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必然趋势,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重要阵地的高职院校也不例外。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对教育本身的提升,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积极响应,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适应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涉及全业务、全要素、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系统化、体系化重构,全面而深远的改革。然而,据笔者团队结合所展开的一项重要课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在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区,让日益喧嚣尘上的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内嵌着一些隐忧。
问题所在
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中已显现的误区
第三,重数据轻算法。很多高职院校对数字化转型过于注重形式,虽强化了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和积累,但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在大量数据的堆积之下却没有根据场景设计算法,忽视了人的作用以及数据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实际应用,难以有效转化为教学管理服务的智慧决策,导致“数据丰富、智慧贫乏”的现象,造成数据资源的浪费,无法为办学治校育人提供有效的支持。
第五,重效率轻安全。在意欲追求数字化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忽视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大量的教育教学数据、师生个人信息等被电子化,学生的行踪、成绩、消费等信息都可能被记录和分析,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往往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导致隐私权被侵犯、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大,给学校管理和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隐患。
破解之道
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中应优化的思路
第一,硬件建设与软件设计并重,创建完善的数字化支撑环境。实现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全面、高效的数字化支撑环境,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重视软件与硬件的双重发展、协同发展。在数字化实践中,高职院校要在提升信息化基本能力和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软件系统和资源的开发,在完备的硬件条件构筑的物理基础上,一体化设计应用场景,为数字化转型嵌入软件赋予的智慧和灵魂,形成硬件与软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数字基座支持。
第二,技术应用与能力培养并重,建构系统的数字化培养体系。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人。高职院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按照“整体智治”的目标,要在推进信息技术广泛融入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的同时,同步提升自身驾驭技术的能力,避免陷入工具至上的“技术陷阱”。为此,高职院校要着力提升全校师生的数字化素养和应用能力,尤其是面向数字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建构系统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既要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又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质。
第三,数据采集与算法建构并重,推进全面的数字化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加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深入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将数据用于评估教学效果,转化为教学和管理的决策依据,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更个性化、更丰富、更有效、更精准的学习体验和支持服务,经由科学的信息反馈推进教学方式和效果的持续改进,实现数据驱动的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的智慧化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第五,工作效率与信息安全并重,提升整体的数字化治理能力。在追求效率的同时,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和需求,建立一套完善的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探索和创新数字化治理模式。尤其重要的是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数据保护政策、数字化治理监督与评估机制、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响应机制等,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共享和销毁等环节,着力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确保信息资产安全,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确保数字化转型的健康有序进行。
作者: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本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K23YD318008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