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司发霉了!——科学观察网络日志(金沐晨)
2024年8月6日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食物发霉的情况。尤其在夏天,食物发霉的概率似乎更高一些。
昨天,当我伸手去拿我最爱吃的桔子时,却发现袋子底部有一个绿色的“小怪物”,它全身包裹着厚厚的一层绿色粉末,轻轻抖动一下袋子,绿色粉末马上就会漂浮起来,非常恶心。原来是桔子发霉了!我赶紧把周围还没发霉的桔子轻轻地拿出来,把装有绿色“小怪物”的袋子口紧紧扎好,直接扔进垃圾桶。
我最爱的桔子发霉了!哭。。。
为什么桔子会发霉呢?如果不及时把发霉的桔子清理掉,剩余的桔子会不会也跟着发霉呢?怎样才能不让我最爱的桔子发霉呢?
通过百度百科查询,我初步了解到:食物霉变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造成食品出现霉变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的繁殖,尤其是一种叫做霉菌的微生物。
原来让我的桔子变成绿色“小怪物”的罪魁祸首就是霉菌!
网络查询截图
经过查询,我还了解到:食品霉变十分普遍,有的是有益霉变,被广泛应用于酿造、制药、抗生素等方面的生产,但大多数霉变是十分有害的,稍有不慎,就不仅使食品感官劣变,色泽、气味、滋味、状态、外形发生变异,而且会产生很强的毒素,造成人们食物中毒、致病或致癌。
那么,霉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食物“杀手”?它的产生与繁殖跟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才能预防食物发霉?
带着这个问题,我拟定了一个吐司霉变观察计划,观察分析不同环境下吐司的发霉情况。
这是我设计观察实验对照组的计划草稿,请忽略我潦草的字迹,后续我会制定对照表格一一做好记录。
2024年8月7日
一、实验目的:
二、材料准备:
吐司10片、清水、大蒜水、牙膏水、盐水、果酱,空盘子、喷雾瓶、保鲜密封袋、温度湿度计、记录表格……
实验需要的各种材料(请忽略香蕉,它不重要)
三、实验步骤:
1、我把10片吐司分别标号,并按照不同条件分成四个对照组:
第一组:1号干燥常温、2号潮湿常温
目的:同样温度条件下,对比分析湿度对霉菌繁殖的影响。
方法:通过烘干的方式让1号吐司变得干燥。2号吐司则在原装情况下再均匀喷上适量的纯净水。
第二组:3号干燥低温、4号干燥高温
目的:同样湿度条件下,对比分析温度对霉菌繁殖的影响。
方法:把3号吐司置于冰箱冷藏室(2摄氏度环境),4号吐司置于阳台上(白天最高温度可达41度)。
第三组:5号干燥裸露、6号潮湿裸露
目的:同样温度、同样初始湿度条件下,在夏季常温环境中,对比使用与不使用保鲜密封袋来作保存,对霉菌繁殖的影响。
方法:5号、6号均不使用密封保鲜袋来包装,直接置于空盘上,裸露于空气中。
第四组:7号蒜水常温、8号牙膏水常温、9号盐水常温、10号果酱常温
目的:同样温度与湿度条件下,对比不同物质对预防吐司发霉发挥的不同作用。
方法:分别给7-10号吐司均匀喷上大蒜水、牙膏水、盐水以及抹上草莓酱,与喷了纯净水的2号相互作对比。
2、除了5号、6号吐司直接裸露于空气,我把其余吐司逐个装到统一规格的保鲜密封袋中。密封袋的作用是保持吐司处于湿度相对稳定的环境中。
认真做好吐司烘干、标记分类等步骤
为了不污染吐司,戴上一次性手套,准备设置不同的对照组
20240807第一组对照准备就位:
20240807第二组对照准备就位:
20240807第三组对照准备就位:
20240807第四组对照准备就位:
2024年8月8日
20240808,实验第二天,没发现吐司霉变。
2024年8月9日、8月10日
连续两天,气温基本在33-34度之间,除了个别几个密封袋上有一点点小雾气的现象,吐司们依然没有明显变化,霉菌的影子都没有。这时候我开始有点小着急了。为什么还没有发霉?难道是实验操作哪个环节出错了?或者吐司本身就有防腐剂的成分?这些新鲜吐司保质期只有3天,按理说不可能加防腐剂呀!我带着满脑子疑虑,等待着明天的到来。
20240809—0810
依然没有变化的吐司们静静地躺着
2024年8月11日
又是新的一天中午12点,气温是33.4度,我赶紧去瞧瞧吐司们。我发现:2号潮湿常温的吐司片上出现了一个豆子大小的黑点以及十余个小绿点,8号牙膏水吐司则出现了一大片绿色小点,剩余的其它吐司还没有霉变迹象。
20240811:
2号清水湿润常温吐司(右)率先发霉,同组1号干燥常温吐司(左)没有霉变
8号牙膏水常温吐司出现霉变,同组其它三片吐司没有霉变
2024年8月12日
今天,已经2号、8号吐司发霉更严重了,9号盐水吐司也明显发霉,霉菌一旦出现,就迅速繁殖。所有的干燥吐司都还没有发霉。而保持湿润的吐司除了7号大蒜水吐司和10号果酱吐司外,其余都发霉了。
