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一般认为,教育科研方法是研究者用来研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所依据的立场、观点,所采用的方式、技巧、工具、手段和所遵循的途径、程序、格式、规则的总和。我们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目前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法等等。

下面,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范围很广泛,甚至有学者认为,教育研究领域出现的“观察法”、“文献法”、“历史法”、“抽样法”、“普查法”、“典型法”、“重点法”、“内容分析法”等都可以纳入“调查研究”的范围。常用的方式主要有“访谈法”、“问卷法”和“观察法”三种。

访谈法

一、什么是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讨论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访谈的类型和特点

1、访谈的类型

据访谈涉及的人数多少,访谈可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根据访谈的内容是否是由标准化的问题组成可分为结构式访谈或非结构式访谈。

根据访谈的次数可分为一次性访谈与重复性访谈。

(1)个别访谈

(2)集体访谈

集体访谈的注意事项

①对参加座谈的人进行选择,使参加座谈的人具有各方面的代表性。

②参加的人数不宜太多,7--8人较为合适。

③访谈者态度诚恳谦虚,不摆架子,并简要地说明调研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以取得访谈对象的信任,理解与支持。

④有意识地创设一种自由、热烈、活泼的气氛,使访谈对象能无拘无束地畅谈自己的真实想法。

⑤访谈者应注意倾听对象的发言,并适时地提出追问的问题,以把问题引向深入。

⑥控制访谈的方向,围绕主题。一旦有人离开主题而滔滔不决时,应适时地提出引导性问题或下一个问题而转向主题。

(3)结构式访谈

结构式访谈是访谈者按照封闭式问卷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访谈者按规定要求回答的一种调查方式。结构式访谈结果易于统计整理、分析。

(4)非结构式访谈

非结构式访谈是访谈者按照访谈提纲或开放式问卷进行访谈,访谈对象的回答不受约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非结构式访谈通常用于探索性研究。

(5)一次性访谈

一次性访谈属横向调查,通常是对某个问题的思想、态度或行为等进行调查,获得的结果一般为静态信息。

(6)重复性访谈

重复性访谈获得的结果通常比较深入,且具有动态性质。

但重复性访谈耗时长、费用高,多用于小样本的调查,如我国对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就常用这种方式。

(8)互联网访谈

三、访谈法的研究步骤

(一)访谈调查的设计与准备

(二)访谈的实施

1.访谈的开始阶段,主要是做这样几件事:打招呼、问好;自我介绍;说明访谈的目的和话题;安排就座与作好设备方面(摄像机、录音机等)的准备工作。

2.提问是访谈中主要的活动,提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提问,决定能够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和访谈的质量。

3.追问(访谈者就受访者交谈中出现的某些概念、事实、观点、疑问等进一步进行询问,以达到深入了解的目的。)

4.记录

(三)访问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首先注意资料是否按照原先的规定和要求收集的,结构型调查项目有无遗漏?其次注意所收集到资料是否能说明问题,有无所答非所问的现象,对于这一类资料,若不能补救,则应从事整理的材料中剔除。剔除后是否会造成取样偏差,对数字资料,其数字的应用是否符合要求等等,都需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核实审查。然后再将无误的材料进行整理。

问卷法

一般认为,“问卷,就是向调查对象分发印好的表格或卷子,要求其填写答案,然后收回整理、分析和研究。”而运用问卷作为搜集资料工具的研究方法,便是问卷法。

一、问卷的类型

问卷法的类型:结构型问卷与无结构型问卷。

1.无结构型问卷

这种问卷回答属于开放式,没有固定的回答格式与要求。这种类型的问卷,多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中。

2.结构型问卷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是对所有被测者应用一致的题目,对回答有一定结构限制的问卷类型。

结构型问卷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划分为:

(1)选择式,将问题的几种可能答案统统列出,让答卷者选择一个或几个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

