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00467课程与教学论自考真题及答案

注:不同省份、不同专业的自考真题及答案,只要课程代码和课程名称相同,都可参考使用。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一、2010年4月00467课程与教学论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A.查特斯

B.奥利沃

C.博比特

D.施瓦布

2.1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

A.进步主义课程

B.要素主义课程

C.永恒主义课程

D.学术中心课程

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A.拉特克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斯太克

4.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

B.呈现

C.拓展

D.方法

5.杜威在其1902年出版的著作中曾针对传统教学割裂儿童与学科而使儿童完整的经验被肢解的问题,提出在经验的基础上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这本不朽名著是()

A.《儿童与课程》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我的教育信条》

D.《明日之学校》

6.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在20世纪初所创立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其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表现模式

D.普遍模式

7.斯藤豪斯认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

A.目标原则

B.过程原则

C.评价原则

D.组织原则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9.“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指的是奥苏贝尔所说的()

A.好奇心

B.认知驱力

C.附属驱力

D.自我驱力

10.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理论是()

A.潜在发展区

B.实际发展区

C.最近发展区

D.现有发展区

11.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高速度原则

B.高难度原则

C.小步子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

12.“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体验性目标

13.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三种典型观点,它们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

A.统一论

B.平行论

C.超越论

D.独立论

14.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课程开始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学习者的经验

D.学习过程的价值

15.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是属于()

A.综合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科目本位课程

16.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方法、技能、价值观与()

A.原理

B.过程

C.学生

D.教师

A.课程要素

B.课程组织

C.课程结构

D.课程目标

18.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

A.裴斯泰洛齐

B.福禄贝尔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9.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可称为()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20.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一个人自主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

A.分组学习

B.个别学习

C.同步学习

D.交差学习

21.从课程计划到课程实施之间还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环节通常称为()

A.课程计划

B.课程变革

C.课程实施

D.课程采用

22.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或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

A.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B.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C.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D.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23.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这种评价称为()

A.目标本位评价

B.目标游离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24.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这种评价称为()

A.效果评价

B.内在评价

C.质的评价

D.量的评价

25.主要受艺术、人文学科、社会理论的影响而产生,揭示了“量的研究”之“客观性”假设的虚假性甚至欺骗性,确立了研究者价值参与的合理性,尊重研究对象之个别性与独特性,摧毁了“多数”对“实在”的专断。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

A.量的研究方法

B.质的研究方法

C.纵向研究方法

D.横向研究方法

26.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世界,称为()

A.科学世界

B.儿童世界

C.生活世界

D.成人世界

27.认为人的心灵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而外部世界则没有任何独立性,那么这种建构主义就是()

A.激进建构主义

B.社会建构主义

C.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D.社会文化认知观

28.从研究内容看,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趋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从研究方法看,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趋向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整合。这是()

A.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B.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C.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

D.社会研究的发展趋势

29.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这是()

30.“泛智课程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创立者为()

A.赫尔巴特

B.斯宾塞

D.卢梭

二、2010年4月00467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32.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33.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

34.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

35.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

三、2010年4月00467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试分析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及它的优势与局限。

37.论述建构主义教学观。

四、2010年4月00467课程与教学论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下面记录的是苏格拉底与青年尤苏戴莫斯的一段关于“正义”的对话:

“虚伪是人们中间常有的事,是不是?”苏格拉底问。

“当然是,”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么,我们把它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苏格拉底问。

“显然应该放在非正义的一边。”

“人们彼此之间也有欺骗,是不是?”苏格拉底问。

“肯定有”,尤苏戴莫斯回答。

“这应该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当然是非正义的一边。”

“是不是也有做坏事的?”

“也有”,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么,奴役人怎么样呢?”

“也有”

“尤苏戴莫斯,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义的一边了?”

“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的一边,那可就是怪事了。”

“如果一个被推选当将领的人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人民,我们是不是也能说他是非正义的呢?”

“当然不能。”

“那么,我们得说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

“当然”

“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样呢?”

“这也是正义的。”尤苏戴莫斯回答。

……

“既然我们已经这样放了,我们就应该再给它划个界限:这一类的事,做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但做在朋友身上,却是非正义的,对待朋友必须绝对忠诚坦白,你同意吗?”苏格拉底问。

“完全同意”,尤苏戴莫斯回答。

这段对话反映了教学方法中的哪一种典型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其性质如何?组织与引导这种教学方法需要什么策略?

