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慧康养大数据平台构建实施探索
一、智慧康养大数据平台建设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使智慧康养势在必行
山东省是人口大省,老龄人口总量居全国首位,慢性病上升趋势明显,养老服务需求快速上升。济宁医学院护理学院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及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能,融合学校综合资源,建设济宁医学院智慧康养大数据平台,成立济宁市智慧康养技术创新中心,对服务地方乃至全社会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数字化时代为智慧康养提供了新技术支撑
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潮流中,知识和信息的传递、需求和诉求的表述、社会交往和金融贸易等均可被数字化表达,因此养老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智慧康养可依托数字化信息,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以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与数字技术实现智能交互,同时也将推动适宜化、个体化的养老模式,老年人可主动选择运用设备或技术。济宁医学院智慧康养大数据平台贯彻了以老年人为中心的理念,为老年人打造健康愉快、有尊严、有价值且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晚年生活。
二、智慧康养大数据平台实施路径
(一)围绕智慧康养的四大特点,实现“养老”和“为老”服务
(二)探索智慧康养的四种模式,打造一体化数字网络平台
目前养老服务行业内认可的智慧康养主要有智能家居模式、远程技术支持模式、多方参与模式和养老管家模式。智能家居模式主要是针对独居的老人或活动困难、有功能障碍的老人,通过环境感应装置和监测设备,向智能控制器提供信息,从而提高老年人生活的自主性和舒适性,并保障生活安全。远程技术支持模式主要是应用远程通信、远程视频、远程监测以及远程医疗等新技术,辅助解决养老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多方参与模式主要是通过大数据平台和管理平台将政府部门、服务商、志愿组织等多方参与主体整合统一。养老管家模式主要是将养老管家作为连接老人和服务商的中介,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济宁医学院护理学院在智慧康养大数据平台建设中,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和赋能下,以“家庭—社区—养老机构”为起点,以智能终端设备为载体,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整合政府部门、社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资源,打造“居家照料—智能交互—健康管理”一体化的数字网络平台,为智慧养老提供有效支撑。
三、构建智慧康养三阶平台
智慧康养大数据平台扎根在中国的土地上,其发展也必然带有中国特色,济宁医学院护理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现代养老服务中,打造中国式智慧康养三阶平台。
(一)“智慧助老”平台
“智慧助老”平台达到增、减、防、治的目的。“增”即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智能多功能病床”可解决长期卧床老年人翻身、移动、洗浴等问题。“减”即减少认知负担,智慧平台可根据个性化的需求为老年人推荐值得信赖的服务和物品。“防”即防止老年人发生意外或出现风险,如“跌倒检测可穿戴设备”可防止老人跌倒,并可以进行预警;“智能手环”可以设置电子围栏,预防老年人走失。“治”即对老年人所患疾病进行辅助治疗,例如“智能药盒”,可提供定时服药提醒等功能。
(二)“智慧孝老”平台
(三)“智慧用老”平台
“智慧用老”平台既可充分利用老年人的经验智慧,将老年人的经验、知识和技能等运用到家庭和社会,实现“老有所为”,还可通过平台实现知识传递。
四、大数据和云平台在智慧康养行业中的运用展望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养老,可以收集老年人的健康、生活、社交等数据,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和报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通过统计老年人的动态数据,进行深度计算、分类管理,为老年人提供特需化、个性化的服务。
随着智慧康养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运用,团队将进一步开发互联网、区块链、智能穿戴和监测设备等产品和技术,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社交互动、家庭服务、安全保障等系统化服务,为国家养老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