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题(2014上半学期)说明:这是本人在考试后通过回忆写的,也许每一道题的叙述不是那么准确,但关键的要点是没有记错的,仅供学弟、学妹们参考。
提示: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讲座的内容,尤其是填空题最为突出,简答题和简述题不要背太多,只要看看资料,临场发挥吧!一、名词解释(6选5):1.教育技术:2.多媒体课件:3.媒介素养:4.整合能力5.教学反思:6.信息化教学设计:二、填空1.“三通”指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网络空间人人通2.写出两个现在教学很常用的教学媒体、3.教学评价分为相对评价和、4.多媒体课件课分为学生使用和5.国内用的多媒体评价方法、组织评价、使用中评价6.课件有单机版和7.媒体有有、听觉媒体、、交互媒体(差的记不起来了)三、简答题(4选3差一题不记得了)1.教学反思对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性?2.分析学习者特征主要分析哪几方面?3.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编写教案的区别?四、分析(3选2差一题不记得了)(1)作为即将去进行教育实习的老师,请谈谈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2)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请你针对此现象给出一些建议2.谈谈多媒体教学的缺点,请就此谈谈你对多媒体教学的看法。
综合题(2选1)1.你网上在线提交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名称是请画出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流程图。
2.因特尔未来教育的文件夹结构,并说说创建学生作品集的原因。
OOMC第1单元现代教育技术概论目录CONTENTS第单元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1.1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与发展1.21.3现代教育技术的时代意义1.1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23今41信息时代,一切都在变,信息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类已经完全进入了全新的时代——信息时代。
信息社会的两大现象:知识爆炸信息海洋123志4(一)教育的四次革命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正在构建4A模式:AnybodyAnytimeAnywhereAnycontent教育观念的变革现代教学观:教为中心、知识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问题中心1现代学习观:在校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2现代教师观:“教”转变为“导”3现代媒体观:知识载体转变为认知工具4现代人才观: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5学习时空观:随时随地学习6现代课程观:知识中心,书本中心转变为以人为本、特色化、个性化、多媒体化7(二)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变革教学环境的变革黑板加粉笔现代数字媒体教学工具(二)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变革传统的教室智慧教室教学环境的变革(二)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变革信息时代人类的知识快速增长,教育中要传授的知识技能越来越多。
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变革(二)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变革传统的班级教学,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要求。
网络课程、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在教育领域里运用发展,使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成为必然。
教学方式的变革(二)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变革数据挖掘、学习分析等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泛在学习从理想变为现实。
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信息化教学的背景2、知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3、熟悉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4、建立良好的教学技术意识关键词农远工程;教育技术;课程;评价一、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1、发展趋势:教学点:模式一升级为模式二光盘播放升级为数字资源全覆盖小学、初中: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二、学习终端的变化趋势三、学习环境的变化趋势1、有线互联移动互联互联网物联网数字校园智慧校园2、教育技术已是信息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基本目标a.感知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领会信息时代教与学的特点;b.了解信息时代的课程改革,体验新的课程形态;c.学习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d.初步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e.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知行合一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1、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后巴别塔时代,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约公元前14世纪,铁器时代,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六世纪中国隋代刻板印刷,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19世纪,、广播、电视的使用。
第五次: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我们正处在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2、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认识广泛的应用性——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作用的不可替代性——信息技术已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元素之一。