(2)排列式,答卷者对问题的多种答案,依其喜欢、满意程度排序。

(3)尺度式,问题的答案是用1-5,或1-7或1-其他数字表示,填答者将反应显示在一个评价量尺上,让填卷人选择一个或几个能表述自己实际情况的数字。

二、问卷题目的编写规则

1.问卷内容

一般包括如下两个部分:一是事实问题,二是态度问题。

(1)事实问题

问卷的开头或结尾请受测者填明一些基本资料,也叫做静态资料。如:住所,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民族,职业,经历,宗教、民间信仰,婚姻状况,父母亲职业与教育程度,家庭人数,家庭设备等等。

(2)态度问题

态度问题包括两个层面,一种是有关意见方面的,如意见、信仰、情感、动机之类;一种是有关价值或人格方面的,如道德观念,进取性格之类。

问卷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a问题应浅显、易懂,不要超过受测者的领悟能力。

b一句话代表一个单一事物,不要用两个以上的观念或事件。

c要用标准的语文叙述或描述,把概念、范围界定清楚。

d避免主观及情绪化的字句。

e避免不受欢迎或涉及隐私的问题。

f问题不要引起误解或争论,即题目不能引起歧义。

g不用或少用假设语句或猜测语句。

2.问卷的编辑

在结构方面应注意问题的顺序、性质等,在形式方面应注意问题的圈选、安排方式等。

(1)问卷的顺序

b内容顺序。内容顺序安排要考虑三个方面:属于一般的或通论性的,放在问卷的前面,特殊的或专门的放在较后;容易回答的放在前面,不易回答的放在后面;比较熟悉的放在前面,生疏的放在后面。

c类别顺序就整份问卷而言,必然包含好几项,最通常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所谓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项;二类是行为资料,如每天上课的节数等项;三类是态度资料,如对老师的评价、成就动机量表等。

(3)问卷的开头谢语及施测说明

问卷的开头通常有一小段客套话,包含说明研究目的与重要性,不泄露隐私、如何勾选等项,这类问题很重要,是控制被测者反应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问卷结果的整理、分析与解释

1.问卷的整理

(1)挑出不合乎要求的问卷,这包括事实资料与态度资料填写不全,理解错误等问卷。

(3)对于无结构型问卷,则按回答者的内容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去。

(4)对于属于“事实”性的问卷,一般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登记次数(是、否或其他类别)。

(5)对于尺度式则登记分数,对于态度量表可登记总分。

2.问卷结果的解释

对于问卷的解释,主要是看这些结果是否验证了某些假设,如果没有,可能还要提出一些新的假设或新的研究课题。不能简单地依据统计分析的结论而做出研究结论,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等为依据。

四、问卷法的好处与局限:

从好的方面来说:

(1)问卷可以节省经费,用少量经费就可以调查大量样本。

(2)容易做大地区的抽样,如全国,全省、全市。

(4)不受采访人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

(5)个人隐私不致为人知道,说假话的程度可以减少。

问卷法的另一个优点常被人们忽视,就是所设计的问卷本身常常具有某种“宣传”的效果,具有“传单效应”。比如用来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问卷,便具有宣传“一堂好课的标准”或“一个好老师的标准”的效果。问卷的“传单效应”虽然影响了调查的真实性,但这种问卷若真的能够顺便普及某种教育价值取向,也算是问卷调查“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个潜在优势。不足:

(1)最大的弱点是收回率的问题。

(2)问卷寄还后,不论发现什么地方错了,或误解了原意,均无法补充。

(3)受测者填问卷时,可能通篇看过后再答,也可能受了亲友的影响。

(4)受测者对问卷有疑问时,无法获得合理的解释,只有乱填,造成问卷的失真或报废。

(5)收回的某些问卷有时候是别人代填的。

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概念

观察法,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运用科学的观察对有关教育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观察法的类型

观察法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这里着重介绍几种实际运用较多的观察方法。

(一)抽样观察法

2.场合抽样观察法

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个自然场合,观察研究对象行为表现的一种方法。例如,进行学校的校容校貌观察,可以选择学校的楼道文化进行观察。

