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邮政编码:130024
学院简介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24567人,其中,本科生1436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478人,外国留学生724人。
著名的高等学府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校本部地处人民大街中段,净月校区设在风景如画的净月潭旅游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150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占地80万平方米,净月校区占地70万平方米。
学校原名东北大学,建校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定址于长春。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良将军的胞弟张学思为学校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张如心、成仿吾、丁浩川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职务。现任党委书记盛连喜教授、校长刘益春教授。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9575人,其中,本科生1446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583人,外国留学生164人。
草地生态工程实验室是国家级专业实验室,植被生态科学实验室、多酸科学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校还设有教育部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农村教育研究所和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东北师范大学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在全校1401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48人,副教授431人,博士生导师184人。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历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东北师范大学素有“花园式”学校的美誉。夏日的校园,绿草如茵,杨柳依依;冬日的校园,瑞雪飘飞,银妆素裹。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新建了净月校区,在校本部全面维修改造并新建了一批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舒适环境和良好条件。学校建有两座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56万平方米,藏书量263万余册(不含电子图书)。有阅览座位4643个,有近900台计算机供学生检索和浏览网上文献,是国内高校图书馆中藏书丰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图书馆之一。学校还建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旱冰场、游泳场和国内高校一流的塑胶田径运动场、室内田径馆等。学校建成了现代化校园计算机网络。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的自然博物馆和2.3万平方米的综合体育馆正拔地而起。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周末社团文化活动、大学生文化节活动等,使大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和熏陶。东北师范大学红烛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全国性影响,2003年红烛志愿者协会被评为十大中国杰出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60年来,已有18万余名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四面八方,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
设施建设
学校建有两座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量约343万册,阅览座位5045个;有较完善的数字图书馆平台,馆藏各类电子资源45.6T,拥有各种数据库107个,其中自建数据库20个;有近900台计算机供学生检索和浏览网上文献,是国内高校图书馆中藏书丰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图书馆之一。
学校还建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旱冰场、游泳场和国内高校一流的塑胶田径运动场、室内田径馆等。东北师范大学综合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1个能容纳近6000观众的综合比赛馆和9个训练馆组成,是国内高校中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综合性体育馆之一。
东北师范大学地处北国春城—吉林省长春市,本部校区位于宽阔笔直的人民大街中段,学府林立,人才荟萃,净月校区位于长春国家级森林公园净月潭旅游风景区内,群山环抱,绿树掩映。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东北师范大学走过了一条辉煌的道路,成为一所著名的“人民教师的摇篮”;在这块丰沃的黑土地上,一代代学子在这里学习和创造,陶冶着“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憧憬着做人民教师的远大理想。
东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这样以周扬为队长、张如心为副队长的延安大学部分干部、教师组成的“松江支队第四大队”告别延安,开赴东北。
1946年元旦前后,东北局指示著名作家舒群创办“东北公学”,同年2月以“依照民主政府建设新东北之方针,广集各级学员,以造就行政技术及师资等实际工作人才”为目标开始招生。不久东北局决定将“东北公学”改名为“东北大学”,任命张学良将军的胞弟、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思兼任校长,校址设于本溪。至此,一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大学,迎着纷飞东北师范大学的战火在东北大地上诞生了。她为东北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学习革命理论的基地,引导他们走上追求真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道路。
建校伊始,为局势所迫,学校辗转颠沛,1946年3月15日转至安东(现丹东市)后,继续转移经通化、梅河口、吉林,于4月26日到达长春。校址设在当时长春著名的建筑之一“海上大楼”。5月,由于国民党反动军队向公主岭进犯,学校再度北撤。27日到达哈尔滨市,除留部分师生接收哈尔滨医科大学,继续北撤。6月1日,最后一批师生到达北满根据地佳木斯市。学校定址于“满赤医院”,开始了新的历程。在历时3个月,行程1500余公里的北撤中,学校的队伍不断壮大,干部、教师始终和同学同甘共苦,表现出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显示了党的干部的优秀品质和作风。青年学生们在艰苦历程中,表现出了积极向上、追求真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决跟着共产党走的革命意志,显示了一代英才的风貌。他们是先驱,是榜样,在学校创建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1947年5月9日深夜,东北大学学生、刁翎县土改工作团团员李雷,被土匪杀害。中共刁翎县委为他修建了烈士墓。
1947年5月12日,东北大学学生张建堂在参加土改时,同土匪激战中光荣牺牲。中共刁翎县委为他修建了烈士墓,并将刁翎村改名为建堂村。
1947年,东北大学学生在佳木斯过着艰苦的生活。
1948年4月,东北大学宣传队为群众演剧。
1949年3月,东北大学学生刘自然率东北学生代表团出席第十四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
1949年10月1日,东北大学师生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
1949年11月6日,东北大学青年团、教工会、学生会召开庆祝党公开大会。
1950年4月,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隶属教育部,成为一所以培养新型的中学师资为目标的高等师范院校。1952年,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成仿吾到该校担任党委书记兼校长。成老到校后,带领全校干部、教师实行正规化办学,狠抓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加强科学研究的领导和管理,充实教师队伍,弘扬延安精神,使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时我国最有影响和最具发展实力的师范大学之一。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重新划归教育部领导。198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了“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名,一个蓬勃发展的师大在高等师范教育的沃土又开始了新的耕耘。