20240812:
2号霉变更严重了,同组的1号依然没有变化。
同样都是湿润常温条件,8号牙膏水吐司、9号盐水吐司发霉明显,而7号大蒜水吐司、10号果酱吐司依然没有发霉。
2024年8月13日
现象一:7号大蒜水吐司还是没忍住,发霉了。2号的霉变黑点越来越大,1号干燥吐司依然没有变化。8号牙膏水的霉点由绿变成了黑色,而9号盐水吐司的霉菌群出现了金黄色,好神奇。10号果酱吐司依然坚挺,没有霉变。
现象二:剩余的干燥吐司都未发霉。尤其是6号吐司,原本是湿润吐司,但是因为没有装在密封袋中,在空气中逐渐失去水分,变干变硬,变得跟5号干燥吐司一样,没有霉变迹象。
2号(右)的黑色霉点越来越大。
9号盐水吐司出现了金黄色的菌群,
10号果酱吐司没有变化
2024年8月14日
现象一:已经霉变的吐司们越来越严重,霉菌范围更大了、颜色更深了。而干燥和低温的那些吐司依然没有霉变。
现象二:已经发霉的那些吐司,袋子里的空气好像被抽空了一样,用手去提袋子,袋子紧紧吸附着吐司。
现象三:果酱吐司没有霉变。
袋子里的空气好像被吸干了,紧紧吸附着发霉的吐司。10号果酱吐司依然没有霉变
2024年8月15-18日
现象二:7、8、9号吐司也逐渐出现大量的白色霉菌。8月17日,也就是实验的第10天,10号果酱吐司终于被霉菌们打败了,也开始出现了白色的霉菌。
现象三:3、4、5、6号的干燥吐司,不管是处于高温还是低温,全程都没有霉变。
8月15日——8月18日的变化:
出现大量的白色霉菌
8月17日,10号果酱吐司也开始出现了白色的霉菌。
霉变的吐司好恶心啊!
2024年8月19日
四、实验总结分析
13天的观察实验结束了,我认真整理观察记录表,结合资料查阅,我对食物霉变现象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并收获了很多有关霉菌生长繁殖的科学知识,总结成以下五点:
认真做好记录
认真做好观察日志
1、霉菌的繁殖需要满足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营养物质和氧气。
(1)温度:霉菌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以繁殖,大多数霉菌在20-30℃的温度下生长良好。如果温度过低,比如在2摄氏度的冰箱冷藏室,霉菌的繁殖是受到抑制的。
(2)湿度:霉菌需要湿度较高的环境来生长。如果在过度干燥的环境,即使温度足够、营养物质充足,霉菌的繁殖也是受抑制的。
(3)营养物质:霉菌可以分解多种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包括单糖、双糖、糊精、淀粉等。它们也能分解果胶、有机酸和醇类、纤维素和蛋白质。所以我们的食物营养越丰富,在适合的环境下,发霉的几率越高。
(4)氧气:霉菌的繁殖需要充足的氧气。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霉菌可以迅速繁殖。装吐司的密封袋最后紧紧吸附在吐司上,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为了有效控制霉菌的生长,应保持环境干燥、降低湿度、保持通风以及避免食物残留等措施。
2、霉菌家族很庞大,种类很多,颜色各异。
霉菌以菌落聚集,呈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质地干燥,外观形态多样。更常见的霉菌种类有青霉菌(绿色)、黑曲霉(黑色)、根霉(棕色或黑色)、链格孢菌(白色),以及黄曲霉(黄色和橙色)。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颜色,就是因为霉菌的种类很多。
3、大多数霉菌对人类健康有危害。
霉菌以各种形态存在于空气、土壤、水域等环境中,只要温度和湿度合适,霉菌就能不断萌发、生长和繁殖。霉菌可使食品转变为有毒物质,并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霉菌还容易引起机体过敏,导致哮喘、咳嗽、皮肤红肿等症状。
4、大蒜确实能起到杀菌作用,延缓食物霉变。
根据本次实验观察,对比预防食物霉变的效果:果酱>大蒜水>盐水>清水>牙膏水。
5、添加剂过多的食品要少吃。
除了基本条件外,霉菌生长还需要一定的pH值范围,通常在pH5.0-7.0之间生长最好。实验中的草莓酱吐司在实验的第9天才发霉,就是因为果酱中含有大量的糖精,还有甜蜜素等很多添加剂,这些高糖及化学成分改变了吐司的PH值,让吐司变得不适合霉菌生长。这种情况让我想到了防腐剂,糖分过高、添加剂过多的食物真得不能多吃!
结束语:
以上是我关于霉菌生长繁殖的科学观察小实验。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欢迎在本文下方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