https://baike.sogou.com/v66987609.htm
4.中国3分钟丨什么是中国人的“根本利益”?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共产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些人质疑,中国有14亿人,共产党作为唯一执政党,称自己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真的做得到吗? 《中国3分钟》工作室重磅推出“二十大”系列特别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QyMzcxMg==&mid=2650925396&idx=1&sn=fba2b60eaac359967548ff9b32f34fec&chksm=84a77c5bb3d0f54d50c00b2b02386b1bfe564e6c553b2fed39d19b0cc278194cc3d79eac2904&scene=27
5.中国严守核心利益关键时刻寸步难让——焦点直击凤凰宽频当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遭遇挑战和威胁的时候,极可能出现一种零和博弈的结果。即,不是我赢就是你输,不是你赢就是我输。故此可见,在不久的将来,在台湾、西藏、新疆、南海等问题上的多方较量也必然伴随着利益得失、战略进退、战术取舍。https://v.ifeng.com/special/jiaodianzhiji/coreinterest/index.shtml
6.[海峡两岸]国台办: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海峡两岸]国台办: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00:01:38 [海峡两岸]国民党选后浮现“逼宫”争议 00:01:24 [海峡两岸]赖清德还没上任 台湾危机已开始 00:19:48[海峡两岸]国台办: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来源: 央视网 2024-01-17 20:57 内容简介 热播https://tv.cctv.com/2024/01/17/VIDEFWxxdHoD7TOOg5D8PIki240117.shtml
7.中国外交转折年:明确核心利益软硬实力各有专攻从政策层面讲,“巧实力”的一个体现是推行“底线外交”——即明确中国的核心利益,用硬实力划出与大国地位相对应的重重的底线。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日常外交处理的课题,绝大多数都是底线之上的外交,在此领域大可继续推行倾听、协调和共赢的立场。如此软硬实力各有专攻,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各自的效用,构造出一个强大、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306/20/t20130620_24498073_2.shtml
8.杨恕李捷:论我国反分裂主义战略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显然,分裂主义对我国的核心利益的挑战和威胁是直接和全方位的。所以,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应对其挑战和威胁,是反分裂斗争应有的政治内涵。2015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https://zgy.lzu.edu.cn/info/1086/1630.htm
9.中美防长通话“探寻相处之道”,涉台涉海表述引发关注“中国的核心利益绝不容受损” 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如果中美防长都确定出席今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那么他们在新加坡举行面对面会谈的可能性就大幅增加了。当然,这依旧存在不确定性,主要与美方接下来的行动有较大关联。一名研究中美军事关系的专家告诉记者,中方在通话中的表态亮明了中美两军沟通的前https://3w.huanqiu.com/a/de583b/4HQuUz4eyHn
10.202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事关中方核心利益,不容任何外部势力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小编今天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台湾问题的相关内容。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https://m.sd.huatu.com/2022/0328/1301208.html
11.秦刚再谈台湾问题:中国的土地收回来了,就绝不会再失去南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天经地义。我们要正告那些打着国际秩序旗号,干着破坏国际公理勾当的势力: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谁要在一个中国原则上做文章,我们绝不含糊;谁要在中国主权安全上搞动作,我们绝不退让。在台湾问题上玩火者,必自焚。 延伸阅读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4/21/c7593364.html
12.环球时报:挪威用6年搞懂了“不应惹中国”中国唯一一座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就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然而,由于挪威6年前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做出错误举动,双方合作的良好态势就此改变,两国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遭到冲击,多领域合作随之陷入停摆,所有关心中挪关系发展的人士都为此感到惋惜。https://www.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39783
13.理响中国中华文化在新时代扬帆破浪时政新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2306/t20230606_12077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