东北师范大学传承、弘扬的是老一代革命家所积淀的光荣的革命传统,践行的教育理念是“尊重的教育”。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5万名优秀中学教师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东北师范大学以卓越的人才培养质量、良好的学术水平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蜚声海内外,成为有志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青年学子追求和向往的地方。
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为东北师范大学题词:“办好师范教育,培养优秀教师,提高民族素质”,这是党和人民对东北师范大学的拳拳重托和殷殷厚望。跻身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师范大学行列,以研究型、综合性的姿态跨入崭新的21世纪已经成为今天全体东北师大人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师大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师大人,为创造东北师范大学更加辉煌的未来,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断拼搏,不断奋进。
2007年5月,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东北师范大学担负起了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的重任,东北师范大学将继续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师资力量
东北师范大学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在全校1516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38人,副教授516人,现有本校在岗博士生导师276人。有享誉海内外的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历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4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
在校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书记校长
张松如1946年02月—1946年09月张学思1946年02月—1948年06月
张如心1946年10月—1948年07月张如心1948年07月—1952年09月
何锡麟1948年08月—1949年10月成仿吾1952年10月—1958年08月
李先民1949年11月—1952年09月丁浩川1958年09月—1961年08月
成仿吾1952年10月—1959年02月黄彦平1961年09月—1964年07月
胡绍祖1959年02月—1964年04月亚马1964年08月—1968年10月
黄彦平1964年05月—1970年12月
1971年01月—1977年09月文革时期
车敏瞧1977年10月—1981年01月刘光1979年10月—1981年01月
黄彦平1981年02月—1983年10月黄彦平1981年02月—1983年06月
樊万清1983年11月—1989年09月郝水1983年07月—1986年10月
牛林宗1989年10月—1993年12月黄启昌1986年11月—1992年11月
周敬思1994年01月—1999年04月王荣顺1992年12月—1998年10月
盛连喜1999年05月—至今史宁中1998年11月—2012年4月刘益春2012年4月—至今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盛连喜
校长刘益春
刘益春,男,汉族,1962年12月生,吉林辉南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副校长(二级职员、正校级)张治国
副校长薛康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杨晓慧
党委副书记马尚
副校长柳海民
副校长赵鑫东北师范大学现任领导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莹
副校长张绍杰
副校长苏忠民
教学机构
院系
人才培养
建校60多年来,已有20万余名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四面八方,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
迈进新的世纪,东北师范大学正按照“充分彰显办学特色,走强校之路、走开放之路、走和谐之路”的发展思路,积极践行“尊重的教育”理念,坚持教育创新,发展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师范大学。
组织机构
学校办公室
净月校区办公室是在原净月校区联合办公室基础上形成的学校直属行政单位,下设行政工作办公室、后勤管理办公室和财务工作办公室。其中财务工作办公室,业务上为学校财务处派出单位,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方式。净月校区办公室负责净月校区行政、后勤的管理监督工作,以及校区同学校本部之间、校区各单位之间的协调、服务等项工作。
净月校区办公室
纪监委
纪监委的工作职责是:受理对党组织、党员和监察对象违反党纪政纪的揭发、检举、控告和申诉;检查、处理党组织、党员和监察对象的违纪案件;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党员党风党纪教育和行政法规教育;开展行政监察工作。
党委组织部
党委组织部是学校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主要工作是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建设、中层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教育与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发展党员工作、知识分子工作。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统战部
主要工作职责是:协调联系民主党派,协助民主党派开展工作;党外中高级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落实党的侨务工作,联系归侨、侨眷、海外侨胞;接待台胞,联系台属;组织协调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组织协调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组织校内各级政协委员开展工作;宣传统战政策,开展统战理论研究。
党委学生工作部
党委学生工作部是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下设综合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在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统一规划全校学生工作,制定学校学生工作整体行动计划,协调学生工作各部门之间关系,督促学生工作各部门落实学生工作规划,负责全校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把握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学术发展方向,推动全校文科学科建设与改革;推进文科科研机构和研究基地建设与发展;负责全校文科各级各类项目申报、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成果评奖、社科统计、出版资助,文科科研机构管理及其它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关的管理工作。
研究生院
人事处
合作与交流处
作为执行学校涉外政策、协调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务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全校外事活动,为院系的教学、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信息;负责外事接待活动的策划、实施和交流计划的统筹管理;负责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与管理,负责长短期外国专家的聘请、报批和管理;合作办学的联络、审核和报批;负责教职工三个月以内和学生因公出国(境)的审批与管理;负责对港澳台地区的一切交流、合作活动的审批、联系和管理。
学生处
