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外交|为进一步深化中欧关系作出战略指引新闻频道

1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深刻的历史之变,国际形势动荡加剧。中欧作为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双方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这次中欧领导人面对面交流,为中欧关系发展指方向、画蓝图、提信心、增动力,有利于双方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

1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两大力量共担全球责任

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站在双方关系的新起点,中欧关系正呈现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

今年以来,中欧高层互动频密,习近平主席同德国、匈牙利、希腊等多个欧盟国家领导人会晤会见。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中欧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领域高层对话也取得丰富成果。

在7日的会见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欧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符合双方利益和人民期待”。米歇尔和冯德莱恩也表示,欧方期待同中国发展长期稳定、可预测、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总部所在地——贝雷蒙大楼。

近几年,欧洲一些政界人士片面强调中欧之间的“对手面”,刻意忽视中欧之间的“伙伴面”,鼓吹对华“去风险”“降依赖”。这种错误的对华认知对中欧关系发展形成干扰,加剧误解、侵蚀互信。

习近平主席在7日的会见中强调,中欧双方要“总结历史经验”“夯实政治基础”“树立正确认知”。“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

米歇尔和冯德莱恩表示,欧方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关系,不希望同中国脱钩。

在法国国际问题专家布鲁诺·吉格看来,中欧之间的共同点远大于分歧,双方同为全球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在应对气候变化、巴以冲突和乌克兰危机等众多全球性挑战方面有合作空间。

两大市场互补合作共赢

在7日的会见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愿将欧盟作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追求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米歇尔和冯德莱恩表示,希望双方继续加强经贸、绿色、数字等领域对话与合作,共同努力维护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安全。

这是2018年4月16日在德国西部城市杜伊斯堡DIT货运场站拍摄的中欧班列集装箱。

在德国鲁尔区杜伊斯堡,昔日的钢铁工厂近年来已改为物流仓库,一列列中欧班列将满载货物的集装箱运到曾经堆满煤炭的码头。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为当地带来了丰富货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托马斯·克拉伊尼基已在渝新欧德国分公司工作4年,负责海外仓货物装卸和仓库整理。他告诉记者,中欧班列组建的新物流网络,正助力杜伊斯堡成为国际性的贸易物流中心。眼下,班列上的货源品类越来越丰富,包括家居用品、机械零件、高附加值电子产品等。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中所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平台,为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方愿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包括同欧盟“全球门户”计划对接。

2022年2月16日,在华晨宝马沈阳铁西工厂车身车间,机器臂在焊接车身。

在沈阳,投资额达100亿元的华晨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11月22日正式封顶,建筑主体全部完工。近两年,宝马集团已在中国打造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正致力于将沈阳打造成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心,实现电芯、电池、电力驱动系统和电动车都在此生产。

过去20年,中欧贸易额增长近9倍。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经贸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也日益提高。如今,超过四分之一中欧贸易产品是高科技产品,锂电池、新能源车、光伏组件等绿色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中强调,中欧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双方要多做加法,以更深入、更广泛合作拉紧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

宝马集团负责生产的董事米兰·诺德科沃奇说:“中国市场非常强劲,很有活力和韧性。中国式现代化正给全球市场带来重大变化,给外国企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两大文明开放包容互鉴

在7日的会见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欧是“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双方还要加强人文交流,便利人员往来”。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相继复信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学生、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和比利时知名友好人士董博等,亲自推动中欧文明对话,拉紧双方人文情感纽带。

12月2日,西班牙穆尔西亚官方语言学校的中文师生一行10余人来到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参加“中国日”活动。听竹笛演奏、学习茶文化、制作月饼……一天的充实活动中,大家沉浸式体验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

学生中,米格尔·洛佩斯已经学习中文3年,喜欢二胡,最想去中国云南,因为“那里有种类多样的水果和丰富动听的音乐”。

洛佩斯想要来中国看看的愿望如今实现起来更加容易。不久前,中国宣布决定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试行国家中就包括西班牙以及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国家。

2022年9月1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学生们参加匈中双语学校新学年开学典礼。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认为,对欧洲多国公民简化旅行手续,是中国对欧加强文化经济联系的重要信号,也是促进全球相互包容理解的重要举措。这一政策将鼓励更多欧洲人到访中国,亲身体验中国的深厚文化和领先的数字技术。