3.阶段抽样观察法

观察者选择某一阶段,对观察对象的状态进行观察。例如,观察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现状,可以选择期末考试阶段,因为这是检验全面安排和实施的典型的阶段。

运用以上方法,必须注意抽样的科学性,以保证观察结果能符合总体情况。

(二)追踪观察法

这是一种长期、系统、全面地观察研究对象发展过程的方法,目的在于获得对象发展变化过程的材料,以便研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常常用在对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上,是一种实验观察类型。

(三)隐蔽观察法

在观察中,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影响是一通病,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观察材料的真实性。为了在对人进行观察时,使观察对象自然、放松,往往采用一些方法进行观察,让观察对象不知不觉,这就是隐蔽观察法。例如: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实施观察时就适合用隐蔽观察法。

(四)综合观察法

三、观察法的一般步骤

(一)观察准备

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是进行科学观察的基础,准备工作的好坏是观察成败的关键之一。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明确观察目的

目的不在于系统收集科研材料,而是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了解观察对象的特点,以便确定通过观察需要获得什么材料、弄清楚什么问题,然后确定观察范围,选定观察重点,具体计划观察的步骤。

2.制订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1)观察目的;

(2)观察重点和范围,一般重点不能多,范围不能太广;

(3)观察提纲,列出需要通过观察获得材料的要目;

(5)观察的注意事项,根据观察的特点,列出为保持观察对象常态的有关规定;

(6)观察的记录表格,速记符号,规定有关的统一的参照标准;

(7)观察仪器;

(8)观察人员的组织分工;

(9)观察的应变措施。

3.做好物质准备

(1)如果观察要借助仪器,就必须事先对仪器进行检查、安装,以及使用的安排。

(2)印制观察记录表格,以便迅速、准确和有条理地记录所需要的材料,便于日后的核对、比较、整理和应用。

(二)进行实际观察

1.进行实际观察应尽量按计划进行,不要轻易更换观察的重点、超出原定的范围,致使离开了原定的观察目的。如果原定计划确实不妥,或观察现象有所变更,则应按计划中的应变措施或实际的变化情况随机应变,但目的只有一个,即力求妥善地完成原定任务,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成果。

2.因人、因事而异地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有效的观察。一般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观。这是常用的观察形式。

(2)听课。这是最经常、最基本的一种教育观察形式。

(3)参加活动。包括各种内容、各种范围、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集体活动,这是最丰富、最广阔的观察形式。

(4)列席会议。

(5)结合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的调查等方法进行观察。

(三)进行观察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1.选择最佳观察位置。一方面要力争处在观察的最佳视野;另一方面要保证不影响被观察者的常态。

2.善于辨别重要的和无关的因素。根据科研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能获得有价值材料的重要因素上去,不为无关的,次要的因素所纠缠,提高观察效率。

3.善于抓住引起各种现象的原因。每一种现象的出现,都要能找到引起现象出现的原因,使获得的观察材料具有科研的价值。

4.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偶然的或特殊的反应。作为说明本质问题的是一贯性的东西,但是全面正确地了解问题,偶然的或特殊的东西不是无足轻重的,它对于研究问题的动向,更在启示意义。

5.善于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教育科研中,观察对象往往是人,因此在观察中陌生感容易改变观察对象的常态,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保持观察的正常状态。

(四)观察材料的记录和整理

1.做观察记录,应符合准确性、完整性和有序性的要求,为此,必须及时进行记录,不要依赖记忆。一般的记录方法有:

(1)评等法

观察者对观察对象评定等级,如在观察记录学生在某一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时,可以分十分活跃、活跃、一般、不活跃、很不活跃五级。记录的方法可以在预先印好的表格上按等级划圈。

(2)频率法

观察者事先将规定好要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项目印成表格,一旦出现某一现象,就在表格的相应框格内打上记号。