就业指导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是我校全面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专门机构。下设资助办公室、贷款办公室、综合办公室三个科室。主要工作职责:本科学生资助对象评定;各类资助款的筹集、管理、发放;资助项目设计、实施;校内外勤工助学工作管理;国家助学贷款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本息催收;本科学生资助对象的教育、指导;学费催缴;本科生助学金发放。工作理念:敬事守信、节用爱人。
财务处
审计处
审计处主要职责:负责开展全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工程修缮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合同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各类审计工作,加强和促进学校管理,规范经济秩序,防范经济风险,提高办学效益,维护财经法纪,为我校新时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证。
保卫处(党委武装部、校综合治理办公室)
保卫处与武装部、校综合治理办公室合署办公,下设治安科、防火科、调研科、人民防空办公室,负责全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离退休工作处
1992年4月,学校设立离退休工作处,下设离休科和退休科。负责离退休人员的服务和管理;组织离退休人员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配合学校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有益于离退人员身心健康的活动;支持离退休人员发挥作用;落实离退休人员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资产管理处
基建处
后勤管理处
后勤管理处成立于2002年1月,代表学校行使管理全校后勤工作的权力。设有工程管理科、综合管理科、爱卫会办公室。后勤管理处已初步理顺了体制,转换了机制,全面实施其对学校后勤工作的规划、管理、协调和监督的职能。
工会
校工会是学校教代会、工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处理教代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工作,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工会特色的各种活动,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帮扶解困工程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团委
妇委会
东北师范大学妇委会成立于1996年10月21日。学校妇委会是学校党委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女教职工和女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妇委会的工作宗旨是:把为广大女教职工和女大学生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妇委会的主要职能及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创设男女平等、有利于女性成才和发展的平台,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女教职工和女大学生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为东北师范大学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校友会
1990年东北师范大学校友会成立。1995年由长春市民政局正式批准注册。业务主管部门是长春市高校工委。现任会长是史宁中校长,现全国有28个城市建立了校友会,还有22个城市的校友会正在筹建之中,共有19万校友。校友会下设校友工作办公室,原与学校办公室合署办公,从2003年起列为独立行政部门。自办、发行内部刊物《东北师大校友》。东北师范大学校友会的宗旨是: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校友。东北师范大学校友会的任务是:弘扬东师精神,扩大学校影响。联络校友感情,宣传校友业绩。
重点学科
该项目主干学科领域近五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项目3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十一五”规划项目29个;境外合作项目2项;教育部各司局专项14个。近五年,在《教育研究》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33篇,CSSCI刊物以上论文280余篇,被《新华文摘》转载13篇。出版高质量的学术专著40余部。形成并提交了众多有影响的决策咨询报告,均被采纳或部分采纳。队伍成员共获得各级奖励70余项。其中教育部以上奖励10余项,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50余项。
全球视野下的亚欧美文明及其互动关系
“地域文明重点问题研究书系”(共21部,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和“世界文明史研究丛书”(4部,上海三联书店)是该学科建设项目的部分代表性成果;以古典学文献整理为核心内容的“日知古典丛书”和以亚述学为核心的“西亚楔形文献研究”系列论著,都在国内外学界显现出极鲜明的特色。这些成果为该项目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前提和理论铺垫。
真核生物基本生命活动和人类疾病的分子细胞生物学
我国东北草地、湿地生态过程、功能及修复技术基础
东北地区人地关系的时空过程研究及其成果应用
该项目组“中国边疆地区历史与社会研究东北工作站”针对我国同朝鲜半岛国家关系提出的“东北边疆title沿革史”研究报告于2000年获得胡锦涛同志的批示。2006年作为主持单位完成了国务院“东北振兴规划”(2007年8月国务院通过)。2004年编写的咨询报告“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几点战略思考”、2005年提交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离不开内蒙古东四盟市”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2006年项目组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完善主体功能区划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获准立项。项目组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各部委重大(重点)项目8项、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均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为该项目的深入研究和学科未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多酸及光发射材料与应用
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重大问题
该项目主干学科领域,共发表学术论文430余篇;获全国性奖励5项,省部级奖励14项,其中一等奖4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出版较高水平学术专著17部,出版教材(教学用书)13部,其中,《德育哲学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等专著,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0项,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和重大委托课题各1项,这些成果和课题研究,为该项目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该项目是“211工程”三期新增项目,依托的主干学科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吉林省重点学科),依托的平台有应用统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分子表观遗传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学科的研究队伍总人数为35人,其中,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一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教育与心理测量、生物医学统计、信息统计与数据挖掘。
该项目主干学科共承担了20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课题(“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3项,总经费达634万元。出版专著5部,共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SCI检索论文70余篇。近两年共获教育部及吉林省科技奖励6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
专业介绍