以上“2010年4月00467课程与教学论自考真题及答案”由自考生网指导老师收集整理。

自考生题库

专业智能,巩固提分

真题全景再现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海量题随机做

考前点题

部分科目押题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错题收纳

试题收藏复习

易错题

高频易错习题

网课试听

教材大全

做题闯关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THE END
1.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课程的类型一般指学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或者说在课程表上应该体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 也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主要表现形式有:1.观念性隐性课程;2.物质性隐性课程;3.制度性隐性课程;4.心理性隐性课程。http://sa.zgjsks.com/html/2024/mnst_1214/79354.html
2.学本视域下的教师角色转变现代教学论的“三要素”说认为: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而“教材”作为课程最狭义的概念,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学本视域下,要求课程既要关注过去,又要关注现在;要反映先前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要跟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有机统整。所以,我认为作为构成教学https://yun.zjer.cn/space/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353035&id=39543446
3.课程六要素课程六要素 主题是联结统领,它为语言学习和育人提供了语境。主题语境涵盖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通过学习主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课堂上我们要以主题为引领,牢记单元主题,通过每一节课单元主题的学习最后达成https://www.jianshu.com/p/e79f1193239e
4.课程课程以大学学科发展为主线,学科分类和专业设置为基础,从社会分工讲解专业的发展过程,专业的课程构成和知识体系,专业的相互关系,专业知识体系构成的专业职业能力,让学生了解各专业的来历和学科基础,知识体系,进而对专业有全面及深入的了解。为根据个人能力和未来发展目标进行正确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打下基础。https://www.chinaooc.com.cn/course/6260b21df29a9e60d0f26ec6
5.课程的要素通常是指课程的目的教材教与学的方法教学评估课程的要素通常是指课程的目的、教材、教与学的方法、教学评估以及内容。 参考答案:对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井下分站预热()分钟后进行调整,一切功能正常后,接入报警和断电控制并检验其可靠性。 A.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69baac832ecb4730bf3d6993f419d345.html
6.企业战略管理试题附答案(六)、简述战略要素评价矩阵的步骤? 第一步,由战略决策者在企业外部或内部战略环境要素中找出关键战略要素。通常列出10—15个为宜。第二步,为每个关键战略要素指定一个权重,以表明该要素对企业战略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取值范围从0.0(表示不重要)到1.0(表示很重要)。但必须使各要素权重值之和为1.O。第三步,以https://www.oh100.com/peixun/zhanlueguanli/248541.html
7.北京市丰台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官网人力资源管理师76. ( )是指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体系反映岗位特征的有效程度 A.内容效度 B.统计效度 C.过程效度 D.结果效度 77. ( )是一种最简单的岗位评价方法 A.关键事件法 B.评分法 C.因素比较法极性 D.排列法 78.( )是由企业职工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 https://beijingchengzhi.com/Archives/rl/mnst/sanji/159.html
8.文秘考试试题12、秘书工作的主要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 (办文)、(办会)和(办事)。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秘书? 答:在我国现阶段,通常是指党政机关、部队、社会团体或企业、事业单位领导的助手,这一职业的工作具有辅助性和服务性。 2、秘书部门的职能性和工作特点? https://www.ruiwen.com/kaoshishiti/6364653.html
9.2023年4月重庆自考00158《资产评估》真题34.债券通常具有的基本要素包括 A.票面价值B.债券到期日 C.票面利率D.债券违约风险 E.发行价格 35.下列属于实体性准则的有 A.企业价值评估准则B.无形资产评估准则 C.不动产评估准则D.机器设备评估准则 E.珠宝首饰艺术品准则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https://www.cqzk.cn/lnzt/2023/0610/28547.html
10.自考幼儿园课程各章复习要点学历提升学历教育成人自考本科(一)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定义。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二)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形态 1.观念或构想形态的课程组织;指的是课程设计者在“思想上”根据的原理、原则将各种课程要素加以联系、组合,形成课程指南、课程方案http://xueli.en369.cn/jiaocai/1687676492132258.html
11.枣庄市课程纲要编写指导意见“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本课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重点”、课文及学生实际水平制定。 “内容目标”主要是进一步挖掘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从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审视文本特质,梳理核心的教学内容,提炼出本课文中具体的内容目标。文本特质的确定原则:从语言、文学、文章、文化、文体等要素思考,为语文核心价值内容,针对http://tzsxzx.tzjtzy.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419895
12.网络中心该部分规定了职业教育中使用的三类数字资源的要求,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13.课程结构要素(精选八篇)(一) 课程内容组织的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把选出的各种课程内容要素直线式地加以叙述, 使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不断地予以“重提”, 学习者能够有机会反复地、连续地学习、练习与复习, 避免遗忘。如在社会学科中, 如果认为培养学生阅读社会学科方面材料的技能是一个重要目标, 那么, 在课程安排上, 必须使学生有机会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4svbs78.html
14.课程体系包括哪些要素.pdf该【课程体系包括哪些要素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课程体系包括哪些要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https://www.taodocs.com/p-875770987.html
15.()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开发 C. 课程内容 D. 课程评价 题目标签:必要形成条件 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 名选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求()。 A.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B.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https://www.shuashuati.com/ti/eea4084520244005ba0a69d40218b589.html?fm=bdbds90f9562bea54ccaaaa3806c2f61c983b
16.有关于电脑基础知识的考题53.课程原意为“跑道”,最常见的定义是指“学习的过程”(course of study),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形态,也应该包含的课程基本要素有: A. 课程目标 B. 课程内容 C. 课程实施(包括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活动设计) D. 课程评价 E. 课程模式 答案:ABCD https://www.jy135.com/diannao/262633.html
17.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全文)第五章: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 从宏观角度,施瓦布确认了课程的四大要素:学习者,教师,教材和环境。 从微观角度,麦克尼尔提出的共同的组织要素包括:1)主题和概念;2)原理;3),技能。 中观角度古德莱德对组织要素进行去区分,他们认为,所有课程组织的要素都包括“范围”“连续”“序列”“整合”四个方面。在课程论发https://www.99xueshu.com/w/biskwn1xig1k.html
18.2021年上半年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参考教育法律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行为权、要求权和请求权。行为权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以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方式来满足其利益要求的权利。要求权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要求义务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权利。请求权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权利受到侵害时诉请提供保护的http://www.cqwenbo.net/vip_doc/2090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