(3)连续记录法

就是当场在笔记上作连续记录,或借用录音机、摄像机等将现场连续录下。

2.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总之精确、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与科学观察相适应的优良品质素养,不是生出来就有的,天才来自勤奋,才干来自实干。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提高观察水平,获得有价值的观察成果。

个案研究

当研究者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去研究某个特别的对象时,这种研究往往被称为“个案研究”。

(一)个案研究法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有效地选择研究对象十分重要,这关系到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有价值。研究者应根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确定在某一方面具有典型特征的人或事作为研究对象。

2.搜集研究资料

3.分析与指导

个案研究所搜集到的原始事实毕竟是粗糙的材料,必须对之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处理,通过分析与综合,找出个案的本质特征,然后提出恰当的教育措施,进行发展指导教育。

4.撰写个案研究论文

研究者通过对搜集的个案资料进行精细的归纳整理,经过理论分析和逻辑的推论,形成了对解决该问题一定的观点,并根据分析、诊断的结果制定出指导方案,把初步的感性认识加以探索性的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使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把整个过程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撰写成个案研究的资料论文。

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假设—求证”活动。研究者先假定如果采用某种新的教育措施(自变量)就会导致某些教育因素(因变量)发生变化,然后将这种假定付诸实践(实验组和控制组)并以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前测和后测)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因果关系。

一般来说,教育实验研究的过程较长,实验周期最短也得一年,有的是三、五年甚至更长。因此,从事教育实验研究的人员要有耐心、恒心、信心和决心。

一、实验研究的特征

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1968年所作的一项实验研究。研究者先假设:那些被教师认为更聪明的学生,会由于教师的这种偏见而在实际上变得比其它学生更聪明。他们选择一所学校作为实验学校,让几百名学生参加智力测验,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了20%的学生。他们告诉教师说,这些学生的测验成绩最高,因此最有培养前途。一年以后,他们又对这几百名学生进行了测验。统计分析表明,上述20%的学生其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其余的学生。实验结果证明了研究者的假设,即教师的期望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育实验研究具有如下关键特征。

1、假设

教育实验研究以教育“假设”为研究的起点。教育假设是一种因果关系的陈述,它假定某些自变量(如教师的期望)会导致某些因变量(如学生的成绩)的变化。在这一点上,教育实验研究与所有科学实验是一致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所做的“从一个高塔上把重物抛下来”的实验,即是由于不满于亚里士多德有关“重物下坠速于轻物”的说法,进而提出“物体自高处落下,如不遇空气的阻力,不论其轻重大小,必同时达到”的假设而做的。无论是科学实验还是教育实验,“假设”是实验研究的灵魂。教育实验研究者可以验证他人提出的教育假设,也可以验证自己的教育假设。

2、验证

研究者在实验开始时往往需要对因变量进行测试(即前测);在实验结束后再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即后测)。比较前测与后测的差异值就可以“验证”假设。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影响,从而推翻假设。如果有差异,则可证实原假设,即自变量对因变量有影响。

3、控制

为了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实验者必须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比如使所选定的实验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使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封闭性;或者在实验组之外另设定一个控制组以便排除某些干扰因素。在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时,实验组和控制组最好是随机选派,并尽可能使它们的所有特征和条件都相同。不同之处只是在实验中实验组(如被老师认为有培养前途的20%的学生)接受实验刺激;而控制组(即其余80%的学生)则不受实验刺激的影响。

由此看来,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是“假设”、“验证”和“控制”。与之相对应,教育实验研究一般具有三个基本要素:自变量与因变量、前测与后测、实验组与控制组。

二、实验研究的实施方法与设计

1、根据假设提出实验课题

2、选择实验组和控制组

在选择实验组和控制组时,往往采用“匹配”和“随机指派”两种方法。由于找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几乎不可能,所以教育实验研究更多地采用“随机指派”的方式。比如研究者若要将50名学生分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可以将这些学生随意地按顺序排列,然后将号码为奇数的学生分到实验组,将号码为偶数的学生分到控制组。