网络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是全国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之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批准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东北师范大学自成立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各类人才20万余名。每年近40%的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研究生和本校研究生。
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将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师资及教学资源传达各个网络教育学员。成立至今,多数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毕业生在工作待遇、生活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招生对象
1、报考专升本科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文凭
2、报考高中起点本、专科须具有高中或中专等学历文凭,
三、学习模式
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习模式同往年一样:课件学习+网上导学+网上答疑讨论+课程作业+学习中心导学辅导+集中考试+毕业论文。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比重约30%。
四、毕业
对于在规定期限内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完成实践教学等环节(本科通过教育部公共课程统考,并参加毕业论文设计或答辩),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学校将颁发相应的专本科毕业证书,报教育部电子注册,符合条件者颁发学士学位证。
研究中心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级实验室。植被生态科学实验室、多酸科学实验室、应用统计实验室、分子表观遗传学实验室、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实验室(在建)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生态系统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实验室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动力电池实验室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学校还设有教育部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建)、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科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微纳光电材料科学与技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人类干细胞库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农村教育研究所和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东北师范大学研究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教育部东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东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等全国性培训研究机构设在我校。学校还设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实验学校、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学园和以出版教育类书籍而饮誉海内的高校出版社等。
科研成果
学校以科学研究为强校之本,不断推动科学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发展。2006年至2010年底,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5亿余元。人文社科领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清史工程项目等82项,自然科学领域承担国家“863”和“973”计划项目、教育部和科技部重大项目96项。
2006年以来,CSSCI论文5000余篇,SCI论文数2000余篇,2009年SCI论文被引用次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20位。2001年以来,人文社科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35项,其中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2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12项;自然科学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共79项,其中国家级奖励4项,部级奖励18项,省级奖励57项。
荣誉成就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形成了以生命科学、生态学、教育学、历史学等为代表的、在我国学术界有较高地位的优长学科。细胞遗传学、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问题、草地生态学、应用数学、多酸化学、功能材料学、环境科学、世界上古、中古史专业已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的地位。世界文明比较、基础教育重大问题、草地生态、细胞遗传等优势领域的研究都有可喜的进展,并逐渐形成了信息化东北、材料科学等新的研究领域。
国际合作
学校注重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7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2000年以来学校聘请了长期外籍专家学者672人来校授课,先后聘请了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为代表的272名外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2012年派出233名教师出国访学、进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收费标准
近日,全体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的老师齐聚一堂,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内参加暑期培训。当天是暑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第一讲,分别由校长孔凡哲教授作了校情报告...
2014年12月24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召开朝阳区“十二五”第二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本次开题论证会由朝阳区教科所袁光秀老师主持,东...
做一个最幸福的人——区“十二五”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报道(三)1月6日,阴,-13度。期待的雪花羞涩地酝酿着,前两天踏雪拍照的热情渐渐被紧张的学习课程...
目中有人,立足学生——区”十二五”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报道(二)长春冬季的清晨,笼着淡淡的轻雾,笔直的道路上,车子与路人稀稀疏疏,一排排整齐的白桦树迎...
接外交部通知,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为代表,向教育部和外交部递交的关于在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的申请已获得批复。外交部联合教育部...
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何?今年找工作的同学不妨参考一下找工作:女生更主动,男生容易些就业满意率:社科生最高,农学生最低近日,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相继发布了2...
发现应用典范促进均衡发展——记“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应用典范推选活动”(转《中国教育报》2015年1月5日第4版)2015年新年伊始,由中国教育...
11月26日至28日,浙江省特级教师、县社会学科学术骨干团队带头人张强老师,作为浙江师范大学“浙派名师班”的代表,应邀到国家重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部长杨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明确本学期体育教研工作主要思路,提高香洲体育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促进各校体育教师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