新的学习秩序正在建立、新的学习生态正在形成学习目标1、领悟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了解技术环境中成长的学生3、知道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技术;改变;学习者;信息化提纲1、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2、信息时代的教与学3、实践中的教育技术思考4、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一、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1、技术改变了历史、生活方式、信息传播方式、人际交往方式、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世界(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社会前进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知识革新的推进器。
第四套答案1、我国的电化教育的发源地和早期主要活动地是西北内陆地区A.正确B.错误2.实物投影器只能投放印刷品不能投放实物A.正确B.错误3.掌握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布鲁姆关于学校学习模式之上的。
A.正确B.错误4.第一代远程教育的通信特点:主要是单向传播,并有时辅以现场指导。
A.正确B.错误5.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比较正规的评价活动。
A.正确B.错误二.单选择注:每题1.5分,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6.系统的哪个观点要求人们将目光集中在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系统的成份性质,并合理地提供系统保持稳态所需的能量。
A.动态观点B.功能观点C.层次观点D.开放观点7.()对知觉的研究中,提出了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个概念。
A.威特金B.格雷戈克C..皮亚杰D.维果茨基8.计算机在处理各种编码信息时,其处理的基本方法是A.把信息存储到计算机B.建立数据库C.检索D.利用网络9.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远程教育系统的软件环境:A.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B.教学、教务管理系统C.测试系统D.电子邮件列表服务器10.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
A.系统的整体观念B.系统的关联观念C.系统的等级结构观念D.系统的动态平衡观念三.多选择注:每题1.5分,有一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
少选、多选都为0分。
11.下列哪些属于信息时代教学模式范畴?A.说教式教学B.学生探究为主C.交互式学习D.行动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12.下面那几项是泰勒提出的评价理念的特点A.提出形成性评价B.提出总结性评价C.把评价与目标相结合D.用评价管代替了传统的测验观13.教学资源具有如下一些特性:A.使用针对性——为促进学习而开发和使用B.成本高昂性C.分蘖性与衍生性D.智慧密集性14.按网上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功能特性来分,可分为()。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范畴?A.多媒体教学B.网络教学C.信息技术D.传统黑板教学答案:D2.以下哪种教学方法属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A.讲授法B.案例教学法C.模拟教学法D.以上都对答案:D3.以下哪种软件不属于教育技术软件?A.PowerPointB.WordC.PhotoshopD.Python答案:D4.在网络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模式属于异步教学?A.BBS论坛B.视频会议C.实时在线课堂D.以上都对答案:A5.以下哪个不属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A.提高教学效率B.激发学生兴趣C.提高教学质量D.增加教师负担答案:D二、填空题6.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四个方面。
答案: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信息技术、教育软件7.在网络教学中,异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
答案:BBS论坛、电子邮件、网上作业8.教育技术软件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四大类。
答案:教学设计软件、教学管理软件、教学评价软件、教学资源软件9.以下属于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
答案: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音响设备三、判断题10.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
()答案:正确11.网络教学只能进行同步教学,不能进行异步教学。
()答案:错误12.教育技术软件只能用于课堂教学,不能用于课外辅导。
()答案:错误13.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教育公平得到了更好的实现。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4.简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答案: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2)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4)促进教育公平: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有助于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5)培养创新精神:现代教育技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须知(上机测试90分钟,闭卷)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四、问答题(第1-3道为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4道为论述题,15分)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论一、谈谈自己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1、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协会(AECT)提出了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2005年,AECT又对上述定义作了修正提出了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二、教育技术有哪些研究领域1、设计领域2、开发领域3、利用领域4、管理领域5、评价领域三、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什么其内在结构和目标体系有哪些1、概念:从各种资源获取、评估和利用及表达信息的能力2、结构和目标体系:第一层:驾驭信息的能力第二层:运用信息技术的高效学习与交友能力第三层:信息时代的人格教养四、教师的信息素养由哪些内容构成1、从知识层面上理解2、从技术层面上理解3、从应用层面上理解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是什么目标是什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1、改变传统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效率和效益2、培养教师和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3、培养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第三章教师媒体素养一、什么是媒体和教学媒体媒体:有两层含义,第一指承载信息的载体,第二指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也可以指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教学媒体: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