3、实施实验刺激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前测和后测

比较分析两个组前后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别,得出实验刺激的影响。实验刺激的影响=实验组的前后测的差分-控制组前后测的差分。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实验组:前测1…………实验刺激…………后测1

控制组:前测2………………………………后测2

上述经典的实验研究大体上能够消除实验干扰因素,因而也被称为“标准实验”或“真实验”。如果缺乏这种“标准实验”或“真实验”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则被称为“准实验”或“前实验”。

广义上的“准实验”包括了“前实验”。“准实验”的基本形式是只有实验组而没有控制组,只有后测而没有前测,这种做法一般被称为“仅后测实验”(如下图所示)。

实验组:实验刺激……………………………后测1

表面看来,“仅后测实验”由于既没有前测也没有控制组,使后测的结果缺乏基本的参照而几乎无法比较,也使“仅后测实验”看起来几乎没有资格称为实验研究。不过,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实验者总能从不同的渠道(比如学生入校前的成绩或者参与实验前的某次比较大型的考试成绩)考察实验组的原有状态,并以此作为后测的比较参照对象。例如,实施“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研究者可能由于条件所限或出于研究伦理的考虑而没有特别地实施前测,但前测实际上已经隐含在实施“自学辅导教学”前学生的各类考试、练习或行为表现中。这是一种“看不见”的、“隐性”的前测,因此这种做法也被称为隐性的“单组前后测实验”。

“仅后测实验”不仅是一种隐性的“单组前后测实验”,而且也是一种隐含了“控制组”的实验。比如,某校实验班以“自学辅导教学”作为实验刺激,并以实验班参加本地区统一命题考试成绩作为后测结果。虽然该实验研究事先未指定对比班,但以参加同题考试的本校同年级自然班学生的成绩作为比较的依据,以此来考察“自学辅导教学”与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效果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虽然“仅后测实验”因缺乏“前测”而不便于“前后测比较”,又因缺乏“控制组”而不便于“参照”,但也有其可取之处。比如,它因没有安排实际的“前测”而避免了“前测”可能给实验带来的干扰;又因没有安排实际的“控制组”而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实验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亨利效应”。“准实验”是在保持一般实验研究的基本特质的前提下,根据教育实践的特殊性所做的变通与调整。

如此看来,“准实验”不应该被视为“退而求其次”的不严格的实验研究。相反,由于它既保持了“科学实验”的一般特性又关照了“教育实验”的特殊要求,应该被视为“真实的教育实验”。“准实验是在实验研究方式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更贴近实验条件的变通实验操作,使实验法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从这个意义上看,准实验给实验法增添了活力,它是实验研究方式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进展,为实践向实验的转换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与中介方式。”

三、实验法的要求

1.恰当地选择对照班级

首先,实验的对照班一般在同校同年级中选择。其次,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时,要给老师们做好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从事实验班、对照班的工作,同样都是实验研究工作,都将对实验成果做出一份贡献。避免对照班的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和无意义的猜测。第三,实验班和和对照班在人数、年龄、性别、智商、家庭辅导条件及主试等方面都应大致相同。这样得出的实验成果才有推广价值。

2.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

所谓无关变量并不是与实验效果无关的变量,而是指除实验因子外影响实验效果的其他因子,只是这些因子不是实验所要探究、关心的实验因子。有些无关变量是无法控制的,如教师素质,虽是同等学历,同样教龄,但能力方面必然有差异。有些变化的、偶然的无关变量是可以控制的,也应该控制,这包括:

①控制实验对象、人数,最好不要中途转出、转入,保持实验前后大致相近。

③控制实验教师,一般不能中途调换。

④控制随便使用教学资料。

⑤控制对照班模仿实验自变量,或为避免作为对照班而蒙受损失,不按常规教学。如调换教材,改变教法,淘汰差生等作法。

四、实验研究的过程中要收集和积累的资料

(1)实验的计划(方案、工作计划)