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建设性、互惠性、全球性,将为亚欧大陆以及世界繁荣稳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总监制:任卫东

策划:倪四义李生江邹声文

监制:冯俊扬韩墨

统筹:闫珺岩孙浩徐扬

主笔:康逸张远

记者:单玮怡于也童付一鸣唐霁陈刚陈文仙王湘江胡加齐谢宇智孟鼎博陈占杰乔本孝

THE END
1.从过境免签看中国开放的万千气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同时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作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首要改革举措进行全面部署。今年以来,随着中国免签政策范围的扩大,为更多外国人来华旅游和工作提供了方便,免签政策亦如一个窗口,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万千气象。 https://www.zgsyb.com/news.html?aid=692607
2.扩大免签政策,中国将开放态度全球胸怀落到实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国扩大签证互惠政策,就是在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背景下,从小处着手,将中国的开放态度、全球胸怀落到实处,践行“务实外交”,真正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中国外交战略自主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https://www.gqb.gov.cn/news/2024/0110/58367.shtml
3.一带一路旅游线路目前各界对其战略意义认识仍然不足,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全世界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和企业更多的了解,使“一带一路”建设能够稳步推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提升中国影响力的战略举措。“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开启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具有https://www.360wenmi.com/f/z9c3tnmjb0dx.html
4.宣传推介海南自贸港对推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海南自贸港建设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的到来,是对这一国家战略的支持和响应;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海外华文媒体在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他们的报道,可以让更多国际人士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开放姿态。http://wenhuachy.com/newsinfo/7807741.html
5.2023年12月时事政治他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坚定不移深化http://www.gzrsw163.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51&id=25381
6.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政策分析在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建设海峡经济圈,积极开展对台先行先试,大力促进“海峡经济区”的形成,符合深化沿海开放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际要求,也是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政策实践,就是对惠台利民政策的进一步深化。https://www.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docid=106961431
7.2024年时事政治试题库与答案20240602.pdf80.1月6日,()周末首次开放面向公众的展览和查找借 阅档案服务。该馆前身是1925年10月10日成立的故宫博物院 文献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档案管理机构,是 专门保管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和皇室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 A.首都档案馆 B.中央档案馆 C.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D.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参考答案:https://m.renrendoc.com/paper/331119568.html
8.观天下:美媒称美1800万人遭“中国网袭”美国情报机构先后监听三卢布狂贬值、中国团免签掀起赴俄旅游热 1、美称美1800万人遭“中国网袭” 西班牙《世界报》网站6月23日报道称,CNN22日报道,共有1800万美国政府的前任、现任雇员和职位申请受到了中国对美国人事管理局计算机系统发动的网络袭击的影响。这个数字是6月初美国政府所说的420万人的4倍多。(参考消息) https://www.guancha.cn/america/2015_06_24_324416.shtml
9.今日关注:中国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对芬兰丹麦韩国等9国三、整体国际形象与战略意义 中国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开放大国的自信和担当。这一举措向世界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通过这种方式打破人员往来的壁垒,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这也是中https://www.360doc.cn/article/44230904_1138347133.html
10.中国对外免签国家有哪些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入境游被认为是旅游市场新的增量机会所在。同时,入境游的增加还是对外开放的一个标志。对外开放是长期的国家战略,对外开放可以增加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入境旅游对于提升国际形象也有着重大的意义,有助于塑造中国的友好国际形象。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免签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63829246620288924.html
11.中国恢复对日免签背后的考量,深化交流,促进共赢科技资讯中国与日本在经贸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恢复对日免签政策,有助于加强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随着旅游和商务活动的增多,两国之间的贸易机会也将随之增加,这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推动日本经济的复苏都具有积极意义。 国际关系的战略布局 恢复对日免签政策也是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一种战略布局,在当前国际形势https://fangetong.com/post/19891.html
12.贵州旅游经济发展12篇(全文)旅游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旅游主体的发展在不断创新。贵州,作为一个旅游大省,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一个需要依靠绿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省份。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具有全新战略意义的发展——“智慧旅游”。 三、制定“智慧旅游”发展战略的意义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4ukrib3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