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理融通以理育人”—风华中学特色实验室
风华中学是静安区的一所区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学校以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和发展积极心理相融通的育人策略来让生命焕发活力,培养有持续成长力的现代公民。
为支撑“理理融通”特色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建设有DIS理科创新实验室、理科综合实验室、3D创客实验室、心理辅导与训练创新实验室、DIS展示室、数字化科学技术实验室、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学科德育地理创新实验室、数字化书法教室等多个特色课程实验室及专用功能室。
环境科学创新实验探究平台
2013创办了“校园环境监测研究站”——环境科学创新实验探究平台。
在“大气”、“水质”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后续将开发以“生态”和“噪音”为主题的环境监测研究,开展“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外高桥地区集装箱卡车噪音研究”等课题。“校园环境监测研究站”的创建为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使学生在操作、实践和探究中培养了社会责任意识,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造学院
2009年,面向全区小学生开放的创新实验室——小学“创造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创造学院包含“艺术创新实践区”、“科技创新实验区”与“数字化体验活动中心”三大活动区域。
包含综合艺术、民俗文化、纸艺工坊、陶艺吧、能源实验室、机器人车间、头脑OM、未来城市、创意设计、虚拟实验室、数字摄影等,13大类,十七项课程。
“物联网+STEM”比特创新实验室
比特实验室将最新的物联网与STEAM创新教育相结合,提出了跨学科、文理交融的个性化发展教学模式,把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普及物联网科技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梦想、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实验室借助比特实验器材、传感器、编程的应用学习,展现了数字化实验、模块化教学、游戏化过程、个性化作业和整合化展示的实验室魅力;低结构学具的使用,适合中小学生的学习,让物联网技术降低难度,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科技创新空间站
2013年,“科技创新空间站”创新实验室建成。
“科技创新空间站”创新实验室包括“科技体验馆”、“开放式科技体验长廊”、“童瞳气象站”、“开心小农场”、“创意工坊”、“七巧板创意区”等学习活动区,同学们在这里探究科技世界的奥秘,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体验科技世界的奇妙,提高了创新实践能力。
实验感知创新实验室
实验室着眼未来,通过数字化的实验、模块化的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个性化的作业,带领学生在智能家居、人体健康、环境保护、城市生活、文化传承等领域进行一系列探究实践,是一个学生感知未来的开放窗口,提供了一个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
学生可以在此借助传感器、三维造型板、可视化编程、3D打印等创客工具实现平面到立体的感知,单色到彩色的搭配,具体到抽象的创意,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体会发明创造的乐趣。
创新实验室
上海市闵行中学形成了以创新素养培育为核心的闵行中学科技教育模式:以“3+1类课程”提升科技创新实践能力;以“创新孵化机制”助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以“创新实验室”拓展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以“成长记录-评价手册”引领学生多元发展。通过“创新实验室+数字化平台”孕育、“系列课程+社会实践”培育科技人才。
科技类校本课程有《单片机创意制作》、《拓宽高中生命科学视角》、《机器人创意》、《化学学科思维方法训练》、《物理思维导学与拓展》、《打开科普英语之门》、《信息技术项目制作》、《定格动画创意制作》、《工艺模型和电子作品制作》等。科技类社团有“智能控制”、“E工场”、“机器人社”、“科技与社会社团”、“移动创新工作室”、“生命科学社”、“化学创新设计与制作活动社”等。
校园“大实验室”
校园“大实验室”——是指按照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将整个学校打造成为一个“大实验室”,以此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等多元环境体系。
为此,学校以创建创新实验室为手段,以“实验教学”、校园科技环境、创新实验室为依托,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科技素养;以国家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科技教育特色发展的探索”为载体,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以“自主求实”为目标整合入学教育、军训学农、国防教育、南京、绍兴社会考察等实践活动,形成德育系列课程;以巴金文学社、顾维钧外交社、静山摄影社、篮球社、学记社、OM社等社团活动为平台,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足球、篮球、羽毛球、攀岩、冰壶等特色项目为载体,提供丰富、充满挑战与选择的校园生活;以构建和谐校园为核心,综合温馨教室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文明保障、家校互动默契、社会资源共享等工作,促进学校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陶艺创作与模拟修复创新实验室
学校开设的创作与模拟修复课程的创新实践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课程内容的创新。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撷取资源整合课程内容:崧泽文化系列教材;崧泽学校陶艺校本教材;崧泽学校乡村少年宫;社会实践基地;从社会热点中挖掘出土文物模拟修复教学素材。
4.学习评价的创新。一是评价内容的创新,强调创意;二是评价方式的创新,突出多样;三是评价标准的创新,强调动手。
学校多年来一直把“健康向上,手脑相长”作为学生培养的核心目标。学校现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全国小学国际象棋传统学校。
学校拥有三个上海市创新实验室:“中华古船楼”、“心灵加油站”和“梦幻列车”。其中“中华古船楼”被评为2016年度上海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十大新景观”。
机器人工作室
“机器人工作室”着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学生根据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大胆想象,与老师一起共同设计方案、编制程序、制作作品,创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功能齐全的机器人。