(2)实验的设计(包括课堂教学设计)

(3)实验的教学方案或课堂实录

(4)各次测验的试卷和学生的成绩单

(5)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实验方案的处理、学生反应、学生心理情况和环境因素

(6)各种偶发事件,等等。

行动研究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法是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教育教学实践方法。所谓行动研究,就是“将「行动」与「研究」二者合二为一。

二、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四个环节: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设想、行动、观察和反思。

九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论探讨、形成策略、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收集资料、整理描述、评价解释、修正计划进入下一轮更高层次的研究。

四个环节:

设想、行动、观察和反思。

1、“设想”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论探讨、形成策略、拟定计划

设想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动态性,开放性,可行性。

2、行动

行动者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信息,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采取的步骤。

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3、观察

对行动的背景、行动的过程、行动的结果尽可能详细的了解。

观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深入现场,对行动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记录和收集、处理、综合,对行动后的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目标实现的程度。

1.收集书面文件:(1)学生的书面作业(2)教师的教案(3)其他文件

2.观察和记录情境:(1)本人观察记录(2)他人观察记录

3.访谈与记录

4.书面调查:(1)设计结构性问卷(2)进行施测(3)资料分析

5.记研究日志

(一)写研究日志

一般教师撰写研究日志可包含的项目有:

1.事件:是行动研究中具有意义的事件标题,可以以教师第一人称写,也可以以学生第一人称写。

2.脉络性资料:例如发生日期、地点、参与者、其它看起来可能对研究重要的事。

3.事件描述:将事件始末做事实的陈述,尽量避免教师主观的价值观点,只需要做事实的介绍就可以,因为教师在往后的发现与领悟,对同一事件会有不同的诠释。

4.事件解释:此部分教师主观的说明事件的原因、诠释事件,甚至可以反思自己在整件事件中的角色(其实这才是重点),教室内现况与预期的差异以及对教师的启示。

5.修正行动:此部分并非行动日志必备的内容,假如事件的震撼够强,往往会对教师产生影响,甚至立即提供教师反省其行动。行动的过程中并非一定要忠于计划构想,教师可以根据立即的经验作立即的修正,并不需要到第二次循环才修正计划,若教师没有如此的感受,修正行动在日志上可以省略。

另外对于开始尝试写行动日志的教师,我们有一些建议:

个人发展自己的撰写风格,没有一定的格式。

日志要坚持经常写。

每一页均要留白,以提供往后新增变化。

4、反思

对行动结果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思考,确定下一步行动是否需要修改,以及如何修改。

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

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描述:即对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本循环过程和结果,勾画出多侧面的生动的行动过程。

评价解释:即对所整理和分析的数据和实施进行说明,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做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从而决定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计划是否需要修正,应做哪些修正,从而形成新的判断和新的构想。

修正计划或写出报告:

修改后的计划方案既是前一个循环的结束,又是下一个环节的中介,在新的计划方案引导下,进入新一轮行动,行动研究就是在不断的循环中发展。在全部研究完成之后,对整个研究工作做出总结,发布研究成果。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研究背景,理论依据,目标内容,实践操作,效果结论及思考与建议等。

三、注意事项

1、建立行动研究法和其它研究方法结合的模式,可以在其它研究到一定程度后实施行动研究,也可以在行动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后,再采用实验等方法,进一步探索教育规律,使各种方法相互间取长补短。

2、参加行动研究者,应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要有科研精神和正确态度,会利用各种资料,做到先理解后操作,以减少盲目性。

3、研究的目标,定位不要过高、理论性不要过强,重点是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教师素质,研究方法上从实际出发,不受束缚。

4、要提高行动研究的科学性、规范化,多争取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以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

