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继续教育承载着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依托化工特色办学的优势,开展企事业单位职工培训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两大业务。指导思想是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形势,认领新任务,统一思想认识;锐意改革创新,抓管理、带队伍,突出企业岗位培训工作;抓住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历史机遇和学校改革发展有利时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培训体系,确立培训品牌创建目标,打造核心竞争力,建设高质量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学校继续教育总体规划是做大做优做强培训工作,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人才和社会效益,打造优质培训品牌,实现社会培训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信息化。根据学校资源优势、专业特色,制定了学院继续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学校继续教育办学定位:发挥省内唯一化工职业院校和化工专业特色优势,精准服务社会和地方化工企业,开展管理业务、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三种岗位的适用性和技能提升培训项目,为打造化工强省和企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企业精益管理和技术升级、技能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开发了100多个培训项目,逐步形成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大类共20个特色培训项目。这些项目实用性强、培训业绩突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在石化行业、尤其地方炼化企业享有良好声誉。
一、经营管理
1.党支部书记培训
2.车间主任培训
3.企业机关管理人员培训
4.班组长培训
5.企业兼职教师培训
二、专业技术
1.炼化生产技术高级研修班
2.聚烯烃生产技术高级研修班
3.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研修班
4.石油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研修班
5.电气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
6.ccc控制系统应用与维护研修班
三、技能操作类
1.加氢高级技师资格培训
2.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高级技师资格培训
3.汽轮机运行值班员高级技师资格培训
4.锅炉运行值班员高级技师资格培训
5.炼化企业操作工岗前培训
6.电气自动化培训
7.化工仪表及自动控制培训
8.锅炉运行值班员技能操作培训
9.安全培训
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积极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高端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助力我省化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实现社会需求与教育培训相结合,产业发展和专业建设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相结合,推动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培养大批与我省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化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的新型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实现山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我院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学生提升学历需求,更好履行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和扩大我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021年3月,我院与潍坊水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合作项目协议。此前,我院先后与山东成人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济南文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校生实践课程考核本科”合作项目协议。
坚持规范办学,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我校继续教育的核心工作。我校继续教育学院成立初期,制定了《教育培训管理规定》、《培训学员管理规定》、《培训项目管理规定》、《培训项目运行与质量管理办法》、《培训方案审定办法》、《培训项目质量评估办法》、《培训资料归档管理规定等制度》等规章制度,实现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信息化。
发挥学院专职教师在理论教学中的主力军作用,打造“双师型”教师及名师团队。发挥外聘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引领和带头作用,聘请80多名知名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组建成一支能够满足现代培训需要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为便于开展企业岗位适用性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学院配置了炼油化工行业主要生产装置的通用工艺流程仿真软件以及单元操作仿真软件。主要炼化生产装置仿真软件包括常减压、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焦化、加氢精制、加氢裂化、裂解、芳烃、聚乙烯、聚丙烯和苯乙烯等仿真工艺。单元操作仿真软件包括泵、换热器、精馏塔、吸收塔和加热炉等仿真单元操作。配备的仿真软件包含了炼化企业常用的生产装置,适用于大部分炼化企业的技能操作人员开展培训。同时,基于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大赛的需要,学院将新购置相应的仿真软件。
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多媒体专用教室14个,其中能容纳40人的标准教室10个,能容纳10人的小教室4个。配置80台电脑的网络教室4个。培训公寓能容纳300人入住。其它教学服务设施能够满足培训需要。
借助互联网、平台管理和平台课程设计,开发远程培训、移动学习平台,实现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开发MOOC和学习专区。计划开发培训管理软件,建立山东化工职业学院远程培训系统。
开创“引进来”“走出去”“订单式”培训新模式。“订单式”培训是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按需培训、量身定制、有的放矢的培训模式。“引进来”是指企业参训职工脱产到校培训,实行封闭教学与管理。“走出去”是指学校送教上门,将培训课堂搬进企业和车间,真正做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服务到企。培训“大篷车”进厂,是送教上门、精准服务、“对症下药”、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共赢的一条宽广之路。
学院立足继续教育办学实践,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结合继续教育的管理特点,及时总结经验,完成了2018年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国有企业精准培训工作研究》课题,并荣获山东省二等奖,对继续教育的规模发展和质量提高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
下一步,我院继续教育将根据党委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历史机遇和学院改革发展有利时机,坚决履行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树立“学院发展、我的责任”理念,坚持社会培训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的方针,主动出击,担当作为,抓基础、推创新、创品牌、严管理,做大做强做优培训工作,促进学院继续教育工作再上新水平、再跨新台阶,再创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