“跳舞机器人”、“我的爱心小天使”机器人,能给残疾人带来了福音与快乐;“小小图书管理员”机器人,能自行识别条形码,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负担等等。学校乐高机器人项目在国际、全国、市级大赛中屡获殊荣并在全市创出了品牌。
“小学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室;“I·Robot”创新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成立于2004年,现有一个上海市创新实验室、两个闵行区创新实验室,初步形成创新实验室群,更多的创新实验室正在建设中。
“小学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室,是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以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目标,以促进生命科学教育与创新实验为重点,组建研发团队,开辟专用教室,建设了以“演示活动区”“动手实验区”、“陈列展示区”、“教学准备区”四大活动板块组成的“小学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室。
“I·Robot”创新实验室是学校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帮助下,邀请大学老师走进校园,进行主题为“机器人探索——NAO仿人机器人创新”的讲座和展示,让孩子们对机器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水技术与环保创新实验室群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的“环境素养培育”特色,学校依托于特色课程,建设了一系列创新实验室,如绿色能源创新实验室、水技术与环保创新实验室、磨砺坊创新实验室等。
水技术与环保创新实验室打造“校园实验场”概念,即打破教室空间壁垒,将创新实验室延展到整个校园。水技术与环保创新实验室群分为三部分,即水技术与环保创新实验室、校园人工湿地和雨水回用系统。
多媒体音乐创新实验室
多媒体音乐创新实验室及其课程开发,是基于“专业学习结合创新实践、应用技术结合创新实验”的设计理念与教学宗旨,在教授给学生较为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作曲、音乐制作、录音、音乐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
立足于全新的现代多媒体艺术形式,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创新思维,为培养以音乐创新能力、想象力、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艺术人才奠基。
“创智空间”实验室
创智空间物理创新实验室设计有三个区域,分别是趣味物理体验区、实践探究区和实验创新区,三个区域是层层递进的,相互关联。
体验区学生通过对各类有趣的物理实验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体验,从而对精彩的物理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更多的好奇心,为创新意识埋下种子。
实践探究区针对在体验区中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部分趣味实验,在实践探究区对部分实验进一步进行深入探究,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地实验测量,对实验进行数据化和图像化,把收集过来的数据和图象进行分析、比较、讨论和总结,得出学生所感兴趣的结论。
实验创新区主要是为部分对某些物理现象特别感兴趣且有一定想法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在这个区,老师会提供一些实验室常见的和不常见的实验设备和各类耗材,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思想,在老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完成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实验设计是否符合预期的效果,同时也会在该区创设部分开放性实验,提出几个实验主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在教师的参与和帮助下完成自己的设计实验。
“构成设计”创意工坊
“构成设计”课程在尚文中学已历经了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本实验室的建设定位是以培育未来创意人才所需的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目标。
“构成设计”创意工坊的教学对象为六、七年级部分学生,集中开发了:“梦想照进现实3D创客空间”设计坊课程。主要是借助3D打印技术为学生创建体验式学习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并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的学习体验,提高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提升实践能力。
GEO乐园
通过一系列的分区,使得96个平方米的GEO乐园融合了博物馆、图书馆、无线电台、文具店、电影院、教室、办公室等不同空间的功能。这些式微的空间有的能满足学生们与身俱来的好奇心,有的能拓展视野、丰富阅历,有的能自由探索、乐趣无穷,有的能解燃眉之急、避免做无米之炊,有的能放松身心、愉悦心情。
这不就是我理想中的教室吗?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学生学会生活和精神成长的地方;不仅是一个物质性的空间,更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多功能生态文化场。
吴淞中学
道尔顿工坊
“道尔顿工坊”围绕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素养,这2500平方米区别于传统实验室的独立天地,全部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采用全新环保设计。这里有与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合作联办的“高中生医学电子实验室”,“中学生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室”,“中学生生物与环境创新实验室”,“创智空间工作室”,“三维实体智能机械创意工坊”,“'挑战经典’物理实验设计工作室”,“光学应用创新实验室”,“'方舟’模型工作室”等22个创新实验室,是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的空间,是为高中学生精心打造的一个高端学习平台。
朝花夕拾园
朝花夕拾园是徐行小学是具有乡土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科技创新园区,与“民族、乡土、智慧、活力”的学校文化核心和“仁爱、敏学、强体、特立”的办学理念相辅相成。
借用鲁迅先生的经典题名,徐行小学希望“朝花夕拾”园区的建设能够为达成三个成就:一、植于土壤,提供适宜学生学习、实践和体验的舞台;二、精于课程,满足多群体学生拓展兴趣的愿望;实于创生,孕育全体学生的校园、家乡、民族情愫。