THE END
1.科学实验日记13篇一天将要结束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这也意味着,又要开始写日记了。你所见过的日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实验日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实验日记1 礼拜天,我想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满怀好奇心肠端来一盆水,接着我又拿来一些橡皮泥。 https://www.yuwenmi.com/yulu/rizhi/2425176.html
2.科学小学日记(通用26篇)我想,只要用心,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事事学科学。 科学小学日记 篇2 星期日下午,我怀着好奇心有幸参加了湛江市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公开课。 首先,老师讲了我们平时喝的可乐,它是一种汽水,它如果和糖混在一起,就会产生反应。老师做了一个实验,把四颗糖放进打开瓶盖的可乐里,几秒钟后,可乐就喷了出来,把天花https://www.ruiwen.com/riji/1508145.html
3.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日志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日志记录着生活中点点滴滴,请好好地记录下在日志里。日志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日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日志1 本学期在学校各级领导教研组长的关心、配合下,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作为实验https://www.yjbys.com/riji/rizhi/1115459.html
4.科学课日记10篇科学课日记7 今天是星期三,由于科学老师叫同学们带的科学实验的东西,大家都没带,老师说:“既然大家都没带,那我们就出去观察香樟树吧!”所以老师让我们每个人拿个本子和笔出去观察。 我们排着队慢慢地下楼了,到了香樟树那里,老师让同学们分组站到两边,左边是男生,右边是女生。老师量了一下自己的`身高是1。74米https://www.unjs.com/zuowenku/218090.html
5.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计划(精选12篇)本学期,实验室管理将连续加强,保证师生具备借还的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及时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器材名单,引导学生在实验时注意安全并提供正确的实验指导,同时在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归还设备和记录实验日志。 四、加强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学期,学校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制作自然教育资源,并积极发挥自然科学的https://www.wenshubang.com/gongzuojihua/3682258.html
6.小学科学实验通知单实验室日志2011.9-2012.1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通知单 三河口小学实验通知单 9月1日 实验名称 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地点 科学实验室2 实验时间 9.1~9.2 教材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实验所需仪器、器材、药品的规格和数量(按每套实验计) 备注 任课 教师 万玉娟 沈丹 三河口http://www.shkxx.tn.czedu.cn/html/article31158.html
7.小学生蝴蝶观察记录日记在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中,科学实验记录单作为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工具存在,其作用越来越不可被替代。但大多数老师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科学实验记录单的真正作用,因而导致了科学实验记录单的作用没有被发挥出来,在老师上课结束后,大多数学生的科学实验记录单都存在着留白现象,学生知识在新奇与凑热闹的心理作用下,一无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k80ssy1.html
8.2023小学生寒假学习计划(精选19篇)1、做好实验,发展动手能力。 2、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在实践中学习。 3、完成《寒假生活指导》中的科学部分。 学会自主学习,优化寒假生活 2023小学生寒假学习计划 篇4 寒假就要到了,我在寒假期间制订了一个寒假计划。主要安排是这样的: 一、按时作息,早上8:30起床,晚上10:00左右上床; 二、每天用2小时认真完https://www.ycd999.cn/detail_content.php?db=gzjh&id=18705
9.实验室年度工作计划(优秀14篇)实验教学要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实验室内,除相关的制度外,要组织教研组的教师共同想办法,加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舒适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九、做好实验室的其它工作。 来自:武汉市博思特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实验室年度工作计划篇二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在每一个https://www.newsipay.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36124.html
10.小学实验室工作总结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实验室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下面是我对这学期工作的一点总结: 本学期我主要完成了学校安排的两项任务,担任六年级五个班级的科学课的教学任务以及物理实验员的任务。 https://www.gwyoo.com/haowen/129681.html
