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人机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凸显的问题也日益增多,特别是无人机“黑飞”干扰了空军正常战备值班秩序,加大了空防压力,也给一些国家的间谍及恐怖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如何趋利避害,让无人机既合法翱翔蓝天,又避免“黑飞”带来的安全隐患?今天出版的《中国国防报》聚焦这一话题。
制图:刘京
写在前面
用途广泛、机动性强、安全问题……这可谓是无人机的关键词。快递行业为了把物品快速送达消费者手中,动用了无人机进行实时送达;无人机爱好者为了拍摄高空美景,操控无人机与天空试比高;个别军事单位把无人机爱好者编入预备役、纳入民兵,参与作战识别、高空侦察、边境巡逻等。然而,随着无人机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凸显的问题也日益增多:起降飞行过程中发生坠落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害、干扰军民飞行器正常飞行、航拍“偷窥”侵犯隐私权、泄露国家机密等。
无人机飞行:发挥作用与强化监管如何并行?
■特约通讯员李浩琦
据中新网消息,2月4日晚,北京南苑机场KN5837南苑-南阳航班在滑行道滑行时,机组发现疑似孔明灯的飞行物体,迅即向塔台报告停止滑行并及时关闭发动机。因发动机自然吸力,孔明灯被吸入左发动机。由于机组正确采取措施,处置果断及时,所幸未造成飞机损伤。但当晚该航班被迫延误,中联航已临时调换飞机,确保旅客顺利出行。
不明飞行物“黑飞”扰乱航空秩序、影响国家安全
虽然孔明灯体积不大,质地不算太硬,但是一旦被高速飞行或起降的飞机吸入发动机,很可能带来机毁人亡的后果。
不管是民用机场还是军用机场,都划定了一片区域,将其设为机场净空保护区。所谓机场净空保护区是指为保障航空器在机场安全起飞和降落,按照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图的要求划设的一定空间范围净空。业内人士介绍,除孔明灯外,风筝、无人机等“不速之客”如果闯入机场净空保护区,一方面可能在视觉上干扰飞行员,另一方面其铁制框架可能导致发动机叶片损坏,甚至造成发动机在空中骤停,后果不堪设想。
2014年,北京某航空科技公司员工未经批准,擅自使用无人机进行非法勘测,导致多架民航客机避让,造成航班延误,后被原北京军区出动直升机迫降。
许多人认为运用无人机进行勘测,并未从事违法活动,而是正常工作需要,但事实上,用于测绘的“航模级无人机”极难被雷达发现。这种无人机的外形尺寸小,加之制作材料多为塑料、玻璃纤维等非金属材料,雷达信号飘忽不定,极难被预警。一旦发现,就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查证。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黑飞”干扰了空军正常战备值班秩序,加大了空防压力。同时,也给一些国家的间谍及恐怖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事后经过警方的调查,了解到拍摄该画面的主人公只是单纯的无人机爱好者。17日那天,他将无人机升至450米高空,在距机场8.5公里处拍摄日落,恰巧拍到多架途经的飞机。
无人机飞行监管还存在不少问题、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目前对无人机缺乏统一系统的法律规定,导致监管没有形成体系化、规范化。”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表示,国家民航局曾在2013年出台《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按照规定,在我国境内凡起飞重量大于7000克、飞行高度120米以上、飞行距离500米以外及飞入复杂空域的,驾驶员需取得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的资格证。“但由于无人机没有进行实名登记,即使无人机飞行高度在120米以上,只要机主不事先申请飞行,也难以追查机主责任。”
无人机购买的门槛越来越低,一个对于航模没有任何概念的人也可以购买。在春节期间,笔者看到有网友上传了将鞭炮挂在无人机上升空发射的视频。万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这种行为也反映出了我国在无人机监管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种只讲飞行权利、不尽安全义务的行为,应当坚决制止和杜绝。”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强调,从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指出,有航空器进入空中禁区执行通用航空飞行任务、从事涉军设施的航空摄影等情况,必须办理任务申请和审批手续。对《规定》必须系统、全面、严格贯彻执行,不能“断章取义”打折扣。
《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在第四十六条特别增加规定称:违反国家规定,在低空飞行无人机、动力伞、三角翼等通用航空器、航空运动器材,或者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等升空物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公安部的征求意见稿,能够看出来公安部在对于“黑飞”的态度上面,是非常严厉的,这也是一种应有的管理执法态度,但是目前法律上还缺少明确的惩罚规定。以前,涉及违规操控无人机的人,大多数冠以“危害社会治安”罪名,这并不是特别恰当,如今能够明确规定是一件好事情,然而,严厉的管控是否会抑制无人机在作战、运输等方面发挥作用。
一味遏制无人机飞行不可取,合理正确使用方可提升战斗力
虽然对于无人机的监管还未形成法律规范,但合理统筹资源,发挥无人机作用,可以助力部队作战,节省人力资源,提高监测精准度,提升战斗力。
前几年,四川某预备役高炮师依托地方资源,将几名无人机爱好者编入预备役,组建了一支“空中轻骑兵”飞行大队。
随着10余架航模无人机陆续升空,该师某高炮分队拉响了战斗警报,数十公里外的陆军某陆航旅机群编队也加入了对抗,一次起飞磨砺两个兵种的部队,为该师军事训练带来了新景观、新亮点。
有了“空中轻骑兵”飞行大队,该师能随时展开对抗训练,补齐了训练短板,并在一个多月后的实兵演练中,创下原成都军区高炮部队7项夜训记录。“空中轻骑兵”既磨练了高炮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又为航模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都打信息化战争了,我们的侦察还完全依靠目测眼观,怎么能打得赢?”贵州某预备役师参谋巴航向笔者说道。自从被该师纳编为预备役参谋后,他带领企业员工攻坚克难,肩负作战任务的无人机很快在演练场大显神威,在去年的综合演习中,凭借无人机定位传输的三维地图,该师炮兵分队顺利实施对“敌”精准覆盖。
无人机并非一无是处,只要合理、正确使用,它可以在军队,当好我军演训的“磨刀石”,做好我军的“千里眼、顺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