二、教学媒体的分类有哪些1、按教学媒体发展的先后分:传统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何克抗1999)。
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忽视或抛弃对传统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知识点】教育技术是除教师、学生、教材等传统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外的第四要素。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资源和过程。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
教育技术发源于美国。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包括“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三个部分。
其内容均涉及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它们全面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A.教育教学动态类信息资源B.教育教学理论类信息资源C.教育教学经验类信息资源D.教学辅助素材类信息资源15.系统论认为,()、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
A.整体性B.关联性C.可知性D.等级结构性第五套答案1.干扰仅存在于传播的通道中。
A.正确B.错误2.远程传播媒体包括无线电报、有线电报、无线电报传真、录像带、光盘。
远程传播媒体:包括无线电报、有线电报、无线电报传真、广播和电视。
A.正确B.错误3.根据印刷与否,可以将媒体分为可印刷媒体和不可印刷媒体两大类,其中可印刷媒体包括计算机软件等等。
A.正确B.错误4.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自动化的计算机教学技术,是教师将计算机用做教学媒体,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自动化的计算机教学技术,是教师将计算机用做教学媒体,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
A.正确B.错误5.活动课程只适合于课外活动而不适合于课堂教学活动课程不但适合于大部分课外活动,也适合于许多课堂教学。
1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巴教育目标分为哪几个领域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A.情感B.技能C.道德D.认知12.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的科学;是研究人类()信息的现象及行为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A.制作B.传递C.接受D.加工13.在媒体的发展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种认识,包括A.是人体的延伸B.是信息C.是人为创造的D.信息与人的相互作用14.对以下符号加工理论认识正确的是:A.符号加工理论是计算机执行的符号信息加工为基础的传统的信息加工理论B.教师可以通过外部表征向学生传递一组信息C.horton(1994)在表征中增加例如两个额外的因素:学生情景和心理D.学习者可以形成自己的表象,并运用它在特定的情景中,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建构新知识15.网上信息资源的搜索方法有()。
A.利用已有的网检索工具B.通过权威站点的推荐与链接C.通过印刷媒体的介绍D.通过教师介绍第六套答案1.在个别化教学系统的基本结构中,“媒体”和“实际设备”是一回事。
A.正确B.错误2.问题课程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A.正确B.错误3.无声电影不属于多媒体资源。
A.正确B.错误4.教学评价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学评价的基本范围、内容、过程和程序所做的相对固定的规定。
A.正确B.错误5.价值性原则就是指在选取研究课题时要从理论到应用、历史到现实、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角度考虑研究课题的社会价值。
6."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A.74定义B.77定义C.94定义D.70定义7.下面哪种传播不能很快或即时取得反馈信息。
A.大众传播B.内向传播C.人际传播D.组织传播8.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代表为:A.史密斯-雷根模式B.狄克-柯瑞模式C.肯普模式D.IDI模式9.过分强调可测的教育目标的课程开发模式是:A.过程模式B.目标模式C.经验模式D.情境模式10.()的发表标志着系统论的诞生。
A.一般系统论B.关于一般系统论C.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D.系统工程三.多选择注:每题1.5分,有一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
A.学习者的特征B.学习任务C.客观条件D.个人爱好14.记录观察结果的方式有:A.频数记录B.评等记录C.描述记录D.连续记录15.以下不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模式的发展变化阶段的是()。
A.描述与观察研究B.ATI研究C.价值研究D.实用研究第七套答案1.干扰仅存在于传播的通道中。
A.正确B.错误5.活动课程只适合于课外活动而不适合于课堂教学A.正确B.错误二.单选择注:每题1.5分,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巴教育目标分为哪几个领域A.情感B.技能C.道德D.认知12.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的科学;是研究人类()信息的现象及行为规律的科学。
A.利用已有的网检索工具B.通过权威站点的推荐与链接C.通过印刷媒体的介绍D.通过教师介绍第八套答案1.媒体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教育技术的发展A.正确B.错误2.场依存性的学习者善于学习理工科的学习内容,他们往往能提出自己的目标,能够进行更好地分析,愿意独立学习,个人钻研,对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能重新组织,较适合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
A.正确B.错误3.不同媒体的接触面不同。
A.正确B.错误4.网络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管理。
A.正确B.错误5.Internet网上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本身没有客观价值,只有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充分应用才能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