11.关于公布2020年永嘉县小学生科学部落格(网络科学观察日志)评比各小学: 根据永教师〔2020〕128号文件,2020年永嘉县小学生科学部落格(网络科学观察日志)评比活动已结束,现将评比结果予以公布。 一等奖(11项) 序号 年级 学校 姓名 日志标题 指导师 1 三 永嘉县少年艺术学校 朱清骏 鸽子孵化之旅的喜与伤! 邵双双 2 六 永嘉县少年艺术学校 潘旭阳 怪兽来了 陈伟丹 3 五 http://www.yj.gov.cn/art/2020/10/12/art_1229264038_58998527.html
12.科技文化节活动方案(通用13篇)各班要充分发动学生,充分发动3-6年级的学生,结合《科学》学科的教学要求,利用家庭中的阳台、书房、客厅等空闲的地方建立家庭实验室,让学生都有参加科学研究的机会,研究进程与成果可通过网络科学观察日志、小论文等情势进行显现;使学生能将课堂上所构成的探究能力、科学素养延伸到课外。 https://mip.oh100.com/a/202210/5344366.html
13.五年级上册科学素材资料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科学素材资料 -绿豆发芽实验计划学生日记图片 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素材资料 -绿豆发芽实验计划学生日记图片 教科版(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种子发芽实验探究 活 动 材 料 长沙市开福区育德小学 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计划 育德小学五(2)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113275008.html
14.关于公布2016年温州市小学生科学部落格评比结果的通知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部门,市局直属各小学: 2016年市小学生科学部落格评比活动已结束。经评审,金暄皓等17位同学获一等奖,计和言等32位同学获二等奖,曹航睿等52位同学获三等奖。现将评比结果予以公布(具体名单见附件)。 附件:2016年温州市小学生科学部落格评比获奖名单 http://ghx.wzjky.net/Web/?action=view&caseid=201010&sid=17315
15.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员岗位职责九、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自制教具等工作,认真钻研业务, 积极参加研修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独立开展或协助任课教师开展学生课外科学探究活动。 十、如工作调整,须办好交接手续,确保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仪器室管理制度 一、仪器室和药品室(库)由专业人员专人管理。 https://xam.nmgjyyun.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625059&cid=5634717
16.神十八乘组“更新”工作日志空间科学实验试验持续开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9月15日公布中国空间站最新视频,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开展空间站任务长期载人飞行对航天员操作绩效影响研究,并持续开展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领域实验。乘组与地面科研人员密切协同,利用载荷自动进出舱功能顺利完成了舱外载荷https://www.cnr.cn/newscenter/native/gd/kx/20240916/t20240916_526906010.shtml
17.java毕业设计选题大全,题目仅供参考基于ssm+jsp实验室计算机故障报修系统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电影院订票选座系统设计及实现+ssm后端 springboot vue付费自习室管理系统 基于springboot小学家校一体“作业帮”管理平台 SSM+线上新冠疫苗管理系统 springboot大学生智能消费记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5 ssm三省学堂—学习辅助系统和论文答辩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437112/article/details/143503349
18.浅析影视动画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论文(精选13篇)教学日志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教学中一些引人深思的情景,可以是教师所感受到的一些事件,也可以是教师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开始的时候,小学美术教师通过记录教学日志可以单纯地进行叙事,通过教学日志中的记录,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和这些现象背后可能隐含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自身的洞察力。新课标理念对教师提出了https://www.hrrsj.com/jiaoxuelunwen/qitalunwen/760700.html
19.科学网络日志科学日志———观察蚕豆的变化 学生:全芷萱 班级:四(8)班 学校:水心小学二校区 一、观察目标 观察有水的蚕豆和无水的蚕豆放在常温下有何不同? 二、观察过程 1、实验问题 研究水分对蚕豆的影响,有了水分就会发芽还是变质发霉。 2、实验材料 蚕豆、两个玻璃杯、便签、水。 https://www.meipian.cn/370sxlp2
20.青岛版小学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230130130706_2309312.html
21.观察植物的日记通用12篇让学生学身边的科学,学有用的科学。科学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总之,只要能够结合地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就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王云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 第4篇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坚持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从家庭的小饲养、小种植到家庭成员、亲朋邻居的一言https://www.xueshu.com/haowen/99830.html
22.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始建于1926年,是“全国文明校园”“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https://www.hnjyy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